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崔休(472年—523年),字惠盛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北魏官員,清河崔氏的清河大房始祖。

生平[編輯]

崔休是北魏御史中丞崔逞的玄孫,曾祖崔諲是劉宋青冀二州刺史,祖父崔靈和是劉宋員外散騎侍郎,父親崔宗伯回到北魏,魏宣武帝元恪初年,被追贈為清河郡太守。崔休少年時孤苦貧窮,卻能奮發自立,很有骨氣。崔休被舉薦為秀才後進入京城,與中書郎宋弁、通直郎邢巒志同道合成為知友。尚書王嶷欽佩崔休的聲望,為自己的長子娶了崔休的姐姐,給崔休接濟錢財,崔家家境因此有些好轉。魏孝文帝元宏娶了崔休的妹妹為嬪,任命崔休為尚書主客郎。崔休又轉任通直正員郎,兼任給事黃門侍郎。崔休喜好學習,博覽書史,即便在處理政務或戰爭期間的空閒也書本不離手,既崇敬先輩賢達,又喜歡結交年輕英才,經常參與魏孝文帝身邊的許多活動,受到的禮遇僅次於宋弁和郭祚等人[1][2][3]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辛亥(495年1月22日),魏孝文帝南征,以北海王元詳尚書僕射,統管留後尚書台的事務,任命崔休為尚書左丞[4]。魏孝文帝在給崔休的詔書中說:「北海王年輕,不熟悉政務,各種政務就委託你了。」崔休改任長史,兼任給事黃門侍郎,參與制定禮儀。魏孝文帝曾經巡視從前的官府,找到舊帽子,題有「南部尚書崔逞監製」,回頭對崔休說:「這是你家的舊事。」崔休後來跟隨魏孝文帝南征。魏孝文帝返回京城途中巡查彭城,乘船游泗水,特下令崔休陪同飲宴,旁觀者都以此為榮[5][3]

魏宣武帝元恪初年,崔休因為弟弟崔寅去世,祖父崔靈和和父親崔宗伯又沒有下葬,一再請求任勃海郡太守,於是就前往赴任。崔休為人磊落而嚴肅,擅於處理政務,一到任就鎮壓了一批豪強惡棍,而且廣布耳目,調查偵緝奸賊強盜,轄區內的不法之徒都被擒拿剪除,百姓敬畏,盜賊不敢作惡,崔休以身作則嚴格約束下級,勃海郡達到了大治的局面。當時大儒張吾貴在崤山以東很有名氣,各地的學者對他非常仰慕,常常有千餘名弟子從遠方來拜他為師。張吾貴學生太多,當地人容不下他們。崔休為這些學生出資提供飲食,很有禮的接待他們,學生們都圓滿的學成而歸,儒生們稱頌崔休[6][7]

崔休後被調入朝擔任吏部郎中,升任散騎常侍,暫時兼任選拔和任用的職務。崔休愛才好士,獎掖提拔了許多人。廣平王元懷數次邀請崔休宴飲會談,魏宣武帝責備崔休與諸王交遊,免了崔休的官。崔休後擔任龍驤將軍洛州刺史,在洛州數年,以母親年老為由請求離職,獲得了允許。崔休不久代理幽州刺史,又被徵召擔任司徒右長史。崔休聰明能幹,善於處理和裁決政務,幕府公事繁忙,公文和訴訟狀堆滿了桌案,崔休分析敏捷,批閱迅速,毫無積壓和疑惑,加上崔休辦事公平清正廉潔,非常受到當時輿論的稱讚。崔休後又再度擔任吏部郎中,加征虜將軍冀州大中正,又升任光祿大夫,代理河南尹魏孝明帝元詡初年,崔休正式擔任河南尹,加號平東將軍,很快擔任平北將軍、幽州刺史,進號安北將軍,又升任安東將軍青州刺史。青州九郡的百姓單𢶏、李伯徽、劉通等一千人,上書朝廷稱頌崔休的德政,靈太后很滿意。崔休在幽州和青州五六年,都是為政清白愛護百姓,政績名聲很顯著,二州百姓緬懷和追思他的恩德[8][7]

崔休後被徵召擔任安南將軍度支尚書,很快進號撫軍將軍七兵尚書,又轉任殿中尚書。崔休在朝中久任要職,熟悉典章制度與禮儀法規,朝廷遇到疑議之時,經常要徵詢他的意見。諸位大臣互相說:「崔尚書提出了看法,我不會有不同的意見。」正光四年(523年),崔休去世,虛歲五十二。朝廷賜予帛五百匹,贈予車騎將軍尚書僕射、冀州刺史,諡號文貞侯[9][7]

崔休年輕時懂得謙虛退讓,對母親也很孝順恭謹。到當了尚書之後,兒子崔仲文娶丞相元雍第二女,女兒嫁給領軍元乂庶長子秘書郎元稚舒,崔休倚仗著兩家,志氣略微改變,內心洋洋得意,輕視和欺負同僚。尚書令李崇左僕射蕭寶寅右僕射元欽,都以元雍和元乂的緣故而畏懼崔休。當初崔休的母親房氏希望把崔休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外孫邢氏,崔休不願意,於是違背母親的心願,將女兒嫁給元乂的兒子,受到人們的非議[10][11]

住所[編輯]

崔休住所位於洛陽城東的昭德里,與尚書僕射游肇御史中尉李彪幽州刺史常景司農張倫比鄰而居[12]

其他[編輯]

崔休從勃海郡太守被調入朝擔任吏部郎時,為自己政績考核之事有求於考功郎中封軌。封軌對他說:「法令是天下的標準,不能因為您是老朋友而損害它。」崔休感嘆封軌能篤守正道[13][14][15]

北魏濟南王元彧自小就與堂兄安豐王元延明、中山王元熙都以宗室的身份博通古史有文學才能而齊名,尚書郎范陽盧道將吏部尚書崔休說:「三人的才學雖然不分高低,但安豐王不善於辯論,中山王是非太多,都不如濟南王風流儒雅[16][17]。」

濟州刺史盧尚之曾打算將長女嫁給崔休的長子崔㥄,崔休為侄子崔長謙向盧尚之的次女求婚,崔休說:「家庭賴以維持的規則多由已婚婦女決定,我希望讓一對姐妹分別作兩個兄弟的妻子。」盧尚之為其情義而感動,就讓兩個女兒同日成婚[18]。崔休告誡兒子們說:「你們應該和崔長謙成為一家人,不要只做堂兄弟。如果不聽我的話,鬼神也不會享用你們的祭祀。」崔休去世後,枕頭中留有書籍,正如平生所告誡的那樣,他的兒子們都遵從[19]

門第[編輯]

崔休和弟弟崔夤被釋曇剛《山東士大夫類例》評定為甲姓中的第一甲門,與崔肇師相當,次於范陽盧氏滎陽鄭氏[20]

家庭[編輯]

高祖父母[編輯]

曾祖[編輯]

  • 崔諲,劉宋青、冀二州刺史

祖父[編輯]

父母[編輯]

  • 崔宗伯,北魏追贈清河郡太守
  • 房氏

兄弟姐妹[編輯]

子女[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魏書·卷69》,出自魏收魏書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崔休,字惠盛,清河人,御史中丞逞之玄孫也。祖靈和,仕劉義隆為員外散騎侍郎。父宗伯,世宗初,追贈清河太守。休少孤貧,矯然自立。舉秀才,入京師,與中書郎宋弁、通直郎邢巒雅相知友。尚書王嶷欽其人望,為長子聘休姊,贍以貨財,由是少振。高祖納休妹為嬪,以為尚書主客郎。轉通直正員郎,兼給事黃門侍郎。休好學,涉曆書史,公事軍旅之隙,手不釋卷,崇尚先達,愛接後來,常參高祖侍席,禮遇次於宋、郭之輩。
  2. ^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休字惠盛。曾祖諲,仕宋位青、冀二州刺史。祖靈和,宋員外散騎侍郎。父宗伯,始還魏,追贈清河太守。
  3. ^ 3.0 3.1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休少孤貧,矯然自立。舉秀才,入京師,與宋弁、邢巒雅相知友。尚書王嶷欽其人望,為長子聘休姊,贍以財貨,由是少振。孝文納休妹為嬪。頻遷兼給事黃門侍郎。休勤學,公事軍旅之隙,手不釋卷。禮遇亞於宋弁、郭祚。孝文南伐,以北海王詳為尚書僕射,統留台事,以休為尚書左丞。詔以北海年少,百揆務殷,便以委休。轉長史,兼給事黃門侍郎,參定禮儀。帝嘗閱故府,得舊冠,題曰「南部尚書崔逞制」,顧謂休曰:「此卿家舊事也。」後從駕南行。及還,幸彭城,帆舟泗水,詔在侍筵,觀者榮之。
  4. ^ 《資治通鑑·卷一三九·齊紀五》:辛亥,發洛陽,以北海王詳為尚書僕射,統留台事;李沖兼僕射,同守洛陽。給事黃門侍郎崔休為左丞,趙郡王干都督中外諸軍事,始平王勰將宗子軍宿衛左右。休,逞之玄孫也。
  5.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高祖南伐,以北海王為尚書僕射,統留台事,以休為尚書左丞。高祖詔休曰:「北海年少,未閒政績,百揆之務,便以相委。」轉長史,兼給事黃門侍郎。後從駕南行。及車駕還,幸彭城,帆舟泗水,詔在侍筵,觀者榮之。
  6.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世宗初,休以弟亡,祖父未葬,固求勃海,於是除之。性嚴明,雅長治體,下車先戮豪猾數人,廣布耳目,所在姦盜,莫不擒翦,百姓畏之,寇盜止息,清身率下,勃海大治。時大儒張吾貴有盛名於山東,四方學士咸相宗慕,弟子自遠而至者恆千餘人。生徒既眾,所在多不見容。休乃為設俎豆,招延禮接,使肄業而還,儒者稱為口實。
  7. ^ 7.0 7.1 7.2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宣武初,休以祖父未葬,弟寅又亡,固求出為勃海太守。性嚴明,雅長政體。下車先戮豪猾數人,姦盜莫不禽翦。清身率下,部內安之。時大儒張吾貴名盛山東,弟子恆千餘人,所在多不見容。休招延禮接,使肄業而還,儒者稱為口實。入為吏部郎中,遷散騎常侍,權兼選任,多所拔擢。廣平王懷數引談宴。以與諸王交遊,免官。後為司徒右長史,公平清潔,甚得時譽。歷幽、青二州刺史,皆以清白稱,二州懷其德澤。入為度支、七兵、殿中三尚書。休久在台閣,明習典故,每朝廷疑議,咸取正焉。諸公咸謂崔尚書下意處不可異也。卒,贈尚書右僕射,諡曰文貞。
  8.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入為吏部郎中,遷散騎常侍,權兼選任。休愛才好士,多所拔擢。廣平王懷數引談宴,世宗責其與諸王交遊,免官。後除龍驤將軍、洛州刺史。在州數年,以母老辭州,許之。尋行幽州事,徵拜司徒右長史。休聰明強濟,雅善斷決,幕府多事,辭訟盈幾,剖判若流,殊無疑滯,加之公平清潔,甚得時談。復除吏部郎中,加征虜將軍、冀州大中正。遷光祿大夫,行河南尹。肅宗初,即真,加平東將軍。尋除平北將軍、幽州刺史,進號安北將軍。遷安東將軍、青州刺史。青州九郡民單𢶏、李伯徽、劉通等一千人,上書訟休德政,靈太后善之。休在幽青州五六年,皆清白愛民,甚著聲績,二州懷其德澤,百姓追思之。
  9.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徵為安南將軍、度支尚書,尋進號撫軍將軍、七兵尚書,又轉殿中尚書。休久在台閣,明習典禮,每朝廷疑議,咸取正焉。諸公咸相謂曰:「崔尚書下意處,我不能異也。」正光四年卒,年五十二。賵帛五百匹,贈車騎將軍、尚書僕射、冀州刺史,諡文貞侯。
  10. ^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休少而謙退,事母孝謹。及為尚書,子仲文納丞相雍第二女,女妻領軍元叉長庶子秘書郎稚舒,挾恃二家,志氣微改,內有自得之心,外則陵藉同列。尚書令李崇、左僕射蕭寶寅、右僕射元欽,皆以雍、叉之故,每憚下之。始休母房氏欲以休女妻其外孫邢氏,休不欲,乃違其母情,以妻叉子,議者非之。休有九子。
  11. ^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休少而謙退,事母孝謹。及為尚書,子仲文娶丞相高陽王雍女,女適領軍元叉庶長子舒,挾恃二家,志氣微改,陵藉同列。尚書令李崇、左僕射蕭寶寅、右僕射元欽皆以此憚下之。始休母房氏欲以休女妻其外孫邢氏,休乃違母情,以妻叉子,議者非之。子㥄。
  12. ^ 《洛陽伽藍記·卷第二·城東》:敬義里南有昭德里。里內有尚書僕射游肇、御史中尉李彪、七兵尚書崔休、幽州刺史常景、司農張倫等五宅。
  13. ^ 《魏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勃海太守崔休入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軌。軌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舊君故虧之也。」休嘆其守正。
  14. ^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勃海太守崔休入為吏部郎中,以兄考事干軌。軌曰:「法者天下之事,不可以舊君故,虧之也。」休嘆其守正。
  15. ^ 《北史校勘記·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二一》:崔休 入為吏部郎中以己考事干軌 南、北、汲、殿四本及魏書卷三二「己」作「兄」。百衲本及通志卷一四六封懿傳作「己」。按 崔休傳不言其有兄,疑作「己」是。今從百衲本。
  16. ^ 《魏書·卷十八·太武五王列傳第六》:少與從兄安豐王延明、中山王熙並以宗室博古文學齊名,時人莫能定其優劣。尚書郎范陽盧道將謂吏部清河崔休曰:「三人才學雖無優劣,然安豐少於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濟南風流沉雅。」
  17. ^ 《北史·卷十六·列傳第四》:少與從兄安豐王延明、中山王熙,並以宗室博古文學齊名,時人莫能定其優劣。尚書郎范陽盧道將謂吏部清河崔休曰:「三人才學雖並優美,然安豐少於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濟南風流寬雅。」
  18. ^ 《北史校勘記·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子愍字長謙幼聰敏濟州刺史盧尚之欲以長女妻之休子㥄為長謙求尚之次女 張森楷云:「案尚之自欲以長女妻長謙,則不待求矣。玩下文『欲令姊妹為妯娌』語,當是休以子㥄年長,為求尚之長女,而為長謙求尚之次女,於事情乃合。」按疑是「妻」下衍「之」字,「㥄」下脫「休」字。蓋尚之自欲以長女妻休子㥄,而休復為長謙求尚之次女。
  19. ^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濟州刺史盧尚之欲以長女妻之,休子㥄為長謙求尚之次女,曰:「家道多由婦人,欲令姊妹為妯娌。」尚之感其義,於是同日成婚。休誡諸子曰:「汝等宜皆一體,勿作同堂意。若不用吾言,鬼神不享汝祭祀。」休亡,枕中有書,如平生所誡,諸子奉焉。
  20. ^ 《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五》:《元和姓纂》:清河東武城,後有齊郡、高密、藍田,三崔氏門戶。魏大和中,定清河崔為山東五姓甲門。釋曇剛《類例》曰:崔懷兄弟,並青州崔肇,次盧、鄭之後。崔陵及青州崔亮次之,崔隆宗為後。
  21. ^ 《魏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逞之內徒也,終慮不免,乃使其妻張氏與四子留冀州,令歸慕容德,遂奔廣固。
  22. ^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 初,逞之內徒,終慮不免,乃使其妻張氏與四子歸慕容德於廣固,獨與小子頤在代京。
  23.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齊紀六》:魏主雅重門族,以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四姓,衣冠所推,咸納其女以充後宮。
  24. ^ 滄州市文物局編. 《沧州出土墓志》.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7年8月: 十四–十六. ISBN 978-7-03-019523-4 (中文(中國大陸)). 
  25. ^ 趙超.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8-07-01: 181–184. ISBN 9787806965030 (中文(繁體)). 
  26. ^ 《北齊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五》:婁太后為博陵王納㥄妹為妃,敕中使曰:「好作法用,勿使崔家笑人。」
  27. ^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婁太后為博陵王納㥄妹為妃,敕其使曰:「好作法用,勿使崔家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