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語 (大字 : ;小字 :𘱿𘱤) 是契丹人 的語言,現已絕跡,一般認為屬於蒙古語族 [2] 。在遼朝 和西遼 (907至1218年)有官方語言地位。它有大字 、小字 兩种文字 系統,現代語言學家目前尚未完全破解出它們的意義,但基本上已能夠根據文字重建出契丹語的外貌。
由契丹文字的研究可以看出契丹語近於蒙古語 及通古斯語族 。現今主要的語言學家都認同,與通古斯语族 相較,契丹語與蒙古語的親緣較近[3] [4] 。芬蘭語言學家楊虎嫩 認為,與其說契丹語是一種蒙古語 ,不如說它是一種準蒙古語(Para-Mongolic);也就是說,它可能是一種由所有蒙古語族 的共同源頭,古代蒙古語 (Proto-Mongolic language),所衍生出來的旁系親屬語言[2] 。
文字系統 [ 编辑 ]
契丹語有大字 、小字 兩种文字 。根據《遼史 》記載,大字於神冊五年(920年)製成[5] ;小字由耶律迭剌 創制[6] ,可能成於925年。
金滅遼(1125年)之後,契丹語文仍然在一定範圍内使用。金太宗 天会十二年(1134年)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 》,是以契丹小字 寫成的。耶律楚材 的父親耶律履 ,曾經把《唐書 》翻譯成契丹小字。金章宗 明昌二年(1191年)下令停用契丹文。此後耶律楚材 曾經到西遼 學習契丹語文。史籍所載懂得契丹語文的人,耶律楚材 可能是最後一個。
現存有明确纪年的契丹文石刻中,最早的是辽应历十年(960年)的《痕得隱太傅墓誌 》,最晚的是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的《大金國已故生父郎君墓誌 》,两者皆以契丹大字 寫成。
《辽史 》最后一卷是用汉字转写契丹语的一卷,题为《国语解》。[7] [8] [9] [10]
清乾隆误将契丹人及其语言与索伦部 混淆,使得乾隆令用索伦语 “纠正”《辽史·国语解》中的汉字转写,见于《欽定遼金元三史國語解》。
辽代以“国语”称契丹语,此举常见于中国其他非汉族政权指称自己语言,如清朝满语 、元朝古典蒙古语 、金朝女真语和北魏鲜卑语 。
契丹語
漢譯
蒙文
拉丁轉寫
現代蒙古語
達斡爾語
heu.ur
春
ᠬᠠᠪᠤᠷ
qabur
хавар (kavar)
haor
ju.un
夏
ᠵᠤᠨ
jun
зун (zun)
najir
n.am.ur
秋
ᠨᠠᠮᠤᠷ
namur
намар (namar)
namar
u.ul
冬
ᠡᠪᠦᠯ
ebül
өвөл (övöl)
uwul
契丹語
漢譯
蒙文轉寫
現代蒙古語
達斡爾語
*omc
一
onca「獨一」
onts (unique)
enqu
j.ur.er
第二
jirin「二」
jirin (two), jiremsen (double/pregnant)
jieeq
hu.ur.er
第三
gurba「三」
gurav, gurvan, guramsan (triple)
guarab
durer/duren
第四
dörben
döröv, dörvön
durub
tau
五
tabun
tav, tavan
taawu
t.ad.o.ho
第五
tabu-daki
tav dahi
taawudar
*nil
六
jirgugan
zurgaa (存在於「jir'gur」,直譯為「2x3」)
jirwoo
da.lo.er
第七
dologa「七」
doloo
doloo
n.ie.em
八
nayim「八」
naim
naim
*is
九
yesü
yüs, yüsön
is
par (p.ar)
十
arban
arav
harbin
jau
百
jagun
zuu, zuun
jao
ming
千
minggan
myanga, myangan
mianga
與契丹語相較,通古斯語族 的女真語 有顯著差別:三為ilan,五為shunja,七為nadan,九為uyun,百為tangu。
契丹語
漢譯
蒙文轉寫
現代蒙古語
達斡爾語
te.qo.a
雞
taqiya
tahia
kakraa
ni.qo
狗
noqai
nohoi
nowu
s.au.a
鳥
sibuga
shuvuu
degii
em.a
山羊
imaga
yamaa
imaa
tau.li.a
兔
taulai
tuulai
tauli
mo.ri
馬
mori
mori
mori
uni
牛
üniye
ünee
unie
mu.ho.o
蛇
mogoi
mogoi
mowo
契丹語
漢譯
蒙文轉寫
現代蒙古語
達斡爾語
ud.ur
東
doruna
dorno
garkui
dzi.ge.n
左
jegün
züün
solwoi
bo.ra.ian
右
baragun
baruun
baran
dau.ur.un
中
dumda
dund
duand
xe.du.un
橫
köndelen
höndölön
ja.cen.i
邊
jaqa
zasan, zaag
jag
契丹語
漢譯
蒙文轉寫
現代蒙古語
達斡爾語
suni
夜晚
söni
shönö
suni
un.n/un.e
現在
önö
önöö
nee
契丹語
漢譯
蒙文轉寫
現代蒙古語
達斡爾語
c.i.is
血
cisu
tsus
qos
mo ku
雌性
eme
em
emwun
deu
弟、妹
degü
düü
deu
n.ai.ci
朋友
nayija
naiz
guq
na.ha.an
叔伯
nagaca
nagats
naoq
s.ia/s.en
好
sayin
sain
sain
g.en.un
悲傷;後悔
genü(阿魯渾汗 書信中用過,意為「後悔」)
genen, gem
gemxbei
ku
人
kümün
hün, hümün
huu
部族事務 [ 编辑 ]
契丹語
漢譯
蒙文轉寫
達斡爾語
cau.ur
戰
cagur,例如「tsa'urgalan dairakh」
quagur
nai/nai.d
首領
-d為複數詞綴,例如那顏 (noyan)為noyad的複數形
noyin
t.em-
封(稱號)
temdeg「簽」
temgeet
k.em
旨令
kem kemjiye「法規」
hes
us.gi
信
üseg
jiexgen
ui
事情
üile
urgil
qudug
祝福
qutug
hireebei
xe.se.ge
部
keseg
meyen
ming.an
猛安
minggan
miangan
基本動詞 [ 编辑 ]
契丹語
漢譯
蒙文轉寫
p.o
成為
bol-
p.o.ju
舉
bos-
on.a.an
落
una-
x.ui.ri.ge.ei
運
kür-ge-
u-
給
ög-
sa-
居住
sagu-
a-
活著
a- 'live', as in "aj ahui"
大自然 [ 编辑 ]
契丹語
漢譯
蒙文轉寫
現代蒙古語
達斡爾語
eu.ul
雲
egüle
üül
eulen
s.eu.ka
露水
sigüderi
shüüder
suider
sair
月亮
sara
sar
saruul
nair
太陽
nara
nar
nar
m.em/m.ng
銀
mönggö
möng
mungu
從《遼史 ‧卷53》:「五月重五日,……國語謂是日為『討賽咿』。『討』,五;『賽咿』,月也。」可知契丹語稱五月為「討賽咿」(Tao Saiyier),與蒙古語的五月(tawan sar)相符;相較之下,突厥語稱五月為beshinchi ay,通古斯語稱為sunja biya。
^ 語言學中的契丹語列表
^ 2.0 2.1 Janhunen, Juha (2003): Para-Mongolic. In: Juha Janhunen (ed.): The Mongolic languages . London: Routledge: 391-402.
^ Cf . Franke. In Sinor ed., 1990, p. 407, and note. 6; Liu, Fengzhu 1992, p. 1; Janhunen 1996, p. 143.
^ 清格爾泰 等合著,《契丹小字研究 》(1985年)
^ 《遼史》卷二,(神冊)“五年春正月乙丑,始製契丹大字。……九月……壬寅,大字成,詔頒行之。”
^ 《遼史》卷六十四,“回鶻使至,無能通其語者,太后謂太祖曰:「迭剌聰敏可使。」遣迓之。相從二旬,能習其言與書,因制契丹小字,數少而該貫。”
^ 遼史/卷116 卷11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oworth, H. H. The Northern Frontagers of China. Part V. The Khitai or Khitans.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881, 13 (2): 123–125. JSTOR 25196875 . doi:10.1017/S0035869X00017780 (英语) .
^ Wilkinson, Endymion Porter.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illustrated, revised.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0: 864 [2021-12-23 ] . ISBN 0-674-00249-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5-07) (英语) .
^ Yong, Heming; Peng, Jing. Chinese Lexicography: A History from 1046 BC to AD 1911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382– [2021-12-23 ] . ISBN 978-0-19-953982-6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12-08) (英语) .
參考文獻 [ 编辑 ]
外部連結 [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