女性之贊號小巡洋艦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艦名 | 女性之贊號 |
艦名出處 | 女性之贊號雙桅縱帆船 |
建造者 | 不萊梅威悉船廠 |
動工日 | 1901年 |
下水日 | 1902年3月22日 |
服役日 | 1903年2月17日 |
結局 | 1916年5月31日於日德蘭海戰中沉沒 |
技術數據 | |
艦級 | 瞪羚級小巡洋艦 |
排水量 | 3158噸 |
全長 | 105米 |
全寬 | 12.4米 |
吃水 | 4.99米 |
動力輸出 | 8000匹軸馬力 |
動力來源 | 雙軸三脹蒸汽機 |
速度 | 21.5節 |
續航距離 | 4400海里以12節 |
乘員 | 270人 |
武器裝備 |
|
裝甲 | 甲板:200-250毫米 |
女性之贊號(德語:SMS Frauenlob[註 1])是德意志帝國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級小巡洋艦的八號艦,它繼承了原普魯士雙桅縱帆船女性之贊號的名稱,後者在當時是通過婦女捐資建造。艦隻由不萊梅的威悉船廠承建,於1901年開始龍骨架設、1902年3月下水、至1903年2月投入艦隊使用。其主艦炮包括有十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和兩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最高速度可達21.5節。
女性之贊號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公海艦隊的偵察部隊中度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先是參與了1914年8月的黑爾戈蘭灣海戰,並嚴重擊損了英國輕巡洋艦阿瑞圖薩號;而在1916年5月31日爆發的日德蘭海戰中,它於混亂的夜間交戰時遭到南安普敦號發射的魚雷擊中,導致艦隻傾覆、並連同絕大多數船員一起沉沒。其殘骸直至2000年才被發現,但仍處於非常良好的狀態,直立在海底。
設計
[編輯]女性之贊號的全長為104.8米(343呎10吋),有12.40米(40呎8吋)的舷寬和4.99米(16呎4吋)的前吃水。它在滿載情況下的排水量達3,158公噸(3,108長噸)。[1]其推進系統由兩台三脹式蒸汽機組成,設計功率為8,000匹指示馬力(6,000千瓦特),最高時速為21.5節(39.8公里每小時)。發動機由八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鍋爐提供動力。女性之贊號可攜帶700公噸(690長噸)煤,故此得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4,400海里(8,10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則為14名軍官和256名水兵。[2]
阿瑪宗號的武器由十門單裝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組成。其中兩門並排佈置在艏艛前方,六門設於艦舯、每邊各三門,以及兩門並排佈置在艦艉。這些炮支的射程為12,200米(13,300碼)。它們共提供1500發彈藥,其中每炮150發。艦隻還配備有兩具450毫米(17.7吋)的魚雷管及五枚魚雷,均浸沒舷側的船體內。[3]阿瑪宗號還受到20至25毫米(0.79至0.98吋)厚的裝甲甲板保護,司令塔的側面有80毫米(3.1吋)厚、炮支的炮擋厚度也有50毫米(2.0吋)。[4]
服役歷史
[編輯]女性之贊號是根據合同代號「G」[註 2]作為新增編入艦隊的單位訂購,並於1901年在不萊梅的威悉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它於1902年3月22日下水,之後展開舾裝工作。在下水儀式上,時任國家海軍辦公室海事總局主管的海軍中將威廉·馮·比克澤爾發表了演講,而施托爾貝格-韋尼格羅德侯爵夫人安娜·克斯特里茨的羅伊斯則主持為艦隻命名。其名稱沿用自1853年下水的普魯士雙桅縱帆船女性之贊號,後者的建造正是得到了德國婦女的資金捐贈,故此得名以讚美女性[6]。1903年2月17日,艦隻正式投入演習艦隊(Übungsflotte,即公海艦隊前身)使用,隨即展開海上試航。[7]在完成了於斯卡恩角周邊為期三天的連續航行後,女性之贊號於1903年4月5日抵達基爾,並被分配至第一分艦隊擔任偵察巡洋艦,但仍需要進行更多的測試[8]。隨後,它從5月7日至6月10日跟隨分艦隊參加了前往西班牙的巡航,以及後續的訓練巡航及演習,期間曾先後到訪挪威和荷蘭。1905年5月29日,艦隻在離開不萊梅港時,因方向舵捲入淤泥而擱淺,但並未受損。1906年,女性之贊號在艦長、海軍中校羅伯特·米施克的率領下,贏得了小巡洋艦類別的「愷薩射術獎(Kaiser-Schießpreis)」,但它發射的魚雷卻擊沉了自身艦載的大舢板。1908年1月19日,女性之贊號作為最後一艘瞪羚級艦隻從艦隊退役。其指揮官及大多數船員都被轉移至新近入役的小巡洋艦斯德丁號。[9]
1912年夏季,置於預備役的巡洋艦開始進行大修。四門上甲板炮被移除,並以十門37毫米(1.5吋)炮作替代,使艦隻可以作教練船使用。儘管改造已於1913年1月完成,但女性之贊號仍然未獲使用。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女性之贊號才於1914年8月2日重新進入艦隊服役。[10]同年8月28日,它在黑爾戈蘭灣海戰中參與了首次行動。英國的哈里奇部隊在海軍準將雷金納德·蒂爾維特的率領下,以兩艘輕巡洋艦和三十三艘驅逐艦襲擊了黑爾戈蘭灣的德國巡邏線。[11]女性之贊號駐紮在黑爾戈蘭島西南以支援巡邏線[12]。在大約09:00,女性之贊號與斯德丁號被派出馳援陷入困境的德國巡邏艦船[13]。
女性之贊號於隨後不久便遭遇了英國輕巡洋艦阿瑞圖薩號,並於09:09開火。它很快進入了射程,對英艦取得了25-33次命中,使對方的所有武器均告失效並造成嚴重傷害。一枚炮彈引爆了柯代火藥的藥引,並使阿瑞圖薩號起火。艦隻的輪機艙被水浸沒,速度下降至10節(19公里每小時)。為了避免火災的侵襲,它轉舵向右舷,但女性之贊號繼續緊跟受損嚴重的英國巡洋艦,直至它在大霧中消失。作為回擊,女性之贊號也遭到10次命中,但並未造成明顯破壞;共計有5人罹難及32人受傷。幸運的是,女性之贊號並未遭遇那些趕往馳援蒂爾維特的英國精銳部隊,而小巡洋艦科隆號、緬恩斯號、阿里阿德涅號以及魚雷艇V187號均於當日遭它們擊沉。交戰結束後,女性之贊號負責拖曳嚴重受損的掃雷艦T33號,並將它送回黑爾戈蘭島,然後前往威廉港。[14]
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發的日德蘭海戰中,女性之贊號被派往第四偵察集群,受海軍準將路德維希·馮·羅伊特指揮,負責掩護公海艦隊[15]。該集群還包括有小巡洋艦斯德丁號、慕尼黑號、史特加號和漢堡號,這是潛艇區艦隊的旗艦。直至5月31日傍晚,女性之贊號才實際參與作戰;在19:15左右,第四偵察集群遭遇了英國第3輕巡洋分艦隊,並與它們簡要交戰,但由於能見度不佳,僅斯德丁號及慕尼黑號進行了較長卻沒有效果的開火。[16]
其後,在混亂的夜晚戰鬥期間,戰鬥巡洋艦塞德利茨號和毛奇號因在極近的範圍內略過編隊前方的斯德丁號,迫使整個偵察集群掉隊,不慎與敵方海軍準將威廉·古迪納夫率領的第2輕巡洋分艦隊相遇。在相距僅730米(2,400呎)的範圍內,一場猛烈的交戰就此展開。女性之贊號與第四偵察集群的其它成員一樣,向南安普敦號和都柏林號開火,兩艘艦均遭到嚴重破壞。[17]然而,作為回擊,由南安普敦號發射的一枚魚雷於22:15左右擊中女性之贊號,從而切斷了其電力並引發嚴重水浸。英方的6吋(150毫米)炮還引燃了甲板,女性之贊號迅速向左舷傾覆並沉沒,奪去12名軍官和308名水兵的性命。[18][19]全部332名船員中僅8人倖存[20]。死難者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二級下士安東·施密特,他作為一名炮手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堅守崗位,並隨艦下沉。其後,納粹德國海軍建造的一艘驅逐艦便以安東·施密特號命名[21]。
殘骸
[編輯]2000年,女性之贊號的殘骸被丹麥潛水員所探明。英國海洋考古學家英尼斯·麥卡特尼隨即組織了一次潛水,確認沉船垂直立於海底,並基本完好無損。船員的骸骨則仍然散落在沉沒巡洋艦周圍。當麥克特尼的團隊於2001年起獲艦鍾後,艦隻殘骸得到明確鑑定。他們將艦鍾捐贈予基爾附近的拉博厄海軍紀念館,並在當地展出至今。[22]
註釋
[編輯]- 腳註
- 引用
- ^ Gröner,第100頁.
- ^ Gröner,第99–101頁.
- ^ Gröner,第101頁.
- ^ Gröner,第99頁.
- ^ Gröner,第56頁.
-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90–93頁.
- ^ Gröner,第99–102頁.
- ^ Gröner,第102頁.
- ^ Courtney,第22頁.
- ^ Staff,第8頁.
- ^ Halpern,第30–31頁.
- ^ Staff,第4頁.
- ^ Scheer,第43頁.
- ^ Staff,第8–9頁.
- ^ Tarrant,第62頁.
- ^ Tarrant,第191–193頁.
- ^ Tarrant,第213頁.
- ^ Tarrant,第214頁.
- ^ Campbell,第392–393頁.
- ^ Campbell,第281頁.
-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233頁.
- ^ McCartney, Innes. In search of Jutland's wrecks. Dive Magazine. 1 March 2002 [27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參考資料
[編輯]- Campbell, John. Jutland: An Analysis of the Fighting.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8. ISBN 1-55821-759-2.
- Courtney, W. L. (編). The Fortnightly Review LXXVII.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Ltd. 1905.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Halpern, Paul G.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1. ISBN 0773507787.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Steinmetz, Hans-Otto.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5.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ISBN 978-3-8364-9743-5.
- Scheer, Reinhard. Germany's High Seas Fleet in the World War. London: Cassell and Company. 1920 [2018-04-17]. OCLC 27652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6).
- Staff, Gary. Battle on the Seven Seas. Barnsley, South Yorkshire: Pen & Sword Maritime. 2011. ISBN 978-1-84884-182-6.
- Tarrant, V. E. Jutland: The German Perspective. London: Cassell Military Paperbacks. 1995. ISBN 0-304-35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