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台湾教育专案/政大世界民族志学习作业/曼丁卡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曼丁卡人
总人口
1100 万 [1]
分布地区
 马里1,622,000 (9%)[2]
 几内亚3,485,490 (29%)[3]
 象牙海岸3,807,800 (14.5%)[4]
 布基纳法索157,942 (0.8%)[5]
 冈比亚711,528 (34%)[6]
 塞内加尔841,173 (5.6%)[7]
 塞拉利昂151,493 (2.4%)[8]
 利比里亚153,913 (3.2%)[9]
 几内亚比绍269,487 (14.7%)[10]
语言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 (99%), 泛灵信仰
相关族群
曼德人班巴拉人索宁克族达雅人卡森凯人

曼丁卡人[11],是生活于西非的民族,主要分布于几内亚科特迪瓦马利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等地,人口数约1100万,是曼德族中最广大的亚群[12],也是非洲最大的民族之一。他们主要使用的语言是曼丁卡语,这是曼丁哥语系中的西方曼丁语之一,也是西非大部分地区的通用语。曼丁卡超过99%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曼丁卡人是马利帝国的后代,在国王桑迪亚塔·凯塔(Sundiata Keita)的统治下于13世纪崛起并建立帝国,而该帝国持续席卷西非大部分的地区并渡过尼日河不断向西扩张。在16-19世纪之间有大量的曼丁卡人被运往美洲担任奴隶,也因此曼丁卡文化影响了巴西美国南部加勒比海等地区的文化。[13]

今日的曼丁卡人多从事农业为主,主要居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萨赫尔地区

民族分布、人口、语言[编辑]

语言[编辑]

曼丁卡人的主要使用语言是曼丁哥语,又称为曼丁卡语。曼丁卡语是西非地区普遍、通用的语言,但是世界上并没有唯一一种曼丁卡语,反之它非常具有多样性,目前统计共有46种变体,成为不同民族分类的标准,其中班巴拉族为使用该语言最著名的民族。[14]而母语国家包括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等,合计约有1.3百万人将其当作母语使用。传统上认为所有种类的曼丁卡语有共同的起源,其语言系属是尼日-刚果语系,属于曼德语族,但此分类方式至今仍有许多争议。以发音语音学差异分则,曼丁卡人说的曼丁卡语可主要分为西曼丁语和东曼丁语两大分支,西曼丁语有10个元音,发生位置分别有5个来自口腔,5来自鼻腔形成鼻音;以班巴拉族为代表的东曼丁语,则有14个元音,发生位置有7个来自口腔,7个来自鼻腔的鼻音。受到外来殖民、地理区位等影响,曼丁卡人会使用的其他语言包括英文、法文、阿拉伯语、桑海语葡萄牙语等。

文字[编辑]

十九世纪以前,曼丁卡语大多以口语的形式存在,所有曼丁卡人的神话、历史和知识都是以口传的方式在世代间传承,尚未建立书写系统。一直到阿拉伯语被引进曼丁地区,经由阿拉伯语翻译后,当地的土生语言才以阿拉伯字母的形式被记录和保存。后来,到了法国的殖民时期,有些法国殖民者尝试以声学系统为分类方式,用罗马字母去翻译非洲语言,自此以后拉丁字母也成为一种表达曼丁哥语的文字。[15] 二十世纪前期,来自几内亚苏利曼·坎特英语Solomana Kante创建了西非书面字母,又名西非书面文字、曼德文字N'Ko字母,是一种适用于西非曼德语系地区的书面语言,不同于拉丁字母,西非书面字母的书写方式是从右向左书写,且字母互相连接。[16]苏利曼·坎特英语Solomana Kante的努力,不仅改变过去非洲本地没有自己书写系统的事实,也反驳世人认为没有自身文字的非洲缺乏文化的说法。而曼德文字的出现,让使用曼丁卡语的人们强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有着重新形塑曼丁文化的作用。现今能表达曼丁卡语的文字,有拉丁字母阿拉伯语曼德文字(N'Ko),其中拉丁字母被赋予官方地位,而阿拉伯字母书写的使用情形较为广泛,使用时间也较悠久,显现出文字发展与流变的多元文化色彩。

地理环境[编辑]

西非地图,显示曼丁卡人,语言和影响,1906年。

曼丁卡人居住在一个大致马蹄形的大区域中,从他们在冈比亚的家开始,延伸到塞内加尔的东南地区,弯曲到几内亚马里共和国的北部和南部,延伸到塞拉利昂共和国北部,然后下降进入科特迪瓦西北部。苏丹西部最常见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和从大西洋延伸到红海沿岸的非洲热带森林之间的地区[17]。而曼丁卡人主要居于热带莽原气候,也因为气候的因素影响曼丁卡人的产业。

历史沿革[编辑]

曼丁卡人是马利帝国的后裔, 在16世纪初数以万计的曼丁卡人被俘掳至美洲做为奴隶,大约有388000名非洲人是因为奴隶贸易而登陆美洲[18],历史学家相信约有24%的冈比亚人是来自西非包括塞内加尔冈比亚和与两地之间的西非地区,多数为曼丁卡人与班巴拉人。曼丁卡人与其他种族的工人混居,创造了南美洲的克里奥尔文化。在20世纪时,一位美国作家艾利斯·哈利(Alex Haley)的作品让曼丁卡人为人知晓,他回到冈比亚的结佛拉村(Juffre)去寻根,那是他祖先古特坎町(Kunta Kinte)被抓并卖至美国的奴隶制度里。早在12世纪一些曼丁卡人的信仰从原本传统的泛灵信仰变成伊斯兰,但是经过19世纪一连串的伊斯兰圣战,至今百分之99以上的曼丁卡人已是穆斯林。在十一世纪加纳帝国衰败之后,许多地区变成由部族独立掌管,而曼德就是其中之一。在松迪亚塔(Sundiata Keita)的统治期间将不同部族集结起来,于1235年的基里纳战争(Battle of Kirina)兼并了索索人的卡尼阿加国,1240年统一加纳帝国,并继承了加纳帝国大部分的领土,以及沿海的食盐生意,造就了十三世纪西非强大的帝国崛起 --- 马利帝国

在帝国版图的扩张下,许多从事黄金加工的曼丁卡工匠移居至西非沿海地区以及富塔贾隆高原,吸引许多北非与沙黑尔(Sahel)以东的商队来此贸易,同时也透过撒哈拉商路,伊斯兰教也随着贸易进入了西非地区。马利帝国的辉煌持续了100多年,到14世纪外族入侵频繁,加上统治阶层内讧不断,国力大大衰落,许多藩属部族纷纷独立,而桑海帝国随之崛起。

奴隶制[编辑]

在欧洲殖民之前,曼丁卡地区早已存在着奴隶制度,奴隶是曼丁卡人社会阶层的一部分,14世纪摩洛哥的旅行家伊本·巴图塔的回忆录中记载,在曼丁卡语的词汇中有“奴隶”一词(Jong 或 Jongo),在部落与部落之间会为了争夺资源或者世仇而引发战争,将敌对族人俘虏作为奴隶。

在13世纪之后,贩卖奴隶黄金已经成为跨撒哈拉贸易的主要项目,随着探寻新航路的葡萄牙人抵达西非之后,开始将大量的非洲奴隶贩卖到欧洲国家。欧洲奴隶商人会刻意挑起部落之间的冲突,煽动敌对部落复仇并提供武器,而奴隶商人可以用低廉的价格换取部落酋长手中的俘虏。16至19世纪奴隶人数的增加更为显著,葡萄牙人主张曼丁卡地区、几内亚地区与塞内冈比亚部分地区的奴隶所属于葡萄牙,并在奴隶贸易的相关文件中声称“我们的几内亚”,到18世纪下半叶的奴隶出口数量已经是当初的两倍,大多数的奴隶在巴西上岸。

宗教[编辑]

曼丁卡的马洛斯(marabout)

曼丁卡人主要的宗教信仰为伊斯兰教,约99%的曼丁卡人是穆斯林[19][20]。曼丁卡的伊斯兰信仰融合了非洲的传统宗教,形成了非洲本土化的伊斯兰教。曼丁卡人称信仰领袖为马洛斯(marabout),而马洛斯是非洲西部及北部伊斯兰信仰的领袖名称,同时也为部落的精神领袖。马洛斯多为精通古兰经的学者,关于宗教的大小事都要由他进行裁决。而马洛斯会在纸上写下一段古兰经的经文并其缝进小皮袋中作为护身符穿戴。

根据罗伯特·温德姆·尼科尔斯(Robert Wyndham Nicholls)的研究,早在十七世纪赛内冈比亚的曼丁卡人便接触到了伊斯兰教,而在十九世纪大多数的人皆改信了伊斯兰教。[21]

在信仰伊斯兰教以前,曼丁卡人所信仰的传统宗教与埃及神话有高度的相似性,最主要的相似处在于曼丁卡传统信仰中的主神与埃及神话中的欧西里斯皆掌管生育与重生,且两者皆有被肢解后复活的传说。[21]

现今曼丁卡的信仰结合了伊斯兰教和传统宗教,展现出了多元融合的特色,如每年举行祈求雨季的“雨礼”和敬拜祖灵的“牺牲黑牛季”,在这些祭仪里都能看到宗教信仰交互影响的影子。[21]

社会[编辑]

曼丁卡的坎库朗(kankurang)

曼丁卡人居住的传统乡村社会,是相当自治以及自律的,他们受到部落上层阶级长老们的治理,以及接受一位地位最高首领的领导,并服从与遵照他们的指示。[22][23]存在阶级制度的曼丁卡社会,可以划分成三个阶级:自由人(foro)、奴隶(jongo)、手艺人或诗人(nyamolo),[24]属于自由人阶级的人数最多,主要是靠务农维生的贫困的农夫奴隶阶级的包括供应给农夫的劳工、皮革工人、制陶者、铁匠或锻造其他金属的工人。[25]此阶级制度是世袭的,曼丁卡人不仅禁止和异族的人通婚,也只能与同一层阶级的人结婚。[25] 传统习俗上,曼丁卡人有著名为坎库朗(kankurang)[1]的成年仪式,象征守护秩序、正义与驱魔的使者,也代表孩子成年的开始。其中一项是割礼习俗,规定年龄四到十四岁区间的曼丁卡人必须割礼,会依据性别是男孩或女孩分组实行。

产业[编辑]

曼丁卡人多从事农业活动,是自给自足的农民。现今的曼丁卡人主要居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萨赫尔地区花生是曼丁卡人的主要饮食与作物,同时也会种植小米玉米高梁等作物,曼丁卡的女人除了担任妻子与母亲的角色之外,也负责粗重、劳动力高的照看到田,另外的也身为妻子与母亲的身份。[25]

婚姻[编辑]

传统上,婚姻是由家庭成员安排的,而不是新娘新郎自己决定的。而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平凡。求婚者的家庭将可乐果(一种来自树上的苦果)正式送给准新娘的男性长者,如果被接受,则求婚开始。自从前伊斯兰时代开始,一夫多妻制就充斥在曼丁卡人的社会里,在法律上曼丁卡男人最多可娶四位以上的妻子,前提是他能够平等地照顾每一个妻子。曼丁卡人相信,任何女人的最高荣耀是能够生育孩子,尤其是儿子。第一任妻子对下一任的妻子拥有控管的权力。丈夫对妻子则有完全的控制权。

文学与艺术[编辑]

起源传说[编辑]

曼丁卡国王(Nare magham konate)有一天在宫廷得到一名神圣的猎人,猎人预言国王跟一个丑女人(Sgolon Dajta -the bufflo woman)结婚,丑女人会生下一个儿子,他未来会变成强大的国王,但国王已经有漂亮老婆(Sassouma Berete),她还帮国王生下一个儿子(Dankaran Touman Keita),不久后两个猎人向国王(Nare magham konate)展示丑女人,国王想到预言就跟丑女人结婚生下儿子(Sundiata Keita),丑女人的儿子(Sundiata Keita)童年的时候无法走路具有残疾,国王过世后漂亮老婆的儿子即位,就算国王过世前要求漂亮老婆的儿子尊重预言,除此之外丑女人总共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还收养国王三老婆的儿子,丑女人的儿子听到母亲受到严重的污辱,他要求一根拿来支撑自己走路用的铁杆,他、他母亲、两个妹妹开始流亡到mena王国。不久后Sosso王国残酷的巫师国王(Soumauro Kante)来攻打王国,漂亮老婆的儿子(Dankaran Touman Keita)不敌开始逃亡,曼丁卡人民流亡到sundiata,随后丑女人的儿子(Sundiata Keita)对Sosso王国发动战争,残酷的巫师国王(Soumauro Kante)躲到山中(Koulikoro),因此丑女人的儿子(Sundiata Keita)成为Mali王朝第一位统治者[26]

教育与音乐[编辑]

曼丁卡人在音乐和仪式方面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此外曼丁卡人透过歌曲、谚语、故事来口述传承悠久的历史,在乡村地区受教育的曼丁卡人十分稀少因此曼丁卡人在拉丁文的识字率很低。然而有一半以上的成年曼丁卡人可以阅读当地的阿拉伯文,教育小孩的小型古兰学校在那边十分普遍,曼丁卡小孩在出生的第8天命名,通常是以家族中重要人物的名字来命名。 曼丁卡的口述历史是透过说唱艺人英语Griot(griots)所流传,因此音乐成为曼丁卡口述历史重要的特征之一,尤其以鼓声和独特的乐器卡拉(kora)最为著名,卡拉是一种具有二十一条弦的西非弹奏乐器,以空心、剖半的葫芦制成,卡拉的侧面有音孔,用于存放硬币用来赞赏歌手优异的表现。葫芦上覆盖牛或山羊皮,弦则是以鱼线制作传统上使用牛筋,卡拉可以独奏也能跟人声忆起合奏,时至今日卡拉已经成为曼丁卡传统音乐家的标志[27]

文学与媒体[编辑]

艾利斯·哈利 (Alex Haley,1921~1992) 的著作与短篇电视节目《Roots根源》主要人物昆塔·金德英语Kunta Kinte ( Kunta Kinte,1750~1822) 是生活在非洲地区外的曼丁卡人,艾利斯·哈利 (Alex Haley,1921~1992) 主张他是昆塔·金德英语Kunta Kinte ( Kunta Kinte,1750~1822) 的后代,而这个主张被许多历史学家与系谱学家批评为高度不可能的(参考D. Wright's The World And A Very Small Place)。西尼德·奥康娜 (Sinéad O'Connor) 被艾利斯·哈利 (Alex Haley,1921~1992) 的著作所启发1988年推出歌曲 “Mandinka”马丁·德兰尼英语Martin R. Delany (Martin R. Delany,1812~1885) 19世纪美国的废奴主义者、军事领袖、政治家、医生拥有部分的曼丁卡血统。 T先生 (Mr. T) 是美国电节目节目明星,曾经主张他独特的发型模仿国家地理杂志的曼丁卡战士[28],他的励志影片 Be Somebody... or Be Somebody's Fool!宣称他的乡亲来自非洲的曼丁卡部落,他们的头发长得跟T先生 (Mr. T) 一样,T先生(Mr. T) 佩戴的金项链象征祖先是被带来美国的奴隶[29],在2006年在一段访问他再次重申他的发型是模仿国家地理杂志的曼丁卡战士[30]马萨·马坎·迪亚巴特英语Massa Makan Diabaté ( Massa Makan Diabaté,1938~1988) 早期的作品重新叙述曼丁卡传说,作品《Janjon》971年赢得黑非洲文学大奖英语Massa Makan Diabaté ( Massa Makan Diabaté) 此外《The Lieutenant of Kouta》、《The Barber of Kouta》、《The Butcher of Kouta》以新奇的形式尝试捕捉曼丁卡人谚语、习俗。

塞拉利昂共和国前总统

各国知名人士[编辑]

塞拉利昂共和国

几内亚

  • 阿尔法·孔戴(AlphaCondé) : 几内亚现任总统
  • 塞库巴·科纳特SékoubaKonaté): 几内亚前国家元首
  • 兰萨纳·科亚特(LansanaKouyaté): 几内亚前总理
阿尔法·孔戴 (AlphaCondé )几内亚现任总统

利比里亚

  • 莫莫卢·杜库利(Momolu Dukuly) : 利比里亚前外交大臣
  • 阿玛拉·穆罕默德·科纳(Amara Mohamed Konneh) : 利比里亚财政部长
  • 哈吉GV克罗马(GV Kromah) : 已故利比里亚国务委员会成员

冈比亚

马利

科特迪瓦

  • 亨丽埃特·迪亚巴特(HenrietteDiabaté) : 科特迪瓦前政治家
  • 科洛·图雷(Kolo AbibTouré) : 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科洛·图雷
  • 纪尧姆·索罗(Guillaume Soro): 科特迪瓦政治家纪尧姆·索罗

相关连结[编辑]

Template:Mandé peoples

参考资料[编辑]

  1. ^ PGGPopulation. www.pggpopulation.org. Partner Institute for Computational Biology (PICB). 2017 [22 December 2019]. 
  2. ^ Africa: Mali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9 [22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April 2019). 
  3. ^ Africa: Guinea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9 [22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April 2019). 
  4. ^ Africa: Côte d'Ivoire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9 [22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April 2019). 
  5. ^ Africa: Burkina Faso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9 [22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June 2019). 
  6. ^ Africa: The Gambia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9 [22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April 2019). 
  7. ^ Africa: Senegal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9 [22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9). 
  8. ^ Africa: Sierra Leone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9 [22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April 2019). 
  9. ^ Africa: Liberia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9 [22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9 June 2019). 
  10. ^ Africa: Guinea-Bissau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9 [22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March 2019). 
  11. ^ Finch, Aisha K. Rethinking Slave Rebellion in Cuba: La Escalera and the Insurgencies of 1841-1844. UNC Press Books. 2015: 237. ISBN 978-1-4696-2235-4 (英语). 
  12. ^ Godfrey Mwakikagile. The Gambia and Its People: Ethnic Identities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Africa. New Africa Press. 2010: 43–44. ISBN 978-9987-16-023-5. 
  13. ^ Anthony Appiah; Henry Louis Gates. Encyclopedia of Afri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135–136. ISBN 978-0-19-533770-9. 
  14. ^ Oyler, Dianne White. The History of N’ko and its Role in Mande Transnational Identity: Words as Weapons. Africana Homestead Legacy Publishers. November 2005: 21. ISBN 0-9653308-7-7. 
  15. ^ The History of the N'ko Alphabet and Its Role in Mande Transnational Identity Words as Weapons:Mande languages and their locations by Dianne White Oyler Published By:Cherry Hill, New Jersey,2007.21p.
  16. ^ Oyler, Dianne White. The History of N’ko and its Role in Mande Transnational Identity: Words as Weapons. Africana Homestead Legacy Publishers. November 2005: 1. ISBN 0-9653308-7-7. 
  17. ^ Mandinka | Encyclopedia.com. www.encyclopedia.com. [2020-06-15]. 
  18. ^ Toby Green. The Rise of the 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 in Western Africa, 1300–158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35–38. ISBN 978-1-139-50358-7. 
  19. ^ Logon, Roberta A. Sundiata of Mali. Calliope. May 2007, 17 (9): 34–38. 
  20. ^ Quinn, Charlotte A.; Quinn, Charlotte A. Mandingo Kingdoms of the Senegambia: Traditionalism, Islam and European Expansion.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December 1973, 78 (5): 1506–1507. JSTOR 1854194. doi:10.2307/1854194. 
  21. ^ 21.0 21.1 21.2 Robert Wyndham Nicholls. 《The Jumbies' Playing Ground: Old World Influences on Afro-Creole Masquerades in the Eastern Caribbean》. 
  22. ^ Tal Tamari. The Development of Caste Systems in West Africa.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32 (2): 221–250. JSTOR 182616. doi:10.1017/s0021853700025718. , Quote: "[Castes] are found among the Soninke, the various Manding-speaking populations, the Wolof, Tukulor, Senufo, Minianka, Dogon, Songhay and most Fulani, Moorish and Tuareg populations".
  23. ^ Patricia McKissack; Fredrick McKissack. The Royal Kingdoms of Ghana, Mali, and Songhay: Life in Medieval Africa. Macmillan. : 66–68, 22–23. ISBN 978-1-250-11351-1. 
  24. ^ Arnold Hughes; Harry Gailey.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Gambia, 3rd Edition. Scarecrow. 1999: 141. ISBN 978-0-8108-3660-0. 
  25. ^ 25.0 25.1 25.2 Anthony Appiah; Henry Louis Gates. Encyclopedia of Afri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135–136. ISBN 978-0-19-533770-9. 
  26. ^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0XCM1QgmVnMC&pg=PA204&lpg=PA204&dq=mandinka+king+marry+with+a+woman&source=bl&ots=JH-ro0tXU4&sig=ACfU3U1Cv4iFwu0O62-3ONOWEEGccqaFeQ&hl=zh-TW&sa=X&ved=2ahUKEwi-qdDQ8oLqAhXvxYsBHQBLB1YQ6AEwC3oECAoQAQ#v=onepage&q=mandinka%20king%20marry%20with%20a%20woman&f=false}
  27. ^ Traditional music in Gambia. Music In Africa. 2015-05-29 [2019-01-25] (英语). 
  28. ^ Mr. T: Pity The Fool
  29. ^ Be Somebody... or Be Somebody's Fool!
  30. ^ Mr. T: Pity The F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