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香港割让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英国专题 (获评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英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英国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香港专题 (获评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香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中国专题 (获评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对清朝而言,三次割让和不平等的租借,都使中国国民对清朝政府大感失望,从而产生要求满清政府改革的声音,甚至出现推翻满清政府的运动,包括太平天国事件、洋务运动及最后成功推翻满清政府的辛亥革命等等。

Untitled

[编辑]

这段写得很有问题。实在看不见割让香港、九龙或新界,跟太平天国的出现有何关系。太平天国本质与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民变没有多大分别,只是多了假借外来的一些宗教口号,太平天国亦不见得有排外的倾向。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主要是出于中国对整个外在环境改变而作出的反应。割让香港不过是当中的很细微部分。而且以当时香港的面积、人口等因素看来,对清政府根本是接近无关痛痒。反而是更后期的割让燎东、台湾、东北,在山东、南京、武汉、天津等地设置租界,对清政府的实质影响更大。Peterpan 03:35 2006年2月23日 (UTC)

有关2006年9月10日对影响部分的修改及对本条目之建议

[编辑]

对修订之解释

原文的说法说到好像香港的割让导致清朝灭亡,但我认为实情香港太渺少,渺少到割了也没多少人感觉到,况且在很多历史文献中均可见到,不论中国或英国均极嫌弃此地,有书指维多利亚女王宫廷更不止一次讨论及希望交还给中国,这又怎会激起清朝灭亡,甚至太平天国呢?相反割让台湾就是令人觉得中国无药可救的一次,因为这次不止割掉一个行省,更表明自强运动比不上明治维新…

个人感想,请略过

(说到这里多少有些感叹,来台读书,刚好是阿扁声望开始下滑之时,同学们经常都提到台湾很惨,乌不拉屎云云,然拙人听罢,不敢多言相驳,只能会心一笑,哪里会有吃不到的葡萄是甜的?就算是吃不到的砂糖也必然是酸的,当年义律手多多割了香港,英国反而将他远贬,连吃到的也是酸的,这才是惨事吧,人云十八年后一条好汉,现在遗孤复仇,百年不晚,今天这个草木不长,鸟儿不飞的石岛,有哪方面不能自傲于鸟不拉屎的台湾和鸟会拉屎的中国大陆呢?(戏言,别认真,呵呵)所以无论对人对事对历史,一时气言,切勿认真,以落入有心人之意识陷阱。打完这篇修改,一时想起当年不敢直言劝说那位朋友,而近来见他对原来之信仰死心,致常常失落之姿,心有懊悔,刚好修改中有提到英国态度,一时意起,以供分享,绝无恶意,但欢迎各方高手到敝人之对话页对拙指教一二,使拙人得以多多了解各方观点。)

对本条目之建议

这个条目非常奇怪,名称叫香港殖民地史,但又有香港殖民地时期,这两者本身就是完全重复的概念,香港殖民地地史应当自怡和洋行兴起(无可否认,是怡和运鸦片,是怡和令和平越来越无望,是怡和看中香港,他们官史都是如是说。)到穿鼻再到联合声明及97大限(小的常戏言四大不平等条约包括中英联合声明,不过提到南京条约,就应该有联合声明,方算有始有终嘛,是吗?)。

然而若从本条目引言所表达,应将条目移至香港割让史或香港割让(虽然香港主权移转应包括中->英,英->日,日->英,英->中,然用割让应可令人很明显知道这是第一次移转吧),然而这些粗重功夫还是待有心人吧(实情是我是新新新手,还未明白怎样迁移条目……无奈中,不要揭穿我啊……)。

--17:01 2006年9月10日 (UTC)罚抄 (真苯,连签名也不会……)

观看条目历史,可见条目原名为香港割让,但数日后被人移动到现时名称。如果经讨论后原名较可取,当然欢迎移回原名。方法是点选页顶的“移动”tag。至于签名,则可输入 -- ~~~~ 即可。 -- Kevinhksouth (Talk) 17:07 2006年9月10日 (UTC)
呵呵,原来 阁下是原作者,hehe,失觉失觉。现在比较会用这个东西了,原名香港割让很明显会比现在的香港殖民地史更好,从英文版都可以见到这个题目是到1997年为止,但我要进行移转,在这里礼貌上及习惯上不知是要提出后等多久呢?

-- 罚抄 16:17 2006年9月11日 (UTC)

理论上只要有人关注以及关注者和议(至少不反对)之下,便可作出移动了。不如现在让我进行移动吧。 -- Kevinhksouth (Talk) 16:22 2006年9月11日 (UTC)
啊~~原来是这样,谢过啦 -- 罚抄 09:14 2006年9月12日 (UTC)

中国何来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以至清朝,吃败仗从不稀奇。败给英国奇的奇在他们是从海上而来,而且只有几千水兵。而中国从来外敌都在陆上,清朝的外患从来都来自西北。

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主要(留意主要二字)从马可勃罗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观感,一直以来,西方人对中国都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学术精良,政治清明,而且没有政教纷争,姑勿论你认不认同这里面的真实性,从不少文献及著作中,都可以见到西方人看中国样貌就是这样,这都表现在卢梭、路易十四、甚至拿破仑等人的言谈之中(为什么都是法国人……我该死,无查资料,可以吧,呵呵),但是当英国人能以这样小数的兵力战胜中国,就有如今日忽然听见朝鲜以一支突击队攻陷关岛然后在美西占领几个据点一样,相信一向被认为战无不胜的伟大巨型帝国被另一个新兴国家打败,这是一件令人多么震惊的事情,对这个国家的尊敬会受到多么大的损害,英国虽然此时已经殖民大国,但别忘记,他们是自知自己的历史短促,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会畅销那么久,与英国人对自己快速兴起并非不无关联,不过这方面我无详细研究过,只想提出一点观感,希望能够有人反驳我(最好多附点书目),好让大家增长一下见解。
不过我想你有一点误会的是,我讨论的重点向不在清朝何以战败,而是在于英国人及世界其他国家观念的转变,《南京条约》一签,澳门正式成为殖民地、日本亦向美国开放门户,奇不是奇在英人来于海中,奇是奇在中国人及其他东亚国家见到大清帝国居然打败,短期不敢再战(中期的有英法联军之役),而其他国家见到这件事,亦害怕得要签约自保,这是世界权力的一种转移,亦有如滑铁卢之役使得法国不再被认为是欧陆强权一样,所以相信是 阁下有所误解吧。

罚抄(罚抄会馆) 07:12 2006年12月31日 (UTC)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超长引言

[编辑]
  • 条目的稳定版本是在2021年1月27日上DYK时确立的,最近2022年6月@Longway22一再在引言加入重复冗长的5000k“引言”。原版本的引言(PermanentLink/72424096)已足够点题,而Longwy22版的引言第2段加了800余字,该内容却只是把正文“1839年”“1841年”“1842年”三小段共800余字的内容重写覆述一篇,毫无综述成分、没有以更精炼文字点题,这称不上引言,完全不合格。Longway22版的引言第3段和第4段同理,共各写了近300字,该内容只是把正文“割让九龙半岛”(正文也是300字)和“导火线”(正文也是300字)的内容重写覆述一篇,并没有任何综述、更精炼文字点题,那这个引言不合格。
  • Longway22加入此“引言”后,与本人来回两次回退,但他未曾说明加入此引言的理由,自6月29日在user talk page邀请他回应,已13天未有回复,似乎有协作、商定共识之意向,若再不回应,本人将再回退此等不合格水平的引言。-- love.wh 大河浪浪宽 2022年7月12日 (二) 02:25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