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格斯·麥迪遜統計的歷年世界十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按安格斯·麥迪遜的估計,各大經濟體在公元1年至公元2008年對世界經濟貢獻的比例。[1]

下表顯示了,根據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統計,在近代史中,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最多的十個國家的組成是如何變化的。

安格斯·麥迪遜統計的歷年世界十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編輯]
以下估計來自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遜2007年出版的專著《世界經濟概論,1–2030 AD》。[2](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單位是:1990年的百萬國際元[3][4][5]
年份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2030年 (預計)  中國
22,983,000
 美國
16,662,000
 印度
10,074,000
 日本
3,488,000
 印度尼西亞
2,406,000
 俄羅斯
2,171,000
 德國
2,150,000
 巴西
2,017,000
 墨西哥
1,973,000
 英國
1,853,000
2003年  美國
8,430,762
 中國
6,187,984
 日本
2,699,261
 印度
2,267,136
 德國
1,577,423
 法國
1,315,601
 英國
1,280,625
 意大利
1,110,691
 巴西
1,013,000
 俄羅斯
914,000
1973年  美國
3,536,622
 蘇聯
1,513,070
 日本
1,242,932
 西德
944,755
 中國
739,414
 法國
683,965
 英國
675,941
 意大利
582,713
 印度
494,832
 巴西
401,643
1950年  美國
1,455,916
 蘇聯
510,243
 英國
347,850
 西德
265,354
 中國
244,985
 印度
222,222
法國
220,492
 意大利
164,957
日本
160,966
 加拿大
102,164
1913年  美國
517,383
 中華民國
241,341
 德意志帝國
237,332
 俄羅斯帝國
232,351
 英國
224,618
印度
204,242
法國
144,489
 意大利
95,487
日本
71,653
 西班牙
41,653
1870年  大清
189,470
印度
134,882
 英國
100,180
 美國
98,374
 俄羅斯帝國
83,646
 普魯士王國[查證請求]
72,149
法國
72,100
 意大利
41,814
日本
25,393
 西班牙
19,556
1820年  大清
228,600
印度
111,417
 俄羅斯帝國
37,678
 英國
36,232
法國
35,468
 普魯士王國
26,819
 意大利[需要解釋]
22,535
日本
20,739
 美國
12,548
 西班牙
12,29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Data table in Maddison A (2007), Contours of the World Economy I-2030A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227204
  2. ^ Maddison 2007, p. 379, table A.4.
  3. ^ UN national Acocounts Database. [2018-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1). 
  4. ^ world bank WDI Data. [2018-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9). 
  5. ^ IMF historical nominal GDP Data (April 2011). [2018-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