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遺址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浙江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浙江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浙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考古學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考古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考古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哪一處水利工程遺址是中國已知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的遺址?
    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遺址條目由94rain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94rain討論 | 貢獻),屬於「ruins」類型,提名於2018年12月12日 07:04 (UTC)。
    • 說明:如條目存在問題或有意見和建議請指出,懇請批評賜教。-- 94rain [ 訪客登記 / 談笑風生或批判一番 / 微小貢獻 ] 2018年12月12日 (三) 07:04 (UTC)[回覆]
    • 符合3大內容方針,文字通順,內鏈設置合理。可以看出主編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學習。要說值得改善的地方的話,就是文字上仍然帶有摘抄改寫的痕跡,羅列感略強而陳述感偏弱,要改善這個的話需要持續的努力。(這個要求也明顯超過了DYK的標準。) --122.211.109.58留言2018年12月12日 (三) 08:09 (UTC)[回覆]
    • (+)支持:達到DYK標準。--Ngguls2018年12月12日 (三) 09:37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雲角。留言2018年12月12日 (三) 12:47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Allô&Ouais2018年12月12日 (三) 14:39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No1lovesu留言2018年12月12日 (三) 15:43 (UTC)[回覆]
    • (+)支持合格--Shwangtianyuan 呼籲孟晚舟早日釋放 2018年12月12日 (三) 16:11 (UTC)[回覆]
    • (!)意見
      • 如果只論DYK標準,有兩個問題。
        • 一個是需要把「比大禹治水早一千餘年」修改一下。一方面這段所附的參考資料根本沒有提到大禹治水。另一方面大禹是否確有其人、大禹治水是否確有其事、如果有此人有此事時間如何,並沒有定論。十幾年前收入中國大陸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公元前2070年夏代建國的時間源自夏商周斷代工程,而這個結果在歷史界的認可度有限。如果非要在條目里寫,建議註明是大禹治水傳說的年代,並提供相應的參考資料(王寧遠的文章好像有)。
        • 另外一個是「2016年3月11日-13日,杭州舉行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專家諮詢會上,來自全國各地19家科研單位的考古學、水利史及水利工程研究專家聽取了考古成果匯報,實地考察現場,一致認為這是中國乃至世界水利史的重要發現,開啟了史前水利考古研究的新領域,進一步提升了對良渚古城和良渚文化的認識,為中華文明的進程研究提供了新資料」這一句話和來源重合度比較高,有侵權嫌疑。那條來源我暫時打不開,換一個差不多的,我來把原文裏類似的部分摘出來「2016年3月11-13日在杭舉行的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專家諮詢會上,來自全國各地19家科研單位的考古學、水利史及水利工程研究專家聽取了……考古成果匯報,考察了……發掘現場。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中國乃至世界水利史的重要發現,開啟了史前水利考古研究的新領域,進一步提升了我們對良渚古城和良渚文化的認識,是良渚文明的重要標誌,為中華文明的進程研究提供了新資料……」。其他段落我沒有比對。雖然一段話高度雷同不見得會被提報侵權,但總之不是好事情。應當在讀資料之後自己組織文字,而非將原文簡單增刪之後放到維基百科上來。(本段的黑字也應該去掉)
      • 與DYK標準無關的建議。
        • 「發掘經過」一章分段建議調整。一方面第一段只有短短一句,很不平衡。另一方面,第一段講的和第二段頭一句「1936年,施昕更首先發掘良渚文化的遺址」是一碼事,看不出有什麼分開的道理。比方說,可以改成第一段介紹從發現良渚遺址到發現良渚城址。第二段講水利工程的發現與發掘等等。
        • 內容作為DYK是夠的。但是其實有很多重要的問題沒有講。比方說,水利工程和地形關係非常大,條目現今的版本雖然涉及了地勢,但是很難讓讀者對於城址、山系、水系、水利工程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再比如,這套水利系統如何發揮作用講得很少資料里對於水壩可能的用途有一些討論。《考古》上的報告還提到部分水利工程(好像是塘山?)之前就被考古學家注意到了,只是當時沒發現城址,也沒覺得這些遺址是水壩。夯築工藝文章里也是講過的,可以加。--如沐西風留言2018年12月12日 (三) 17:24 (UTC)[回覆]
      • @如沐西风感謝指出,前兩個問題已在嘗試改正,仍有一些疑惑,「該水利工程已距今約4700-5100年,比大禹治水傳說的年代(約四千年前)早一千餘年",括號內大禹治水的年代是否需要加入?「相關研究與保護」章節內容也在進一步擴充中。 94rain [ 訪客登記 / 談笑風生或批判一番 / 微小貢獻 ] 2018年12月13日 (四) 02:31 (UTC)[回覆]
    • (+)支持,我增加了王寧遠的考察報告作為來源。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8年12月13日 (四) 01:06 (UTC)[回覆]
    • (~)補充:我在「相關研究與保護」章節另外加入了一段文字,希望可以大家幫忙修飾一下語句,另外我還想把以下兩句話綜合起來改寫一下放在該章節第一段的最後,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體現了濕地稻作農業和旱地麥作農業不同的水管理策略。】// 【還體現了東西方古文明在不同環境氣候下,「稻作文明」和「麥作文明」的不同特徵。】-- 94rain [ 訪客登記 / 談笑風生或批判一番 / 微小貢獻 ] 2018年12月13日 (四) 02:31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回如君,DYKC無需這樣關注內容,但是還是不錯的建議。第一次這樣的條目算非常好了,感謝貢獻。 — Cohaf (talk) 2018年12月13日 (四) 07:53 (UTC)[回覆]
    • (+)支持:大致符合標準。♬A84396572♬ (留言) 2018年12月13日 (四) 08:51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蟲蟲飛♡♡→♡℃留言 2018年12月15日 (六) 06:1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