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斯·麥迪遜統計的歷年世界十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列表
外觀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下表顯示了,根據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統計,在近代史中,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最多的十個國家的組成是如何變化的。
安格斯·麥迪遜統計的歷年世界十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編輯]年份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
2030年 (預計) | 中國 22,983,000 |
美國 16,662,000 |
印度 10,074,000 |
日本 3,488,000 |
印度尼西亞 2,406,000 |
俄羅斯 2,171,000 |
德國 2,150,000 |
巴西 2,017,000 |
墨西哥 1,973,000 |
英國 1,853,000 |
2003年 | 美國 8,430,762 |
中國 6,187,984 |
日本 2,699,261 |
印度 2,267,136 |
德國 1,577,423 |
法國 1,315,601 |
英國 1,280,625 |
意大利 1,110,691 |
巴西 1,013,000 |
俄羅斯 914,000 |
1973年 | 美國 3,536,622 |
蘇聯 1,513,070 |
日本 1,242,932 |
西德 944,755 |
中國 739,414 |
法國 683,965 |
英國 675,941 |
意大利 582,713 |
印度 494,832 |
巴西 401,643 |
1950年 | 美國 1,455,916 |
蘇聯 510,243 |
英國 347,850 |
西德 265,354 |
中國 244,985 |
印度 222,222 |
法國 220,492 |
意大利 164,957 |
日本 160,966 |
加拿大 102,164 |
1913年 | 美國 517,383 |
中華民國 241,341 |
德意志帝國 237,332 |
俄羅斯帝國 232,351 |
英國 224,618 |
印度 204,242 |
法國 144,489 |
意大利 95,487 |
日本 71,653 |
西班牙 41,653 |
1870年 | 大清 189,470 |
印度 134,882 |
英國 100,180 |
美國 98,374 |
俄羅斯帝國 83,646 |
普魯士王國[查證請求] 72,149 |
法國 72,100 |
意大利 41,814 |
日本 25,393 |
西班牙 19,556 |
1820年 | 大清 228,600 |
印度 111,417 |
俄羅斯帝國 37,678 |
英國 36,232 |
法國 35,468 |
普魯士王國 26,819 |
意大利[需要解釋] 22,535 |
日本 20,739 |
美國 12,548 |
西班牙 12,299 |
參考資料
[編輯]- ^ Data table in Maddison A (2007), Contours of the World Economy I-2030A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227204
- ^ Maddison 2007, p. 379, table A.4.
- ^ UN national Acocounts Database. [2018-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1).
- ^ world bank WDI Data. [2018-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9).
- ^ IMF historical nominal GDP Data (April 2011). [2018-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