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
泰昌
| ||
政权 | 明朝 | |
君主 | 明光宗朱常洛 | |
历时 | 四个月 | |
|
---|
泰昌(1620年八月—十二月)为中国明朝第十五任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年号。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一日(1620年8月28日),明光宗即位后即位沿用万历年号,诏令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泰昌,但明光宗登基不久即染病,于九月一日(1620年9月26日)去世,在位仅30日。同年九月六日明熹宗即位后,诏令改以当年八月初一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天启,故“泰昌”这个年号仅用了四个月。[1][2]
泰昌纪年及历日问题
[编辑]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廿一日明神宗驾崩。同年八月初一日明光宗即位后,诏令第二年辛酉年元旦改元泰昌。但明光宗登基不久即染病,于九月初一日去世,在位仅一个月。九月初六日,明熹宗继位。明熹宗即位之际,纪年问题成为群臣论争的焦点,形成三种意见:
由于纪年是皇帝统治的象征,这三种处理方式,实际上都意味着要牺牲神宗、光宗、熹宗祖孙三帝之一。第一者否认明光宗的统治,但这个意见是很难去同意的,因为这等于否定光宗的合法性,继位认受性对熹宗不利(明朝时通常因政变发生皇位更替才会于政变当年改元,如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之役结束后建文帝失踪,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4],明太宗即皇帝位当年复用明太祖的年号洪武,第二年癸未年(1403年—1404年)元旦起改用自己的年号永乐;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2月11日)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并复皇帝位,同年正月廿一日明英宗改元天顺)。第二者将明神宗在位年份的最后一年削去,第三者则是有碍明熹宗于第二年辛酉年改元。经过争论,最终确定采用第二个意见。同年九月二十日明熹宗下《泰昌元年、〈大统历〉敕谕》,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1620年8月28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1621年1月21日)改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天启。
明熹宗敕谕后,各地纷纷将准备于当年十月颁布的《大明泰昌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统一为《大明天启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由于当时交通条件限制,明廷敕谕自京师传至全国各地的时日不会太短,以致部分偏远地区在敕谕到达前按照惯例印造《大明泰昌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并流入民间。[5]
大事记
[编辑]中国
[编辑]世界
[编辑]重要人物
[编辑]纪年农历对照表
[编辑]表格中各月的干支即为各月的第1日,“大”表示该月有30日,“小”表示该月有29日,“闰月”表格中的中文数字表示该年为闰某月,各月初一底下的数字表示对应的西历日期。
西元 | 干支 | 纪年 | 正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闰月 |
---|---|---|---|---|---|---|---|---|---|---|---|---|---|---|---|
1620年 | 庚申 | 泰昌元年 | 丙午小 | 乙亥小 | 甲辰大 | 甲戌大 | 甲辰小 | ||||||||
8/28 | 9/26 | 10/25 | 11/24 | 12/24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编辑]- 中国
- 日本
- 越南
参考文献
[编辑]- ^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208. ISBN 978-7-101-02512-5.
- ^ 《明史》卷21:“〔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八月丙午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泰昌元年。……熹宗即位,从廷臣议,改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后为泰昌元年。”卷22:“〔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乙亥,光宗崩,遗诏皇长子嗣皇帝位。……庚辰,即皇帝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天启元年。”
- ^ 《明史》卷244《左光斗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6331页。
- ^ 明世宗在位时因大礼议一案改明太宗庙号为“成祖”,因此后世通称明太宗为明成祖。
- ^ 汪小虎《大明泰昌元年大统历》考 (PDF). [2021-10-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24).
深入阅读
[编辑]-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邓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 2005年3月 [2021-11-26].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8-25).
参见
[编辑]
前一年号: 万历 |
明朝年号 泰昌 |
下一年号: 天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