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A22234798/测试/德意志-不列颠战争
本用户页因幽默而保留,请不要当真。 |
德意志-不列颠战争 | |||||||
---|---|---|---|---|---|---|---|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 |||||||
德国击败法国和北欧后,正派遣大军往不列颠群岛攻击 | |||||||
| |||||||
参战方 | |||||||
大不列颠联合帝国 | 新德意志帝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布朗 | 梅克尔 | ||||||
兵力 | |||||||
954,000人 | 1,375,3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930,000人死亡或失踪 | 30,000人 |
德意志-不列颠战争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决定性的一战,德国成功度过英吉利海峡,登陆到英国本土,并迅速击败来自各地的英格兰军队,最后甚至煽动了苏格兰人叛变,爱尔兰看大势已去,便向德国投降。
起因
[编辑]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不断发展,但冲突也随之而来,原先团结的欧盟,在阿拉伯人与穆斯林大量迁入后分成两派,于是各国又纷纷奔回了独裁的道路上,其中要以法国与德国的变化最大。
法国
[编辑]法国在黄背心运动后陷入混乱,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戒严,随后立刻收回法国国会与司法系统的独立权。法国转入独裁后,国内先是发生多起起义,包括由法国共和党领导的右翼起义,以及法国社会党和不屈法国所领导的左翼叛乱等,但最终都遭到马克龙的政府军镇压。但以国民联盟为首的极右翼大规模动乱,却让法国陷入近五年的混乱,直到玛琳·勒朋被政府军在土伦逮捕为止。
德国
[编辑]德国在两德统一后,东西部间始终有着隔阂,即便历经科尔、施罗德、梅克尔等总理,依然有着不小的分裂声量。梅克尔就任后,德国又进入一党独大的政治情势,集权化的声音此起彼落。结合另类选择的力量,德国国内逐步压制民主运动,强化中央集权,在党、政、经三方面渐趋保守。由于遭逢国内对移民议题的巨大压力,梅克尔决定采二战时的做法,以外部攻势转移内部纷争,消弭对移民政策的疑问。
英国
[编辑]英国首相布朗之后,由麦卡伦担任,他提出脱欧议题交由公投,但本人却支持留欧,可结果不若他预期
前奏
[编辑]法国在德国的精彩闪击战下,只支撑了13天,45万大军全面覆灭,就连英国派去的12万远征军也都无法回来,这一次,德国人没让他们有第二次敦克尔克大撤退的机会。如此一来使得英国本土的陆军防卫力量大减,加上连日的空战交战,空军及其后勤濒临极限,而德国则是因粮于敌,就地整补的情形,可好整以暇准备渡海进攻。 德国的计划是,先以寻找英国皇家空军主力为首要目标,歼灭有生力量,进而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拥有制空权后,将制海权也一并拿下,以便进行英伦三岛的登陆作战。1940年的德国曾经制定过海狮计划,但未果。
多佛海战
[编辑]德国在占领法国之后,便积极的在英吉利海峡地区部署舰队。第一次多佛海战爆发于2037年3月12日,这一次,新型的俾斯麦号与铁必制号以及沙恩霍斯特号,率领一支庞大的帝国舰队在多佛击沉多艘英国海军主力舰、巡洋舰以及驱逐舰等,使英国无法招架。第二次多佛海战则爆发于2037年4月7日,这一次则更是彻底摧毁了剩余的英国海军,此后,英国便无法以海战迫使德国海军撤退了。
东南角登陆战
[编辑]经历两次多佛海战后,不仅制海权被夺去,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也岌岌可危。德国在新型的战机与核弹威吓下,接连在英伦上空击败英国皇家空军数次,一雪二战时不列颠空战之耻。
伦敦空战
[编辑]苏格兰叛变战役
[编辑]牛津大学图书馆争夺战
[编辑]首相出逃
[编辑]爱尔兰条约
[编辑]影响
[编辑]评价
[编辑]在此场战役中,德国终于完成当年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愿望---拿下英国,同时也象征英语系的没落,这是新德意志创造的新世界。俄国与美国对此事自然是无法忍受,但由于英国的倒台,使得西欧地区基本已稳固在德国领导下,表明美国难以插手;而德国与俄国之间尚有不少缓冲国,这意味着势力的划分,将会类似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