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孟子弟子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描绘孟子与众弟子传食于诸侯的石刻拓本。

孟子弟子指的是曾师从孟子或学于孟子的人。《孟子》记载,孟子注重学生是否有心向学,以“往者不追,来者不拒”为原则收授学生。孟子周游列国时有数十辆车、数百弟子跟从,齐宣王也曾欲以万锺粟的俸禄供养孟子的弟子们,可见孟子弟子之多[1][2][3]。孟子弟子虽多,留下事迹传世的却很少,根据赵岐《孟子章句》,《孟子》书中计有弟子十五人、学于孟子者五人,共二十人。

孟子弟子的人数与姓名因史料缺少,历来有许多争议。元代吴莱最早为孟子弟子作传,其著作《孟子弟子列传》中列出了弟子十九人,但内容已亡佚;其后张九韶《群书拾唾》、宫梦仁《读书纪数略》也分别记载了不同的弟子十七人。对孟子弟子较为完整的考证则见于明朝朱彝尊的〈孟子弟子考〉的十七人与清代陈矩的〈孟子弟子考补正〉二十三人[4]

自从北宋时在山东兴建孟庙后,便将《孟子章句》中记述的孟子弟子配祀于孟庙。政和五年(1115年),朝廷敕封孟子弟子十八人爵位,由乐正子配食于正殿,其余弟子配祀于东西两庑。宋朝以后,唐朝韩愈北宋孔道辅等人也因推崇孟子有功而被认定为孟子门人,同样配祀孟庙。

孟子弟子

[编辑]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朝廷敕封孟子弟子十八人,并予以赠爵。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由于嘉靖年间孔庙已撤去旧时赠爵,于是朝廷依潘榛建议撤爵,改以先贤、先儒称之,以符合礼制,其中乐正克万章公孙丑公都子四人为先贤某子,余陈臻等十四人为先儒某氏。然而其中季孙子叔疑是否确有其人仍有疑义,两人曾在万历康熙年间遭到罢祀[5][6]

编号 姓名 籍贯 封号 赠爵
1 乐正克 先贤乐正子 利国侯
2 万章 ,一说 先贤万子 博兴伯
3 公孙丑 先贤公孙子 寿光伯
4 公都子 先贤公都子 平阴伯
5 陈臻 不详 先儒陈氏 蓬莱伯
6 充虞 不详 先儒充氏 昌乐伯
7 屋庐连 ,一说为 先儒屋庐氏 奉符伯
8 徐辟 先儒徐氏 仙源伯
9 陈代 不详 先儒陈氏 沂水伯
10 彭更 不详 先儒彭氏 雷泽伯
11 咸丘蒙 先儒咸丘氏 须城伯
12 高宋 先儒高氏 泗水伯
13 桃应 不详 先儒桃氏 胶水伯
14 季孙 不详 先儒季孙氏 丰城伯
15 子叔疑 不详 先儒子叔氏 承阳伯
16 孟仲子 ,一说为 先儒孟氏 新蔡伯
17 浩生不害 先儒浩生氏 东阿伯
18 盆成括 不详 先儒盆成氏 莱阳伯

可能的孟子弟子

[编辑]

除了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所敕封之孟子弟子十八人,不同的史籍与考究文献中也分别记载了数名孟子弟子。北宋时所封之孟子弟子,主要参考赵岐《孟子章句》 中所记之弟子二十人,但独漏滕更告子二人[7]

编号 姓名 籍贯 出处
1 滕更 赵岐《孟子章句》
2 陈仲子 高诱注《淮南子
3 公明仪 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
4 告子 不详 赵岐《孟子章句》
5 公明高 司马贞史记索隐
6 离娄 不详 广韵》注
7 匡章 高诱注《吕氏春秋》;文艺类聚
8 夷之 不详 周广业《孟子四考》
9 孟季子 ,一说,又说 张九韶《群书拾唾》
10 周霄 张九韶《群书拾唾》
11 曹交 ,一说 宫梦仁《读书纪数略》
12 景春 刘培桂〈孟子弟子新考〉
13 宋句践 刘培桂〈孟子弟子新考〉
14 貉稽 不详 刘培桂〈孟子弟子新考〉
15 曼丘不择 《孟子外书》

孟庙配祀门人

[编辑]

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初建孟庙时,便已私祀公孙丑万章等孟子弟子,而推崇孟子有功之扬雄韩愈孔道辅也被视为孟子门人,在孟庙之侧另外立祠祭祀。政和五年(1115年),宋徽宗下诏为孟子弟子封爵,弟子十八人正式从祀孟庙,而后扬雄等门人也移入两庑正式祭祀。

宣和三年(1121年),孟庙两庑绘制弟子群像,洪武六年(1373年),孟庙立石刻“孟氏宗传祖图”,其中包含了一幅孟子门人图。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潘榛建议从祀赵岐孙奭钱唐三名于孟门有功之儒。光绪十三年(1887年),陈锦、孙葆田等建议从祀告子滕更、陈良,但未果[8][9][10]

编号 姓名 朝代 备注
1 扬雄 西汉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追封成都伯,在正殿西侧立祠祭祀。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被罢祀,改祀孔道辅。成化十八年(1482年)复祀,移入西庑从祀。明末又被罢祀。
2 韩愈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追封昌黎伯,在正殿西侧立祠祭祀。
成化十八年(1482年)移入东庑从祀。
3 孔道辅 北宋 末开始私祀于孟庙。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正式入祀正殿西侧祠堂。成化十八年(1482年)移入西庑从祀。
4 赵岐 东汉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入祀,明末罢祀。
5 孙奭 北宋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入祀,明末罢祀。民国后复祀于东庑[11]
6 钱唐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入祀,明末罢祀。民国后复祀于东庑。

参考资料

[编辑]
  • 孟子》、《孟子外书》
  • 朱彝尊《孟子弟子考》
  • 陈矩《孟子弟子考补正》
  • 周广业《孟子四考》
  • 刘培桂等(2009)。齐鲁诸子名家志:孟子志。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 刘培桂(2001)。孟子与孟子故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注解

[编辑]
  1. ^ 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2. ^ 孟子·滕文公下》: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3. ^ 孟子·公孙丑下》: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锺,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4. ^ 刘培桂等. 齊魯諸子名家志:孟子志.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 ISBN 9787209047586. 
  5. ^ 周广业《孟子四考》
  6. ^ 丁宝桢〈重修亚圣孟子庙碑〉
  7. ^ 刘培桂. 孟子弟子新考. 孟子與孟子故里.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1. ISBN 7503411449. 
  8. ^ 刘浚《孔颜孟三氏志》
  9. ^ 丁宝桢〈重修亚圣孟子庙碑〉
  10. ^ 刘培桂. 孟廟配享從祀考. 孟子與孟子故里.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1. ISBN 7503411449. 
  11. ^ 王小隐. 聖蹟導遊錄. 上海: 中国第一书局.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