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深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深切
张深切档案照
出生(1904-08-19)1904年8月19日
日治台湾南投厅北投堡草鞋墩庄
逝世1965年11月8日(1965岁—11—08)(61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市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04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65年)
教育程度
年代20世纪哲学
研究领域台湾哲学
汉语名称
繁体字 張深切
简化字 张深切
汉语拼音 Zhāng Shēnqiè
白话字 Tiuⁿ Chhim-chhiat

张深切(1904年8月19日—1965年11月8日[1] ),南投草屯人,另名嘉裕,字南翔,曾化名张死光[2]鲁迅来往,笔名列良、南翔、楚女、者也、之乎、红草等。一生奔波台、日、中等地革命事业,为致力于台湾文艺理论的哲学家。

生平

[编辑]

张深切出生于南投草屯。其生父母张狮、曾钳,因家贫于1908年过继给草鞋墩(今草屯镇玉峰里)樟脑仕商张玉书做养子。1911年入学私塾,由鹿港地方名儒洪月樵、施梅樵等授业。三年后入草鞋墩公学校,但因五年级时说台湾话受罚而发难,反被日籍教师殴打逐出校门。1917年8月随父栎社诗友林献堂赴日读书,就读东京传通院砾川小学校、丰山中学等,期间转学东京府立化学工业学校日语東京府立化學工業學校,更一度返台,后于1922年插班到基督教学校青山学院中学部三年级。在台湾及日本的求学经验,不断刺激其反日殖的自我民族认同,张深切在东京台人聚住的高砂寮结识台籍社运要角如彭华英范本梁林呈禄等,也因此受左翼民族主义之浪潮影响[3]

1923年9月,因关东大地震校舍严重损毁转赴中国上海,隔(1924)年就读新立的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国语师范学校(吴稚晖为创校校长[4]);同年加入上海台湾留学生许乃昌蔡惠如等创立的“上海台湾青年会”,在“国耻纪念日”演讲会抵制台湾总督府“始政纪念”并揭露台湾民众的悲惨情状,又与谢雪红蔡孝乾等在上海共同成立以台湾民主自治为诉求的“台湾自治协会”,1925年10月与李春哮等筹组“草屯炎峰青年会”倡议三民主义。同年11月发表日文短篇小说《总灭》。

1926年9月15日,因上海经商失败转至广州,思想从主义转奉国家民族,誓为“孤独的野人”,加入张秀哲、郭德金、林文腾、李友邦等就读黄埔军校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地台籍留学生于同年12月16日组成的“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并担任委员;隔(1927)年2月15日,台湾学生联合会由张秀哲带队,参观黄埔军校的活动,随后3月27日秘密组织“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 ”[5],主张重建台独革命旗帜,以“弱小民族”联合向日本帝国主义宣战。甫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法科政治系的张深切,同张秀哲、郭德金等与时任教授兼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鲁迅往来,在其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文艺工作,更因被推选为青年团“宣传部部长”,故热衷参与政治文艺活动,创刊《台湾先锋》。

1927年4月国民党展开清党,同时间张深切为筹款回台,因涉入指导策划5月“台中一中学生罢课事件”(炊事件)被捕入狱[6] ,后虽无罪开释,但随后再以涉嫌“广东事件”被捕判刑两年[7],直到1930年才出狱。狱中期间大量阅读东西思想经典,再次自我批判对主义与国族之思想,著有《狱中记》。出狱后推展文化启蒙运动,以实践其“文艺大众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须从演剧做起”[8]的信念。1930年8月与何集璧等人在台中兴业组合楼上举行“台湾演剧研究会”发会式,随后11月公演《论语博士》、《暗地》、《接木花》等剧但因过分社会写实而遭禁。1932年1月前往上海,3月赴孙文秘书山田纯三郎日语山田純三郎创办《江南正报》担任副刊编辑。次年返台进“东亚共荣协会”的《台中新报》(后改为《东亚新报》)任编辑。1934年5月于台中成立“台湾文艺联盟”并担任委员长,发行《台湾文艺》[9]

1935年 台湾文艺联盟成立合照
1937 台阳展台中移动展合照,后排立者右起第五位为张深切。

1938到1940年间,张深切先赴东北,后往北平,在汪精卫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统治下工作,与鲁迅周作人有来往。在北平期间曾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职兼训育主任,也在新民书院教授日语。1939年9月创办《中国文艺》担任主编及发行人,后来则转到“新民印书馆”任事。1945年曾遭日本特务拘捕随获释,战后曾协助滞留北京台籍军伕返台。1946年携眷回台,9月应时任台湾省立台中师范学校校长洪炎秋邀请出任教务主任。二二八事变,张深切遭指控协助谢雪红反抗国民政府,因而不得不逃到南投中竂山区藏匿半年,期间写下《我与我的思想》、《在广东发动的台湾革命运动史话》等。一年后获平反,但此后长期遭到特务之跟监。虽台湾省行政公署长官陈仪曾邀请担任《中央日报》或《台湾新生报》社长一职,但张深切却对公职已不再感兴趣,沈潜于中国古代哲学世界、文艺戏剧创作及著述活动。1951年发表〈雾社樱花遍地红〉、随后1954年《孔子哲学评论》一出版即因内容遭禁。

台湾文艺创刊号

1957年投入影剧事业,与刘启光、林快青等人合组“艺林影业公司”。张深切编剧《人间与地狱》、《生死门》、《婚变》、《荔镜传》等,并拍摄自编自导台语片《邱罔舍》(同年9月21日首映),1962年获颁第一届金马奖故事类特别奖。尽管获得肯定,但因投资失利耗去其大部分积蓄。1961年在台中开“圣林咖啡厅”进而结识徐复观,后往返林业事务,又开“古典咖啡厅”,同年出版自传《里程碑》,又叫《黑色的太阳》共四册。1965年11月8日因肺癌逝世。同年12月31日,《台湾风物》邀陈重光、洪炎秋徐复观、陈逸松、王锦江等著文,出版“张深切纪念专号”。

理论与主张

[编辑]

张深切一生辗转自变动的东亚,思想也不断随之变化,惟不变的是一“反”字。挚友洪炎秋题挽联“生来就带反骨,老跟恶势力争斗,死去长留正气,永供好朋友怀思”[10],可算是为其思想体系定调。总的而言,其思想体系可略分为二:

左翼文艺理论

[编辑]

张深切的文艺作品举凡小说、编剧、散论,从《鸭母》、《落阴》到《邱罔舍》等,可窥觅其左翼写实主义跟民族主义的拉扯,尤其是殖民社会中不同民族在阶级拉扯的表现。张深切主张“文艺大众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路线,早先在《台湾新民报》即发表〈观台湾乡土文学战后的杂感〉[11],一方面认为台湾话文跟台湾乡土文学应分开讨论,就文学事业不可脱离社会现实、沦为空谈,另外一方面则是台湾话文的一致,尤其是词语跟腔调些微差异带来的影响。于《台湾文艺》发表〈台湾文艺的使命〉则主张:“我台湾文艺带有启蒙运动的特别使命,不仅要为发表咱们的意愿,同时也要有启导大众的义务,任重而道远”[12],而〈对台湾新文学路线的一提案〉两篇[13][14]力陈文学应灵活不落抽象、观念的教条,从自有的风土民情开展真实丰富的创作;于台中成立的《台湾文艺联盟》则是激发各种文学的主张,对台湾新文学有所推波助澜,和赖庆、赖明弘被合称为“文联的三羽乌[15]

道家思想的唯物主义者

[编辑]

在早期文艺作品如〈总灭〉、〈二人の杀人犯〉等,张深切就展现了浓厚的道家思想关怀[3] ,也于《我与我的思想》自述“平素喜欢老庄学说”[16]。晚期发表哲学研究著作《孔子哲学评论》即遭查禁,故《老子哲学研究》亦生前未能完成,仅能从《孔子哲学评论》中窥觅其思想体系。张深切将老子视为“实际、积极、革命”的辩证唯物论者─道家的自然论更接近社会科学的本体论─而非一般俗论误解为消极无为的虚无主义。反之,从中国哲学史的文献考证,张深切批判孔孟学说的“仁”、“中恕”、“中庸”等核心理念为唯人主义、唯心论,并以历史唯物论辩证法将孔孟学说与道家思想进行比较,提出继汉儒独尊等偏废老庄思想的唯物自然观,使中国文明受孔孟学说影响而受制于人格权威的伦理观,无法提出现代政治与科学的超越性[17][18]。《孔子哲学评论》一书表现出非传统中国学者的儒学论述,反而开展出以“台湾哲学史”观点就中国哲学研究的先驱地位[19] 。然而,在当时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拉扯下的时空背景,张深切并无法酝酿出成熟的思想体系,反而借由老庄思想开展出对抗权威的逃逸路线法语Ligne de fuite

著作列表

[编辑]
著作列表

全册

[编辑]
  • 张深切(著),陈芳明、张炎宪、邱坤良、黄英哲、廖仁义(编),张孙煜、吴荣斌(策划),1998,《张深切全集》。台北:文经。
    • 卷1 《里程碑,又名黑色的太阳(上)》。
    • 卷2 《里程碑,又名黑色的太阳(下)》。
    • 卷3 《我与我的思想》。
    • 卷4 《在广东发动的台湾革命运动史略;狱中记》。
    • 卷5 《孔子哲学评论》。
    • 卷6 《谈日本,说中国》。
    • 卷7 《邱罔舍》。
    • 卷8 《遍地红─雾社事件;婚变》。
    • 卷9 《生死门;再世姻缘》。
    • 卷10 《人间与地狱─李世民游地府;荔镜传─陈三五娘》。
    • 卷11 《张深切北京日记、书信、杂录》。
    • 卷12 《张深切与他的时代(DVD影集,王璞拍摄)》。

著书

[编辑]
  • 1941/42《儿童新文库》系列。北京:新民印书馆。

《燕子报恩》、《盗宝磐》、《洛阳桥 》、《坏哥哥》[23]

  • 1941《日语要领》。北京:新民印书馆。WikiCommons
  • 1947《在广东发动的台湾革命运动史略、狱中记》。台中:中央书局
  • 1941《日本文学杰作集》(译著)。北京:新民印书馆。
  • 1942《现代日本短篇名作集》。北京:新民印书馆。WikiCommons
  • 1947《在广东发动的台湾革命运动史略、狱中记》。台中:中央书局
  • 1942《十三作家短篇名作集》。北京:新民印书馆。WikiCommons
  • 1947《在广东发动的台湾革命运动史略、狱中记》。台中:中央书局
  • 1961《雾社樱花遍地红》。台中:中央书局。
  • 1961《遍地红─雾社事件》。台中:中央书局。
  • 1961《里程碑,又名黑色的太阳》。台中:圣工。
  • 1965《我与我的思想(第一集)》。台中:中央书局。
  • 1966《纵谈日本》。台北:泰山。
  • ---《老子哲学研究》(未完成)。


篇章散论

[编辑]
  • 1927〈台湾要怎么革命?〉,《台湾先锋》 [昭和3年4月1日]。
  • 1931〈铁窗感想录〉,《台湾新民报》,版15 [昭和6年6月20、27日、7月4、11、18日,隔周连载,原著日文附中译](收入《张深切全集》,卷4,页356-402)。
  • 1933〈观台湾乡土文学战后的杂感〉,《台湾新民报》,号972,版8。[昭和8年11月3日]
  • (收入吕兴昌(编),1999,《台语文学运动论文集》,页42-44。台北:前卫;《张深切全集》,卷11,页92-95)。
  • 1934〈驱逐江亢虎出境〉,《台湾新民报》[昭和9年8月(失迭)。
  • 1934〈谈吃钱官与神佛〉,《大溪革新会会刊》[昭和9年10月27日](失迭)。
  • 1934〈评先发部队〉,《台湾文艺》,卷1号1,页5-11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9年11月5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96-105)。
  • 1934〈伟大诗人林幼春先生〉,《台湾文艺》,卷1号1,页24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9年11月5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06-107)。
  • 1934〈第一回台湾全岛文艺大会记录〉,《台湾文艺》,卷2号1(新年号),页2-7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9年12月18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27-139)。
  • 1934〈文联报告书〉,《台湾文艺》,卷2号1(新年号),页8-9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9年12月18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40-143)。
  • 1934〈小评文艺大众化〉,《台湾文艺》,卷2号1(新年号),页20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9年12月18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44-145)。
  • 1934〈道歉〉,《台湾文艺》,卷2号1(新年号),页37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9年12月18日]。
  • 1934〈孔子的矛盾〉,《台湾文艺》,卷2号1(新年号),页41-46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9年12月18日“原刊未署作者,推测可能是张深切所做”]。
  • 1935〈台湾文艺北部同好座谈会〉,《台湾文艺》,卷2号2(2月号),页146-156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2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46-156)。
  • 1935〈对台湾新文学路线的一提案 ──未定稿〉,《台湾文艺》,卷2号2(2月号),页78-86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2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68-181)。
  • 1935〈对台湾新文学路线的一提案(续篇)──未定稿〉,《台湾文艺》,卷2号4(4月号),页94-99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2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82-190)。
  • 1935〈台湾文艺的使命〉,《台湾文艺》,卷2号5(5月号),页19-21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5月5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91-196)。
  • 1935〈欢迎文联大会〉,《台湾文艺》,卷2号8、9(8月号),页125-127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8月4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11-212)。
  • 1935〈泛论政治理论与实际〉,---  (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231-238)。
  • 1939〈关于意识‧战争‧文艺〉---(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160-162)。
  • 1940〈一个聚会的记录〉,《中国文艺》,卷2期3,页13 [北平,民国29年5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56-259)。
  • 1940〈战争与和平〉,《中国文艺》,卷2期3,页17 [北平,民国29年5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51-253)。
  • 1941〈北京感想录〉,《兴南新闻》[台北,昭和16年2月26、27日,原著日文附中译](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81-291)。
  • 1941〈あの倾この倾の思ひ出〉,《台湾文学》,卷1期1,页116 [昭和16年5月27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97-303,原著日文)。
  • 1943〈战·线·面的关系〉,《华文大阪每日半月刊》,卷10期6,页14-16 [大阪,昭和18年3月](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170-178)。
  • 1943〈理性与批判〉,《华文大阪每日半月刊》,卷10期12,页14-17 [大阪,昭和18年6月](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179-189)。
  • 1943〈民族精神与民族性〉,《华文大阪每日半月刊》,卷11期11,页4-6 [大阪,昭和18年](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193-203)。
  • 1945〈中国哲学的路线〉,《华文每日半月刊》,卷10期6 [大阪,昭和20年4月](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204-219)。
  • 1946〈一台湾人的呼唤〉,《新台湾》,卷1期1 [民国35年2月15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377-379)。
  • 1946〈四篇小诔词〉,《和平日报》[民国35年11月16、18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270-277)。
  • 1946〈记范烈士本梁〉,《和平日报》[民国35年12月27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259-266)。
  • 1950〈教育革新刍议〉,《进步论坛》,卷2期2 [民国39年3月15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220-230)。
  • 1951〈雾社樱花遍地红〉,《旁观杂志》 [民国40年4月16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8,页63-188)。
  • 1955〈悼张我军〉,《民声日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267-269)。
  • 1957〈我编导邱罔舍一片的动机与目的──并答复余适超先生〉,《民声日报》,版6 [民国46年8月10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7,页292-294)。
  • 1961〈如是我观─历史与戏剧〉,《民声日报》 [民国50年6月24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281-286)。
  • 1963〈梁祝观后感〉,《民声日报》 [民国52年6月24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281-286)。

文艺作品及其他

[编辑]
  • 1923〈哀悼有岛武郎〉,《台湾新闻》(失迭)。
  • 1924〈辜狗变相〉(失迭)。
  • 1924〈改良书房〉(失迭)。
  • 1924〈总灭〉,《文艺樱草》,号10。[大正13年11月1日,原著日文附中译](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64-75)。
  • 1925〈二人の杀人犯〉,《文艺樱草》,卷3号2。[昭和元年7,原著日文附中译](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76-91)。
  • ------ 〈鬼神末路〉(剧本,失迭)。
  • ------ 〈旧家庭〉(剧本,失迭)。
  • ------ 〈爱强于死〉(剧本,失迭)。
  • ------ 〈浪子末路〉(剧本,失迭)。
  • ------ 〈哑旅行〉(剧本,失迭)。
  • ------ 〈小过年〉(剧本,失迭)。
  • 1930《论语博士》(剧本,失迭)。
  • 1930《暗地》(剧本,失迭)。
  • 1930《接木花》(剧本,失迭)。
  • 1932〈女人〉(失迭)。
  • 1932〈冷血英雄〉(失迭)。
  • 1934〈鸭母〉,《台湾文艺》,卷1号1,页44-53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9年11月5日](收入锺肇政、叶石涛(编),1979 [1997],《豚》。台北:远景;《张深切全集》,卷11,页108-126)。
  • 1935〈落阴〉,《台湾文艺》,卷2号7(7月号),页180-185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7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97-210)。
  • 1935〈编辑后记〉,《台湾文艺》,卷2号7(7月号),页217 [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7月1日“赖明弘,杨逵,庄明东,张深切等合著”]。
  • 1939〈创刊词〉,《中国文艺》,卷1期1(创刊号),页1 [北平,民国28年9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14-216)。
  • 1939〈编后记〉,《中国文艺》,卷1期1(创刊号),页88 [北平,民国28年9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16-219)。
  • 1939〈卷头言〉,《中国文艺》,卷1期2,页1[北平,民国28年10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20-221)。
  • 1939〈编后记〉,《中国文艺》,卷1期2,页88 [北平,民国28年10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22-224)。
  • 1939〈卷头言〉,《中国文艺》,卷1期4,页1 [北平,民国28年12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25-227)。
  • 1939〈编后记〉,《中国文艺》,卷1期4,页88 [北平,民国28年12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27-229)。
  • 1940〈卷头言〉,《中国文艺》,卷1期5,页1 [北平,民国29年1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29-230)。
  • 1940〈编后记〉,《中国文艺》,卷1期5,页147 [北平,民国29年1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31-233)。
  • 1940〈随便谈谈〉,《中国文艺》,卷1期6,页1 [北平,民国29年2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33-236)。
  • 1940〈编后记〉,《中国文艺》,卷1期6,页111 [北平,民国29年2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37-239)。
  • 1940〈随便谈谈〉,《中国文艺》,卷2期1,页1 [北平,民国29年3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39-243)。
  • 1940〈编后记〉,《中国文艺》,卷2期1,页90 [北平,民国29年3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43-245)。
  • 1940〈废言废语〉,《中国文艺》,卷2期2,页14 [北平,民国29年4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45-248)。
  • 1940〈编后记〉,《中国文艺》,卷2期2,页88 [北平,民国29年4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48-251)。
  • 1940〈废言废语〉,《中国文艺》,卷2期3,页18 [北平,民国29年5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53-256)。
  • 1940〈编后记〉,《中国文艺》,卷2期3,页85 [北平,民国29年5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56-259)。
  • 1940〈废言废语〉,《中国文艺》,卷2期4,页22 [北平,民国29年6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62-264)。
  • 1940〈散言碎语〉,《中国文艺》,卷2期4,页23 [北平,民国29年6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64-266)。
  • 1940〈编后记〉,《中国文艺》,卷2期4,页90 [北平,民国29年6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66-268)。
  • 1940〈废言废语〉,《中国文艺》,卷2期5,页18 [北平,民国29年7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68-271)。
  • 1940〈编后记〉,《中国文艺》,卷2期5,页88 [北平,民国29年7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71-273)。
  • 1940〈废言废语〉,《中国文艺》,卷2期6,页23 [北平,民国29年8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73-276)。
  • 1940〈编后记〉,《中国文艺》,卷2期6,页113 [北平,民国29年8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276-278)。
  • 1942〈秋〉(原著 横光利一),《现代日本短篇名作集》,页304-326。北京:新民印书馆。
  • 1943《北京日记》(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327-345)。
  • 1957剧本《邱罔舍》(收入《张深切全集》,卷7,页60-284)。
  • 1957剧本《人间与地狱》(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0,页59-147)。
  • 1957剧本《生死门》(收入《张深切全集》,卷9,页60-284)。
  • 1957剧本《再生姻缘》(收入《张深切全集》,卷9,页287-390)。
  • 1957剧本《婚变》(收入《张深切全集》,卷8,页192-341)。
  • 1957剧本《荔镜传》(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0,页149-358)。
  • 1964〈杀犬记〉,《台湾文艺》,期3 [民国53年6月1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3,页239-258)。
  • 1977〈张深切与煜儿书〉,《夏潮》,期18,页77(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382-411)。
  • --- 〈黎明前〉(未完成)(谨留大纲,后由巫永福整理发表,参见,巫永福,1985,〈未写的《黎明前》〉,《台湾文艺》,期93,页203-217 [民国74年3月15日];收入1985,《风雨中的长青树》,页67-84。台中:中央书局;《张深切全集》,卷11,页463-477)。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张锦郎. 臺灣歷史辭典補正─人物詞條補正. 臺灣歷史辭典補正─人物詞條補正. 台北: 台湾学生书局. 2009: 29–30. ISBN 9789571514772. OCLC 506080873. 
  2. ^ 鲁迅. 日記十六. 魯迅日記. 维基文库.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8)“二月二十四日雨。上午得伏园信,十八日塘村发。赴文科教授会。下午叶少泉来。得郑宾于信。得矛尘信,二十日发。晚张秀哲、张死光、郭德金来。”;“三月二十八日雨。下午庄泽宣来。斥宋?。夜张秀哲、张死光来。濯足。” 
  3. ^ 3.0 3.1 3.2 Iris Vrabec(蓝依琳). Der taiwanesische Intellektuell Zhang Shenqie: Sein Leben sowie sein literarisches und philosophisches Werk (PDF). Fakultät für Ostasienwissenschaften, Ruhr-Universität Bochum. Dissertation der Philosophie. 2006 [2018-01-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1-22). 
  4. ^ 王学哲; 方鹏程. 勇往向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 1897-2007. 台北: 商务印书馆. 2007: 7. ISBN 9570521716. OCLC 173219161. 
  5. ^ 近藤正己; 林诗庭(译). 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 台北: 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4: 473. ISBN 9789863500322. OCLC 897754296. 
  6. ^ 张季琳. 張深切和下村湖人的對決:以臺中一中罷課事件為主.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 2014-06-01, 24 (2) [2018-01-21]. ISSN 1017-75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7. ^ 陈佑慎. 社會運動的第一堂課-臺灣青年張深切與中國國民革命(1924-1927). 史原. 2013-09-01, (复刊4) [2018-01-21]. ISSN 1027-7641. doi:10.6672/shiyuan.2013.2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8. ^ 张深切. 臺灣文藝的使命. 台湾文艺. 1935, 2 (5): 19-21[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5月5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91-196) 
  9. ^ 郭启传.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 台北: 国家图书馆. 2003: 428–429. ISBN 9576783895. OCLC 62034588. 
  10. ^ 洪炎秋. 張深切兄. 台湾风物: 5-6(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414─416) 
  11. ^ 张深切. 觀臺灣鄉土文學戰後的雜感. 台湾新民报. 1933, (972): 8[昭和8年11月3日] (收入吕兴昌(编),1999,《台语文学运动论文集》,页42-44。台北:前卫;《张深切全集》,卷11,页92-95) 
  12. ^ 张深切. 臺灣文藝的使命. 台湾文艺. 1935, 2 (5): 19-21[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5月5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91-196) 
  13. ^ 张深切. 對臺灣新文學路線的一提案 ──未定稿. 台湾文艺. 1935, 2 (2): 78-86[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2月1日](收《张深切全集》,卷11,页168-181) 
  14. ^ 张深切. 對臺灣新文學路線的一提案(續篇)──未定稿. 台湾文艺. 1935, 2 (4): 94-99[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2月1日](收《张深切全集》,卷11,页182-190) 
  15. ^ 毓文(廖汉臣). 同好者的面影(一). 台湾新文学. 1936, 1 (2): 91-92[台中:台湾新文学,昭和11年3月3日] 
  16. ^ 张深切. 張深切全集 3. 台北: 文经. 1998: 60. 
  17. ^ 林义正. 張深切的孔子哲學研究. 第四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思想與臺灣主體性. 台北: 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语文学系. 2005: 77–90(收入洪子伟(编),2016,《存在交涉:日治时期的台湾哲学》,页 167-190。台北:联经) 
  18. ^ 林义正. 張深切的老子哲學研究. 2006年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 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 2006: 193–213. 
  19. ^ 廖仁义. 臺灣觀點的中國哲學研究─孔子哲學評論與張深切的哲學思想. 台湾文艺. 1992, (133): 45-68(收入《台湾史料研究》,期2,页93-109;《张深切全集》,卷5,页538-566) 
  20. ^ 台湾文学馆.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庫─張深切.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21. ^ 中央研究院“日治台湾哲学与实存运动”研究计划. 日治時期臺灣哲學文獻清單列表.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22. ^ 台湾大学哲学系. 臺灣哲學研究資料庫.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23. ^ 《华北日本语》,卷1号8(1942 年 9 月),广告页,转引自:黄汉青,2009,〈新民印书馆について〉,《庆应义塾大学日吉纪要》,注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