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Hennessy/存檔3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因為我現在也在全力編寫印度歷史,所以抽不出太多時間來幫忙,希望您諒解。但是,我可以提供幾本最好的參考書。研究俄國史(十月革命前)我見過的最好的教材是克柳切夫斯基著的《俄國史教程》。這本書是公認的俄國史權威,許多研究俄國史的人都要先學習這本書。此書有中文版。中文版是商務印書館1992年出版,ISBN 7-100-00759-3。中國人研究早期羅斯史,我見過的最好的書是《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趙雲中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不過此書側重哥薩克時代的烏克蘭,而其關於羅斯部分的主要參考依據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俄國史教程。但是看看還是有用處的,尤其是關於早期王公繼承方面,立刻可以澄清把羅斯的分裂等同於西歐的封建制的誤解。如果想要第一手資料,就只有看俄語的編年史原著。有些大學圖書館裏可能有拉夫連季耶夫編年史的俄語本,不過一般不許外借(我們學校的是老葉頭的贈書,鎮館之寶=。=);這本書是始初編年史現存的最古抄本。

另外,請一定使用俄語資料來研究俄國史;英語文獻的錯誤和誤解連篇累牘。這個網站([1]),我向您強烈推薦,但它是非公有領域的,不能直接引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01 2006年11月20日 (UTC)

完全不介意--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2:16 2006年11月21日 (UTC)

美國縣名[編輯]

有部分縣名需要協助,請協助提供下列州的資料:新罕布殊爾州、緬因州、麻薩諸塞州、猶他州。謝謝!--Whhalbert 04:50 2006年11月22日 (UTC)

又:縣名重名[編輯]

英語的Blaine和Bryan都譯「布萊恩」。俄克拉何馬州同時有名為Blaine和Bryan的縣。關於這類地名翻譯的討論,越來越迫切了!--Whhalbert 20:05 2006年11月22日 (UTC)

重名[編輯]

根據Xieza的建議,再考慮到地理位置有主觀性,相對而言,建縣時間比較明確。--Whhalbert 05:29 2006年11月25日 (UTC)

再說,行政區劃並不總可以用理型 (例如中國的井田制)來理解的,依地勢、政治因素會形成很多不確定性。--Whhalbert 05:38 2006年11月25日 (UTC)

請教地名譯法[編輯]

俄亥俄州富爾頓縣的縣治Wauseon,就連《外國地名譯名手冊》都沒有。只有香港《經濟日報》譯為「渥森」。你怎麼看?--Whhalbert 02:20 2006年12月2日 (UTC)

第三次動員令[編輯]

為增加維基百科條目素質以及增加維基人的團結性,第三次動員令將於12月內舉行,是次動員會開放更多規則,參與是次活動的維基人,希望你能盡力,在活動時間內最少對新增及修改五條條目,我們極力鼓勵您將條目提升至新條目推薦,甚至是優良條目以及特色條目的水平。無論您對是次活動參加與否,也煩請閣下花兩分鐘的時間將此訊息傳遞給五名維基人,上一次的動員有已經有六十多名的維基人參與,由於上次動員令有廣泛的宣傳,所以在此亦無謂賣弄花巧,希望今次朝着200名維基人參加為目的,這樣的話,將會有1%的條目將會達到作為正式條目水平。詳情請參閱Wikipedia:動員令/正在進行的動員令。--18164 02:22 2006年12月2日 (UTC)

再請教[編輯]

Mantorville譯成曼托維爾可否?--Whhalbert 08:30 2006年12月2日 (UTC)

如何譯?[編輯]

有縣曰Union,用意譯(聯合)還是音譯(猶尼昂)好?--Whhalbert 09:03 2006年12月2日 (UTC)

我已尊重「先到先得」原則[編輯]

我的修改已經包含您已創立條目,但假如該條目尚未創立則不在此限。--Will74205 18:37 2006年12月2日 (UTC)

另:如果大家都編輯了同一個條目,例如:優洛縣/約洛縣,你應該先在條目上加上merge to的模板提醒一下,你的編寫在前,我會將其內容合併到你的條目中去的,而你現在這樣簡單刪除後重新定向是不太妥當的。--Hennessy 18:40 2006年12月2日 (UTC)

舉個例子,第一個我原先編寫為「阿拉梅達縣」,但你並未作繁簡轉換而直接改為「阿拉米達縣」,作何解釋呢?--Hennessy 18:44 2006年12月2日 (UTC)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_talk:Will74205"

正如我所說的,您也可以加入名稱轉換,而不是因為一兩個我先前沒有加入轉換而回退我的全部修改。還有,我實在不想為了搶譯名而創立條目,有必要建立創立原則。 --Will74205 18:52 2006年12月2日 (UTC)

我認為譯名原則應該是:主人>常用>翻譯書。--Will74205 19:13 2006年12月2日 (UTC)

譯名[編輯]

Return J. Meigs, Jr. (人名,曾任俄亥俄州州長、美國郵政部長)的「Return」怎麼譯?--Whhalbert 06:55 2006年12月3日 (UTC)

弄丟了印度的編輯歷史[編輯]

在回復User:反中 5所做的破壞時,我不小心弄丟了印度的編輯歷史。能打救一下嗎?--minghong 07:39 2006年12月3日 (UTC)

謝謝!:-)--minghong 07:54 2006年12月3日 (UTC)

根據英文維基上的內容,該縣確實是以「國王」意義為名,而且現有名稱忽略字尾的「s」。還有關於而且我也說國語/普通話,所以請您也不要認為「權威」翻譯書就是對的。最後,關於「先到先得」原則,我看到您創建許多條目,但是它們大都只有極短的內容,這給我的觀感不佳,也就是我之前認為「搶譯名」的原因。在我翻譯一個名字城市/地區命名,我希望您先參考網上已譯/通用名稱,翻譯書應是最後選擇,且您使用許多用字有負面意義,如蒂黑馬縣 (加利福尼亞州)的「黑」字,而且根據讀音應較接近「蒂"哈"馬」。總之,「常/通用」應高於翻譯書。--Will74205 21:32 2006年12月3日 (UTC)

我對大陸方面採用音譯沒有太大意見,但是我們也不應忽略中文字本身就有含意,所以在音譯時應該仔細選擇含意較中性的或較文雅的字眼。還有,我現住美國加州三藩市灣區,所以我自認英文還不錯,時我確實會先從Yahoo!臺灣以英文名試着尋找已用譯名。我所謂「主人」原則是指當名字主人有正式/常用中文名字時我們應使用該名。--Will74205 20:14 2006年12月4日 (UTC)

重名[編輯]

Tacoma 和Takoma 都叫「塔科馬」,而英語已經各自有頁面。是否按此分成塔科馬 (Tacoma)塔科馬 (Tokoma)?--Whhalbert 23:44 2006年12月4日 (UTC)

請密切留意Lukacs的行為[編輯]

在其用戶頁上,他聲明要回退他作的所有貢獻,和在Commons上把他上載的圖片全部覆蓋。而且已經有相關的行動。我認為這會嚴重損害維基百科的品質。相關討論在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如果他再有類似的行為,請考慮馬上把他封禁。--Computor 18:20 2006年12月8日 (UTC)

你打算開始寫美國海軍的二線艦艇?[編輯]

有勇氣,這些船不見得比第一線的作戰艦艇好寫。加油。有需要資料的話說一聲吧。--cobrachen 19:38 2006年12月9日 (UTC)

美國州份的模板[編輯]

可否先製作以下數個州:佛羅里達州、夏威夷州、紐約州、俄亥俄州、羅德島州和賓州?--Whhalbert 03:50 2006年12月17日 (UTC)

另外,你在模板上所用的縣名,出自何處 (最好可以出示書號)?--Whhalbert 03:53 2006年12月17日 (UTC)

奇怪了。因為我用的都是同一本書。書上沒有的地名你怎麼處理的?--Whhalbert 04:04 2006年12月17日 (UTC)

另外,經過英語版的解釋,新罕布殊爾州的庫斯縣 (Coos County)讀音為/ˈko.ɑs/ (美國英語),而非庫斯。--Whhalbert 04:23 2006年12月17日 (UTC)

請協助製作下列州份:佛羅里達州、紐約州、俄亥俄州、俄勒岡州、內華達州、新澤西州、馬里蘭州、阿拉斯加州、佛蒙特州……--Whhalbert 22:07 2006年12月29日 (UTC)

Kalawao[編輯]

中文的譯法出自何處?《手冊》沒有。網上的譯法靠得住嗎?--Whhalbert 09:22 2006年12月17日 (UTC)

hennessy您好,我不明白您2006-12-07T11:56:39創建的Broken/魯伯特·埃弗里特,為什麼要這樣命名?您在11:50, 7 December 2006 在英文en:Rupert Everett加入跨語言連結到魯伯特·埃弗里特,該條目被您清空內容後成為無窮迴圈,我實在難以理解,請您抽空澄清一下。--鳥甲 04:32 2006年12月24日 (UTC)

謝謝更正。--鳥甲 05:40 2006年12月24日 (UTC)

Nassau County 拿騷縣/納蘇郡[編輯]

在我跟User:Whhalbert提及Nassau County的譯名之後,他建議我應該與你建議有關Nassau County的中文譯名。據我了解,在大陸方面是有對Nassau有官方的譯名為拿騷,因此你在建立紐約的各郡模版時將Nassau County稱為拿騷縣,但是在紐約的華人圈內並沒有人稱之為拿騷。紐約的世界日報稱之為納蘇郡/縣,並已經行之有時,我相信雖然在「先到先得」的原則之下該條目會命名為拿騷,但是根據Wikipedia: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決議當地最通用的中文名稱優先於中文世界最通用的名稱。因此,我認為應該將拿騷縣/郡改為納蘇縣/郡。我與Whhalbert的討論請見User_talk:Nikopoley#關於縣 (郡)名不同叫法的問題User_talk:Whhalbert#Re:關於縣 (郡)名不同叫法的問題-- Nikopoley✪尼可波里|《舉手發言》 06:30 2007年1月10日 (UTC)

提名內容專家[編輯]

感謝你的支持。上一回被提名,自問水平不足而推辭。本人深明可一不可再的道理,欣然接受。但仍然需要在質方面多花點時間。另一方面,也需要感謝你一直以來的幫助。--Whhalbert 07:20 2007年1月11日 (UTC)

卡爾梅克共和國[編輯]

有人添加了內容,但沒有從吳語翻譯過來。請您協助一下。--Whhalbert 17:49 2007年1月19日 (UTC)

Lyon/Leon[編輯]

又要請教閣下了。--Whhalbert 05:15 2007年3月23日 (UTC)

喬治‧西蒙‧毆姆[編輯]

您好,我方才修改了此條目的內容。您說我不應當全文重新修改,但其實我是從英文版本本文直接翻譯中文的,英文版本不但內容豐富且正確,因為一些事務繁忙忘了放上正在翻譯的標籤。我現在住在美國洛杉磯,因為我的物理老師提到這位毆姆物理學家的時候,名字的發音的確是"喬治"(GEORGE),所以我翻為喬治。Overall,謝謝您對我這個新人的指教。Spiderwoman 01:35 2007年3月25日 (UTC)

DYK推薦不通過[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移動完畢~'--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00:12 2007年3月27日 (UTC)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 斯柯達公司的總部位於哪座城市?(6000位元組,自薦)—Hennessy 14:51 2007年3月30日 (UTC)
    • (-)反對——沒有無參考資料。Quarty 15:40 2007年3月30日 (UTC)
    • (!)意見建議補強參考資料。十文字隼人奉行所拜見評定所 16:14 2007年3月30日 (UTC)
    • (+)支持--好像有資料了。MLL TALK 16:16 2007年3月30日 (UTC)
    • (-)反對--條目是從英文維基翻譯來的,參考資料卻是《中國大百全書》和《全球通史》?--Alvin(人在呢) 19:32 2007年3月30日 (UTC)
    • (!)意見,似乎未完全譯完—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23:23 2007年3月30日 (UTC)
回應:該條目譯自英文維基,在編寫過程中由於對其歷史不甚了解,因此參考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和全球通史。由於一直忙於編寫維基條目,不知道現在有規定要求翻譯條目一定要翻譯完整,非常抱歉。但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對未譯完部分內容理解有困難,還請高手幫忙譯完,非常感謝。—Hennessy 02:22 2007年3月31日 (UTC)
~移動完畢~'—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10:06 2007年4月1日 (UTC)

第四次動員令[編輯]

第四次動員令將在4月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歡迎各位參加。

此次動員令與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領域條目為目的的小動員令。這次共舉辦6個主題的小動員令,翻譯動員令生物動員令異國(寰宇)動員令體育、奧運動員令音樂動員令暗黑動員令,是些大家感興趣,或維基條目貧乏,需要人編輯的領域,前5個由各維基人選出,最後1個由主持人決定。

第四次動員令要求參與者貢獻5個條目,其中二個必須是推薦新條目,才算完成,詳細規則請看這裏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暫時不想參加編輯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費勒姆 費話連篇 13:12 2007年4月1日 (UTC)

新條目推薦[編輯]

在新條目推薦/候選中,條目氣球正在被推薦,您提出的反對意見已不存在,請再作審閱,謝謝您。—王者之王 入宮晉見王者之王西出之日 08:53 2007年4月3日 (UTC)

第四次動員令[編輯]

我真的很驚訝貝爾格萊德可以寫得那麼深入,因此本人正式邀請你參加Wikipedia:動員令/第四次動員令中的異國(寰宇)動員令,如果你能夠參加是次動員令的話,相信有助增加維基人的寫作氣氛。—費勒姆 費話連篇 07:42 2007年4月9日 (UTC)

那麼有興趣參加是次動員令嗎?最近你正興編輯奧運運動員的條目,以條目的水平,應該可以達致優良條目水平,有興趣參加嗎?望請你回覆。—費勒姆 費話連篇 04:19 2007年4月15日 (UTC)

那我就用最直接的方法問你,請問你有與趣參與Wikipedia:動員令/第四次動員令嗎?—費勒姆 費話連篇 08:15 2007年4月15日 (UTC)

我明白了,我不會阻止你。—費勒姆 費話連篇 11:52 2007年4月17日 (UTC)

回應:詹姆斯·夫蘭克[編輯]

您好,感謝您辛苦提供條目。首先這是個條目上編寫方式的問題,我已經早在其條目的對話頁加上兩個連結,您參考後就會知道我為何說沒有參考來源了。最主要的原因,編寫的人是您,像我這樣對條目內容並不清楚的人,您如果沒有明確提出參考來源或是參考資料,那我根本就不知道您所謂的註釋就是來源。

再來,這個題目已經有人協助修改,所以我也已經改了投票為支持。同時希望這類有關條目的討論或疑問,您能先注意條目的討論頁進行討論即可。以上請您參考,我的中文不是很完善,希望您能理解我的意思。→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09:18 2007年4月15日 (UTC)

您好,我也看見您編寫的這條條目。有關命名方面,由於他的名字是德語,那麼應該不稱作詹姆斯?我現在去互助客棧幫您問一下。-費兒(費兒的費話屋) 09:28 2007年4月15日 (UTC)

您好,不知您為何總堅持將「巴拉那」指向阿根廷的「巴拉那市」,巴西的巴拉那州是一級行政區,其地位應該高於阿根廷的一個市,總不至於不能在「巴拉那」條目中出現吧。Google中搜索巴拉那,阿根廷的這個河港直到第三頁才出現,前兩頁不是巴拉那河,就是巴西巴拉那。還有,把別人的貢獻刪掉,再當作自己的貢獻貼出來,是不是也不能算很有禮貌的行為呢?金翅大鵬鳥(talk) 2007年4月20日 (五) 03:18 (UTC)[回覆]

打擾一下[編輯]

您好!我見到閣下剛剛建立了切麗·布萊爾條目,但我發現「繁簡轉換」一個小問題,不知可否將條目重定向至「彭雪玲」?就我所見,這個問題應該是「繁簡轉換」錯誤地自動將「布萊爾」換成「貝理雅」,以致我無法用手動「繁簡轉換」將港澳地區顯示成「彭雪玲」。如果將條目重定向成「彭雪玲」,那除了港澳地區可以正常顯示外,也可單向地轉換成「切麗·布萊爾」,重不重定向的權利在於閣下,所以下不知意下如何?多謝垂注!—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2007年5月12日 (六) 14:05 (UTC)[回覆]

  • 哈哈,其實這也是我的推潮,我意思是若以簡體字寫「布萊爾」,維基好像會自動為港澳地區轉作「貝理雅」,這使我無法以手動的形式,把標題從「切麗·布萊爾」轉成「彭雪玲」,反而成了「切麗·貝理雅」……不知有沒有其他維基人發現這些故障……—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2007年5月12日 (六) 14:13 (UTC)[回覆]

麻煩您填一份有關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的的問卷[編輯]

您好!這份問卷旨在探討─兩岸三地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的「參與動機」和「日常工作的型態」,您寶貴的意見將有助於對維基人與管理員的瞭解。問卷中所填寫的資料僅做為學術用途,不會將個人資料與填答內容外洩,請放心填寫。筆者每回收一份有效問卷,將捐助美金1元給2007國際維基媒體年會之籌備基金。感謝您的幫忙,也表示一點小小的心意。

問卷連結 http://www.my3q.com/home2/163/qcute/94773.phtml?eenid=MjcwOSxxY3V0ZXN0QGdtYWlsLmNvbXwxNzc0LHFjdXRlc3RBVGdtYWlsLmNvbQ
預計截止日期:96年5月22日止

指導教授: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梁朝雲教授
研究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
陳佳珩 g9444008@grad.ntue.edu.tw —Qcute 2007年5月20日 (日) 00:46 (UTC)[回覆]

我們不妨兩人合作來做這個吧,不過工程浩大,而且也非常需要時間啊。--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5月21日 (一) 00:24 (UTC)[回覆]

我把1年國家領導人列表作成了一個範例,也許可以參考。不過,歐洲那些野蠻人部落首領我也不知道翻譯成什麼好,但肯定是拉丁語,所以您只要按拉丁語讀音翻譯就行了。

要注意:亞洲很多統治者是希臘語名字。J一般翻譯成軟音(如Ju翻譯成「尤」)。--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5月21日 (一) 02:47 (UTC)[回覆]

可以啊,不過需要慢慢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5月22日 (二) 04:00 (UTC)[回覆]
我做了一個更好的例子:528年國家領導人列表,對比英語en:List of state leaders in 528,看出英語並沒做詳細考證。所以做這些表非常耗費時間,我們還是慢慢來吧。

有關美國各縣編寫進展報告[編輯]

至2007年6月6日止,我和其他朋友已經完成了超過80%的縣了,其中有二十八個州的縣已經全部完成。分別是:

  • 阿拉巴馬州
  • 阿拉斯加州
  • 亞利桑那州
  • 加州
  • 科羅拉多州
  • 康州
  • 德拉瓦州
  • 佛羅里達州
  • 夏威夷州
  • 愛達荷州
  • 緬因州
  • 馬利蘭州
  • 麻州
  • 蒙大拿州
  • 內華達州
  • 新罕布夏州
  • 新墨西哥州
  • 紐澤西州
  • 紐約州
  • 俄勒岡州
  • 賓州
  • 羅德島州
  • 南卡羅萊納州
  • 猶他州
  • 佛蒙特州
  • 華盛頓州
  • 西維吉尼亞州
  • 懷俄明州

另外德州、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俄亥俄州都已經完成超過90%。而最慢的維吉尼亞州剛剛完成50%。已完成的包含的都是基本的資料,例如面積、人口、成立時間、縣名意義、縣治等。可以參考其他版本增補。—Whhalbert 2007年6月6日 (三) 04:20 (UTC)[回覆]

譯名[編輯]

Daviess 是否作「戴維斯」?—Whhalbert 2007年6月8日 (五) 20:55 (UTC)[回覆]

本着小心求證的精神,有沒有更正式的來源?另外關於下一步的問題,先休息一段時間,再着手其他國家區劃的編寫。—Whhalbert 2007年6月10日 (日) 03:32 (UTC)[回覆]

請問你願意使用{{NoteTA}}的模板,我在2007年加拿大大獎賽中,有比較完整的參數,當中包括了台灣譯名。—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7年6月11日 (一) 13:53 (UTC)[回覆]

條目侵權刪除請求:通知[編輯]

歡迎參與中文維基百科。您所發表的條目第33屆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可能轉貼了未經GNU自由文檔許可證協議下發佈的網站內容。由於這有可能侵犯版權,內容已經隱藏了。其實,即使標明出處,未獲原作者授權而轉載內容,還是屬於侵犯他人版權的。維基百科不能收錄侵權內容,希望您能理解。

不過,請不要擔心,您還是能夠挽救那篇條目的。如果您是文章的原作者,您可以到文章的討論頁、或當天的侵權審查頁提出意見。若否,您可以在「臨時子頁面」用自己的話改寫文章內容。不需要很長的篇幅,區區兩至三行的小作品已經是對維基不小的貢獻。也希望您下次創建新條目的時候,繼續以原創翻譯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來作為編寫守則。謝謝您的配合,也希望能再次見到您的貢獻。 --Wing 2007年6月15日 (五) 20:32 (UTC)[回覆]

譯名[編輯]

Pittsylvania又如何?—Whhalbert 2007年6月15日 (五) 21:21 (UTC)[回覆]

Hennessy你好,對不起,是後來的用戶加入了侵權內容。我將侵權內容消除掉了。--Wing 2007年6月16日 (六) 12:5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