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
分类 | 石窟寺及石刻 |
时代 | 北朝至西夏 |
编号 | 5-471 |
认定时间 | 2001年6月25日 |
文殊山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处早期佛教遗存,属凉州模式石窟的范围内。全境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区域,由文殊寺、百子楼、普化寺、千佛洞,万佛塔、五百罗汉堂、观音洞,等七部分组成。共有遗存石窟131座,根据形制、功能,可分为中心柱窟、禅窟、僧房窟、佛殿窟等类型。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禅窟1座,窟前寺院遗址20余处,魏、晋、隋、唐、(西夏)、元、明、清不同时期的洞窟三十余个,保存有佛像500余身,壁画1200多平方米。[1]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前山万佛洞的《弥勒上生经变》壁画高2.3米,宽3.05米,绘制了宫殿楼阁12座,大小人物239人,画面中心,弥勒菩萨身着藏式服饰,为诸天和众生说法。[3]
文殊山石窟的具体开创年代不明,目前有北凉说和北魏说,现存元代泰定三年(1326)所建《重修文殊寺碑》记:“所观文殊圣寺古迹,建立已经八百年矣”。[4]从1326年上推800年,即526年,为北魏孝昌二年,说明北魏孝昌年间以前文殊寺已经建立。
北京大学考古系宿白教授提出的“凉州模式”说认为:“凉州模式似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可参考天梯山残存的遗迹,酒泉等地出土的五凉石塔和炳灵第一期龛像;晚期可参考肃南金塔寺、酒泉文殊山前山千佛洞和炳灵第二期龛像。”199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对河西早期石窟进行了考察,之后暨远志撰文认为文殊山前期洞窟(第9、10、11、12窟)和后期洞窟(第7、8、1、2、3、4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属北魏太和及稍后的北魏时期。[5]
清乾隆《重修肃州新志》载:“文殊山,(酒泉)城西南三十里。山硖之内,凿山为洞。盖房为寺,内塑佛像。近年又修庵阁,曰黑窑洞、曰红门寺、曰大士清庵、曰台子寺、曰接引殿、曰亥母洞、曰圆觉庵、曰千佛阁、曰观音堂、曰玉皇阁,故碉无数,旧称有三百禅室,号曰小西天。增废先后无常,大约皆是唐贞观中所遗也,岁久俱湮废。维台子寺、玉皇阁尚存,今有喇嘛三百余人,住持大寺。其西有缁衣僧,募建圣寿寺,内有元太子喃答失重修碑记刊名。两山南北对峙,中有药泉水东流。”清人《重修肃州新志稿》记载:“山峡之内,凿山为洞,建屋为寺,俗称三百禅室,号曰‘小西天'。”清光绪三年(1877年),文殊寺院遭战火焚毁。
参考文献
[编辑]- ^ 文殊寺旅游景区. 肃南裕固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01-20 [2024-10-28].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200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6).
- ^ 王雎. 文殊山 媲美敦煌的“小西天”. 中国国家地理网. 2024-09-04 [2024-10-28].
- ^ 文殊山石窟-遗产数据库 -. www.silkroads.org.cn. 2018-02-28 [2024-10-28].
- ^ 甘肃石窟寺丨文殊山石窟_寺院. 搜狐. 2019-08-20 [2024-10-28].
这是一篇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