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马
历史
[编辑]打马出现于宋代,由樗蒲演变,游戏方式是掷采行棋,移动代表马的棋子,以到终点为胜,常作为赌博用[1][2]。在当时至少有四种玩法,有关西马、依经马、宣和马、另一种有五十马棋子的名字则失传。北宋宣和年间,有人将这每人一枚将、十枚马棋子的关西马与每人二十枚马棋子的依经马综合,创作出每人二十枚棋的宣和马[3][4]。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喜欢依经马。绍兴四年(1134年)时,她因靖康之变后颠波流离,为抒发郁闷与回忆快乐的过往,就纪录依经马规则,又增添赞美的词句,以让游戏更具风雅,写成《打马图经》一书[5][6]。除《打马图经》规则外,宋朝其余三种如今已失传[7]。
明朝依旧流传打马[8][9],但与宋朝时玩法并不同[10]。苏州地区也有人玩《打马图经》的打马[11]。谢肇淛认为李清照纪录、修饰的依经马,较其他局戏风雅,乐意教其他人玩,但批评赌博有些花钱[12]。错把李清照的依经马当成宣和马的文翔凤,认为棋子常放刚上棋盘又立即打下,难以游戏,自己又创造朝京马,收录于陶珽的《说郛续》[13][14]。
清朝初期,周亮工的友人在福建重印《打马图经》。当时安徽一带,依然有人玩,但北方已无人知晓。[15]
《打马图经》规则
[编辑]《打马图经》有明朝周履靖编《夷门广牍》本、清朝文渊阁《四库全书》《说郛》本、伍崇曜编《粤雅堂丛书》本等。以《夷门广牍》规则最细,后两版本在规则有所遗漏,《四库全书》本在打马图棋盘中间增加中国象棋棋盘、《粤雅堂丛书》本则无棋盘[16][17][18]。朱南铣有指出《说郛》本有错误 [19]。
博具
[编辑]- 棋盘为长条型,有九十一个棋格,每格能放多枚棋子。
- 起点与终点分别写赤岸驿、尚乘局,中途每隔八格分别称写陇西监、玉门关、汧阳监、沙苑监、函谷关、太仆寺、天驷监、骐驿院、飞龙院,这些十一个棋格称为窝。终点倒数第二格称为堑、倒数第三到七格称为夹。其余格各写名驹名字。
- 每方二十枚棋子,为可堆叠的扁圆状。一般有图有文,正面画马、反面写两字或四字马名,称为打马钱、打马格钱、将马钱、马钱,为花钱的一种。
- 三颗六面骰。[17][7][19]
博采
[编辑]三枚骰子可组成五十六种采,打马游戏依掷出时获得的赏罚分为赏采、罚采、散采三类。除罚采外,采数等于三颗骰子总合数。此外,有三或两颗同点的采又叫夹采。
赏采
[编辑]赏采有十一种,其中“碧油”、“桃花重五”、“堂印”、“拍板儿”、“满盆星”这五种三颗同点的赏采,又称为浑花贵采。“堂印”为最高采,为契丹语数字四的音译[19]。
采组 | 采名 | 采数 | - | 采组 | 采名 | 采数 | - | 采组 | 采名 | 采数 | - | 采组 | 采名 | 采数 |
---|---|---|---|---|---|---|---|---|---|---|---|---|---|---|
碧油 | 18 | - | 桃花重五 | 15 | - | 堂印 | 12 | - | 雁行儿 | 9 | ||||
拍板儿 | 6 | - | 满盆星 | 3 | - | 黑十七 | 17 | - | 马军 | 15 | ||||
靴楦 | 11 | - | 银十 | 10 | - | 撮十 | 10 | - | - | - | - |
罚采
[编辑]罚采有两种。
采组 | 采名 | 采数 | - | 采组 | 采名 | 采数 |
---|---|---|---|---|---|---|
小浮图 | 5 | - | 小娘子 | 4 |
散采
[编辑]散采有四十三种。
博法
[编辑]- 玩家二到五人。
- 筹码单位称为帖。众玩家先决定筹码能换的奖金大小,但不得超过三文钱,然后将所有奖金放于公盆。得赏金或罚金时的玩家,分别从公盆取走与放入。若有玩家获得一半奖金或以上,其他玩家补充奖金到原先金额。
- 任意吵闹的玩家罚十帖。
- 游戏开始后,玩家轮流掷骰。若与上位玩家所掷同采种,叫真撞;与上位玩家所掷同采数,叫傍撞。
- 掷采后,先得到相应的赏罚,再选择执行下马或行马这两行动之一。
- 赏采:
- 依采种赏N帖钱。堂印:N=8;碧油:N=6;桃花重五:N=5;雁行儿、拍板儿、满盆星:N=4;黑十七、马军、靴檀、银十、撮十:N=2。
- 若行动选择下马,则下N枚己棋。若还是傍本彩,再加下两枚。
- 若还是混花贵采,再获一回合。
- 罚采:罚二帖,改由下位玩家行动。若下位玩家选择下马,则下二枚棋。
- 散采:
- 玩家首次掷出的散采,并且不是别人的真本采、傍本彩,即为该玩家的真本采,而同采数的采则为傍本彩。之后,掷到自己的真本采、傍本采,分别赏三、二帖,与再获一回合,若还选择下马,下三枚。
- 为他人的真本采、徬本采,分别送三、二帖给该玩家,改由该玩家行动。
- 与上位玩家叫真撞、傍撞,皆改由上位玩家行动,分别罚三、二帖钱。然后本回合玩家再重掷,若重掷第二次结果相同,一样处理;若三次相同,罚金加倍,但可行动。
- 首次掷出的真本采、或非以上状况,下一枚马或行一马。
- 赏采:
- 下马或行马时,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中途可进入空格、己棋处、数量少于或等于的敌棋处。若往前无法进入或通过,则需折返将剩余步数走完。
- 若至己棋处,则两者相叠,再获一回合。之后视为同一单位移动。
- 棋子若至有数量少于或等于的敌棋处,将该些敌棋移回敌方手中,此动作叫打马,再获一回合,并赏等于该些敌棋枚数的帖数。如果敌棋等于全部二十枚,则改赏一半奖金。被移回棋子的玩家,下次行动须执行下马。
- 进入除起点、终点、飞龙院以外的八个窝,赏一帖,但不可进入或越过有敌棋的这八个窝。
- 先将所有己棋先到达终点的玩家为胜。若是从夹离开走六格到达,叫“细满”,赏所有奖金的加倍。若其他位置、或从堑陆续全数到位,叫“麤满”,赏所有奖金。[17][7][20]
下马
[编辑]- 玩家将此采相应枚数的己棋相叠,以起点算第一格,前进一同放在第M格,M为采数。[17]
行马
[编辑]- 所有己棋都到棋盘就才可执行此动作,移动一己棋朝终点前进,步数等于采数。
- 出入特定棋位有规定。
- 棋子相叠十枚以上才能通过函谷关,首位通过的玩家赏一半奖金。通过后,剩余任何方棋子不需相叠十枚就可通过该关。
- 在函谷关之后,不可穿过多枚数的敌棋。
- 棋子全数相叠,并且掷出贵采、或真本采,或他人掷出自己的真本采,才能通过飞龙院。
- 需掷出夹采才能离开夹,移动步数等于采数扣掉两颗同点数的余数。
- 可进入有敌棋的堑,但不能打马。
- 需掷出浑花贵采、真本采、他人掷出自己的真本采、上位玩家掷出罚采、或下位玩家掷出真撞、傍撞,此六种状况之一才能离开堑,并将N枚己棋放入到终点,赏N帖数。N同掷出该采下马的相应枚数。[17]
文学记载
[编辑]- 宋·朱翌〈观诸公打马诗〉:“酒酣侑坐展博局,分曹并进角马足。过关验齿出天衢,入关未掩绕日轴。十骥并驱纵来往,一将折棰制起伏。击前叠后看腾骧,避堑守狭良局促。缓时秘若出门殿,妙处正须蚁封逐。孙膑能令田忌胜,诸人徐贺塞翁福。障泥在前解则行,杜蘅可采带宜速。莫疑檀溪坠三丈,终使青云成一蹴。吾家款段乃如狗,敢上夷涂陪骥𫘧。但能书与尾而五,未免以策数曰六。归欤秋满华山阳,苘麦倍收连苜蓿。”
- 宋·陆游〈乌夜啼〉:“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
- 元·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
参考
[编辑]- ^ 宋·李清照《打马赋》:“打马爰兴,樗蒱遂废,实小道之上流,乃深闺之雅戏。”
- ^ 宋会群、苗雪兰. 《中國博奕文化史》. 中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08-01. ISBN 9787509716854 (中文(中国大陆)).
- ^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打马格局》一卷,无名氏。《打马图式》一卷,郑寅子敬撰,用五十马。《打马赋》一卷,易安李氏撰。用二十马。以上三者,各不同。今世打马,大约与古之樗蒱相类。”
- ^ 宋·李清照《打马图经·打马图序》:“按打马世有两种:一种一将十马者,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马者,谓之依经马。流行既久,各有图经凡例可考。行移赏罚,互有同异。又宣和间,人取两种马,参杂加减,大约交加彻幸,古意尽矣,所谓宣和马者是也。”
- ^ 宋·李清照《打马图经·打马图序》:“予独爱依经马,因取其赏罚互度,每事做数语,随事附见,使儿辈图之。不独施之博徒,实足贻诸好事,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是也。”
- ^ 清·胡玉缙《许庼学林》:“据此,则打马虽旧法,而是书则清照创新意为之矣。”
- ^ 7.0 7.1 7.2 麻国钧、麻淑云. 《中华传统游戏大全》. 中国: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0. ISBN 9787504810168 (中文(中国大陆)).
- ^ 明·秦征兰《天启宫词》:“走马古局戏,时宫中盛行之。先按骰子色,某占某闲,合局共十二闲,仿《周礼》天子闲有十二之旧也。随各出赏钱置玉门关上,名曰闹头儿。”
- ^ 明·黄一正《事物绀珠》:“打马用铜钱或牙角为钱样,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骰子掷打之。”
- ^ 清·张德瀛《词征》:“南宋时此风尤盛。至明中叶,遂有走马之戏,其制略与宋异,今俱废矣。”
-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打马图》今尚传,吴中好事习之,迩年颇有能者。”
- ^ 明·谢肇淛《五杂俎》:“李易安打马之戏,与握槊略相似。但彼双则不击,而此多逢寡即击。如叠至十九马,而遇二十马,即被击矣。一夫当关,则它骑不得过,又可以反而击人之单骑。行至函谷关,则非叠十骑不得过。至飞龙院,则非二十骑不得过。非正本采不得行,而临终尚有落堑一局,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此戏较诸艺为雅,有赋文亦甚佳,但聚而费钱稍多耳,江北人无知之者。余在东郡,一司农,合肥人也,恳余为授之,甚喜。”
- ^ 明·文翔凤《朝京打马格》:“李易安更定宣和马,以二十马命辞打之。二十马座数而争驰博道于一孔,旋打旋下,烦聒而艰于着手。于特为朝京马...”
- ^ 明·陶珽《说郛续·卷三十八·朝京打马格》
- ^ 清·周亮工《书影》:“徐君义谓打马之戏今不传。予友虎林陆骧武,近刻易安之谱于闽,以犀象蜜蜡为马,盛行其中。近淮上人颇好此戏,但未传之北地耳。”
- ^ 宋·李清照《打马图经》《四库全书·说郛》本
- ^ 17.0 17.1 17.2 17.3 17.4 宋·李清照《打马图经》《夷門廣牘》本. [2013-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0).
- ^ 宋·李清照《打馬圖經》《粤雅堂丛书》本. [201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5).
- ^ 19.0 19.1 19.2 朱南铣. 《中國象棋史叢考》. 中国: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3-06. ISBN 9787101037043 (中文(中国大陆)).
- ^ 史良昭. 《枰声局影: 中国博弈文化》. 中国: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ISBN 9787532510689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