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云龙桥 (南投县)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桥梁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桥梁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桥梁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内容有误[编辑]

龙云投共是早就发生的事,不可能依此为桥命名,更不可能“后来”再因已死之人前此改变立场而改名,请查明修订。--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2月25日 (二) 17:05 (UTC)[回复]

日本领台时代就已称之。林献堂1944年的《灌园先生日记·十六卷》 :“午餐后三时半再乘自动,约五十分间抵雾社,又一一十五分间乃抵富士,缓步下山,行四十分间始抵温泉,途经龙云桥实为伟观。”--Outlookxp留言2013年5月14日 (二) 11:26 (UTC)[回复]
旧吊桥照片显示名称即为“云龙桥”,因此写成民国七十四年改建钢拱桥“以后”才改名,也是不正确的。--Kolyma留言2013年5月14日 (二) 14:45 (UTC)[回复]
查阅1966年的政府公文,当时还称为龙云桥,而且还说已建了41年,可见改名是在1966年后。见[1]。--Outlookxp留言2013年5月14日 (二) 14:50 (UTC)[回复]
从我好心未于DYK反对而是在主编者讨论页留言时起算,刚好五个月。这也算是一项实验吧!--WildCursive留言2013年5月15日 (三) 01:14 (UTC)[回复]

龙云桥怎可能早于1949年龙云投共就改名云龙桥[编辑]

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于民国七十四年七月(1985年)完成兴建一座外形红色钢拱桥,为纪念国军将领龙云而命名“龙云桥”,其位置就在斯克铁线桥原址旁,为台14线86K里程位置上。[1][5]后来,这位龙云将军的政治立场由国民党奔向共产党,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由国民党执政,因此桥名“龙云”两字被颠倒成“云龙”。

我发现这段话描述有问题,因为龙云条目中记载“1949年从香港赴北京,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所以命名“龙云桥”时间不可能晚于1949年,除非是建造者已经命名了,执政者又给它改掉,我想就只有这一可能,可惜来源中没有交代清楚,确实容易使读者误以为写错。--36.232.246.54留言2013年5月12日 (日) 17:35 (UTC)[回复]

两个参考资料都有载明:命名及改名都是针对台湾光复后重建的公路吊桥,1985年改建的钢拱桥只是沿用名称而已。1945年台湾光复至1949年龙云投共仍有一段时间,建个公路吊桥应该足够。问题出在第一个参考资料(仁爱乡公所网页)的第3段画蛇添足,将命名改名一事妄加诸于1985年的改建钢拱桥,不仅与该网页第1段所述自相矛盾,同时也误导了维基条目的撰写。-Kolyma留言2013年5月13日 (一) 04:59 (UTC)[回复]
你说的没错,我们确实都被仁爱乡公所给误导了。就公路总局特色桥梁调查表记载可知,确实有写台湾光复后就兴建公路吊桥,难怪才有后来的事发生,这样看起来就没有问题。所以,仁爱乡公所那则来源该怎么处理呢?拿下来也不太妥,因为它还有好几个注脚引用,这情况还满棘手的。--36.232.215.69留言2013年5月13日 (一) 18:12 (UTC)[回复]
我已依林献堂《灌园先生日记·十六卷》改正,至少1944年日领时就已称为龙云桥,而且桥早修好。仁爱乡公所与交通部真是误很大。--Outlookxp留言2013年5月14日 (二) 11:3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