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语:Latvijas Republika,立窝尼亚语:Lețmō Vabāmō),通称拉脱维亚(拉脱维亚语:Latvija,立窝尼亚语:Lețmō),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欧洲东北部国家,是波罗的海国家之一。北、南、东分别与爱沙尼亚、立陶宛及俄罗斯为邻,西边隔波罗的海与瑞典相对,东南国境则与白俄罗斯接壤。拉脱维亚总人口数为1,934,379(2018年),国土面积64,589 km2(24,938 sq mi),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政治体制上,拉脱维亚是一个民主议会共和制国家,于1918年建国,以里加为首都;而作为单一制国家,自2021年7月起拉脱维亚全国分为43个行政区域,包括7个国家级城市和36个市镇。在语言上,拉脱维亚以仅存的两个波罗的语族语言之一——拉脱维亚语为官方语言(另一个是立陶宛语),是该国主要民族拉脱维亚人的母语;另一方面,俄语在该国也有广泛使用。立窝尼亚人作为该国原住民族,则使用乌拉尔语系的立窝尼亚语,但该语言已逐渐步入死亡。 拉脱维亚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欧投资银行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成员国。2014年时,拉脱维亚在人类发展指数中排名第49,是高收入经济体之一。该国曾使用拉脱维亚拉特为其法定货币,直到2014年加入欧元区,以欧元作为新的法定货币。 (阅读全文……) 特色条目立窝尼亚战争是1558年至1583年间为争夺古立窝尼亚(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控制权而引发的战争,由沙俄对抗由丹麦-挪威、瑞典帝国以及波兰-立陶宛所组成的联军。1558年至1578年战争初期,俄罗斯先后在多尔帕特(塔尔图)和纳尔瓦取得胜利,击溃古立窝尼亚联邦,成功占领立窝尼亚地区。立窝尼亚邦联的瓦解,迫使波兰-立陶宛投入与俄战争。瑞典和丹麦随后于1559年至1561年间介入;前者建立爱沙尼亚大公国以抵抗俄罗斯的频繁入侵,后者则控制萨雷马-维克主教辖区,由荷尔斯泰因的马格努斯负责统治。马格努斯一开始投敌伊凡四世,建立立窝尼亚大公国和后来的立窝尼亚王国,随后又叛变、改效波兰-立陶宛一方。战争带来的动荡,伴随着伊凡四世特辖军的恐怖统治,同时俄国和波兰-立陶宛又受到来自南方鞑靼人的威胁,此时期的世局可说是纷乱不已。 斯特凡·巴托里在当选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后,在1578年至1581年间率军反攻,包括瑞典、波兰、立陶宛在温登战役的联手侵略,一连数场胜利,终于逆转了战争的情势。于是一场长期战役在俄国腹地展开,继以严峻而漫长的普斯科夫围城战。1582年,俄国在战势失利的情况下被迫与波兰媾和,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俄国割让立窝尼亚和波洛茨克的所有领土予波兰-立陶宛。翌年俄国再与瑞典签订普柳萨停战协定,立窝尼亚北部及几乎所有英格里亚的土地皆归瑞典,瑞典并可保有爱沙尼亚大公国。俄国在立窝尼亚战争由于自视国力强盛,四面树敌、多方作战,加上国家内部矛盾,导致最后一无所获,以彻底失败终结;1584年随着伊凡四世驾崩,俄国更日渐远离西欧的政局和影响力。 (阅读全文……)特色图片相关主题Latvia DatesGeneral imagesThe following are images from various Latvia-related articles on Wikipedia.
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