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潘玉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潘玉良
本名張玉良
出生1899年6月14日
 大清揚州
逝世1977年6月13日(1977歲—06—13)(77歲)
 法國巴黎
國籍 中華民國
別名潘世秀
籍貫江蘇鎮江
民族漢族
母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里昂中法大學
里昂國立美術學校(Beaux-arts de Lyon)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Beaux-arts de Paris)
羅馬國立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Roma)
職業畫家、雕塑家
配偶蕪湖鹽督潘贊化

潘玉良(1899年6月14日[注 1]—1977年6月13日[注 2]),原名張玉良,曾名潘世秀[2]祖籍江蘇鎮江,生於揚州中國著名油畫家、雕塑家。

生平

[編輯]

潘玉良,本名張世秀,字玉良,一歲喪父,八歲喪母。13歲時被好賭的舅父賣給蕪湖妓院成為婢女。1913年蕪湖鹽督潘贊化(1885天津-1959年病逝安慶)異其才氣為她贖身,並納為妾室,證婚人是潘的同學陳獨秀。玉良婚後改姓潘,並由潘贊化親自教導讀寫,在1917年師從洪野開始學畫。

1920年9月,在潘贊化的幫助下,潘玉良作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首批女學生之一,考入該校學習美術。1921年7月,潘玉良從上海美專退學,後考入里昂中法大學,成為其首批學生,此後主要使用「潘玉良」這一名字。

潘玉良在法國先後就讀於里昂國立美術學校(Beaux-arts de Lyon)、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Beaux-arts de Paris),後又於1925年底考入義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Roma)。1926年1月赴羅馬求學,同年有中法大學同學回國,潘玉良托他們將自己留法期間所創作的數百幅作品帶回國,不幸悉數毀於輪船失火。

1928年於羅馬國立美術學院畢業,歸國後被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聘為西洋畫科主任。同年11月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個展——潘玉良女士留歐回國紀念繪畫展覽會,觀者如潮,引發轟動。次年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科,先是做兼任講師,1931年7月升兼任副教授,同時兼任上海美專繪畫研究所西畫導師。1932年12月被中央大學聘為專任講師,至1935年9月離任。1936年1月受聘為上海美專繪畫研究所主任,至1937年辭職並赴法國遊歷。此後在法國居住長達四十年。

1945年3月,潘玉良全票當選為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會長。期間潘曾多次在與潘贊化及家人的通信中表示希望回國,1956年向法方申請回國時,由於法方不准她將作品帶離出境而作罷。1964年,中法建交,潘玉良應邀出席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舉辦的首次國慶招待會。1965年底,潘玉良在家信中表示希望長孫潘忠丘來法國幫助整理作品準備回國,後因國內爆發文革及身體原因未能遂願。旅法期間,潘玉良曾多次在法舉辦畫展,並攜作品到英國、美國等地展出。她還多次受到法國政府及有關機構的表彰。她一直未入法國國籍。

1977年6月13日,潘玉良逝世於巴黎。7月22日舉行葬禮,葬於巴黎蒙帕納斯公墓(Cimetière Montparnasse)的第七墓區。潘玉良臨終前曾囑咐友人王守義一定要將她的作品全部運回中國。這一遺願得以實現,其留下的幾千件作品現大部分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藝術事業

[編輯]
潘玉良繪裸女圖

潘玉良的藝術風格在西方與東方、傳統與現代、大男子主義和新興女權主義的共存和衝突之中發展而來。

從1929年到1936年,她在中國一共舉辦了5次個人展覽。她的作品遭受到政府官員和保守派評論家的強烈批評,其中一個原因是她畫作中經常使用裸體模特。儘管如此,她還是跟當時的女性畫家關紫蘭一起,成為在民國時期非常受歡迎的藝術家。

影視作品

[編輯]
年份 影視作品 演員
電影
1994年 畫魂 鞏俐飾演潘玉良
電視劇
1990年 《潘玉良》 鄭振瑤飾演潘玉良
2003年 《畫魂》 李嘉欣飾演潘玉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潘玉良 年表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7-16). 
  2. ^ 女画家潘玉良姓名考. [2014-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注釋

[編輯]
  1. ^ 據學者董松考證,關於潘玉良生於1899年的說法來源於其在蒙帕納斯公墓墓碑上所刻的生卒年份,這是她在1924年報考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時,為了滿足學校規定的入學年齡「23-25歲之間」而改小了自己的年齡。一說一八九五年六月十四日生於揚州。[1]
  2. ^ 有很多資料將潘玉良去世的時間誤作7月22日,但這實際上是她下葬的日期。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