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異齒亞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異齒亞目
化石時期:二疊紀三疊紀
(早白堊紀有疑似化石紀錄[1]
始二齒獸
無效狀況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合弓綱 Synapsida
演化支 獸孔類 Therapsida
演化支 真獸孔類 Eutherapsida
演化支 新獸孔類 Neotherapsida
亞目: 異齒亞目 Anomodontia
Owen, 1859
演化支

異齒亞目(Anomodontia)又名缺齒亞目異齒龍亞目,是獸孔目的三個主要演化支之一,從二疊紀繁盛到三疊紀,可能還繼續存活到白堊紀早期[2]。牠們大多數為缺少牙齒的草食性動物[3]

二疊紀中期,異齒亞目已呈現多樣性,包括:文努科維亞獸科(Venyukoviidae)、奔龍獸下目(Dromasauria)、二齒獸下目,還有早期的原始物種,包括異頭獸Anomocephalus)與Patranomodon。其中只有二齒獸類存活到二疊紀晚期,而且成為晚二疊紀的最成功、大量的草食性動物,在生態位上佔據從大型到小型草食性動物的位置。只有少數二齒獸類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之後存活下來,其中一科叫水龍獸科,後來發展出肯氏獸科。這些後來出現的動物,是大型、笨重、喙狀嘴的動物,依然成為陸地上優勢的草食性動物。直到晚三疊紀,當時逐漸改變的環境(也許是逐漸的乾燥)造成牠們衰落,最後滅亡,生態位蜥腳形亞目恐龍所取代。在澳洲的白堊紀早期地層,發現可能屬於異齒亞目的化石紀錄[4]

分類

[編輯]

異齒亞目 Anomodontia

種系發生學

[編輯]

以下演化樹來自於J. Liu的2009年研究[2]

獸孔目 
unnamed

巴莫鱷亞目

麗齒獸亞目

unnamed

恐頭獸亞目

 異齒亞目 

雙列齒獸

unnamed

異頭獸

unnamed
 Venyukovioidea 

奧蒂塞爾獸

unnamed

烏勒米卡獸

蘇美尼獸

 Chainosauria 

Patranomodon

unnamed

鼩形獸

始二齒獸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hulborn, T. & Turner, S. 2003. The last dicynodont: an Australian Cretaceous relict.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270, 985-993. Abstract.
  2. ^ 2.0 2.1 Liu, J.; Rubidge, B.; and Li, J. A new specimen of Biseridens qilianicus indicates its phylogenetic position as the most basal anomodont.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09, 277: 285–292. doi:10.1098/rspb.2009.0883. 
  3. ^ Chinsamy-Turan, A. (2011) Forerunners of Mammals: Radiation - Histology - Biology, p.3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ISBN 0253356970. Retrieved May 2012
  4. ^ 存档副本. [2013-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