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言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康方言 | |
---|---|
ཁམས་སྐད། khams skad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 |
区域 | 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云南、甘肃 |
母语使用人数 | 180万 |
語系 | |
文字 | 藏文字母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兩者之一:khg – 康方言kbg – 康巴方言(康巴語) |
康方言内部差异较大。《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年)将其分成六个土语:
- 东部土语:分布在昌都市全境、那曲市和林芝市东部以及甘孜州,使用人数占康方言的三分之二
- 南部土语:分布在迪庆州北部,使用人数占康方言的十分之一
- 西部土语:分布在羌塘大部,包括那曲市西北大部,并向西一直延伸到阿里地区的改则县,使用人数占康方言的十分之一
- 北部土语:分布在玉树州
- 卓尼土语:分布在卓尼县、迭部县(属于安多地区)
- 舟曲土语:分布在舟曲县(属于安多地区)
其中卓尼土语和舟曲土语的使用地区与康区相隔较远,有人将它们单独分成一种语言——卓尼话,ISO 639-3语言代码cda。
《藏语方言概论》(2002年)将康方言分为三个次方言:北路次方言(《地图集》的东部土语)、南路次方言(《地图集》的南部土语)和牧区次方言(《地图集》的西部土语和北部土语)。
音系[编辑]
辅音[编辑]
唇音 | 齿龈音 | 卷舌音 | 龈腭音 | 软腭音 | 声门音 | |||||||
---|---|---|---|---|---|---|---|---|---|---|---|---|
塞音 | 清音 | p | pʰ | t | tʰ | k | kʰ | ʔ | ||||
浊音 | b | d | ɡ | |||||||||
塞擦音 | 清音 | ts | tsʰ | tʂ | tʂʰ | tɕ | tɕʰ | |||||
浊音 | dz | dʐ | dʑ | |||||||||
擦音 | 清音 | s | sʰ | ʂ | ɕ | ɕʰ | x | xʰ | h | |||
浊音 | z | ʑ | ɣ | |||||||||
鼻音 | m̥ | m | n̥ | n | ɲ̊ | ɲ | ŋ̊ | ŋ | ||||
边音 | ɬ | l | ||||||||||
边音 | w | ɹ | j |
- /x, xʰ, ɣ/在前元音/i, e, ø, ɛ/前实现为硬颚擦音[ç, çʰ, ʝ]。
- /ɬ/和清边音[l̥]是自由变体。[1]
元音[编辑]
前元音 | 后元音 | ||
---|---|---|---|
闭元音 | i | u | |
半闭元音 | e | ø | o |
半开元音 | ɛ | ||
开元音 | a | ɑ |
- /i, u, o/在声门塞音/ʔ/前实现为[ɨ, ʉ, ʊ]。[2]:156-159
參考文獻[编辑]
参见[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