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同鼓楼

坐标40°05′25″N 113°17′43″E / 40.09028°N 113.29528°E / 40.09028; 113.2952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40°05′25″N 113°17′43″E / 40.09028°N 113.29528°E / 40.09028; 113.29528

大同鼓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8-0235-3-038
认定时间2019年10月7日

大同鼓楼大同城的鼓楼,为一座三重檐十字歇山顶过街楼阁式建筑。位于平城区大南街南段,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修缮,是明清楼阁式建筑的代表。[1]

历史

[编辑]

大同鼓楼始建于明代,具体年代不详,应与钟楼相配而建,起报时之用。清顺治乾隆咸丰年间均有修缮。根据《大同县志》记载,明代的大同,楼阁林立,东有和阳街之太平楼,西有清远街之钟楼,北有武定街之魁星搂,南有永泰街之鼓楼。至今只有鼓楼幸存。1966年4月23日,鼓楼被定为第一批大同市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秋,大同市对鼓楼进行了维修,对十字穿心门洞实施了封闭,并拓展楼旁道路。1985年,又进行了全面彩绘。1996年,鼓楼成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

[编辑]

形制结构

[编辑]

鼓楼平面近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高约20米,东西长约18米,南北宽约14米。底层以青石砌四角,中有十字穿心门洞。上方为砖木结构楼阁三层,各出飞檐,檐下置斗栱,最上层为十字歇山顶。各层四面辟门,周置回廊,外设杆栏。顶楼上原先架放一面大鼓,用于晚间报时,现已不存。

牌匾和碑刻

[编辑]

当时,鼓楼四面均悬挂有牌匾:

  • 南面,上匾书“鼓楼”,下匾书“声闻四达”;
  • 东面,上匾书“歌风”,下匾书“云开春晓”;
  • 西面,上匾书“振德”,下匾书“和声鸣盛”;
  • 北面,上匾书“时雍”,下匾书“蟾云就月”;

下层檐下还有“天理昭彰”匾额一方。原匾无存,现时悬挂的匾额为后人书写。

鼓楼北口东西两柱上,曾镌刻有对联一幅,传为康熙帝御笔:

  • 上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
  • 下联:“心田留一点,子耘孙耕”。

此外,底层外檐廊下存有清代顺治、康熙、咸丰年间的维修碑记,共九通,是研究鼓楼建置的重要资料。

保护

[编辑]

1966年4月23日,鼓楼公布为第一批大同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月12日,大同鼓楼升格为第三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编号3-136。[2]

2019年10月7日,大同鼓楼升格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8-0235-3-038。[3]


参观服务

[编辑]

大同鼓楼已于2012年4月26日向公众开放,游客可购票登楼参观。[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大同鼓楼. 新大同网. [2009-08-29]. [永久失效链接]
  2. ^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晋政发〔1996〕7号). 文物世界. 1997, (3): 92-97. 
  3.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2019-10-16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6). 
  4.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鼓楼面向公众开放. 大同市文物局. 2012-04-28 [2012-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1).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