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染色 (紡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當代印度,人們在進行手工染色

染色英語:dyeing),全稱為紡織染色(textile dyeing),也別稱為織染、紡織染、印染等,是對紡織物進行物理、化學處理,使之擁有一定色牢度英語Color fastness的過程。通過使染料纖維之間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將會使得紡織物具有一定色澤、光澤度。根據染色對象的不同,可以將染色過程分為棉紡織染、麻紡織染、毛紡織染、絲綢染等等。 [1]

印花(英語:printing)是局部染色的一種技巧,例如在紡織物上上增加花紋、圖案,改變紡織物的顏色排版等等。「染色」和「印花」在紡織術語上是不同的應用。狹義來說,在印花中,顏色被應用到所需圖案的局部區域。在染色中,顏色適用於整個紡織品。

歷史

[編輯]

人類進行紡織染色的歷史由來已久,已經從最初的天然染發展到如今的各種先進染色工藝。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學會了染色。關於在紡織物上染色的最早的證據出現在安那托利亞加泰土丘,在那裏發現了印染紅色的痕跡。這種紅色很有可能來自一種鐵氧化物——赭石英語ochre[2]而中國古代則用赤鐵礦將紡織品染成紅色,用天然絹雲母英語Sericite或者是漂白的方法得到白色的紡織品。根據考古遺蹟推斷,中國進行染色的歷史超過了5000年。[3]

種類

[編輯]

依主體

[編輯]

依方法

[編輯]

依染料

[編輯]

染料

[編輯]

古代使用的染料大多為天然礦物質或是從動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天然色素[4]不過,如今的染業大多使用合成的有機化合物來進行染色。在染色前後還會使用各種物質對紡織品進行加工處理英語Finishing (textiles)(英語:finishing),例如使用過氧化氫次氯酸鹽氧化劑進行漂白處理。由於染色過程大多在水中進行,而水的表面張力比較大,不利於燃料滲透入纖維之中。因此染色時還可以加入降低水表面張力的活性劑,這些活性劑的共同特點是通常由親水性基團疏水性基團兩部分組成。[5]

染料的種類可以包括[6]

  • 酸性染料:可以用於蛋白質類紡織物、絲織品,色彩鮮艷但着色力不強。
  • 鹼性染料:可用於滌綸腈綸人造化學纖維
  • 直接染料:用於纖維素製品,着色力和鮮艷程度一般,不過經過改進的直接染料性能具有一定提高,大多數是芳香族化合物
  • 分散染料:水溶性較低,利用分散劑可在溶液中中擴散為0.5~2微米的顆粒。
  • 活性染料:可廣泛應用於棉、麻、絲、毛和化纖等紡織材料的印染。
  • 塗料:可以看做是一種特殊的染料,它依靠樹脂的物理附着力進行着色,一般來說經過光照後不易腿色。

相關條目

[編輯]

來源

[編輯]
  1. ^ 印染生产工艺及其废水处理方案. [201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4). 
  2. ^ Barber (1991), pp. 223-225.
  3. ^ Goodwin, Jill. A Dyer's Manual, Pelham, 1982. ISBN 0-7207-1327-7p. 11.
  4. ^ 由古至今 谈印染工艺及其演变过程. [201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5. ^ 印染前处理用助剂分类及技术分析. [201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2). 
  6. ^ 纺织品染色分类. [201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