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毕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毕启
Joseph Beech
别名Joe Beech
个人资料
出生(1867-10-03)1867年10月3日
逝世1954年2月25日(1954岁—02—25)(86岁)
宗教信仰基督教新教
国籍美国
配偶
  • 玛莉·约瑟芬·哈维
    1888年结婚—1890年丧偶)
  • 内莉·米瑞安·戴可1904年结婚)
宗派卫理公会
母校
职业传教士、教育家
创始人华西协合大学
高级职位
奖项采玉大勋章

毕启(英语:Joseph Beech,昵称 Joe Beech[1];1867年10月3日—1954年2月25日)是美国基督教新教卫理公会教派美以美会传教士、教育家,塞尤斯伦兄弟会英语Psi Upsilon美国资优学生联谊会英语Phi Beta Kappa成员[2]华西协合大学主要创办人兼首任校长[3]。曾获颁采玉大勋章[4]

生平

[编辑]

毕启于1867年10月3日在英国德比郡纽博英语Newbold, Derbyshire出生。早年就读美国新泽西州哈克茨敦世纪理工学院英语Centenary University,之后入读位于康涅狄格州密德镇美以美会开办的维思大学[1],1899年毕业取得哲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曾担任毕委会主委及当地基督教青年会会长[1]

1902年毕启任重庆卫斯理学院院长时与在校学生合影。

大学毕业后,毕启加入美以美会差会前往四川宣教[1][3]。1901至1904年期间在重庆教会学校卫斯理学院担任院长[2],1905年到成都,着手准备创办华西协合大学。同年设立华西协合大学筹建临时委员会(Temporary Board of Management of the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成员有毕启、石恒励英语H. T. Silcock霍德进英语Henry Hodgkin、甘来德(Harry Lee Canright)、客士伦(Charles Rupert Carscallen)、嘉尔生(E. J. Carson)、罗成锦(H. D. Robertson)、周忠信(Joseph Taylor)、约斯特(John W. Yost)、韦廉士(E. Williams[5]

从左到右:恩斯特·伯顿英语Ernest DeWitt Burton汤玛士·张伯林、毕启、王翻译、罗林·张伯林,摄于1909年潼川府(今四川三台县)。

1909年5月,华西协合大学筹建临时委员会就大学的筹办规划为题,为两名到访四川的芝加哥大学理事——恩斯特·伯顿英语Ernest DeWitt Burton汤玛士·张伯林,准备了一份报告[5]。这二人是约翰·戴维森·洛克斐勒赞助的东方考察团成员,目的是为当时还处于初创阶段的洛克斐勒基金会寻找合适地点实施基金会的人道慈善计划[6][7]

在筹办过程中,毕启向他的母校维思大学在校师生和毕业校友求助。维思大学的捐赠遂成为协合大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8]。1910年,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在成都开办,毕启成为首任校长。这所大学是由来自美、英、加三国的四个新教差会合作的成果,分别是美以美会差会美北浸礼会差会英国公谊会差会和加拿大美道会。后有英国圣公会差会于1918年加盟成为正式成员[9]

除了担任首任校长,毕启还亲自设计了大学的部分建筑,他也是教学人员之一[8]。在〈协合大学历史概览〉("History of the Union University: A Sketch")一文中,加拿大美道会传教士罗成锦(H. D. Robertson)描述毕启是个“微笑面对种种困难的人,总能在各式各样的建议和设想中做出最终决定。我们看到他在西方国家各处奔波,向人们讲述成立这样一所大学的故事和机遇,激发他们的兴趣,令他们满怀信心地捐赠大学所需资金[3]。”

1930年,来自重庆的卫理公会教徒张凌高接任校长,毕启退居校务长一职。1940年退休返美,1954年在芝加哥去世[3]。毕启对民国四川高等教育的贡献获得政府认可,返美之际,蒋中正为他举办了特别送行仪式并授予采玉大勋章[10]

个人生活

[编辑]

毕启于1888年和玛莉·约瑟芬·哈维(Mary Josephine Harvey)结婚,婚后仅两年玛莉去世,他们育有一子艾略特(Elliot)。1904年,毕启和同为传教士的内莉·米瑞安·戴可(Nellie Miriam Decker)在重庆成婚。他们育有三子三女[2]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Joe' Beech, '99, to Speak Sunday. The Wesleyan Argus (Middletown, CT). 1915-04-29 [2024-03-26] (英语). 
  2. ^ 2.0 2.1 2.2 Russ, Johanna. Beech, Joseph, Class of 1899. divinity-adhoc.library.yale.edu. [2024-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英语). 
  3. ^ 3.0 3.1 3.2 3.3 Yang, Liping. An American Missionary with Two Motherlands: Joseph Beech and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review.gale.com. 2020-03-11 [2024-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2) (英语). 
  4. ^ Order of Brilliant Jade Awarded to Joseph Beech, '99. The Wesleyan Argus (Middletown, CT). 1940-05-13 [2024-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8) (英语). 
  5. ^ 5.0 5.1 Temporary Board of Management of the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Raison D'Etre of a Christian University in West China" (PDF). 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 (Chengtu: West China Missions Advisory Board). 1936: p. 36 [2024-03-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15) (英语). 
  6. ^ Mather, Kirtley F. Chamberlin, Thomas Chrowder. encyclopedia.com. 2018-05-23 [April 20, 2024-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英语). 
  7. ^ Guide to the Ernest DeWitt Burton Papers 1875-1969. lib.uchicago.edu. 2007 [2024-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31) (英语). 
  8. ^ 8.0 8.1 Taraba, Suzy. "Historical Row: West Meets East, Wesleyan and the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Wesleyan University Magazine (Middletown, CT). 2003 [2024-03-26] (英语). 
  9. ^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PDF). divinity-adhoc.library.yale.edu. [2024-03-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26) (英语). 
  10. ^ Titus, David. The Early History of East Asian Studies at Wesleyan. wesleyan.edu. [April 20,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