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網壇四巨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網壇四巨頭
職業獎金US$ 5.15億
單打成績
職業戰績4194–986(80.97%)
冠軍頭銜340個[註 1]
大滿貫單打成績
澳網冠軍2004F, 2006F, 2007F, 2008D, 2009N, 2010F, 2011D, 2012D, 2013D, 2015D, 2016D, 2017F, 2018F, 2019D, 2020D, 2021D, 2022N, 2023D
法網冠軍2005N, 2006N, 2007N, 2008N, 2009F, 2010N, 2011N, 2012N, 2013N, 2014N, 2016D, 2017N, 2018N, 2019N, 2020N, 2021D, 2022N, 2023D)
溫網冠軍2003F, 2004F, 2005F, 2006F, 2007F, 2008N, 2009F, 2010N, 2011D, 2012F, 2013M, 2014D, 2015D, 2016M, 2017F, 2018D, 2019D, 2021D, 2022D)
美網冠軍2004F, 2005F, 2006F, 2007F, 2008F, 2010N, 2011D, 2012M, 2013N, 2015D, 2017N, 2018D, 2019N, 2023D
其他大型單打賽事
ATP年終賽冠軍2003F, 2004F, 2006F, 2007F, 2008D, 2010F, 2011F, 2012D, 2013D, 2014D, 2015D, 2016M, 2022D, 2023D)
奧運會冠軍 (2008N, 2012M, 2016M, 2024D)
雙打成績
職業戰績420–336(55.56%)
冠軍頭銜23
大滿貫雙打成績
澳網第三輪 (2003F, 2004N, 2005N)
法網第二輪 (2006M)
溫網八強 (2000F)
美網四強 (2004N)
其他大型雙打賽事
奧運會冠軍 (2008F, 2016N)
團體成績
台維斯盃冠軍 (2004N, 2008N, 2009N, 2010D, 2011N, 2014F, 2015M, 2019N)
霍普曼盃冠軍 (2001F, 2018F, 2019F)
奧運獎牌紀錄
奧運網球
金牌 - 第一名 2008 北京 單打N
金牌 - 第一名 2012 倫敦 單打M
金牌 - 第一名 2016 里約 單打M
金牌 - 第一名 2024 巴黎 單打D
金牌 - 第一名 2008 北京 雙打F
金牌 - 第一名 2016 里約 雙打N
銀牌 - 第二名 2012 倫敦 單打F
銀牌 - 第二名 2012 倫敦 混雙M
銅牌 - 第三名 2008 北京 單打D

網壇四巨頭Big Four Tennis),也稱「網壇四大天王」,指網壇的四位選手,費德勒納達爾喬科維奇穆雷,在大滿貫、ATP1000大師賽、ATP年終總決賽、奧運,四巨頭奪得許多頂級賽事冠軍,從200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至202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87次大滿貫中,有69次為四巨頭奪冠(79.3%),從2008年賽季至2013年賽季,四巨頭佔據世界排名前四[1][2][3][4][5],2003年起,至今21年,2003年的羅迪克、2022年的阿爾卡拉斯除外,其它18年都是三巨頭之一在年終世界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一總週數,喬科維奇428週、費德勒310週、納達爾209週,穆雷41週,共988週。


納達爾奪得14座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紅土的統治被譽為「紅土之王」,成就僅次克里斯·艾芙特的紅土125連勝,喬科維奇奪得10座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費德勒奪得8座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冠軍,費德勒與山普拉斯康諾斯同樣在美國網球公開賽奪得5座冠軍,在ATP年終總決賽奪得14座冠軍,喬科維奇奪得7座冠軍,費德勒奪得6座冠軍,穆雷奪得1座冠軍,三巨頭都奪得過年度四座大滿貫,完成生涯大滿貫,費德勒和納達爾率先崛起,後來,隨著喬科維奇與穆雷的崛起,費德勒和納達爾主宰漸漸被打破,尤其是喬科維奇後來的強勢表現[6],納達爾曾表示,不再是費德勒和納達爾爭霸,而是進入更多元的「網壇四巨頭」時代[7]

四巨頭代表國家奪得台維斯盃、霍普曼盃、ATP盃、奧運,在台維斯盃,納達爾在2004、2008、2009、2011、2019年為西班牙奪下五次冠軍,喬科維奇和費德勒為塞爾維亞在2010年及瑞士在2014年奪得首次冠軍,穆雷為英國在2015年奪得首次冠軍,在ATP盃,喬科維奇在2020年為塞爾維亞奪得冠軍,在奧運,三巨頭奪得四枚金牌、一枚銀牌、一枚銅牌,納達爾奪得一枚單打金牌、一枚雙打金牌,達成生涯金滿貫,費德勒奪得一枚單打銀牌、一枚雙打金牌,喬科維奇奪得一枚單打銅牌、一枚單打金牌,穆雷奪得兩枚單打金牌,費德勒在2001年、2018年、2019年為瑞士奪得三次霍普曼盃冠軍。

歷史

[編輯]

首次出現

[編輯]

在1998年賽季,17歲時,費德勒進入職業網壇,並首次亮相,且奪得首場比賽勝利[8][9],在1999年賽季完成首個ATP完整賽季,在2002年賽季結束,費德勒的年終世界排名第六。

納達爾在2001年賽季,15歲時進入職業網壇,在2002年4月首次亮相,奪得職業生涯第一場比賽勝利[10]

喬科維奇在2003年賽季,16歲時轉為職業網壇,在2004年賽季,迎來首次亮相ATP巡迴賽[11]

穆雷在2005年賽季,18歲時轉為職業網壇,且首次亮相ATP巡迴賽[12][13][14]

桑普拉斯阿格西進入生涯晚年和退役後,2000年代被視為網壇時代交替,曾奪得冠軍的年老選手紛紛退役,一些新世代選手取得突破[15][16]

2003年至2004年,2003年溫網後,費德勒登上巔峰

[編輯]

費德勒的突破是在2003年賽季奪得第一座大滿貫冠軍在2003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17],在2003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第四輪輸給大衛·納爾班迪安,決賽由羅迪克擊敗費雷羅奪冠[18],在ATP年終總決賽,決賽擊敗阿格西奪冠,以世界排名第二結束2003年賽季,僅次於羅迪克。

費德勒在2004年澳洲網球公開賽決賽擊敗薩芬奪冠,2004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擊敗羅迪克奪冠,200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擊敗休伊特奪冠,僅在2004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第三輪輸給古斯塔沃·庫爾滕,決賽由高迪歐擊敗吉列爾莫·科里亞奪冠[19],這是三巨頭時代開始後,第一次未能奪冠,在2月2日站上世界排名第一至結束2004年賽季[20],另外,在2004年邁阿密大師賽,納達爾擊敗費德勒[21],2004年賽季的費德勒奪得三座大滿貫冠軍之外,也奪得杜拜網球錦標賽印第安泉大師賽漢堡大師賽哈雷公開賽瑞士室內網賽加拿大大師賽泰國網球公開賽、ATP年終總決賽冠軍,另外,費德勒參加2004年奧運,第二輪輸給伯蒂奇,在ATP年終總決賽,決賽擊敗休伊特奪冠。

2005年至2007年,費德勒持續統治,納達爾統治紅土賽季

[編輯]

2005年~2007年,費德勒持續統治,紅土賽季除外,2005年賽季的費德勒奪得兩座大滿貫冠軍之外,也奪得卡達公開賽鹿特丹公開賽、杜拜網球錦標賽、印第安泉大師賽、邁阿密大師賽、漢堡大師賽、哈雷公開賽、辛辛那提大師賽、泰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在2005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至200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期間,費德勒以67勝2敗的戰績奪得八座大滿貫冠軍,費德勒在期間的兩敗是2006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和2007年法國網球公開賽決賽,納達爾賞給的,2005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和2006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擊敗羅迪克奪冠,2005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擊敗阿格西奪冠,2006年澳洲網球公開賽決賽擊敗馬科斯·巴格達蒂斯奪冠,2007年澳洲網球公開賽決賽擊敗費爾南多·岡薩雷茲奪冠,2006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22]2007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23]擊敗納達爾奪冠,費德勒在期間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2006年賽季的費德勒奪得三座大滿貫冠軍之外,也奪得卡達公開賽、印第安泉大師賽、邁阿密大師賽、馬德里大師賽、哈雷公開賽、日本網球公開賽、加拿大大師賽、瑞士室內網賽、ATP年終總決賽冠軍,另外,在2005年澳洲網球公開賽,費德勒四強輸給薩芬,薩芬決賽擊敗萊頓·休伊特奪冠[24],這是三巨頭時代開始後,第二次未能奪冠。

2005年賽季,納達爾取得突破,包括紅土24連勝和奪得第一座大滿貫冠軍在2005年法國網球公開賽,決賽擊敗馬里亞諾·普埃爾塔[25],四強擊敗費德勒,站上世界排名第二,2005年賽季的納達爾奪得一座大滿貫冠軍之外,也奪得巴西公開賽墨西哥公開賽蒙地卡羅大師賽巴塞隆納網球公開賽羅馬大師賽瑞典網球公開賽斯圖加特公開賽、馬德里大師賽、加拿大大師賽冠軍,另外,在2005年~2007年的紅土賽季期間只輸過一場,2006年辛辛那堤大師賽八強輸給費雷羅,最終,羅迪克決賽擊敗費雷羅[26],2007年漢堡大師賽決賽輸給費德勒,馬德里大師賽八強輸給大衛·納爾班迪安,最終,大衛·納爾班迪安四強及決賽擊敗喬科維奇、費德勒[27]巴黎大師賽決賽輸給大衛·納爾班迪安[28],納達爾在紅土81連勝,從2005年法國網球公開賽~200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費德勒和納達爾連勝11座大滿貫冠軍,經常在法國網球公開賽和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碰頭。

喬科維奇在2005年賽季進入世界排名前一百[29],在2006年賽季進入世界排名前二十[30],然而,喬科維奇在2007年賽季打進200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輸給費德勒和2007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四強對納達爾受傷退賽和2007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四強輸給納達爾,開始挑戰納達爾和費德勒[31],喬科維奇也奪得邁阿密大師賽、加拿大大師賽兩座ATP1000大師賽和葡萄牙公開賽冠軍,在2007年站上世界排名第三[32],穆雷則在2007年賽季進入世界排名前十,在200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首次闖進決賽,穆雷因傷退出2007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和2007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33][34],以年終世界排名第十一結束2007年賽季[35]

2008年至2010年:四巨頭形成

[編輯]

2008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四強以直落三擊敗費德勒,首次打進澳網決賽,阻止費德勒連十次打進大滿貫決賽[36],在決賽擊敗賽會黑馬特松加,奪得職業生涯第一座大滿貫冠軍,由於澳網奪冠,使得喬科維奇穩坐世界排名第三[37],穆雷首次打進溫網八強,但輸給納達爾[38],另外,在杜拜網球錦標賽,喬科維奇四強輸給羅迪克,羅迪克決賽擊敗費利西亞諾·洛佩斯[39],穆雷拿到兩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

另外,在邁阿密大師賽,納達爾決賽輸給尼古拉·達維堅科[40],費德勒和納達爾在法網和溫網碰頭,納達爾都擊敗費德勒奪得冠軍,2008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費德勒和納達爾打出五盤,最後納達爾奪得勝利,納達爾奪得首座溫網冠軍,終止費德勒溫網六連冠,被認為是公開化年代最經典對決[41][42][43][44],2008年8月,納達爾積分排名超越費德勒,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終止費德勒連237週世界排名第一和溫網六連冠,納達爾在2008年北京奧運八強擊敗穆雷,決賽擊敗費爾南多·岡薩雷茲奪得男子單打金牌,費德勒奪得男子雙打金牌。

2008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四巨頭第一次同賽事都闖進四強,費德勒四強擊敗喬科維奇,穆雷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納達爾[45],決賽費德勒擊敗首次闖進大滿貫決賽的穆雷,連五年奪得美網冠軍,也是第十三座大滿貫冠軍[46],在巴黎大師賽,費德勒、納達爾八強退賽,最終特松加決賽擊敗大衛·納爾班迪安[47],雖然納達爾因傷退出網球大師盃,但仍以世界排名第一結束2008年賽季。

2009年,四巨頭第一次年終霸佔世界排名前四[48],雖然費德勒和納達爾在四巨頭較突出,但喬科維奇和穆雷也逐漸提升,在2009年澳洲網球公開賽,費德勒和納達爾再次五盤,最後納達爾擊敗費德勒,奪得首座澳網冠軍,連三座大滿貫決賽擊敗費德勒,賽後頒獎典禮時,費德勒流下眼淚,頒獎致詞時,費德勒說「God, it's killing me.」,讓在場觀眾吶喊,隨後納達爾致詞時,擁抱費德勒,並說「Sorry.」,而賽後納達爾表示,費德勒賽後落淚,自己有感觸,感受不到奪冠喜悅[49],隨後納達爾獨領2009年賽季初,但6月遭遇傷勢困擾[50],在2009年賽季剩下比賽,費德勒戰績勝過納達爾,費德勒連奪法網與溫網冠軍,擊敗羅賓·索德林和羅迪克,打破桑普拉斯14座大滿貫冠軍,完成生涯大滿貫,奪得第15座大滿貫冠軍[51],在美網,費德勒再次打進決賽,但五盤不敵阿根廷新星德爾波特羅,這是四巨頭時代開始後,第三次未能奪冠,繼2006年賽季至2007年賽季後,費德勒在四座大滿貫再次全部打進決賽,並且取代納達爾重返世界排名第一。

納達爾受傷勢困擾,喬科維奇與穆雷遇到瓶頸,在大滿貫賽事都沒奪冠,在ATP1000大師賽的表現讓喬科維奇和穆雷排在世界排名前四,隨著喬科維奇世界排名提升,終止費德勒與納達爾長達211週世界排名前二[52],隨著美國網球公開賽第四輪輸給西里奇,世界排名第二僅持續短暫時間,另外,喬科維奇打進第一次大滿貫四強,但被費德勒直落三盤橫掃出局[53],而納達爾在四強爆冷輸給20歲阿根廷新星德爾波特羅[54],費德勒在決賽輸給德爾波特羅,在上海大師賽,尼古拉·達維堅科決賽擊敗納達爾[55],在ATP年終總決賽,尼古拉·達維堅科決賽擊敗德爾波特羅[56],2009年賽季末,四巨頭完成連兩年世界排名前四。

2010年賽季,四巨頭在ATP1000大師賽和大滿貫上統治[57],2010年賽季,費德勒擊敗穆雷,贏得2010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後,保持世界排名第一,在印第安泉大師賽,納達爾四強輸給伊萬·留比契奇,最終,伊萬·留比契奇決賽擊敗羅迪克[58],而納達爾從傷病復出,在邁阿密大師賽,納達爾四強輸給羅迪克,最終,羅迪克決賽擊敗伯蒂奇[59],強勢囊括紅土所有冠軍[60],也奪得2010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擊敗羅賓·索德林,這也是納達爾第五座法網冠軍,納達爾取代費德勒再次世界排名第一,在2010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費德勒八強輸給伯蒂奇,隨後納達爾擊敗伯蒂奇與喬科維奇,奪得2010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201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冠軍,確定年終世界排名第一,也達成金滿貫。

在美網,喬科維奇擊敗費德勒,喬科維奇第三次打進大滿貫決賽,最後納達爾奪得冠軍,完成生涯大滿貫,11月,當年2010年法國網球公開賽打進決賽的羅賓·索德林的積分排名超越穆雷,站上世界排名第四,短暫擠下四巨頭佔據世界排名前四,然而,四巨頭全部打進ATP年終總決賽四強,決賽費德勒以三盤擊敗納達爾,四巨頭重新回到世界排名前四,喬科維奇與穆雷世界排名第三和第四,賽季都打進一次大滿貫決賽[61]

2011年至2013年:四巨頭統治

[編輯]

2011年賽季是喬科維奇主宰的一年,這一年喬科維奇總共拿到10座ATP巡迴賽冠軍,包括三座大滿貫(公開化年代第五位完成這成就的選手)和六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和ATP年終總決賽及開季41連勝,在201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四強輸給費德勒終止,溫網奪冠後,喬科維奇第一次世界排名第一[62],賽季被眾多網球專家和退役選手形容為歷史上最好賽季之一,《網球雜誌》甚至將其形容為網球史上第三個最好賽季,排在前面的是費德勒2006年賽季以及羅德·拉沃的1969年賽季[63],桑普拉斯甚至將其形容為「所有體育運動中最傑出成就之一」[64]

喬科維奇繼續強勢統治2011年賽季[65][66],四巨頭在四座大滿貫四強兩次碰頭,並包攬所有ATP1000大師賽冠軍,贏得201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外,接下來的2011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201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都輸給喬科維奇,喬科維奇連六次擊敗納達爾。

費德勒開始下滑,自2003年賽季後,首次無法在大滿貫奪冠,法網決賽第四次輸給納達爾外,11月,費德勒的排名掉至世界排名第四,自2002年後,排名首次掉出世界排名前三[67],費德勒排名下滑,而穆雷積分上漲,但費德勒年終狀態提升,奪得ATP年終總決賽和巴黎大師賽冠軍,2011年賽季結束,費德勒重新回到世界排名第三。

這一年,穆雷的提升顯著,四座大滿貫都打進八強,最好成績是2011年澳洲網球公開賽打進決賽,連四年奪得兩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結束2011年賽季[68]

2012年賽季,仍沒其他選手突破四巨頭,四座大滿貫被四巨頭瓜分,喬科維奇贏得2012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納達爾納達爾贏得2012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費德勒贏得2012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冠軍,而穆雷則擊敗第四度闖進決賽的喬科維奇,第一次奪得2012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冠軍,穆雷第一座大滿貫冠軍,和前任世界排名第一伊凡·藍道展開師徒合作,隨後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輸給費德勒後,穆雷在2012年倫敦奧運復仇,奪得男子單打金牌,阻止費德勒金滿貫[69],外界一致認為穆雷蛻變[70],年終穆雷重新回到世界排名第三,追平生涯最好成績[71][72],喬科維奇溫網四強輸給費德勒將世界排名第一讓給費德勒,費德勒繼2010年6月再次世界排名第一,刷新桑普拉斯保持世界排名第一286週,達到世界排名第一302週[73],直到11月5日,連續奪得中國網球公開賽與上海大師賽冠軍的喬科維奇,取代費德勒再次世界排名第一,保持到年終,喬科維奇連兩年奪得年終世界排名第一,喬科維奇和費德勒都奪得三座ATP1000大師賽的冠軍,另外,費德勒奪得男子單打銀牌,喬科維奇奪得第四名,納達爾奪得兩座紅土ATP1000大師賽和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但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第二輪輸給盧卡斯·拉索爾後,由於肌腱炎及髕腱傷勢退出賽季剩下比賽[74],以年終世界排名第四結束2012年賽季。

2013年賽季,由於納達爾傷病缺席201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費德勒首次非前四種子參賽[75],但其他三巨頭表現強勢,都打進四強,穆雷五盤大戰擊退費德勒,隨後穆雷不敵喬科維奇,喬科維奇連續三年奪得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這是公開化年代首位完成這成就的選手,四座澳網冠軍追平阿格西與費德勒。

紅土賽季納達爾強勢回歸,2013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奪冠,在蒙地卡羅大師賽,喬科維奇以直落兩盤擊敗八連冠的納達爾,首次奪得蒙地卡羅大師賽冠軍,喬科維奇是首位在三座紅土ATP1000大師賽擊敗納達爾的選手,穆雷由於背傷缺席法網,費德勒羅馬大師賽決賽輸給納達爾,法網八強輸給特松加,在2013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納達爾首輪輸給史提夫·達爾西斯,費德勒第二輪輸給謝爾蓋·斯塔霍夫斯基,穆雷決賽以三盤擊敗喬科維奇,首次奪得溫網冠軍,第二座大滿貫冠軍,這是英國選手自1936年後,77年來第一座溫網冠軍,納達爾奪得加拿大大師賽和辛辛那提大師賽冠軍,納達爾本季第三座硬地ATP1000大師賽冠軍,在2013年美國網球公開賽,費德勒第四輪輸給托米·羅布雷多,衛冕冠軍穆雷則在八強不敵瓦林卡,失去大量積分,拉大與喬科維奇和納達爾距離,追逐年終世界排名第一無望,納達爾美網決賽擊敗喬科維奇,奪得第13座大滿貫冠軍,美網輸給納達爾後,2013賽季末表現回春,打出22連勝,奪得中國網球公開賽、上海大師賽、巴黎大師賽、ATP年終總決賽冠軍[76][77][78][79][80],但納達爾取代喬科維奇世界排名第一,第三次年終世界排名第一[81],這一年的年終世界排名,納達爾與喬科維奇排在世界排名前二[82][83][84],穆雷世界排名第四,費德勒掉至世界排名第六,自2003賽季後,首次年終掉出世界排名前四。

2014年至2016年:後四巨頭時期

[編輯]

2014年澳洲網球公開賽,納達爾與喬科維奇分別以一、二號種子參賽,穆雷為四號種子,費德勒為六號種子,這也是費德勒繼美網後第二次無法以前四種子參加大滿貫,在八強二號種子喬科維奇碰頭瓦林卡,打出五盤,最終喬科維奇輸給瓦林卡[85][86],另外,費德勒擊敗穆雷晉級四強,連續十一年晉級澳網四強[87],在四強費德勒和納達爾進行第33次交手,最終納達爾獲勝,決賽不敵瓦林卡[88][89][90][91][92],這是四巨頭時代開始後,第四次未能奪冠,在2014年法國網球公開賽,費德勒第四輪輸給厄內斯特·古爾比斯,穆雷四強輸給納達爾[93],決賽由納達爾對決喬科維奇,納達爾完成法網五連霸及法網九冠,在2014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穆雷和納達爾八強和第四輪輸給格里戈爾·迪米特羅夫尼克·基里奧斯,決賽費德勒對決喬科維奇,喬科維奇贏得第七座大滿貫冠軍,第二座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冠軍,在201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納達爾因傷退出,喬科維奇八強對決穆雷,以四盤擊敗,如費德勒和喬科維奇打進四強,但四強輸給錦織圭、西里奇,決賽西里奇擊敗錦織圭奪冠[94],這是四巨頭時代開始後,第五次未能奪冠,穆雷在2014年賽季末奪得深圳公開賽、維也納公開賽瓦倫西亞公開賽三座冠軍。

2015年賽季開始,創造自2011年後另一個巔峰,被譽為最好賽季之一,在2015年澳洲網球公開賽,納達爾八強輸給伯蒂奇,費德勒第三輪輸給安德烈亞斯·塞皮,喬科維奇決賽擊敗穆雷奪冠,在2015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在法國網球公開賽八強首次擊敗納達爾,讓納達爾世界排名跌至第十,費德勒八強輸給瓦林卡,喬科維奇四強以五盤擊敗穆雷,決賽輸給瓦林卡,這是四巨頭時代開始後,第六次未能奪冠,在2015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費德勒四強直落三擊敗穆雷,決賽不敵喬科維奇,在2015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納達爾和穆雷在第三輪和第四輪輸給法比奧·福尼尼凱文·安德森,費德勒和喬科維奇決賽碰頭,喬科維奇擊敗費德勒,2015年賽季奪得三座大滿貫冠軍。

隨後,喬科維奇在中國網球公開賽決賽擊敗納達爾奪冠,上海大師賽決賽擊敗特松加奪冠,巴黎大師賽決賽擊敗穆雷奪冠,ATP年終總決賽擊敗費德勒奪冠,奪得10座頂級賽事冠軍,且是網壇之最,包括三座大滿貫以及六座印第安泉大師賽、邁阿密大師賽、蒙地卡羅大師賽、羅馬大師賽、上海大師賽、巴黎大師賽和ATP年終總決賽冠軍,對納達爾和費德勒戰績9勝3敗,且31次擊敗世界排名前十。

2016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四強擊敗費德勒,決賽直落三擊敗穆雷,奪得第六座澳網冠軍,在2016年法國網球公開賽,費德勒與納達爾都因傷退賽,喬科維奇與穆雷決賽對決,喬科維奇擊敗穆雷,在2016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喬科維奇在第三輪輸給薩姆·奎里,最終,穆雷贏得第三座大滿貫冠軍,在2016年里約奧運,穆雷奪得第二枚男子單打金牌,成為首位衛冕男子單打金牌的選手,2016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穆雷八強輸給錦織圭,喬科維奇決賽不敵瓦林卡[95],這是四巨頭時代開始後,第七次未能奪冠。

在上海大師賽第二輪輸給維克托·特羅伊茨基後,納達爾因手腕受傷退出2016年賽季剩下的比賽,2016年是自2001年後首次納達爾和費德勒都退出ATP年終總決賽,在ATP年終總決賽,決賽喬科維奇輸給穆雷,穆雷站上年終世界排名第一,喬科維奇以世界排名第二結束2016年賽季[96],納達爾和費德勒以世界排名第九和世界排名十六結束2016年賽季,這是納達爾自2004年後最低年終世界排名,也是費德勒自2002年10月後最低年終世界排名,首次跌出世界排名前十,穆雷在2016年賽季末奪得中國網球公開賽、上海大師賽、維也納公開賽、巴黎大師賽冠軍。

2017年至2019年:四巨頭時代結束,回到三巨頭時代

[編輯]

2017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第二輪被丹尼斯·伊斯托明擊敗,納達爾和費德勒打進決賽,費德勒以五盤擊敗納達爾,贏得第18座大滿貫冠軍,也是費德勒自2012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後第一座大滿貫冠軍,費德勒擊敗瓦林卡,奪得第五座印第安泉大師賽冠軍,第四輪擊敗納達爾,費德勒和納達爾在邁阿密大師賽決賽再碰頭,費德勒再擊敗納達爾且奪冠。

費德勒跳過紅土賽季,專注於草地和硬地賽季,納達爾決賽擊敗阿爾韋特·拉莫斯-比尼奧拉斯,奪得蒙地卡羅大師賽第十冠,納達爾在馬德里大師賽也奪冠,決賽擊敗蒂姆,而喬科維奇在羅馬大師賽決賽輸給亞歷山大·茲維列夫[97],另外,納達爾奪得2017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決賽擊敗瓦林卡,這是納達爾自2014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後第一座大滿貫冠軍,納達爾重返世界排名第二,而八強輸給蒂姆的喬科維奇跌至世界排名第四,這是喬科維奇自2009年10月後最低的世界排名,也是喬科維奇自2011年3月後首次跌出世界排名前二。

2017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莫瑞、喬科維奇、費德勒、納達爾為第1、2、3、4種子[98][99],納達爾第四輪被吉勒斯·米勒擊敗,喬科維奇八強對伯蒂奇因手肘受傷退賽,然而,在2017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費德勒決賽擊敗西里奇,費德勒打進11次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和奪得第8座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冠軍 ,喬科維奇7月宣布退出2017年賽季剩下的比賽[100],且外,費德勒在加拿大大師賽決賽輸給亞歷山大·茲維列夫[101],納達爾隨後在201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擊敗凱文·安德森,此外,2017年9月11日,納達爾和費德勒站上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這是自2011年3月20日後納達爾和費德勒首次佔據世界排名前二,費德勒隨後在上海大師賽奪冠,在決賽中擊敗納達爾,這是費德勒對納達爾的五連勝,2017年賽季是納達爾自2013年賽季後最好的表現,費德勒也是自2007年賽季後最好的表現,喬科維奇年終世界排名是自2007年賽季後最低的,以世界排名第十二結束2017年賽季。

2018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第四輪輸給鄭泫,納達爾八強對西里奇因傷退賽,然而,費德勒決賽以五盤擊敗西里奇,奪得第20座大滿貫冠軍,之後,在鹿特丹公開賽,費德勒重返世界排名第一且是目前ATP最年長球王,站上世界排名第一至310週。

費德勒打進印第安泉大師賽決賽,但輸給德爾波特羅[102],費德勒在邁阿密大師賽第二輪輸給壇納西·科基納基斯並讓出世界排名第一,費德勒再次跳過紅土賽季,專注於草地和硬地賽季, 納達爾在蒙地卡羅大師賽擊敗錦織圭奪得第十一冠,隨後,在巴塞隆納網球公開賽擊敗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奪得第十一冠[103],納達爾在馬德里大師賽八強中輸給蒂姆,但接下來納達爾又在羅馬大師賽擊敗亞歷山大·茲維列夫奪冠。

喬科維奇手腕受傷接受手術,喬科維奇在印第安泉大師賽回歸,隨後,喬科維奇在羅馬大師賽四強輸給納達爾和在法國網球公開賽八強輸給非種子選手馬爾科·切基納托,納達爾在2018年法國網球公開賽決賽擊敗蒂姆,奪得第11座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和第17座大滿貫冠軍,費德勒重返斯圖加特公開賽並擊敗尼克·基里奧斯奪冠。

2018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費德勒八強輸給凱文·安德森,並且費德勒從草地賽季開始有手傷困擾[104],同時,納達爾和喬科維奇四強碰頭,喬科維奇以五盤擊敗納達爾,隨後喬科維奇決賽擊敗凱文·安德森,奪得第四座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冠軍和第13座大滿貫冠軍。

之後,納達爾擊敗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奪得加拿大大師賽第四座冠軍也是納達爾第33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隨後,喬科維奇在辛辛那提大師賽擊敗費德勒,完成金大師,在2018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納達爾四強對德爾波特羅因傷退賽,喬科維奇以三盤擊敗德爾波特羅,奪得第14座大滿貫冠軍。

在巴黎大師賽,納達爾提前退賽且將世界排名第一讓給喬科維奇,喬科維奇和費德勒在四強碰頭,喬科維奇以三盤擊敗費德勒,但決賽被卡倫·哈查諾夫擊敗[105],納達爾因腳踝受傷接受手術而退出ATP年終總決賽,在ATP年終總決賽,費德勒和喬科維奇四強和決賽被亞歷山大·茲維列夫擊敗,2018年賽季結束,喬科維奇、納達爾、費德勒再次佔據年終世界排名前三。

2019年澳洲網球公開賽,費德勒第四輪被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擊敗,喬科維奇決賽直落三擊敗納達爾,奪得第7座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和第15座大滿貫冠軍。

費德勒在杜拜網球錦標賽決賽擊敗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奪得生涯第100座ATP巡迴賽冠軍,隨後,在印第安泉大師賽決賽被蒂姆擊敗[106],但在邁阿密大師賽決賽擊敗約翰·伊斯內爾奪冠。

納達爾在印第安泉大師賽四強對費德勒因傷退賽,並在紅土賽季回歸,但蒙地卡羅大師賽四強輸給法比奧·福尼尼,巴塞隆納網球公開賽四強輸給蒂姆,馬德里大師賽四強輸給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然而,在羅馬大師賽決賽擊敗喬科維奇並奪得羅馬大師賽第九冠,在2019年法國網球公開賽,費德勒自2015年賽季後首次重返法國網球公開賽,打進四強和納達爾碰頭,直落三被納達爾擊敗,喬科維奇四強被蒂姆以五盤擊敗,納達爾決賽連續兩次擊敗蒂姆,奪得第12座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和第18座大滿貫冠軍,同時,費德勒在哈雷公開賽擊敗大衛·戈芬奪得第十冠。

2019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納達爾和費德勒四強碰頭,費德勒以四盤擊敗納達爾打進決賽和喬科維奇碰頭,喬科維奇以五盤擊敗費德勒奪得第16座大滿貫冠軍。

納達爾在加拿大大師賽擊敗梅德韋傑夫奪冠,之後,納達爾決定退出辛辛那提大師賽,穆雷第一輪被里夏爾·加斯凱擊敗,費德勒第三輪被安德烈·魯布列夫擊敗,喬科維奇四強被最終冠軍梅德韋傑夫擊敗。

2019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第四輪對瓦林卡時因肩傷退賽,費德勒八強被格里戈爾·迪米特羅夫擊敗,納達爾以五盤擊敗梅德韋傑夫奪得第四座美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和第19座大滿貫冠軍。

納達爾第五次站上年終世界排名第一結束2019年賽季[107],在台維斯盃,納達爾為西班牙奪得第六座冠軍,決賽以2比0擊敗加拿大,這是納達爾第五座台維斯盃冠軍。

2017年賽季起,相較於其他三巨頭持續壟斷大滿貫冠軍,莫瑞由於受到臀部傷勢困擾,未能在大滿貫再次取得佳績,「網壇三巨頭」稱號取而代之,在2019年賽季,莫瑞宣布退出2019年賽季的所有比賽[108][109][110]

2020年至2023年:費德勒退休,三巨頭時代終結,兩巨頭時代,喬科維奇追平大滿貫紀錄

[編輯]

2020年澳洲網球公開賽,納達爾八強輸給蒂姆,而喬科維奇四強擊敗費德勒,隨後,決賽以五盤擊敗蒂姆奪得第8座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和第17座大滿貫冠軍[111]

2020年賽季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在2020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和2020年法國網球公開賽之間舉辦的五項ATP1000大師賽有四項ATP1000大師賽取消舉辦,只有羅馬大師賽延期,2020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延期至九月下旬,2020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取消舉辦,正常舉行的第一項ATP1000大師賽是辛辛那提大師賽,喬科維奇決賽擊敗米洛斯·拉奧尼奇,完成雙金大師。

納達爾決定跳過202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因擔心新冠肺炎疫情狀況[112],而費德勒因膝傷退出,喬科維奇第四輪對巴勃羅·卡雷尼奧·布斯塔被取消比賽資格,因將球擊中一名邊線裁判[113],最終蒂姆擊敗亞歷山大·茲維列夫奪冠[114],這是四巨頭時代開始後,第八次未能奪冠,延期的羅馬大師賽,喬科維奇決賽擊敗迭戈·施瓦茨曼奪得冠軍,也是喬科維奇第36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延期的2020年法國網球公開賽,費德勒十六強因膝傷退出2020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納達爾決賽擊敗喬科維奇奪冠,納達爾追平費德勒20座大滿貫冠軍,也是納達爾第13座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

費德勒為養傷而退出2021年澳洲網球公開賽,納達爾八強被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擊敗,隨後,喬科維奇直落三擊敗梅德韋傑夫奪得第9座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頭和第18座大滿貫冠軍。

納達爾在羅馬大師賽決賽中擊敗喬科維奇,奪得第36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在202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費德勒第四輪因膝傷退賽,而納達爾在法國網球公開賽四強輸給喬科維奇,這是納達爾在法國網球公開賽的第三敗,之後,喬科維奇以五盤擊敗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奪得第2座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和第19座大滿貫冠軍。

納達爾以延續生涯為由退出2021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費德勒八強被胡貝特·胡爾卡奇擊敗,隨後,喬科維奇決賽擊敗馬泰奧·貝雷蒂尼,奪得第20座大滿貫冠軍,追平費德勒和納達爾[115]

我必須向拉法和羅傑致敬,他們是網壇的傳奇,他們是我遇過兩個最可敬的對手,他們是我今天在這裡的原因,他們讓我意識到,我必須做些什麼來提升自己。
—喬科維奇在贏得20座大滿貫時說道[116]

喬科維奇希望奪得2020年東京奧運男子單打金牌和美國網球公開賽,成為繼格拉芙1988年完成金滿貫後第二位,然而,喬科維奇在2020年東京奧運四強輸給亞歷山大·茲維列夫[117],隨後,銅牌戰輸給巴勃羅·卡雷尼奧·布斯塔[118]

202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費德勒因膝蓋受傷接受手術而退賽,納達爾也因腳傷而退賽,喬科維奇決賽輸給梅德韋傑夫[119],使喬科維奇無法成為自1969年羅德·拉沃後,第二位在一年中四座大滿貫都奪冠的選手,另外,這是四巨頭時代開始後,第九次未能奪冠。

在巴黎大師賽,喬科維奇決賽擊敗梅德韋傑夫,奪得第六座巴黎大師賽冠軍,奪得第37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超越納達爾,成為最多ATP1000大師賽冠軍的選手,喬科維奇第七次站上年終世界排名第一結束2021年賽季,超越桑普拉斯。

喬科維奇因沒接種疫苗而無法參加2022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儘管喬科維奇多次呼籲豁免權的獲取,但喬科維奇仍被拒絕入境簽證,費德勒因膝傷退出,而納達爾歷經半年養傷後重返[120],納達爾八強和四強擊敗丹尼斯·沙波瓦洛夫和馬泰奧·貝雷蒂尼,決賽以五盤擊敗梅德韋傑夫,奪得第21座大滿貫冠軍[121],超越費德勒。

2022年2月,喬科維奇杜拜網球錦標賽八強輸給吉力·維斯利後,梅德韋傑夫站上世界排名第一,自2016年賽季的穆雷後,首次非三巨頭選手在賽季中站上世界排名第一,另外,在印第安泉大師賽,納達爾決賽輸給泰勒·弗里茨[122],隨後,在2022年法國網球公開賽,費德勒因傷退出,而納達爾和喬科維奇八強碰頭,這是喬科維奇和納達爾第59次碰頭,納達爾以四盤擊敗喬科維奇,隨後,納達爾決賽擊敗卡斯珀·魯德,奪得第14座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和第22座大滿貫冠軍[123]

2022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這是費德勒自1998年後,首次沒參加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納達爾是近三年首次重返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然而,腹部受傷導致納達爾八強以五盤擊敗泰勒·弗里茨後,四強對尼克·基里奧斯決定退賽[124],喬科維奇決賽以四盤擊敗尼克·基里奧斯,奪得第21座大滿貫冠軍和第7座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冠軍[125],超越費德勒。

2022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再因沒接種疫苗而無法參加,而費德勒因傷退出,納達爾在第四輪被弗朗西斯·蒂亞福擊敗,阿爾卡拉斯決賽擊敗卡斯珀·魯德奪冠[126],這是三巨頭時代開始後,第十次未能奪冠,在拉沃盃,費德勒宣佈退役,生涯最後一場比賽與納達爾搭檔雙打[127],歐洲隊中還有喬科維奇和穆雷。

隨後,在巴黎大師賽,喬科維奇決賽輸給霍爾格·魯內[128],在ATP年終總決賽,喬科維奇決賽擊敗卡斯珀·魯德,喬科維奇以世界排名第五結束2022年賽季,阿爾卡拉斯為世界排名第一,這是自2016年賽季的穆雷後,首次非三巨頭選手站上年終世界排名第一。

202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決賽擊敗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奪得第10座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追平納達爾22座大滿貫冠軍,納達爾第二輪輸給麥肯齊·麥克唐納後,宣布因臀部受傷退出2023年賽季剩下的比賽,這是納達爾自2005年後,首次沒參加法國網球公開賽,在2023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四強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阿爾卡拉斯,決賽擊敗卡斯珀·魯德,奪得第23座大滿貫冠軍,超越納達爾,也是第一位在四座大滿貫中,每座至少奪得三冠的選手。

2023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喬科維奇決賽以五盤輸給阿爾卡拉斯[129],是喬科維奇自2013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輸給穆雷後,首次在中央球場 (溫布頓)輸球,另外,這是三巨頭時代開始後,第十一次未能奪冠。

隨後,喬科維奇在辛辛那提大師賽擊敗阿爾卡拉斯奪冠,且是ATP1000大師賽史上最長的三盤兩勝制決賽,在2023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以三盤擊敗梅德韋傑夫,奪得第24座大滿貫冠軍,追平瑪格麗特·考特

在巴黎大師賽,喬科維奇決賽擊敗格里戈爾·迪米特羅夫,奪得第七座巴黎大師賽冠軍和第40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

在ATP年終總決賽,喬科維奇第8次年終世界排名第一,決賽擊敗辛納,奪得第七座ATP年終總決賽冠軍,超越費德勒。

2024年,喬科維奇受新世代挑戰,且在奧運首次奪金,納達爾因傷陷入低潮,穆雷退休

[編輯]

納達爾在布里斯班國際賽回歸,八強輸給喬丹·湯普森後,且在2024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宣布因肌肉撕裂傷退賽,喬科維奇四強輸給辛納,辛納決賽擊敗梅德韋傑夫[130],這是三巨頭時代開始後,第十二次未能奪冠,隨後,在印第安泉大師賽,納達爾再次因肌肉撕裂傷退賽,喬科維奇第三輪輸給盧卡·納爾迪後,宣布以延續生涯為由退出邁阿密大師賽。

在蒙地卡羅大師賽,納達爾為養傷退賽,喬科維奇四強輸給卡斯珀·魯德,納達爾在巴塞隆納網球公開賽再次回歸,第二輪輸給亞歷克斯·德米納爾,另外,喬科維奇宣布以非醫療因素為由退出馬德里大師賽,在馬德里大師賽,納達爾第四輪輸給伊日·萊赫奇卡,隨後,在羅馬大師賽,胡貝特·胡爾卡奇和亞歷山德羅·塔比洛第三輪擊敗納達爾和喬科維奇,然而在日內瓦公開賽托馬什·馬哈奇四強擊敗喬科維奇,在2024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納達爾第一輪輸給亞歷山大·茲韋列夫,這是納達爾在法國網球公開賽的第四敗,亞歷山大·茲韋列夫決賽輸給阿爾卡拉斯[131],喬科維奇則因膝傷十六強擊敗弗朗西斯科·塞倫多羅後,八強退賽[132],這是四巨頭時代開始後,第十三次未能奪冠。

2024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穆雷在自2017年世界排名第一以來,經歷許多傷病後,宣布退役,決定單打退賽,參加男雙(搭檔傑米·穆雷,第一輪輸給土方凜輝約翰·皮爾斯)和混雙(搭檔艾瑪·拉杜卡努因手腕傷勢宣布退賽[133][134]),並參加奧運,納達爾因肌肉撕裂傷再次宣布退賽,喬科維奇則再次回歸,最終,喬科維奇決賽輸給阿爾卡拉斯[135],這是四巨頭時代開始後,第十四次未能奪冠。

納達爾為奧運熱身而參加瑞典網球公開賽,且決賽輸給努諾·博爾熱斯[136]

2024年奧運,喬科維奇和納達爾在第二輪碰頭,這是喬科維奇和納達爾第60次碰頭,喬科維奇以直落二擊敗納達爾,且首次打進決賽,再次對上阿爾卡拉斯,納達爾和阿爾卡拉斯在男子雙打八強直落二輸給奧斯汀·克拉吉塞克拉傑夫·拉姆,同樣的,穆雷在男子雙打八強和丹·埃文斯直落二輸給泰勒·弗里茨和托米·保羅,並結束穆雷生涯,喬科維奇在男子單打決賽直落二擊敗阿爾卡拉斯,奪得男子單打金牌,也達成金滿貫,在2024年奧運結束後,喬科維奇和納達爾都宣布退出加拿大大師賽和辛辛那提大師賽。

8月7日,納達爾宣布退出202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隨著穆雷退役,代表喬科維奇將成為四巨頭中唯一參加美國公開賽的成員,這也是自2002年後第一次只有一位參加大滿貫,在202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擊敗拉杜·阿爾波特,追平費德勒的89勝,隨後又擊敗拉斯洛·傑雷,成為在亞瑟·艾許球場勝場數最多的球員,也成為首位在四座大滿貫都達成90勝的球員,在美國網球公開賽的90勝,排名第二,僅次康諾斯的98勝,隨後,喬科維奇第三輪輸給阿列克謝·波佩林,自2002年以來,四巨頭首次在一年中未能奪得一座大滿貫,辛納最終決賽擊敗泰勒·弗里茨[137],這是四巨頭時代開始後,第十五次未能奪冠。

9月12日,納達爾因傷未癒而宣布退出拉沃盃。

10月10日,納達爾宣布將在11月的戴維斯盃後退役[138]

2024年上海大師賽決賽,辛納直落二擊敗喬科維奇。

喬科維奇和納達爾參加6王大滿貫的表演賽,被辛納和阿爾卡拉茲擊敗,並在季軍賽相遇,這是喬科維奇和納達爾最後一次對決,喬科維奇直落二擊敗納達爾奪得季軍盃,喬科維奇賽後和納達爾致意,喬科維奇鼓勵納達爾延續生涯。

喬科維奇宣布退出2024年巴黎大師賽

生涯統計

[編輯]

大滿貫與奧運

[編輯]
穆雷在2012年倫敦奧運

在2008年至2024年的奧運,四巨頭摘下6金2銀1銅,其中包括4面單打金牌與2面雙打金牌[139][140][141]穆雷拿到三面奧運獎牌為四巨頭之冠,費德勒和納達爾則拿到兩面,穆雷是唯一擁有兩面奧運單打金牌的選手[註 2],喬科維奇在2024年奧運完成生涯超級大滿貫。

自公開化年代後,羅德·拉沃、托尼·羅奇、伊凡·藍道之外,只有四巨頭能在單賽季四座大滿貫都打進四強[142][143]

大滿貫成績匯總

[編輯]
費納時期 四巨頭時期 後四巨頭時期 後三巨頭時期 喬納時期
賽季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奪冠率
大滿貫
澳網 第四輪F 冠軍F 四強F 冠軍F 冠軍F 冠軍D 冠軍N 冠軍F 冠軍D 冠軍D 冠軍D 亞軍N 冠軍D 冠軍D 冠軍F 冠軍F 冠軍D 冠軍D 冠軍D 冠軍N 冠軍D 四強D 18/22
法網 第一輪F 第四輪F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F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亞軍D 冠軍D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D 冠軍N 冠軍D 八強D 18/22
溫網 冠軍F 冠軍F 冠軍F 冠軍F 冠軍F 冠軍N 冠軍F 冠軍N 冠軍D 冠軍F 冠軍M 冠軍D 冠軍D 冠軍M 冠軍F 冠軍D 冠軍D 未舉辦3 冠軍D 冠軍D 亞軍D 亞軍D 19/21
美網 第四輪F 冠軍F 冠軍F 冠軍F 冠軍F 冠軍F 亞軍F 冠軍N 冠軍D 冠軍M 冠軍N 四強DF 冠軍D 亞軍D 冠軍N 冠軍D 冠軍N 第四輪D 亞軍D 第四輪N 冠軍D 第三輪D 14/22

大滿貫戰績統計

[編輯]

截至202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選手 澳網 法網 溫網 美網 總戰績
冠軍數 決賽數 勝場數 敗場數 冠軍數 決賽數 勝場數 敗場數 冠軍數 決賽數 勝場數 敗場數 冠軍數 決賽數 勝場數 敗場數 冠軍數 決賽數 勝場數 敗場數
瑞士 費德勒 6 7 102 15 1 5 73 17 8 12 105 14 5 7 89 14 20 31 369 60
西班牙 納達爾 2 6 77 16 14 14 112 4 2 5 58 12 4 5 67 12 22 30 314 44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10 10 94 9 3 7 96 16 7 10 97 12 4 10 90 14 24 37 377 51
英國 穆雷 0 5 51 16 0 1 39 12 2 3 61 13 1 2 49 16 3 11 200 57

奧運成績匯總

[編輯]
賽季 澳大利亞2000 希臘2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2008 英國2012 巴西2016 日本2021 法國2024 金牌率
奧運
男單 第四名F 第二輪F 金牌N 金牌M 金牌M 第四名D 金牌D 4/7
男雙 未參賽 第二輪F 金牌F 第二輪F 金牌N 八強M 八強NM 2/6
男女混雙 未舉辦 銀牌M 八強M 第四名D 未參賽 0/4

ATP1000大師賽系列

[編輯]

四巨頭在ATP1000大師賽具有統治力,曾在2011年、2013、2015年三度囊括九項ATP1000大師賽冠軍,2009、2011年至少都贏得一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從2014年辛辛那提大師賽到2016年加拿大大師賽,四巨頭連續奪得18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從2015年印第安泉大師賽到2017年馬德里大師賽,58次ATP1000大師賽決賽中,奪得54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93.1%),從2013年印第安泉大師賽到2017年加拿大大師賽,42次ATP1000大師賽中,奪得37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88.1%),從2005年印第安泉大師賽到2017年馬德里大師賽,112次ATP1000大師賽中,奪得96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85.7%),四巨頭在ATP1000大師賽奪得118座冠軍,包含喬科維奇、納達爾、費德勒、穆雷奪得40、36、28、14座冠軍。

ATP1000大師賽成績匯總

[編輯]
賽季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奪冠率
ATP1000大師賽
美國印第安泉大師賽 第三輪F 第二輪F 冠軍F 冠軍F 冠軍F 冠軍N 冠軍D 冠軍N 四強N 冠軍D 冠軍F 冠軍N 冠軍D 冠軍D 冠軍D 冠軍F 亞軍F 亞軍F 未舉辦3 第三輪M 亞軍N 第三輪M 第三輪D 13/22
美國邁阿密大師賽 亞軍F 八強F 第四輪N 冠軍F 冠軍F 冠軍D 亞軍N 冠軍M 四強N 冠軍D 冠軍D 冠軍M 冠軍D 冠軍D 冠軍D 冠軍F 第二輪FD 冠軍F 缺席 第二輪M 第一輪M 第三輪M 12/21
摩納哥蒙地卡羅大師賽 第二輪F 第三輪N 缺席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D 亞軍F 冠軍D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四強N 八強N 第二輪D 第三輪D 四強D 13/22
西班牙馬德里大師賽1 冠軍F 第三輪NF 冠軍F 冠軍F 第二輪MD 冠軍F 冠軍N 冠軍F 冠軍N 冠軍D 冠軍F 冠軍N 冠軍N 冠軍M 冠軍D 冠軍N 八強N 冠軍D 八強N 四強D 第一輪M 第四輪N 15/23
義大利羅馬大師賽 第一輪F 亞軍F 第二輪F 冠軍N 冠軍N 冠軍N 冠軍D 冠軍N 冠軍N 冠軍D 冠軍N 冠軍N 冠軍D 冠軍D 冠軍M 亞軍D 冠軍N 冠軍N 冠軍D 冠軍N 冠軍D 八強D 第三輪D 17/23
加拿大加拿大大師賽 第一輪F 四強F 冠軍F 冠軍N 冠軍F 冠軍D 冠軍N 冠軍M 冠軍M 冠軍D 冠軍D 冠軍N 亞軍F 冠軍M 冠軍D 亞軍F 冠軍N 冠軍N 未舉辦3 缺席 第一輪M 第三輪M 缺席 15/21
美國辛辛那提大師賽 第一輪F 第二輪F 第一輪FN 冠軍F 八強NM 冠軍F 冠軍M 冠軍F 冠軍F 冠軍M 冠軍F 冠軍N 冠軍F 冠軍F 亞軍M 八強N 冠軍D 四強D 冠軍D 第二輪M 第二輪NM 冠軍D 缺席 13/2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大師賽2 八強F 四強F 第二輪N 冠軍N 冠軍F 亞軍F 冠軍M 亞軍N 冠軍M 冠軍M 冠軍D 冠軍D 冠軍F 冠軍D 冠軍M 冠軍F 冠軍D 八強FD 未舉辦3 第一輪M 亞軍D 13/23
法國巴黎大師賽 八強F 八強F 缺席 第三輪D 第三輪M 亞軍N 八強NFM 冠軍D 四強F 冠軍F 第三輪M 冠軍D 冠軍D 冠軍D 冠軍M 八強N 亞軍D 冠軍D 四強N 冠軍D 亞軍D 冠軍D 缺席 9/22
ATP年終總決賽 四強F 冠軍F 冠軍F 亞軍F 冠軍F 冠軍F 冠軍D 四強F 冠軍F 冠軍F 冠軍D 冠軍D 冠軍D 冠軍D 冠軍M 四強F 亞軍D 四強F 四強DN 四強D 冠軍D 冠軍D 14/22

12008年以前為漢堡大師賽,紅土馬德里大師賽從2009年至今。
22001年以前為斯圖加特公開賽,2002年至2008年為硬地馬德里大師賽,2009年起,移至上海大師賽至今。
3由於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印第安泉大師賽、邁阿密大師賽、蒙地卡羅大師賽、馬德里大師賽、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加拿大大師賽及2020年至2022年上海大師賽取消舉辦。

頂級賽事成績匯總

[編輯]

大滿貫、奧運、ATP1000大師賽、ATP年終總決賽為網壇最高榮譽,在單打,還沒有人能單季全部奪冠,但在雙打,已經有加拿大的丹尼爾·內斯特和美國的鮑伯·布萊恩麥克·布萊恩兩兄弟完成這壯舉,費德勒、納達爾)、喬科維奇在2009年法國網球公開賽、201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2016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奪冠後,完成「生涯大滿貫」(Career Grand Slams),奪得2008年奧運金牌的納達爾是繼阿格西後,第二位完成「生涯金滿貫」(Career Golden Slams)的選手,喬科維奇在2018年辛辛那提大師賽奪冠後,成為首位在九項ATP1000大師賽均奪冠的選手,完成「生涯金大師」(Career Golden Masters),喬科維奇也成為首位生涯能全部奪冠的選手,穆雷則是四巨頭中唯一未完成生涯大滿貫。

選手 大滿貫 奧運 ATP1000大師賽 ATP年終總決賽 奪冠率
澳大利亞澳網 法國法網 英國溫網 美國美網 美國
印第安泉大師賽
美國
邁阿密大師賽
摩納哥
蒙地卡羅大師賽
西班牙
馬德里大師賽1
義大利
羅馬大師賽
加拿大
加拿大大師賽
美國
辛辛那提大師賽
中國
上海大師賽2
法國
巴黎大師賽
瑞士 費德勒 冠軍
(6)
冠軍
(1)
冠軍
(8)*
冠軍
(5)*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男子單打比賽 冠軍
(5)*
冠軍
(4)
亞軍
(4)
冠軍
(6)
亞軍
(4)
冠軍
(2)
冠軍
(7)*
冠軍
(3)
冠軍
(1)
冠軍
(6)*
12/15
西班牙 納達爾 冠軍
(2)
冠軍
(14)*
冠軍
(2)
冠軍
(4)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男子單打比賽 冠軍
(3)
亞軍
(5)
冠軍
(11)*
冠軍
(5)*
冠軍
(10)*
冠軍
(5)
冠軍
(1)
冠軍
(1)
亞軍
(1)
亞軍
(2)
12/15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冠軍
(10)*
冠軍
(3)
冠軍
(7)
冠軍
(4)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男子單打比賽 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男子單打比賽 冠軍
(5)*
冠軍
(6)*
冠軍
(2)
冠軍
(3)
冠軍
(6)
冠軍
(4)
冠軍
(3)
冠軍
(4)*
冠軍
(7)*
冠軍
(7)*
15/15
英國 穆雷 亞軍
(5)*
亞軍
(1)
冠軍
(2)
冠軍
(1)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男子單打比賽 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男子單打比賽* 亞軍
(1)
冠軍
(2)
四強
(3)
冠軍
(1)
冠軍
(1)
冠軍
(3)
冠軍
(2)
冠軍
(4)
冠軍
(1)
冠軍
(1)
11/15

*公開化年代後的紀錄。

頂級賽事成績統計

[編輯]

截至2024年上海大師賽

頂級賽事 大滿貫 ATP年終總決賽 ATP1000大師賽 奧運[註 3] 生涯
大滿貫
生涯
金滿貫
生涯
金大師
勝率
澳網 法網 溫網 美網 印第安泉大師賽 邁阿密公開賽 蒙地卡羅大師賽 馬德里大師賽[註 4] 羅馬大師賽 加拿大大師賽 辛辛那提大師賽 上海大師賽[註 5] 巴黎大師賽
72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W (10) W (3) W (7) W (4) W (7) W (5) W (6) W (2) W (3) W (6) W (4) W (3) W (4) W (7) 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男子單打比賽 2016, 2021, 2023 2024 2018, 2020 855–165 (83.8%)
59 西班牙 納達爾 W (2) W (14) W (2) W (4) F (2) W (3) F (5) W (11) W (5) W (10) W (5) W (1) W (1)¤ F (1) 2010, 2022 2010 × 756–155 (83%)
54 瑞士 費德勒 W (6) W (1) W (8) W (5) W (6) W (5) W (4) F (4) W (6)¤ F (4) W (2) W (7) W (3)¤ W (1) 2009 × × 822–190 (81.2%)
20 英國 穆雷 F (5) F (1) W (2) W (1) W (1) F (1) W (2) SF (3) W (1) W (1) W (3) W (2) W (4)¤ W (1) × × × 458–170 (72.9%)
205 總數 69 14 118 6 6 2 2 2891–680 (81%)

^ 劃線表示紀錄。
¤ 表示在不同賽事奪得冠軍。

其他壯舉:喬科維奇達成跨年大滿貫、超級大滿貫,納達爾、喬科維奇都達成場地大滿貫,納達爾、喬科維奇、費德勒都達成海峽大滿貫、四分之三大滿貫。

ATP世界排名成績

[編輯]

四巨頭壟斷世界排名第一達988週,喬科維奇428週,費德勒310週,納達爾209週,穆雷41週,三巨頭都至少五次佔據年終世界排名第一,莫瑞則是一次佔據世界排名第一,喬科維奇以八次年終世界排名第一保持著ATP世界排名紀錄。

  • 自三巨頭首次世界排名第一起。
ATP世界排名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合計
1F 1F 1F 1F 1N 1F 1N 1D 1D 1N 1D 1D 1M 1N 1D 1N 1D 1D 2N 1D
世界排名第一週數

41M

310F

209N 428D 988
年終世界排名第一 5F 1M 5N 8D 19

^ 以粗體表示紀錄

四巨頭VS其他選手

[編輯]

四巨頭以外,其他選手在大滿貫擊敗四巨頭,並打進八強的比賽[144]

球員 (種子) 賽事 輪次 對手 (種子) 勝方比分 最終成績
西班牙亞歷克斯·克雷特加 (10) 2000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 7–5, 7–67, 6–2 八強(輸給西班牙費雷羅 (16) 4–6, 4–6, 2–6)
法國阿諾·克萊門特 (14) 2001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第三輪 瑞士費德勒 7–65, 6–4, 6–4 亞軍(決賽輸給美國阿格西 (6) 4–6, 2–6, 2–6)
西班牙亞歷克斯·克雷特加 (13) 200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瑞士費德勒 7–5, 6–4, 7–5 亞軍(決賽輸給巴西古斯塔沃·庫爾滕 (1) 7–63, 5–7, 2–6, 0–6)
英國蒂姆·韓曼 (6) 2001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八強 瑞士費德勒 7–5, 7–66, 6–2, 7–66 四強(輸給克羅埃西亞伊萬尼塞維奇 5–7, 7–66, 6–0, 65–7, 3–6)
美國阿格西 (2) 200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 6–1, 6–2, 6–4 八強(輸給美國山普拉斯 (10) 7–67, 62–7, 62–7, 65–7)
德國托米·哈斯 (7) 2002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 (11) 7–63, 4–6, 3–6, 6–4, 8–6 四強(輸給俄羅斯薩芬 (9) 7–65, 64–7, 6–3, 0–6, 2–6)
白俄羅斯馬克斯·米爾內 (32) 2002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13) 6–3, 7–65, 6–4 八強(輸給美國阿格西(6) 7–65, 3–6, 5–7, 3–6)
阿根廷大衛·納爾班迪安 (10) 200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6) 6–4, 3–6, 6–1, 1–6, 6–3 八強(輸給德國萊納·舒特勒 (31) 3–6, 7–5, 1–6, 0–6)
摩洛哥尤尼斯·艾諾伊 (22) 2003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二輪 西班牙納達爾 7–66, 6–3, 7–66 八強(輸給阿根廷大衛·納爾班迪安(13) 62–7, 2–6, 6–3, 5–7)
阿根廷大衛·納爾班迪安 (13)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2) 3–6, 7–61, 6–4, 6–3 四強(輸給美國羅迪克 (4) 7–64, 6–3, 67–7, 1–6, 3–6)
巴西古斯塔沃·庫爾滕 (28) 2004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 6–4, 6–4, 6–4 四強(輸給阿根廷大衛·納爾班迪安 (8) 2–6, 6–3, 4–6, 66–7)
美國羅迪克 (2) 200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二輪 西班牙納達爾 6–0, 6–3, 6–4 八強(輸給瑞典約阿希姆·約翰松 (28) 4–6, 4–6, 6–3, 6–2, 4–6)
俄羅斯薩芬 (4) 2005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第一輪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6–0, 6–2, 6–1 冠軍
四強 瑞士費德勒 (1) 5–7, 6–4, 5–7, 7–66, 9–7
決賽 澳大利亞休伊特 (3) 1–6, 6–3, 6–4, 6–4
美國詹姆斯·布雷克 2005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三輪 西班牙納達爾(2) 6–4, 4–6, 6–3, 6–1 八強(輸給美國阿格西 (7) 6–3, 6–3, 3–6, 3–6, 66–7)
克羅埃西亞馬里奧·安契奇 (7) 2006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第四輪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6–4, 4–6, 4–6, 7–5, 6–3 八強(輸給瑞士費德勒 (1) 4–6, 4–6, 4–6)
賽普勒斯馬科斯·巴格達蒂斯 (18) 第四輪 英國穆雷 6–3, 6–4, 7–62 四強(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2) 1–6, 5–7, 3–6)
澳大利亞休伊特 (15) 2006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三輪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20) 6–3, 6–1, 6–2 八強(輸給美國羅迪克 (9) 3–6, 5–7, 4–6)
俄羅斯尼古拉·達維登科 (7) 第四輪 英國穆雷(17) 6–1, 5–7, 6–3, 6–0 四強(輸給瑞士費德勒 (1) 1–6, 5–7, 4–6)
智利費爾南多·岡薩雷茲 (10) 2007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八強 西班牙納達爾 (2) 6–2, 6–4, 6–3 亞軍(決賽輸給瑞士費德勒 (1) 62–7, 4–6, 4–6)
西班牙費雷爾 (15) 200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西班牙納達爾(2) 63–7, 6–4, 7–64, 6–2 四強(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3) 4–6, 4–6, 3–6)
法國特松加 2008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第一輪 英國穆雷 (9) 7–5, 6–4, 0–6, 7–65 亞軍(決賽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3) 6–4, 4–6, 3–6, 62–7)
四強 西班牙納達爾 (2) 6–2, 6–3, 6–2
西班牙尼古拉斯·阿爾瑪格羅 (19) 2008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第三輪 英國穆雷(10) 6–3, 63–7, 6–3, 7–5 八強(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2) 1–6, 1–6, 1–6)
俄羅斯薩芬 2008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第二輪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3) 6–4, 7–63, 6–2 四強(輸給瑞士費德勒 (1) 3–6, 63–7, 4–6)
西班牙費爾南多·貝爾達斯科 (14) 2009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英國穆雷(4) 2–6, 6–1, 1–6, 6–3, 6–4 四強(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1) 7–64, 4–6, 62–7, 7–61, 4–6)
美國羅迪克 (7) 八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3) 63–7, 6–4, 6–2, 2–1 退賽 四強(輸給瑞士費德勒 (2) 2–6, 5–7, 5–7)
智利費爾南多·岡薩雷茲 (12) 2009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英國穆雷(3) 6–3, 3–6, 6–0, 6–4 四強(輸給瑞典羅賓·索德林 (23) 3–6, 5–7, 7–5, 6–4, 4–6)
瑞典羅賓·索德林 (23) 第四輪 西班牙納達爾 (1) 6–2, 62–7, 6–4, 7–62 亞軍(決賽輸給瑞士費德勒 (2) 1–6, 61–7, 4–6)
德國托米·哈斯 (24) 2009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八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4) 7–5, 7–66, 4–6, 6–3 四強(輸給瑞士費德勒 (2) 63–7, 5–7, 3–6)
美國羅迪克 (6) 四強 英國穆雷 (3) 6–4, 4–6, 7–67, 7–65 亞軍(決賽輸給瑞士費德勒 (2) 7–5, 66–7, 65–7, 6–3, 14–16)
克羅埃西亞西里奇 (16) 2009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英國穆雷(2) 7–5, 6–2, 6–2 八強(輸給阿根廷德爾波特羅 (6) 6–4, 3–6, 2–6, 1–6)
阿根廷德爾波特羅 (6) 四強 西班牙納達爾 (3) 6–2, 6–2, 6–2 冠軍
決賽 瑞士費德勒 (1) 3–6, 7–65, 4–6, 7–64, 6–2
法國特松加 (10) 2010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八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3) 7–68, 65–7, 1–6, 6–3, 6–1 四強(輸給瑞士費德勒 (1) 2–6, 3–6, 2–6)
捷克伯蒂奇 (15) 2010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英國穆雷(4) 6–4, 7–5, 6–3 四強(輸給瑞典羅賓·索德林 (5) 3–6, 6–3, 7–5, 3–6, 3–6)
奧地利于爾根·梅爾策 (22) 八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3) 3–6, 2–6, 6–2, 7–63, 6–4 四強(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2) 2–6, 3–6, 66–7)
瑞典羅賓·索德林 (5) 八強 瑞士費德勒 (1) 3–6, 6–3, 7–5, 6–4 亞軍(決賽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2) 4–6, 2–6, 4–6)
捷克伯蒂奇 (12) 2010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八強 瑞士費德勒 (1) 6–4, 3–6, 6–1, 6–4 亞軍(決賽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2) 3–6, 5–7, 4–6)
四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3) 6–3, 7–69, 6–3
瑞士瓦林卡 (25) 201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三輪 英國穆雷(4) 63–7, 7–64, 6–3, 6–3 八強(輸給俄羅斯米哈伊爾·尤日尼 (12) 6–3, 67–7, 6–3, 3–6, 3–6)
西班牙費雷爾 (7) 2011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八強 西班牙納達爾(1) 6–4, 6–2, 6–3 四強(輸給英國穆雷 (5) 6–4, 62–7, 1–6, 62–7)
法國特松加 (12) 2011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八強 瑞士費德勒(3) 3–6, 63–7, 6–4, 6–4, 6–4 四強(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2) 64–7, 2–6, 7–69, 3–6)
西班牙費雷爾 (6) 2012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英國穆雷(4) 6–4, 63–7, 6–3, 6–2 四強(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2) 1–6, 2–6, 2–6)
捷克伯蒂奇 (6) 2012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瑞士費德勒(1) 7–61, 6–4, 3–6, 6–3 四強(輸給英國穆雷 (3) 7–5, 1–6, 2–6, 67–7)
法國特松加 (6) 2013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瑞士費德勒(3) 7–5, 6–3, 6–3 四強(輸給西班牙費雷爾 (4) 1–6, 63–7, 2–6)
瑞士瓦林卡 (9) 2013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英國穆雷(3) 6–4, 6–3, 6–2 四強(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6–2, 64–7, 6–3, 3–6, 4–6)
瑞士瓦林卡 (8) 2014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八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2) 2–6, 6–4, 6–2, 3–6, 9–7 冠軍
決賽 西班牙納達爾 (1) 6–3, 6–2, 3–6, 6–3
拉脫維亞厄內斯特·古爾比斯 (18) 2014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4) 65–7, 7–63, 6–2, 4–6, 6–3 四強(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2) 3–6, 3–6, 6–3, 3–6)
澳大利亞尼克·基里奧斯 2014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第四輪 西班牙納達爾(2) 7–65, 5–7, 7–65, 6–3 八強(輸給加拿大米洛斯·拉奧尼奇 (8) 7–64, 4–6, 2–6, 64–7)
保加利亞格里戈爾·迪米特羅夫 (11) 八強 英國穆雷(3) 6–1, 7–64, 6–2 四強(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4–6, 6–3, 62–7, 67–7)
日本錦織圭 (10) 201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四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6–4, 1–6, 7–64, 6–3 亞軍(決賽輸給克羅埃西亞西里奇 (14) 3–6, 3–6, 3–6)
克羅埃西亞西里奇 (14) 201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四強 瑞士費德勒 (2) 6–3, 6–4, 6–4 冠軍
決賽 日本錦織圭 (10) 6–3, 6–3, 6–3
捷克伯蒂奇 (7) 2015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八強 西班牙納達爾(3) 6–2, 6–0, 7–65 四強(輸給英國穆雷 (6) 7–66, 0–6, 3–6, 5–7)
瑞士瓦林卡 (8) 2015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瑞士費德勒 (2) 6–4, 6–3, 7–64 冠軍
決賽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4–6, 6–4, 6–3, 6–4
南非凱文·安德森 (15) 2015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英國穆雷(3) 7–65, 6–3, 62–7, 7–60 八強(輸給瑞士瓦林卡 (5) 4–6, 4–6, 0–6)
美國薩姆·奎里 (28) 2016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第三輪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1) 7–66, 6–1, 3–6, 7–65 八強(輸給加拿大米洛斯·拉奧尼奇 (6) 4–6, 5–7, 7–5, 4–6)
加拿大米洛斯·拉奧尼奇 (6) 四強 瑞士費德勒 (2) 6–3, 63–7, 4–6, 7–5, 6–3 亞軍(決賽輸給英國穆雷 (2) 4–6, 63–7, 62–7)
法國盧卡斯·普耶 (24) 2016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西班牙納達爾 (4) 6–1, 2–6, 6–4, 3–6, 7–66 八強(輸給法國加埃爾·蒙菲爾斯 (10) 4–6, 3–6, 3–6)
日本錦織圭(6) 八強 英國穆雷 (2) 1–6, 6–4, 4–6, 6–1, 7–5 四強(輸給瑞士瓦林卡 (3) 6–4, 5–7, 4–6, 2-6)
瑞士瓦林卡 (3) 決賽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61–7, 6–4, 7–5, 6–3 冠軍
德國米沙·茲韋列夫 2017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英國穆雷(1) 7–5, 5–7, 6–2, 6–4 八強(輸給瑞士費德勒 (17) 1–6, 5–7, 2–6)
奧地利蒂姆 (6) 2017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2) 7–65, 6–3, 6–0 四強(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4) 3–6, 4–6, 0–6)
瑞士瓦林卡 (3) 四強 英國穆雷 (1) 66–7, 6–3, 5–7, 7–63, 6–1 亞軍(決賽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4) 2–6, 3–6, 1–6)
盧森堡吉勒斯·米勒 (16) 2017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第四輪 西班牙納達爾(4) 6–3, 6–4, 3–6, 4–6, 15–13 八強(輸給克羅埃西亞西里奇 (7) 3–6, 7–66, 7–5, 5–7, 1–6)
捷克伯蒂奇 (11) 八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2) 7–62, 2–0 退賽 四強(輸給瑞士費德勒 (3) 64–7, 64–7, 4–6)
美國薩姆·奎里 (24) 八強 英國穆雷(1) 3–6, 6–4, 63–7, 6–1, 6–1 四強(輸給克羅埃西亞西里奇 (7) 7–66, 4–6, 63–7, 5–7)
阿根廷德爾波特羅 (24) 201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瑞士費德勒(3) 7–5, 3–6, 7–68, 6–4 四強(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1) 6–4, 0–6, 3–6, 2–6)
大韓民國鄭泫 2018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4) 7–64, 7–5, 7–63 四強(輸給瑞士費德勒 (2) 1–6, 2–5 退賽)
克羅埃西亞西里奇 (6) 八強 西班牙納達爾 (1) 3–6, 6–3, 65–7, 6–2, 2–0 退賽 亞軍(決賽輸給瑞士費德勒 (2) 2–6, 7–65, 3–6, 6–3, 1–6)
義大利馬爾科·切基納托 2018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20) 6–3, 7–64, 1–6, 7–611 四強(輸給奧地利蒂姆 (7) 5–7, 610–7, 1–6)
南非凱文·安德森 (8) 2018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八強 瑞士費德勒 (1) 2–6, 65–7, 7–5, 6–4, 13–11 亞軍(決賽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2) 2–6, 2–6, 63–7)
澳大利亞約翰·米爾蒙 2018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 (2) 3–6, 7–5, 7–67, 7–63 八強(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6) 3–6, 4–6, 4–6)
阿根廷德爾波特羅 (3) 四強 西班牙納達爾 (1) 7–63, 6–2, 0–0 退賽 亞軍(決賽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6) 3–6, 64–7, 3–6)
西班牙羅伯托·包蒂斯塔·阿古特 (22) 2019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第一輪 英國穆雷 6–4, 6–4, 65–7, 64–7, 6–2 八強(輸給希臘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14) 5–7, 6–4, 4–6, 62–7)
希臘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14)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3) 611–7, 7–63, 7–5, 7–65 四強(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2) 2–6, 4–6, 0–6)
奧地利蒂姆 (4) 2019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四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6–2, 3–6, 7–5, 5–7, 7–5 亞軍(決賽輸給西班牙納達爾 (2) 3–6, 7–5, 1–6, 1–6)
瑞士瓦林卡 (23) 2019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1) 6–4, 7–5, 2–1 退賽 八強(輸給俄羅斯梅德韋傑夫 (5) 66–7, 3–6, 6–3, 1–6)
保加利亞格里戈爾·迪米特羅夫 八強 瑞士費德勒(3) 3–6, 6–4, 3–6, 6–4, 6–2 四強(輸給俄羅斯梅德韋傑夫 (5) 65–7, 4–6, 3–6)
奧地利蒂姆 (5) 2020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八強 西班牙納達爾 (2) 7–63, 7–64, 4–6, 7–66 亞軍(決賽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2) 4–6, 6–4, 6–2, 3–6, 4–6)
西班牙巴勃羅·卡雷尼奧·布斯塔 (20) 202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1) 6–5 取消資格 四強(輸給德國亞歷山大·茲維列夫 (5) 6–3, 6–2, 3–6, 4–6, 3–6)
希臘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5) 2021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八強 西班牙納達爾(2) 3–6, 2–6, 7–64, 6–4, 7–5 四強(輸給俄羅斯梅德韋傑夫 (4) 4–6, 2–6, 5–7)
義大利馬泰奧·貝雷蒂尼 (9) 202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第四輪 瑞士費德勒(8) 不戰而勝 八強(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3–6, 2–6, 7–65, 5–7)
加拿大丹尼斯·沙波瓦洛夫 (10) 2021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第三輪 英國穆雷 6–4, 6–4, 6–2 四強(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7–63, 7–5, 7–5)
波蘭胡貝特·胡爾卡奇 (14) 八強 瑞士費德勒(6) 6–3, 7–64, 6–0 四強(輸給義大利馬泰奧·貝雷蒂尼 (7) 3–6, 0–6, 7–64, 4–6)
俄羅斯梅德韋傑夫 (2) 202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決賽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6–4, 6–4, 6–4 冠軍
澳大利亞尼克·基里奧斯 2022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四強 西班牙納達爾 (2) 不戰而勝 亞軍(決賽輸給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6–4, 3–6, 4–6, 63–7)
義大利馬泰奧·貝雷蒂尼 (13) 2022年美國網球公開賽 第三輪 英國穆雷 6–4, 6–4, 61–7, 6–3 八強(輸給挪威卡斯珀·魯德 (5) 1–6, 4–6, 64–7)
美國弗朗西斯·蒂亞福 (22) 第四輪 西班牙納達爾(2) 6–4, 4–6, 6–4, 6–3 四強(輸給西班牙阿爾卡拉斯 (3) 7–66, 3–6, 1–6, 7–65, 3–6)
西班牙阿爾卡拉斯 (1) 2023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決賽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2) 1–6, 66–7, 6–1, 3–6, 6–4 冠軍
義大利辛納 (4) 2024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四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1) 6–1, 6–2, 66–7, 6–3 冠軍
決賽 俄羅斯梅德韋傑夫 (4) 3–6, 3–6, 6–4, 6–4, 6–3
挪威卡斯珀·魯德 (4) 2024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八強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1) 不戰而勝 四強(輸給德國亞歷山大·茲韋列夫 (4) 6–2, 2–6, 4–6, 2–6)
德國亞歷山大·茲韋列夫 (4) 第一輪 西班牙納達爾 6–3, 7–65, 6–3 亞軍(決賽輸給西班牙阿爾卡拉斯 (3) 3–6, 6–2, 7–5, 1–6, 2–6)
西班牙阿爾卡拉斯 (3) 2024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決賽 塞爾維亞喬科維奇 (2) 6–2, 6–2, 7–64 冠軍

頂級賽事冠軍匯總

[編輯]
大滿貫 ATP1000大師賽 ATP年終總決賽 奧運 總計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24 40 7 1 72
西班牙 納達爾 22 36 0 1 59
瑞士 費德勒 20 28 6 0 54
英國 穆雷 3 14 1 2 20
總計 69 118 14 4 205

世界排名

[編輯]

從2008年9月8日到2013年1月28日,四巨頭佔據世界排名前四,只有德爾波特羅(3週)和羅賓·索德林(13週)曾短暫擠下穆雷,進世界排名前四,隨著納達爾因傷缺席2012年美網與2013年澳網,納達爾世界排名第四被費雷爾取代,達四年的世界排名第四終止,隨後,費德勒因背傷影響跌出世界排名前四,使費雷爾在2013年法網後以世界排名前四至年終[145]

四巨頭都曾登上世界排名第一,自2004年2月起,壟斷世界排名第一長達921週,直到2022年2月梅德韋傑夫成為球王終止,費德勒在2004年奪得澳網冠軍後首次成為球王且蟬聯世界排名第一237週,納達爾則連續三年年終世界排名第二,在2008年北京奧運奪得金牌後,超越費德勒,首次成為球王[146],2011年賽季,喬科維奇崛起,奪得五座ATP1000大師賽和三座大滿貫冠軍,並在2011年溫網奪冠後登頂世界排名第一,在2012年溫網,費德勒奪得溫網第七冠,追平桑普拉斯,奪回世界排名第一,並將球王週數累積至302週,超越桑普拉斯286週[147],2016年賽季,穆雷連續打進澳網、法網、溫網決賽,奪得第二座溫網冠軍又奪得奧運金牌、上海大師賽、巴黎大師賽冠軍,2021年3月,喬科維奇超越費德勒310週世界排名第一,成為網球公開化年代世界排名第一最長的選手,目前累積428週[148]

年終世界排名

[編輯]
年終世界排名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瑞士 費德勒 301 64 29 13 6 2 1 1 1 1 2 1 2 3 2 6 2 3 16 2 3 3 5 16 97[註 6] 退休
西班牙 納達爾 811 200 49 51 2 2 2 1 2 1 2 4 1 3 5 9 1 2 1 2 6 2 670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679 186 78 16 3 3 3 3 1 1 2 1 1 2 12 1 2 1 1 5 1
英國 穆雷 540 411 63 17 11 4 4 4 4 3 4 6 2 1 16 240 126 122 134 49 42 117[註 7] 退休

整體表現

[編輯]

截至2024年上海大師賽

包括ITF賽事:奧運台維斯盃霍普曼盃ATP賽事:拉沃盃ATP盃聯合盃[149]

選手 單打 雙打和混雙 總數
冠軍數 決賽數 勝率% 冠軍數 決賽數 勝率% 冠軍數 決賽數 勝率%
瑞士 費德勒 103 157 81% (1316–312) 8 14 61% (178–113) 111 171 78% (1494–425)
西班牙 納達爾 92 131 82% (1180–263) 11 15 64% (154–86) 103 146 79% (1334–349)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99 140 83% (1239–249) 1 3 47% (86–97) 100 143 79% (1325–346)
英國 穆雷 46 71 74% (856–305) 3 6 50% (104–103) 49 77 70% (960–408)
總數 340 499 80% (4591–1129) 23 38 57% (522–399) 363 537 77% (5113–1528)

球風比較

[編輯]

費德勒

[編輯]

費德勒生涯早期[150]發球上網型[151]為主,因此,在草地相當有宰制力,且擅於反手切球上網後高壓扣殺,另外,擅長單手反拍,且發球極為犀利,經常發球得分,會利用對手發球時,提前上網來壓迫對手,在2003年網球大師盃前夕,改以進攻底線型,現今為全面型

納達爾

[編輯]

納達爾是典型的防禦型底線型,因此,在紅土相當有宰制力[152],閃身正手拍球速極快,擅於擊出上旋球或香蕉球,且快速移動地來回抽球壓迫對手[153],經常地追球使防守反擊[154],打出致勝球,迫使對手移動至邊線外或回球過短,經常以低擋回球,會利用滑步來截擊。

喬科維奇

[編輯]

喬科維奇屬於進攻底線型[155],因此,在硬地相當有宰制力,特色是救球,因身體柔韌性極佳,而經常在邊線外以劈腿救球來穿越對手,且擅長雙手反拍[156],發球的一發是平擊球,二發是切球,接發球回球深度極深,經常回到對手腳邊,會利用放小球使對手防不勝防。

穆雷

[編輯]

一般認為,穆雷是傳統的防禦型底線型[157],底線來回抽球不但具有攻擊力且失誤少,穆雷對球的預判和反應相當高,因此往往能在底線防守位置附近擊出制勝球,另外,也是被公認為雙手反拍的代表,強勁抽球極具爆發力[158]

相較於其他三位巨頭,穆雷在防禦型底線型通常較擅長的紅土球場的成績較不突出,戰績也不如硬地球場、草地球場般出色。

比較

[編輯]

四巨頭在早期的球風以分類劃分,費德勒是偏發球上網型、全面型,另外三位則偏進攻底線型球員和防禦型底線型,納達爾在底線的快速移動能力,讓防守處於天衣無縫,但也因此換來膝蓋常受傷的後果,而喬科維奇以極佳的身體柔韌度使得經常以守為攻,與喬科維奇同期出道的穆雷,球風與喬科維奇相似,因此在比賽往往有多拍回合,較少網前功夫,在底線相持讓比賽變得單一,相對費德勒的全面型打法及隨時上網截擊,和納達爾底線奔跑及上旋球壓制形成對比,且納達爾會運用上網截擊,在比賽不會經常多拍回合,雙方互有壓制與各項技術展現[159]

隨著四巨頭的風格開始尋求轉變,費德勒依舊常有發球上網,喬科維奇具備攻防合一,而近幾年,納達爾除了法網外,在澳網、溫網、美網都奪得至少一冠,擺脫只會打紅土,最近幾年,納達爾由於傷病退賽,修養期間,納達爾改善發球,變得具進攻性,復出後,打出硬地15連勝,奪得美網冠軍,而喬科維奇也逐漸向全面型靠攏,之前為人詬病的網前技術和高壓扣殺,在中國網球公開賽和上海大師賽都看到改善,在中國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也搭檔瓦林卡雙打,改善網前技術。

彼此關係

[編輯]

四巨頭來自不同的國家,生涯早期除了喬科維奇和穆雷一起訓練而成為好朋友,費德勒和納達爾在2004年第一次交手後,成為纏鬥的競爭對手,一開始談不上友誼,但費德勒和納達爾生涯中惺惺相惜為網球專家和球迷津津樂道,費德勒和納達爾往後深厚友誼,由於生涯激烈的競爭廝殺,四巨頭其家人談到與四巨頭關係,外界對四巨頭關係有不同解讀。

喬科維奇

[編輯]

2012年,喬科維奇在打進美網四強後,喬科維奇表示四巨頭沒辦法成為朋友[160],現階段只能視為可敬對手,互相欣賞尊重,未來退役時可以相聚,但目前彼此是對手。

喬科維奇的家人,尤其爸爸曾炮轟四巨頭中其他三巨頭,人前人後做法兩面,批評納達爾如果是納達爾贏球,就是好朋友,如果是喬科維奇贏球,就不是朋友,沒有運動家精神,2008年,喬科維奇奪得大滿貫首冠後,由於喬科維奇四強擊敗費德勒,媽媽發表「國王已死,新王當立」言論,遭來費德勒的不滿,幾年後,喬恩批評費德勒,認為生涯地位當之無愧,但做人缺乏情商,喬恩說費德勒攻擊諾瓦克,認為是將來繼承人,以各種方式羞辱喬科維奇[161]

喬恩言論遭到球迷不滿,喬科維奇球迷認為,喬恩得罪兩位選手,無視兒子在網壇建立的情誼,對此,喬科維奇為父親言論表示抱歉,也表明父親的意見,沒有權利負責[162]

納達爾

[編輯]

對喬科維奇爸爸言論,納達爾毫不示弱嗆喬恩,「喬恩懷疑喬科維奇和我的關係,去問兒子」,強調和喬科維奇是好朋友,認為要問兒子意見[163]

在早期的對壘,納達爾受費德勒壓著,未能世界排名第一,2008年北京奧運後,納達爾取代費德勒成為世界排名第一,在美網媒體發佈會,記者問與費德勒關係,納達爾回應,和費德勒為普通關係,認為自己好朋友五歲就認識,並住在馬略卡島,由於費德勒和納達爾激烈競爭,某些人解讀關係一般[164]

後期由於費德勒和納達爾競爭有其他選手插足,競爭沒像之前激烈,隨著年齡增長及傷病,費德勒和納達爾交手越少,友誼卻比過往親近,但納達爾開始轉變態度,曾在2012年澳網批評過費德勒對選手福利默不作聲並事不關己,隨後向費德勒道歉,不該不留情面給費德勒,更衣室裏解決妥當,獲得費德勒諒解[165][166]

費德勒

[編輯]

費德勒表示關於納達爾,強調和納達爾是好朋友[167][168],談到之前納達爾為選手利益問題,費德勒回應爭議,並向納達爾說沒必要道歉[169][170]

穆雷

[編輯]

2007到2010年,費德勒和納達爾統治網壇,喬科維奇世界排名第三維持四年,穆雷則排世界排名第四,2009年穆雷超越喬科維奇來到世界排名第三,喬科維奇批評ATP世界排名系統不公,隨後穆雷反擊,認為喬科維奇沒事找事,肯定自己這段時間表現比喬科維奇好,世界排名第三當之無愧[171]

隨著喬科維奇和穆雷沿著不同生涯發展,尤其喬科維奇2011年奪得三座大滿貫冠軍,喬科維奇與穆雷關係再出現變化,喬科維奇打破費德勒和納達爾統治並世界排名第一,往一流選手靠攏,而穆雷在大滿貫表現差強人意,與其他三巨頭有差距,外界認為穆雷在四巨頭位於墊底,且徒有虛名[172],喬科維奇與穆雷談彼此關係時,一致認為大不如前[173][174]

對戰匯總

[編輯]

四巨頭對決被認為是網球最偉大對決之一[175][176][177][178],四巨頭總共對決235場比賽,其中74場是大滿貫,包括33場決賽、32場四強[179]

對戰紀錄

[編輯]
選手 西班牙 納達爾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瑞士 費德勒 英國 穆雷 總戰績 勝率%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31–29 27–23 25–11 83–63 56.8%
西班牙 納達爾 29–31 24–16 17–7 70–54 56.5%
瑞士 費德勒 23–27 16–24 14–11 53–62 46.1%
英國 穆雷 11–25 7–17 11–14 29–56 34.1%

大滿貫對戰紀錄

[編輯]
選手 西班牙 納達爾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瑞士 費德勒 英國 穆雷 總戰績 勝率%
西班牙 納達爾 11–7 10–4 7–2 28–13 68.3%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7–11 11–6 8–2 26–19 64.4%
瑞士 費德勒 4–10 6–11 5–1 15–22 40.5%
英國 穆雷 2–7 2–8 1–5 5–20 20.0%

費德勒VS納達爾

[編輯]
費德勒和納達爾

費德勒和納達爾對戰過40次[180][181][182],在2005年7月到2010年1月佔據世界排名前二,僅穆雷曾短暫於2009年8月17至9月13日擠下納達爾成為世界排名第二[183],納達爾則從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連續160週世界排名第二[184],納達爾以24比16勝過費德勒,40次對戰中,有16場在紅土,在室外硬地,納達爾以8比6領先,在紅土,納達爾以14比2領先,而在草地,費德勒以3比1領先,在室內硬地,費德勒以5比1領先,由於ATP巡迴賽籤表照種子排序,因此有24場在決賽,九次大滿貫決賽是公開化年代最高紀錄,從2006年到2008年,連續三年在法網和溫網決賽相遇,納達爾贏得全部法網,三次溫網則拿到一次,在2009年澳網決賽和2011年法網決賽,兩場由納達爾奪得勝利[185][186][187],另外,12場是ATP1000大師賽決賽(僅次納達爾對戰喬科維奇的14場),在2006年羅馬大師賽,5小時5分鐘是ATP1000大師賽第二長。

喬科維奇VS費德勒

[編輯]
喬科維奇和費德勒。

喬科維奇與費德勒對戰50次,喬科維奇以27比23勝過費德勒,對戰次數為網球公開化年代第二,喬科維奇在室內硬地以6比5領先,室外硬地以14比13領先,草地則以3比1領先,在紅土以4比4持平,在大滿貫相遇17次,包括11場四強與5場決賽,其中最著名為2019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且是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歷史最長決賽,由喬科維奇獲勝,其他著名包括2014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2015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201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四強、201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四強、201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四強、2018年巴黎大師賽四強。

喬科維奇VS納達爾

[編輯]
喬科維奇和納達爾

喬科維奇與納達爾對戰達60次,排在網球公開化年代後第一,喬科維奇以31比29勝過納達爾,納達爾紅土20比9領先,硬地喬科維奇以20比7領先;草地以2比2持平,曾在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連續11場在決賽碰頭,2011年溫網,喬科維奇擊敗納達爾,2011年美網,喬科維奇再次擊敗納達爾,奪得三座大滿貫冠軍,2012年澳網決賽,喬科維奇在5小時53分鐘的五盤擊敗納達爾,而這場也締造大滿貫史上最長決賽[188],2012年蒙地卡羅大師賽、羅馬大師賽、法國網球公開賽,納達爾擊敗喬科維奇,2012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首次闖進法網決賽,但不敵納達爾,2013年蒙地卡羅大師賽,喬科維奇奪冠且終止納達爾蒙地卡羅大師賽八連冠,2015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喬科維奇八強擊敗納達爾,終止納達爾自2010年後,法網的39連勝,成為繼羅賓·索德林後,第二位能在法網擊敗納達爾[189]

喬科維奇VS穆雷

[編輯]
穆雷和喬科維奇。

喬科維奇與穆雷對戰過36次,喬科維奇以25比11勝過穆雷,喬科維奇紅土以5比1領先,室內硬地以3比1領先,室外硬地以16比8領先,草地則是穆雷以2比0領先,曾七次在大滿貫決賽,喬科維奇在2011、2013、2015、2016年澳網都奪得勝利,2016年法網決賽奪冠使喬科維奇完成生涯大滿貫,穆雷則奪得2012年美網和2013年溫網冠軍,在ATP1000大師賽決賽有10場,以5比5持平,2011年羅馬大師賽、2012年上海大師賽被評選為2011年、2012年最佳對決[190],其他經典對決包括2012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四強、2015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四強、2017年卡達公開賽決賽。

費德勒VS穆雷

[編輯]
穆雷和費德勒

費德勒和穆雷對戰25次,費德勒以14比11勝過穆雷,費德勒在室內硬地以5比1領先,草地以2比1領先,穆雷則是室外硬地以9比7領先,從未在紅土碰頭,決賽費德勒以5比3領先,包括2008年美網、2010年澳網、2012年溫網,三次大滿貫決賽,費德勒都奪得勝利,在ATP1000大師賽,穆雷以6比3領先,兩次決賽穆雷都奪得勝利,在ATP年終總決賽五次交手,費德勒以4比1領先[191],在201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四強上演五盤,穆雷擊敗費德勒,第三次闖進澳網決賽,隨後費德勒連贏五場,包括2014年澳網、2015年溫網。

穆雷VS納達爾

[編輯]
穆雷和納達爾

穆雷和納達爾對戰24次,納達爾以17比7勝過穆雷,納達爾紅土以7比2領先,草地以3比0領先,室內硬地3比1領先,室外硬地以4比4持平,大滿貫九次交手,包括六次四強與兩次八強,納達爾以7比2領先(溫網以3比0領先,法網以2比0領先,澳網以1比1持平,美網以1比1持平),穆雷和納達爾是四巨頭唯一未在大滿貫決賽交手,在ATP巡迴賽決賽,穆雷以3比1領先,納達爾贏得2009年印第安泉大師賽冠軍,穆雷奪得2009年鹿特丹公開賽、2011年日本公開賽、2015年馬德里大師賽冠軍,是穆雷首座ATP1000大師賽紅土冠軍[192][193][194][195],2011年法網到美網,穆雷連續三座大滿貫四強輸給納達爾[196],在2012年邁阿密大師賽四強有次交手機會,但納達爾因傷退賽[197],在2016年馬德里大師賽四強碰頭,穆雷擊敗納達爾晉級決賽。

與其他選手對戰紀錄

[編輯]

對戰過四巨頭的選手,與四巨頭的對戰成績。

選手 (最高世界排名) 轉職業年 瑞士 費德勒 西班牙 納達爾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英國 穆雷 總計 勝率 %
斯洛伐克多米尼克·赫巴蒂 (12) 1996 2–1 3–1 0–1 1–0 6–3 66.7%
加拿大費利克斯·奧熱-阿利亞西姆 (6) 2017 1–0 1–2 1–1 2–0 5–3 62.5%
澳大利亞亞歷克斯·德米納爾 (9) 2015 0–1 2–4 1–2 6–0 9–7 56.3%
奧地利蒂姆 (3) 2011 5–2 6–10 5–7 2–3 18–22 45%
德國亞歷山大·茲維列夫 (2) 2013 4–3 4–7 4–8 1–3 13–21 38.2%
克羅埃西亞博爾納·丘里奇 (12) 2013 2–4 3–2 0–4 2–2 7–12 36.8%
英國蒂姆·韓曼 (4) 1993 6–7 0–2 0–1 1–3 7–13 35%
阿根廷大衛·納爾班迪安 (3) 2000 8–11 2–5 1–4 2–5 13–25 34.2%
俄羅斯梅德韋傑夫 (1) 2014 0–3 1–5 5–10 3–0 9–18 33.3%
法國 阿諾·克萊門特 (10) 1996 3–8 1–3 1–3 2–1 7–15 31.8%
俄羅斯安德烈·魯布列夫 (5) 2014 1–0 1–2 1–5 1–2 4–9 30.8%
波蘭胡貝特·胡爾卡奇 (8) 2015 1–1 1–0 0–7 2–1 4–9 30.8%
澳大利亞休伊特 (1) 1998 9–18 4–7 1–6 0–1 14–32 30.4%
俄羅斯薩芬 (1) 1997 2–10 0–2 2–0 1–0 5–12 29.4%
克羅埃西亞馬里奧·安契奇 (7) 2001 1–6 1–4 1–3 3–2 6–15 28.6%
俄羅斯尼古萊·達維登科 (3) 1999 2–19 6–5 2–6 4–6 14–36 28%
阿根廷德爾波特羅 (3) 2005 7–18 6–11 4–16 3–7 20–52 27.8%
智利費爾南多·岡薩雷斯 (5) 1999 1–12 3–7 2–1 2–1 8–21 27.6%
法國塞巴斯蒂安·格羅讓 (4) 1996 2–3 0–3 1–1 0–1 3–8 27.3%
澳大利亞尼克·基里奧斯 (13) 2013 1–6 3–6 2–1 1–6 7–19 26.9%
美國羅迪克 (1) 2000 3–21 3–7 5–4 3–8 14–40 25.9%
希臘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3) 2016 2–2 2–7 2–13 2–1 8–23 25.8%
法國特松加 (5) 2004 6–12 4–10 6–17 2–14 18–53 25.4%
阿根廷吉列爾莫·卡尼亞斯 (8) 1995 3–3 0–3 0–2 0–1 3–9 25%
克羅埃西亞伊萬·柳比西奇 (3) 1998 3–13 2–7 2–7 3–4 10–31 24.4%
德國托米·哈斯 (2) 1998 4–13 0–5 3–6 1–2 8–26 23.5%
義大利法比奧·福尼尼 (9) 2004 0–4 4–14 0–8 5–4 9–30 23.1%
西班牙羅伯托·包蒂斯塔·阿古特 (9) 2005 0–9 0–3 3–9 4–3 7–24 22.6%
瑞士瓦林卡 (3) 2002 3–23 3–19 6–21 10–13 22–76 22.4%
美國泰勒·弗里茨 (5) 2015 0–2 2–2 0–10 2–0 4–14 22.2%
塞爾維亞杜尚·拉約維奇 (23) 2007 0–2 0–3 1–2 1–0 2–7 22.2%
西班牙費雷羅 (1) 1998 3–10 2–7 1–2 0–3 6–22 21.4%
義大利馬泰奧·貝雷蒂尼 (6) 2015 0–2 0–2 0–4 3–3 3–11 21.4%
美國詹姆斯·布雷克 (4) 1999 1–10 3–4 0–3 1–2 5–19 20.8%
塞爾維亞揚科·蒂普薩雷維奇 (8) 2002 0–6 0–3 2–5 3–5 5–19 20.8%
捷克伯蒂奇 (4) 2002 6–20 4–20 3–25 6–11 19–76 20%
比利時奧利維埃·羅庫斯 (24) 1999 0–8 1–4 3–3 0–1 4–16 20%
挪威卡斯珀·魯德 (2) 2015 0–1 0–2 1–5 1–0 2–8 20%
阿根廷費德里科·德爾波尼斯 (33) 2007 1–1 0–5 0–1 1–1 2–8 20%
西班牙卡洛斯·莫亞 (1) 1995 0–7 2–6 2–2 0–2 4–17 19.4%
西班牙費雷爾 (3) 2000 0–17 6–26 5–16 6–14 17–73 18.9%
法國法布里斯·桑托羅 (17) 1989 2–9 0–1 1–1 0–2 3–13 18.8%
西班牙費爾南多·貝爾達斯科 (7) 2001 0–7 3–17 4–11 4–13 11–48 18.6%
美國弗朗西斯·蒂亞福 (10) 2015 0–3 1–2 0–2 1–2 2–9 18.2%
美國馬爾迪·菲什 (7) 2000 1–8 1–8 0–7 4–5 6–28 17.6%
法國儒利安·貝內托 (25) 2000 2–6 1–3 1–6 0–5 4–20 16.7%
加拿大丹尼斯·沙波瓦洛夫 (10) 2017 0–1 2–4 0–8 1–2 3–15 16.7%
南非衛斯理·穆迪 (57) 2000 0–1 0–1 1–2 0–1 1–5 16.7%
澳大利亞壇納西·科基納基斯 (65) 2013 1–0 0–1 0–2 0–2 1–5 16.7%
摩納哥讓-勒內·利斯納爾 (84) 1997 0–2 0–1 0–2 1–0 1–5 16.7%
保加利亞格里戈爾·季米特洛夫 (3) 2008 1–7 1–14 1–12 5–8 8–41 16.3%
瑞典羅賓·索德林 (4) 2001 1–16 2–6 1–6 2–3 6–31 16.2%
日本錦織圭 (4) 2007 3–8 2–12 2–18 2–9 9–47 16.1%
美國薩姆·奎里 (11) 2006 0–4 1–5 2–9 2–8 5–26 16.1%
南非凱文·安德森 (5) 2007 1–6 0–5 2–10 2–6 5–27 15.6%
拉脫維亞厄內斯特·古爾比斯 (10) 2004 2–3 0–7 1–7 1–5 4–22 15.4%
英國卡梅倫·諾里 (8) 2017 0–1 1–5 0–4 1–1 2–11 15.4%
法國盧卡斯·普耶 (10) 2012 0–2 1–2 0–3 1–4 2–11 15.4%
英國凱爾·埃德蒙 (14) 2012 0–1 0–1 1–6 1–3 2–11 15.4%
美國約翰·伊斯內爾 (8) 2007 2–8 1–8 2–10 1–8 6–34 15%
奧地利于爾根·梅爾策 (8) 1999 1–4 1–3 1–3 0–7 3–17 15%
比利時克薩維埃·馬利斯 (19) 1998 1–10 1–2 1–1 0–4 3–17 15%
賽普勒斯馬科斯·巴格達蒂斯 (8) 2003 1–7 1–9 0–8 3–5 5–29 14.7%
俄羅斯米哈伊爾·尤日尼 (8) 1999 0–17 4–13 3–7 0–4 7–41 14.6%
法國加埃爾·蒙菲爾斯 (6) 2004 4–10 2–14 0–19 2–4 8–47 14.5%
克羅埃西亞西里奇 (3) 2005 1–10 2–7 2–19 3–12 8–48 14.3%
法國吉爾·西蒙 (6) 2002 2–7 1–8 1–11 3–16 7–42 14.3%
義大利洛倫佐·索內戈 (21) 2013 0–2 0–1 1–1 0–2 1–6 14.3%
西班牙托米·羅布雷多 (5) 1998 1–11 0–7 2–7 2–6 5–31 13.9%
德國萊納·舒特勒 (5) 1995 1–3 1–5 0–3 0–2 2–13 13.3%
西班牙阿爾韋特·拉莫斯-比尼奧拉斯 (17) 2007 1–2 0–4 0–6 1–1 2–13 13.3%
法國尼古拉·馬俞 (37) 2000 0–4 1–2 0–2 1–5 2–13 13.3%
法國里夏爾·加斯凱 (7) 2002 2–19 0–18 1–13 4–9 7–59 11.9%
比利時大衛·戈芬 (7) 2009 1–10 1–7 2–5 0–8 4–30 11.8%
阿根廷胡安·摩納哥 (10) 2002 0–4 1–7 0–8 2–5 3–24 11.1%
法國伯諾瓦·帕爾雷 (18) 2007 0–7 0–4 1–2 1–3 2–16 11.1%
波蘭傑西·詹努維克茲 (14) 2007 0–1 0–2 0–1 1–4 1–8 11.1%
西班牙巴勃羅·安杜哈爾 (32) 2003 1–0 0–4 0–3 0–1 1–8 11.1%
法國弗洛朗·塞拉 (36) 2000 0–1 0–3 1–3 0–1 1–8 11.1%
西班牙丹尼爾·希梅諾-特拉維爾 (48) 2004 0–1 0–3 1–2 0–2 1–8 11.1%
捷克拉德克·史坦帕尼克 (8) 1996 2–14 0–7 1–13 2–7 5–41 10.9%
西班牙費利西亞諾·洛佩斯 (12) 1997 0–13 4–10 1–9 0–11 5–43 10.4%
克羅埃西亞伊沃·卡洛維奇 (14) 2000 1–13 0–5 2–1 0–7 3–26 10.3%
德國弗洛里安·邁爾 (18) 2001 0–8 1–2 0–5 1–3 2–18 10%
德國麥克·貝雷爾 (42) 1999 0–2 1–2 0–2 0–3 1–9 10%
盧森堡吉勒斯·米勒 (21) 2001 0–5 0–4 0–4 0–6 2–19 9.5%
阿根廷胡安·伊格納西奧·切拉 (15) 1998 0–6 1–5 0–2 1–7 2–20 9.1%
智利尼古拉斯·馬蘇 (9) 1997 1–4 0–2 0–2 0–2 1–10 9.1%
喬治亞尼科洛茲·巴西拉什威利 (16) 2008 1–1 0–4 0–2 0–3 1–10 9.1%
法國米卡埃爾·洛德拉 (21) 1999 0–2 0–1 1–3 0–4 1–10 9.1%
澳大利亞約翰·米爾蒙 (33) 2006 1–3 0–2 0–3 0–2 1–10 9.1%
阿根廷迭戈·施瓦茨曼 (8) 2010 0–4 1–11 0–7 1–0 2–22 8.3%
烏克蘭亞歷山大·多爾戈波洛夫 (13) 2006 0–5 2–7 0–6 0–4 2–22 8.3%
烏拉圭巴勃羅·奎瓦斯 (19) 2004 0–2 1–5 0–1 0–3 1–11 8.3%
捷克盧卡斯·拉索爾 (26) 2004 0–2 1–4 0–2 0–3 1–11 8.3%
烏克蘭謝爾蓋·斯塔霍夫斯基 (31) 2003 1–1 0–2 0–4 0–4 1–11 8.3%
德國菲利普·科爾施賴伯 (16) 2001 0–14 2–12 1–15 1–5 4–46 8%
德國米沙·茲韋列夫 (25) 2005 0–6 0–3 0–2 1–1 1–12 7.7%
美國唐納德·揚 (38) 2004 0–1 0–3 0–3 1–5 1–12 7.7%
哥倫比亞聖地亞哥·希拉爾多 (28) 2004 0–2 0–6 0–2 1–3 1–13 7.1%
義大利安德烈亞斯·塞皮 (18) 2002 1–14 1–8 0–12 1–8 3–42 6.7%
塞爾維亞維克托·特羅伊茨基 (12) 2006 0–2 1–5 1–13 0–8 2–28 6.7%
荷蘭羅賓·哈塞 (33) 2005 0–3 0–3 0–3 1–5 1–14 6.7%
西班牙尼古拉斯·阿爾瑪格羅 (9) 2003 0–5 1–15 0–5 1–5 2–30 6.3%
法國熱雷米·夏爾迪 (25) 2005 1–4 0–3 0–14 1–9 2–30 6.3%
巴西托馬斯·貝魯奇 (21) 2005 0–2 0–6 0–6 1–1 1–15 6.3%
加拿大瓦謝克·波斯皮西爾 (25) 2007 0–3 0–2 0–6 1–5 1–16 5.9%
西班牙阿爾伯特·蒙塔涅斯 (22) 1999 1–3 0–4 0–6 0–4 1–17 5.6%
俄羅斯卡倫·哈查諾夫 (8) 2013 0–1 0–8 1–9 0–1 1–19 5%
西班牙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19) 2003 0–4 0–4 0–4 1–7 1–19 5%
烏茲別克斯坦丹尼斯·伊斯托明 (33) 2004 0–8 0–5 1–5 0–3 1–21 4.5%
法國保羅-亨利·馬蒂厄 (12) 1999 0–7 0–10 1–6 0–6 1–29 3.3%
芬蘭亞爾科·涅米寧 (13) 2000 0–15 0–8 1–6 0–5 1–34 2.9%
阿根廷胡安·伊格納西奧·隆德羅 (50) 2010 0–1 0–1 0–1 0–1 0–4 0%
捷克揚·哈耶克 (71) 2000 0–1 0–1 0–1 0–1 0–4 0%
法國皮埃爾-于格·埃貝爾 (36) 2010 0–1 0–1 0–2 0–1 0–5 0%
澳大利亞馬修·伊布登 (39) 2006 0–2 0–1 0–1 0–2 0–6 0%
印度山德夫·狄瓦曼 (62) 2008 0–2 0–1 0–1 0–2 0–6 0%
日本西岡良仁 (24) 2014 0–1 0–2 0–3 0–1 0–7 0%
美國丹尼斯·庫德拉 (53) 2010 0–2 0–1 0–3 0–1 0–7 0%
阿根廷吉多·佩拉 (20) 2007 0–2 0–4 0–1 0–1 0–8 0%
美國泰勒·丹特 (21) 1998 0–2 0–2 0–1 0–3 0–8 0%
美國斯蒂夫·約翰遜 (21) 2012 0–3 0–1 0–1 0–3 0–8 0%
以色列杜迪·塞拉 (29) 2002 0–2 0–3 0–2 0–1 0–8 0%
哈薩克斯坦安德烈·戈盧別夫 (33) 2005 0–1 0–1 0–4 0–2 0–8 0%
美國瑞恩·哈里森 (40) 2007 0–2 0–2 0–3 0–1 0–8 0%
阿根廷卡洛斯·貝洛克 (37) 2001 0–2 0–4 0–2 0–1 0–9 0%
斯洛維尼亞阿爾亞·貝德尼 (43) 2008 0–2 0–2 0–4 0–1 0–9 0%
義大利保羅·洛倫齊 (33) 2003 0–1 0–4 0–3 0–2 0–10 0%
德國班傑明·貝克爾 (35) 2005 0–4 0–2 0–2 0–2 0–10 0%
斯洛伐克盧卡斯·拉科 (44) 2005 0–3 0–4 0–1 0–3 0–11 0%
德國楊-萊納德·史卓夫 (21) 2009 0–4 0–1 0–7 0–1 0–13 0%
哈薩克斯坦米哈伊爾·庫庫什金 (39) 2006 0–3 0–4 0–2 0–4 0–13 0%
俄羅斯德米特里·圖爾蘇諾夫 (20) 2000 0–5 0–3 0–1 0–5 0–14 0%
阿根廷萊昂納多·梅耶爾 (21) 2003 0–4 0–6 0–2 0–2 0–14 0%
美國羅比·吉內普里 (15) 2001 0–5 0–2 0–5 0–3 0–15 0%
義大利波蒂托·斯塔拉切 (27) 2001 0–7 0–6 0–2 0–2 0–17 0%
義大利西莫內·博萊利 (36) 2003 0–4 0–6 0–4 0–3 0–17 0%
法國阿德里昂·馬納里諾 (17) 2004 0–7 0–3 0–5 0–3 0–18 0%
澳大利亞伯納德·湯米奇 (17) 2008 0–4 0–3 0–6 0–5 0–18 0%
葡萄牙若昂·索沙 (28) 2008 0–2 0–3 0–6 0–7 0–18 0%
羅馬尼亞維克托·哈內斯庫 (26) 2000 0–6 0–4 0–7 0–2 0–19 0%

橘色(已退役)

經典對戰

[編輯]

四巨頭有許多場著名對決,2008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是被網球專家、網壇名將、球迷視為經典對決[198][199][200][201],2012年澳洲網球公開賽5小時53分鐘的大滿貫決賽,喬科維奇在2010和2011年的兩屆美網四強連續救賽末點逆轉擊敗費德勒[202][203],費德勒2011年法網四強擊敗喬科維奇,終結喬科維奇41連勝[204],2012年澳網四強,4小時50分鐘的五盤由喬科維奇擊敗穆雷[205],澳網決賽喬科維奇奪得第三冠,法網納達爾奪得第七冠[206],溫網費德勒奪得第七冠,追平桑普拉斯,穆雷則是自1938年後,有英國選手打進決賽[207],2012年美網決賽,穆雷奪得首座大滿貫冠軍,自1938年後唯一贏得大滿貫冠軍的英國選手[208]

2007年溫網決賽

[編輯]

「2007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由世界排名第一費德勒和世界排名第二的納達爾對決,也是第四次大滿貫決賽相遇。

最終費德勒3小時45分鐘的五盤擊敗納達爾,繼比約恩·伯格後,連奪五座溫網冠軍的選手,當天比約恩·伯格在1981年輸掉決賽後第一次重回溫網,見證這一刻表示:「希望見證費德勒追平我的紀錄,連續奪得五冠,對我來說,沒有比這時回來更合適。」[209],這也是溫網第一次引入鷹眼系統技術[210],但是賽前費德勒和納達爾對溫網這做法均表示反對[211][212]

2008年溫網決賽

[編輯]

「2008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由世界排名第一費德勒和世界排名第二納達爾對決,第六次大滿貫決賽碰頭,4小時48分鐘的五盤[213],納達爾奪得第一座溫網冠軍,終止費德勒溫網六連冠[214]

由於中途下雨不斷,不斷中止又繼續,當地時間晚上21點15分結束,下午14點35分開打,耗時六小時分鐘[215],隨後溫網為中央球場加蓋頂棚,使得不因下雨而被迫拖延[216]

2009年澳網決賽

[編輯]

「2009年澳洲網球公開賽決賽」由納達爾世界排名第一和費德勒世界排名第二對決,費德勒和納達爾第七次在大滿貫決賽碰頭,也是納達爾繼2008年法網和溫網後,連續三次擊敗費德勒,4小時19分鐘的五盤,納達爾擊敗費德勒,奪得首座澳網冠軍[217]

納達爾也成為澳網首位奪冠的西班牙選手,決賽被形容為澳網最精彩對決之一[218],費德勒無法追平桑普拉斯14座大滿貫冠軍[219][220][221],納達爾在不同場地擊敗費德勒,尤其法網對費德勒,使費德勒生涯大滿貫推遲五年完成[註 8],納達爾也完成職業生涯金滿貫[註 9]

費德勒一發得分率為51%對納達爾64%,破發率費德勒31%對納達爾的43%[222],在關鍵分費德勒處於劣勢。

2010年美網決賽

[編輯]

「201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由首次打進美網決賽世界排名第一納達爾對第二次闖進美網決賽世界排名第三喬科維奇,首次在大滿貫決賽交手,也是第五次大滿貫碰頭,四強納達爾直落三盤擊敗俄羅斯米哈伊爾·尤日尼[223],喬科維奇輸兩盤後逆轉費德勒[224]

2011年法網四強和決賽

[編輯]

「201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四強」由世界排名第二喬科維奇對世界排名第三費德勒,費德勒擊敗喬科維奇,為喬科維奇2011年賽季首敗[225],也是喬科維奇2011年賽季唯一沒打進決賽的大滿貫,最後費德勒和納達爾爭冠,也是第八次大滿貫碰頭,最終納達爾第五次在法網擊敗費德勒,追平比約恩·博里法網六冠[226]

2012年澳網決賽

[編輯]

「2012年澳洲網球公開賽決賽」由世界排名第一喬科維奇對世界排名第二納達爾,第四次大滿貫決賽碰頭,喬科維奇連續三次擊敗納達爾且上演五盤[227][228],最後頒獎典禮時,因為體力透支過分勞累而無法站著,主辦方為納達爾和喬科維奇在頒獎現場準備椅子[229]

2012年法網決賽

[編輯]

「2012年法國網球公開賽決賽」由喬科維奇對決納達爾,連續四次大滿貫決賽交手,納達爾渴望超越比約恩·伯格六冠,追平克里斯·艾芙特七冠[230]

納達爾贏得前兩盤,喬科維奇則在第三盤扳回一程,第四盤在喬科維奇2比1領先時暫停[231],喬科維奇在納達爾冠軍點以一記雙誤被破發,最終納達爾奪得法網第七冠,追平克里斯·艾芙特[232][233]

2012年溫網決賽

[編輯]

「2012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由世界排名第三費德勒對世界第四穆雷,第三次大滿貫決賽相遇,費德勒擊敗穆雷,奪得第17座大滿貫冠軍[234][235][236]

2012年美網決賽

[編輯]

「2012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由世界排名第二喬科維奇對世界排名第三穆雷,第二次大滿貫決賽交手,穆雷贏兩盤後遭到喬科維奇反撲,但決勝盤擊敗喬科維奇,奪得首座大滿貫冠軍,4小時54分鐘追平美網決賽紀錄[註 10]

賽後穆雷表示,在喬科維奇贏得第三盤和第四盤後的休息時間,穆雷上完廁所後專注於比賽[237]

2013年澳網決賽

[編輯]

「201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決賽」由世界排名第一喬科維奇對世界排名第三穆雷[238],第三次大滿貫決賽碰頭,最終喬科維奇四盤擊敗穆雷,奪得第六座大滿貫冠軍,成為公開化年代首位完成澳網三連冠的選手[239]

穆雷在首盤搶七贏得第一盤,喬科維也以搶七贏得第二盤,第三盤第八局,喬科維奇獲得破發點並成功破發,並保持到盤末,以6比3贏得第三盤,隨後,喬科維奇以6比2贏得第四盤奪冠,追平鮑里斯·貝克斯特凡·埃德貝里六座大滿貫冠軍[240][241]

2013年法網四強

[編輯]

「2013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四強」被認為是決賽的提前上演,喬科維奇在蒙地卡羅大師賽擊敗納達爾後,在四強對決納達爾,納達爾在紅土賽季八次闖進決賽六次奪得冠軍,喬科維奇看重這場勝利,四強擊敗納達爾晉級決賽,有機會首度奪得法網冠軍,完成生涯大滿貫[242],並以此來追思剛過世的啟蒙老師[243]

最終4小時37分鐘,決勝盤納達爾以9比7贏得第五盤,擊退喬科維奇,和2012年澳網決賽相似,納達爾在第四盤化解喬科維奇賽末點,贏得第四盤且進決勝盤,決勝盤納達爾率先破發,並以4比2領先,卻被喬科維奇回破,扳平至4比4,最終喬科維奇第五盤以7比5逆轉納達爾奪冠,喬科維奇在第四盤化解對手的賽末點並進決勝盤,第五盤4比2領先時未能守住,最後7比8時遭到破發,止步四強無緣決賽[244]

納達爾決賽對手是費雷爾,是繼2010年伯蒂奇後非四巨頭打進大滿貫決賽,最後納達爾二度連續四年奪得法網冠軍,成為首位一座大滿貫奪得八次冠軍的選手[245]

2013年溫網決賽

[編輯]

「2013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決賽」由世界排名第一喬科維奇和世界排名第二穆雷對決 第四次大滿貫決賽交手,最終3小時9分鐘,二號種子以直落三盤擊敗頭號種子[246][247],穆雷拿到職業生涯第二座大滿貫冠軍,這也是英國選手自1936年後,首座溫網冠軍[248]

2013年美網決賽

[編輯]

「2013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由世界排名第一喬科維奇與世界排名第二納達爾對決,第六次大滿貫決賽交手,納達爾決賽四盤擊敗喬科維奇,二度奪得美網冠軍,奪得第13座大滿貫冠軍[249]

國際賽事和國家代表

[編輯]

ITF賽事:奧運台維斯盃霍普曼盃ATP賽事:拉沃盃ATP盃聯合盃

選手 奧運 台維斯盃 霍普曼盃 拉沃盃 ATP盃 聯合盃 戰績 勝率 年份 冠軍數
瑞士 費德勒 20–7 52–18 27–9 8–4 107–38 73.8% 1999–2022 8
西班牙 納達爾 19–6 37–5 3–4 6–2 0–2 65–19 77.4% 2004–2024 8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22–10 46–16 20–8 2–3 11–1 3–1 104–39 72.7% 2004–2024 4
英國 穆雷 21–8 42–10 18–8 0–2 81–28 74.3% 2005–2024 3

國際賽事表現比較

[編輯]
選手 奧運 台維斯盃 霍普曼盃 拉沃盃 ATP盃/聯合盃
參加數 獎牌 勝場
勝率
%
提名 平局 冠軍數 勝場
勝率
%
參加數 冠軍數 勝場
勝率
%
參加數 冠軍數 勝場
勝率
%
參加數 冠軍數 勝場
勝率
%
瑞士 費德勒 7 2 20 74% (20–7) 27 27 1 52 74% (52–18) 5 3 27 75% (27–9) 4 3 8 67% (8–4) 沒參加
西班牙 納達爾 8 2 19 76% (19–6) 20 23 4 37 88% (37–5) 沒參加 3 2 3 43% (3–4) 3 0 6 67% (6–3)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9 2 22 69% (22–10) 30 37 1 46 74% (46–16) 4 0 20 71% (20–8) 2 1 2 40% (2–3) 3 1 14 88% (14–2)
英國 穆雷 9 3 21 72% (21–8) 24 25 1 42 81% (42–10) 4 0 18 69% (18–8) 1 0 0 0% (0–2) 沒參加

留下的地位認可

[編輯]

其他頂尖選手,包括費雷爾、伯蒂奇、特松加、羅迪克等選手都曾經表示過四巨頭對網壇的統治及匹配時的挑戰[250][251][252],費雷爾曾說:

許多前任網壇選手,包括比約恩·伯格、阿格西、桑普拉斯、伊萬尼塞維奇等,也表達他們的想法[256][257][258][259],在2011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比賽期間,11屆大滿貫冠軍得主比約恩·伯格表示:

瓦林卡本身不認為自己的成績足以與四巨頭相提並論,並表示四巨頭遠遠領先我[260],瓦林卡表示:

四巨頭的出現被認為對網壇產生積極的影響,使這項運動更激勵人心且吸引更多關注。

其他觀點

[編輯]

穆雷與曾被提名的三位選手的生涯成績:

大滿貫 ATP1000大師賽 500賽 250賽 ATP年終總決賽 奧運 最高世界排名
英國 穆雷 3 14 9 17 1 金牌(2) 1
瑞士 瓦林卡 3 1 3 9 0 第二輪(1) 3
阿根廷 德爾波特羅 1 1 9 11 0 銀牌(1) 3
克羅埃西亞 西里奇 1 1 2 16 0 第三輪(1) 3

「三巨頭」

[編輯]

有些網球評論員,甚至穆雷都曾把現今網壇形容為「三巨頭」或「三國鼎立」[261][262][263],認為以穆雷實力應該排在其他三巨頭後[264][265],穆雷對戰其他三巨頭的成績是較不理想的29勝56敗,從2008年賽季到2013年賽季,穆雷拿到九座ATP1000大師賽冠軍,2011年到2012年連續五次大滿貫四強,2012年倫敦奧運金牌得主,2012年到2013年四次打進大滿貫決賽,最後奪得2012年美網及2013年溫網冠軍[266][267], 在2016年澳網、法網奪得亞軍,拿到溫網冠軍、奧運金牌和ATP年終總決賽冠軍,在2016年登上年終世界排名第一[268]

黃金時代

[編輯]

包括格拉芙和馬克安諾在內一些人都認為,四巨頭的出現正逢網壇的新「黃金時代」[269][270][271][272],在這時代,強度、運動能力、質量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與1960年代,羅德·拉沃、肯·羅斯威爾羅伊·愛默生紐康姆的時代及1970年代至1980年代,比約恩·伯格、康諾斯、馬克安諾和伊凡·藍道的時代相比[273][274][275][276]

喬科維奇和費德勒都認為這是網壇的黃金時代[277][278],儘管費德勒在2012年緩頰環繞著四巨頭為最偉大的討論,費德勒說道:

費德勒說的黃金時期也用於網壇中其他著名時代,包括1970年代至1980年代[280][281][282]和1920年代至1930年代[283][284][285]

將四巨頭在大滿貫、ATP1000大師賽、ATP年終總決賽奪得冠軍數與「比約恩·伯格/康諾斯/馬克安諾/伊凡·藍道」和「斯特凡·艾伯格/鮑里斯·貝克/桑普拉斯/阿格西」兩組其他年代選手比較,無論大滿貫、ATP1000大師賽、ATP年終總決賽冠軍數,四巨頭都超越兩組其他年代選手。

大滿貫 ATP1000大師賽 ATP年終總決賽 合計
瑞士 費德勒 + 西班牙 納達爾 +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 英國 穆雷 69 118 14 201
瑞典 比約恩·博里 + 美國 康諾斯 + 美國 馬克安諾 + 捷克 伊凡·藍道 34 73 11 118
瑞典 斯特凡·埃德貝里 + 德國 鮑里斯·貝克 + 美國 阿加西 + 美國 桑普拉斯 34 46 10 90

生涯總獎金

[編輯]

喬科維奇、納達爾、費德勒、穆雷佔據生涯總獎金前四[286],此外,喬科維奇在2015年賽季奪得最高單賽季總獎金紀錄,高達約2115萬美元。

生涯總獎金[287]
塞爾維亞 喬科維奇 $185,065,269
西班牙 納達爾 $134,946,100
瑞士 費德勒 $130,594,339
英國 穆雷 $64,687,542

四巨頭合計生涯總獎金約5.15億美元。

  • 截至2024年10月13日 (2024-10-13)

參見

[編輯]

註解

[編輯]
  1. ^ 包括ATP巡迴賽大滿貫奧運戴維斯盃拉沃盃霍普曼盃ATP盃聯合盃
  2. ^ 除了單打金牌,還有一枚跟勞拉·羅布森搭檔混雙的銀牌。
  3. ^ 自2019年之後,將奧運金牌列為頂級賽事。
  4. ^ 為漢堡大師賽至2008年,紅土馬德里大師賽從2009年至今。
  5. ^ 2001年之前為斯圖加特公開賽,2002年至2008年為硬地馬德里大師賽,2009年至今為上海大師賽。
  6. ^ 截至2022年溫網開打前
  7. ^ 截至2024年奧運期間
  8. ^ 2009年法網擊敗羅賓·索德林首次法網奪冠完成大滿貫。
  9. ^ 2008年北京奧運奪得金牌,2010年首次美網奪冠達成,費德勒只有大滿貫。
  10. ^ 上次發生在1988年伊凡·藍道與馬茨·韋蘭德的決賽。

參考文獻

[編輯]
  1. ^ Newman, Paul. "Golden era of tenn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Independent. 1 December 2010.
  2. ^ "Rod Laver's Top 10 From The Present". Herald Sun. Retrieved 26 January 2012.
  3. ^ The Tipster. "Novak Djokovic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layers of all time says Pat Cas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etro. 25 October 2011.
  4. ^ "Big four to slug it out for US Op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urriyet Daily News. 28 September 2011.
  5. ^ "Preview: Tennis 'Big Four' set to battle for U.S. Open tit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UK Reuters. 9 September 2011.
  6. ^ "Men's Tennis Big Four – Is the Party almost ov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leacher Report. 1 February 2013.
  7. ^ "Men's Tennis: The Big One, Big Two, Big Three or Big Fou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P Tour. 26 February 2011.
  8. ^ Roger's Results 1998. Roger Federer Official Website. [2009-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4). 
  9. ^ Ilic, Jovica. On this day: Roger Federer wins first ATP match at 17. Tennis World USA. 2022-09-30 [2022-09-30]. 
  10. ^ Nadal, the youngest player to win his first ATP match. Rafael Nadal Academy. [2023-08-14]. 
  11. ^ Bierley, Steve. in Melbourne. Djokovic arrives with a bang and a new era begins. The Guardian. [2008-01-28]. 
  12. ^ Andy Murray records 1000th ATP tour-level match - LTA. LTA. [2005-04-18]. 
  13. ^ Malcolm Folley. (26 January 2013) In Murray and Djokovic, history beckons for the boys who grew up to be champ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Daily Mail. Retrieved 5 February 2013.
  14. ^ Mitchell, Kevin. "The friendship and rivalry of Andy Murray and Novak Djokovi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Retrieved 5 February 2013.
  15. ^ 2000–2009 The Decade in Tennis. Essential Tennis. [2013-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16. ^ Tignor, Steve. Deux: Death on the Dirt. Tennis.com. [2014-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6). 
  17. ^ 2003: Roger Federer Wins First Grand Slam at Wimbledon. Bleacher Report. [2013-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2). 
  18. ^ Mimi Mccann. Andy Roddick: His 2003 U.S. Open Comeback Will Make You a Believer. Bleacher Report. [2009-08-27]. 
  19. ^ Gaston Gaudio's 2004 Roland Garros triumph, 20 years on. ATP Tour. [2024-06-06]. 
  20. ^ Roger Federer On No. 1: 'I Decided I Would Like To Stay There'. ATP Tour. [2020-09-24]. 
  21. ^ No.1 seed Federer upset by Spanish teenager. USA Today. [201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2). 
  22. ^ Tignor, Stephen. Wimbledon 2006: The Duel. Tennis.com. [2008-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5). 
  23. ^ 2007 Wimbledon Championship final match fac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P Tour. [5 March 2014].
  24. ^ Stephanie Livaudais. The world in 2005—the last year the Australian Open didn’t feature a ‘Big 3' finalist. Tennis.com. [2024-01-27]. 
  25. ^ 2005: Rafael Nadal Wins Roland Garros, Begins New Era in Clay Court Tennis. Bleacher Report. [2013-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2). 
  26. ^ Roddick back with a bang. Eurosport. [21 August 2006]. 
  27. ^ The Story When David Nalbandian Beat the BIG 3 in Madrid in 2007. Tennisclubhouse.ca. [6 May 2024]. 
  28. ^ Bierley, Steve. in Paris. Nalbandian thrashes Nadal in Paris masterclass. The Guardian. [5 November 2007]. 
  29. ^ Tennis Youngsters excel in 2005. FilGoal. [201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30. ^ Mitchell, Kevin. The friendship and rivalry of Novak Djokovic. The Guardian (London). [201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31. ^ Preston, Eleanor. Djokovic rubs salt into someone's wound. The Guardian (London). [201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32. ^ Novak Djokovic Q&A. BBC Sport. [2013-02-05]. 
  33. ^ "Murray out of the French Open". The Guardi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5 February 2013.
  34. ^ "Injured Murray out of Wimbled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15 February 2013.
  35. ^ Kirwin, Kate."Masterly Murray triumphs in St Petersbu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Daily Mail. Retrieved 5 February 2013.
  36. ^ Djokovic upsets Federer in straight se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BC News. 25 January 2008.
  37. ^ Newman, Paul."Djokovic keeps up Murray ga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Daily Telegraph. Retrieved 22 February 2013.
  38. ^ Caroline Cheese. Brutal Nadal sweeps aside Murra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39. ^ Barry Wood. Roddick overcomes the odds to take Dubai title. Reuters. [9 March 2008]. 
  40. ^ Davydenko thumps Nadal in Miami final. France24. [19 April 2021]. 
  41. ^ Jenkins, Bruce. (7 July 2008)"The Greatest Match Ev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an Francisco Chronicle. Retrieved 2009-02-14.
  42. ^ Alleyne, Richard. (7 July 2008)"Wimbledon 2008: John McEnroe hails Rafael Nadal victory as greatest final ev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Retrieved 2009-02-14.
  43. ^ Wertheim, Jon. (9 July 2008)"Without a doubt, it's the great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nnis Mailbag (SI.com). Retrieved 2009-02-14.
  44. ^ Tignor, Steve. (8 July 2008)"W: Report Card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ncrete Elbow. Tennis.com. Retrieved 2009-02-14.
  45. ^ Tennis: Andy Murray beats Rafael Nadal to reach US Open fin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7 September 2008.
  46. ^ Bierley, Steve. Tennis Masters Cup: Novak Djokovic beats Nikolay Davydenko; Juan Martin del Potro beats Jo-Wilfried Tsong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47. ^ Tsonga wins Paris Masters. Eurosport. [2 November 2008]. 
  48. ^ "Rusedski on the 'big four' of men's tenn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22 February 2013.
  49. ^ 納達爾:看到羅傑哭泣無法享受勝利 希望囊獲全滿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09年2月3日
  50. ^ Bierley, Steve. Rafael Nadal's Wimbledon withdrawal leaves door open for Andy Murra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51. ^ Mike Dickson. WIMBLEDON 2009: Swiss legend Federer beats Roddick in five set classic to win a record 15th Grand Sl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Daily Mail.
  52. ^ Andy Murray beats Juan Martin del Potro to win Rogers Cu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53. ^ Roger Federer enters sixth consecutive US Open final defeating Novak Djokovi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nnisNews.
  54. ^ Donegan, Lawrence. at Flushing Meadows. Juan Martín del Potro crushes Rafael Nadal to meet Roger Federer in fi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14 September 2009.
  55. ^ Inspired Davydenko beats Nadal to win Shanghai Masters. France24. [19 April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31). 
  56. ^ TBT: Nikolay Davydenko's 2009 ATP World Tour Finals victory. Sports Illustrated. [16 October 2014]. 
  57. ^ Clegg, Jonathan."We Are the Champion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5 March 2013.
  58. ^ Courtney Nguyen. Veteran Ljubicic completes Indian Wells triumph. CNN. [22 March 2010]. 
  59. ^ Roddick wins in Miami. Eurosport. [4 May 2010]. 
  60. ^ Lazenberg, Gregory."Rafael Nadal: Why This Clay Court Season Might Not Be As Easy As the Last O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leacher Report. Retrieved 25 March 2013.
  61. ^ "2010 Players of the Yea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P Tour. Retrieved 25 March 2013.
  62. ^ Wimbledon 2011 Results: Novak Djokovic Is World's No. 1. Bleacher Report. [2011-07-04]. 
  63. ^ Ed McGrogan. "The 10 Greatest Men's Seasons: No. 3, Djokovic's 20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ennis.com. [6 December 2011].
  64. ^ Habib, Hal. (21 September 2011) "After putting on 'couch potato' weight in retirement, Pete Sampras is fit again and playing competitivel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Palm Beach Post.
  65. ^ ""Big Four" set to battle for U.S. Open tit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uters. Retrieved 9 July 2013.
  66. ^ John O' Donovan. "Djokovic's 2011 season: the greatest of all tim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TE. Retrieved 9 July 2013.
  67. ^ Willis, Alexandra. "Andy Murray to leap-frog Roger Federer in world rankings after beating David Ferrer to win Shangha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Daily Telegraph. Retrieved 9 July 2013.
  68. ^ "Murray kicks off 2012 against Kukushk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SPN. Retrieved 9 July 2013.
  69. ^ 2012 Olympic tennis men's single final's match fac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P官網 查閱於2014年3月5日
  70. ^ 小德:四巨頭將男網帶入黃金時代 穆雷是重要組成部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2年8月15日
  71. ^ "Andy Murray finally cemented in tennis 『Big Four』". Ones to Watch.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7-10 Retrieved 9 July 2013.
  72. ^ "Andy Murray's US Open win, press review: 'The Big Three is the Big Fou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Retrieved 31 January 2013.
  73. ^ "TOP ACHIEVEMENTS OF 2012: ROGER FEDERER TOPPLES SAMPRAS RECORD".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12-26. Bettor.com. Retrieved 9 July 2013.
  74. ^ "Nadal: I wasn't ready to play in 2012 Wimbled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gence France-Presse. Retrieved 9 July 2013.
  75. ^ 費德勒排名10年來首次無緣前4,喬科維奇及穆雷為前兩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體育 2013-07-08
  76. ^ 小德終結納達爾硬地不敗,中網19連勝成就四冠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10月6日
  77. ^ 小德連奪中網+大師賽冠軍,簽名再秀一顆紅心愛中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體壇周報 2013年10月14日
  78. ^ 小德巴黎阻費雷爾衛冕,大師賽200勝奪生涯40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體育 2013年11月4日
  79. ^ 總決賽小德力克納達爾,攜22連勝衛冕第三度稱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11月12日
  80. ^ 小德年末22連勝狂攬4000分,成新一代室內賽之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11月12日
  81. ^ 納達爾第3次登頂年終No.1寶座,創造巡迴賽一紀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11月7日
  82. ^ 小德納達爾幾乎壟斷大賽冠軍,或正式聯手統治網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11月12日
  83. ^ 納達爾完美賽季收穫10冠4亞,溫網總決賽留兩遺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11月12日
  84. ^ 頒獎-納達爾小德惺惺相惜互祝賀,動情致謝球迷支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11月12日
  85. ^ 德約無奈夢碎澳網四連冠,沒關係重頭再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騰訊體育2014年1月22日
  86. ^ 「五盤大師」敗走麥城,小德鐵人形像被顛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騰訊體育 2014年1月22日
  87. ^ 費德勒四盤復仇穆雷,連續十一年躋身澳網四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騰訊體育 2014年1月22日
  88. ^ 瓦林卡創21年來大滿貫奇蹟,第36次征程有點甜。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騰訊體育 2014年1月27日
  89. ^ Keating, Steve. "Membership in Big Four not of huge interest for Wawrink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uters Sports News. 12 September 2012.
  90. ^ 澳網綜述:男網挑戰四天王,女網均勢群芳鬥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騰訊體育 2014年1月26日
  91. ^ 十年大滿貫僅四個旁落,瓦林卡加入挑戰英雄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騰訊體育 2014年1月26日
  92. ^ 男網格局:瓦林卡打破壟斷,兩超多強正在成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騰訊體育 2014年1月26日
  93. ^ Murray Beats Monfils in Fading Light at Roland Garros. ATP Tour. [2014-06-05]. 
  94. ^ Tignor, Steve. Lightning Strikes Twice. Tennis.com. [2014-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95. ^ Stan Wawrinka stuns Novak Djokovic to win final. BBC. [2016-09-12]. 
  96. ^ Andy Murray becomes world number one after Raonic withdraws from Paris Masters. BBC Sport. [2016-11-07]. 
  97. ^ Alexander Zverev Beats Novak Djokovic For Rome Title, His First Masters 1000 Crown. ATP Tour. [2021-05-07]. 
  98. ^ Wimbledon 2017: Andy Murray top seed ahead of Djokovic, Federer & Nadal. BBC Sport. [2017-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2). 
  99. ^ Tennis rankings: Big Four, the ATP Top Four again, Johanna Konta hits career-high of Four in WTA list. SportingLife. [2020-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100. ^ Novak Djokovic: Twelve-time Grand Slam champion will not play again in 2017. BBC Sport. [2017-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5). 
  101. ^ How The 2017 Montreal Final Was Won: Federer vs. Zverev. ATP Tour. [2021-05-07]. 
  102. ^ Del Potro Saves 3 M.P. To Beat Federer And Win Maiden Masters 1000 Title In Indian Wells. ATP Tour. [2021-05-07]. 
  103. ^ Rafael Nadal beats Stefanos Tsitsipas to win 11th Barcelona Open title. BBC Sport.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104. ^ Federer reveals long-standing hand injury. Yahoo Sport. [2020-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105. ^ Khachanov Stuns Djokovic For Maiden Masters 1000 Crown. ATP Tour. [2021-04-19]. 
  106. ^ Dominic Thiem Topples Roger Federer For Maiden Masters Title In Indian Wells. ATP Tour. [2021-05-07]. 
  107. ^ ATP Finals: Alexander Zverev advances to semis; Rafael Nadal finishes year as World No. 1. India Today. Associated Press. [2020-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108. ^ Rothenberg, Ben. Andy Murray Announces Retirement This Year. The New York Times. [2020-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109. ^ Peter, Bodo.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ennis' Big Three as we know it. ESPN. [2020-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1). 
  110. ^ Morse, Ben. 'All three of the best players are playing in this generation,' Murray believes tennis' 'Big Three' are GOATs. CNN. [2020-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111. ^ Djokovic zum achten Mal Australian-Open-Champion. Süddeutsche Zeitung.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112. ^ Shanna McCarriston. Rafael Nadal withdraws from US Open amid COVID-19 concerns. CBS Sport.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2). 
  113. ^ Pablo Carreno Busta Advances To US Open QFs, Novak Djokovic Defaulted. ATP Tour.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5). 
  114. ^ Dominic Thiem Outlasts Alexander Zverev In Historic US Open Final. ATP Tour. [2020-09-13]. 
  115. ^ Bhagavatula, Manoj. Stats: Djokovic ties Federer, Nadal's 20 Grand Slams with 6th Wimbledon title. ESPN. [202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116. ^ Raz Mirza. Wimbledon 2021: Novak Djokovic beats Matteo Berrettini to join Roger Federer and Rafael Nadal as 20-time Grand Slam champion. Sky Sports. [2021-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117. ^ Tokyo 2020 Olympics: Novak Djokovic beaten by Alexander Zverev in Olympic semi-final. Sky Sports. [202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118. ^ Tokyo 2020 Olympics: Novak Djokovic defeated in bronze medal match and misses out on medal. Sky Sports. [202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119. ^ Carayol, Tumaini. Daniil Medvedev ends Novak Djokovic’s calendar slam dream in US Open final. The Guardian. [2021-09-12]. 
  120. ^ Rothenberg, Ben. Rafael Nadal Returns to Australian Open With More Modest Expectations. The New York Times. [2022-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121. ^ Jurejko, Jonathan. Nadal beats Medvedev in Melbourne classic. BBC Sport.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9). 
  122. ^ Carayol, Tumaini. Taylor Fritz hands Rafael Nadal first loss of 2022 with win in Indian Wells final. The Guardian. [21 March 2022]. 
  123. ^ Sam Jacot. Fantastic 14! Nadal Defeats Ruud For Another Roland Garros Title. ATP Tour. [2022-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5). 
  124. ^ Futterman, Matthew. Rafael Nadal Withdraws From Wimbledon Ahead of Semifinal Match. The New York Times. [2022-07-08]. 
  125. ^ Carayol, Tumaini. at Wimbledon. Novak Djokovic crowned Wimbledon champion after beating Nick Kyrgios. The Guardian. [2022-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6). 
  126. ^ Ben Southby. CARLOS ALCARAZ DOES NOT FEEL WEIGHT OF 2022 US OPEN CROWN AHEAD OF THIS YEAR’S TOURNAMENT - ‘I FEEL THE SAME’. Eurosport. [2023-08-28]. 
  127. ^ Simon Cambers, D'Arcy Maine. Laver Cup: Roger Federer retires from tennis after playing the final match of his career. ESPN. [2023-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0). 
  128. ^ Paris Masters: Holger Rune shocks Novak Djokovic to win title in French capital. Sky Sports. [7 November 2022]. 
  129. ^ Dan Quarrell. CARLOS ALCARAZ TRIUMPH AT WIMBLEDON 'UNBELIEVABLE', SPANISH STAR 'A COMPLETE PLAYER AT 20' - MATS WILANDER. Eurosport. [2023-07-16]. 
  130. ^ Sinner rallies from two sets down to win Australian Open title. ATP Tour. [2024-01-28]. 
  131. ^ Oli Gent. FRENCH OPEN 2024: CARLOS ALCARAZ CLINCHES TITLE AFTER FIVE-SET THRILLER WITH ALEXANDER ZVEREV. Eurosport. [2024-06-09]. 
  132. ^ Futterman, Matthew. Novak Djokovic withdraws from French Open with knee injury. The Athletic. [2024-06-04]. ISSN 0362-4331. 
  133. ^ Jurejko, Jonathan. Andy Murray's farewell at Wimbledon begins with loss alongside brother Jamie Murray. BBC Sport. [2024-07-05]. 
  134. ^ Eccleshare, Charlie. Humour dries the tears at Andy Murray's poignant Wimbledon farewell. The Athletic. [2024-07-05]. ISSN 0362-4331. 
  135. ^ Alcaraz beats Djokovic in Wimbledon final after late plot twist. ATP Tour. [2024-07-14]. 
  136. ^ Hansen, James. Tennis Briefing: How will Rafael Nadal feel? What was behind Zverev and Fils' handshake?. The Athletic. [2024-07-23]. ISSN 0362-4331. 
  137. ^ Sinner surges on! World No. 1 defeats home hope Fritz for US Open title. ATP Tour. [8 September 2024]. 
  138. ^ Rafa Nadal Mil gracias a todos Many thanks to all. Instagram. 
  139. ^ David Ornstein. "Andy Murray wins men's singles Olympics tennis gol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5 August 2012.
  140. ^ "Nadal beats Gonzalez to take Gol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17 August 2008.
  141. ^ "Djokovic beats Blake for Bronz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16 August 2008.
  142. ^ "Andy Murray Reaches US Open Semi Final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Yahoo News. Retrieved 26 January 2012.
  143. ^ Steven Lynch. "Murray's semi streak and Pele's hat-trick of World Cup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9 January 2013.
  144. ^ Tennis' other guys: A look at men who have won Grand Slam titles since the rise of the “Big Four”. tennismajors.com. [2024-03-19]. 
  145. ^ Rafael Nadal ATP Rankings History. ATP Tour. [2013-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08). 
  146. ^ Mole, Giles. "Rafael Nadal takes over from Roger Federer as World No.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6 February 2013.
  147. ^ "Roger Federer moves past Pete Sampras rankings reco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6 February 2013.
  148. ^ Live Tennis Rankings, Pepperstone ATP Live Rankings (Singles). [2023-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2). 
  149. ^ ITF Tennis. ITF (ATP). 
  150. ^ Charles Lin. Best Serve and Volleyer in the World. Essential Tennis. [2010-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3). 
  151. ^ Bierley, Stephen. Serve-volley dead? No one told Federer. The Guardian. [2010-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6). 
  152. ^ Nigel Chiu. EXCLUSIVE: CASPER RUUD EXPLAINS WHY RAFAEL NADAL IS ALMOST UNSTOPPABLE ON CLAY AHEAD OF FRENCH OPEN. Eurosport. [2023-07-04]. 
  153. ^ Greg Garber. Nadal Has Improved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His Game. ESPN. [2009-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1). 
  154. ^ Cooper, Jeff. Rafael Nadal – Game Profile. Tennis.About.com. [2010-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7). 
  155. ^ Tignor, Steve. Novak Frames of Mind. TennisWorld.Typepad. [2009-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8). 
  156. ^ Cooper, Jeff. Novak Djokovic - Game Profile. Tennis.About.com. [2008-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6). 
  157. ^ Greg Garber. Murray missing aggression from ga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SPN. 30 August 2009. Retrieved 2013-07-10.
  158. ^ The Andy Murray Backhand".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2-03. Retrieved 13 July 2013.
  159. ^ 特評:德穆之爭還難比費納爭霸 網壇依舊四分天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3年1月27日 新浪體育
  160. ^ 網壇四巨頭沒法成朋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體育 2012年9月10日
  161. ^ 網壇四巨頭,友誼只是競爭的修飾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體育 2013年7月31日
  162. ^ 小德回應父親抨擊費納:很抱歉,但我不對他負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體育 2013年8月5日
  163. ^ 納達爾回應小德父親:兩人關係友好 他應問兒子意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體育 2013年7月31日
  164. ^ 納達爾引領網壇新時尚。稱和費德勒關係僅算一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搜狐體育援引東方體育日報報導 2008年9月2日
  165. ^ 納達爾後悔公開指責費德勒,稱本應在更衣室解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 2012年1月18日
  166. ^ 納達爾公開批評費德勒,抱怨賽程太密集身體疲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 2012年1月17日
  167. ^ 費德勒談重奪No.1一先決條件,回應與納達爾不和傳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2年4月27日
  168. ^ 費德勒:和納達爾關係親密,希望他身體狀況好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搜狐體育 2012年9月2日
  169. ^ 費德勒:納達爾無需道歉,兩人關係將如從前一般親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2年5月8日
  170. ^ 費德勒回應納達爾抨擊:拉法能有自己的觀點是好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2年1月6日
  171. ^ 穆雷回應德約科維奇抨擊,英國天才支持排名系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搜狐體育 2009年5月15日
  172. ^ Chin, Marcus. Roger Federer, Rafael Nadal, Novak Djokovic: A Trivalry in Men's Tenn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uly 4, 2011
  173. ^ 穆雷盼覆制奧運勝利,坦言與小德關係已不如從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體育 2013年7月6日
  174. ^ 小德:不願再談啟蒙教練話題,證與穆雷關係不如從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7月7日
  175. ^ "Rivalries of The Decad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P Tour. 18 December 2009.
  176. ^ Jeff MacGregor. "Greatest rivalry of the 21st centu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SPN. February 3, 2009.
  177. ^ Ravi Ubha. "Federer-Rafa still the best rival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SPN. 7 November 2010.
  178. ^ "Rivalries reach new height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1-27. Australian Open. 25 January 2013.
  179. ^ Carayol, Tumaini. ‘It just feels right’: Federer embraces final bow alongside great rivals. The Guardian. [2022-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5). 
  180. ^ "Federer-Nadal rivalry as good as it gets".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6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The Associated Press). Retrieved 14 February 2009.
  181. ^ Flanagan, Martin. (12 July 2008). "Federer v Nadal as good as sport ge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Age (Melbourne). Retrieved 14 February 2009.
  182. ^ Peter, Bodo. (30 January 2009)"Rival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nnisWorld Typepad. Tennis.com. Retrieved 14 February 2009
  183. ^ Jago, Richard. (15 August 2009)"Murray reaches world No.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The Observer (London). Retrieved 16 August 2010.
  184. ^ "It's official: Nadal will pass Federer for No. 1". NBC Sport. Associated Press. [1 August 2008].
  185. ^ 2007 Wimbledon Championship final match fac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P官網 查閱於2014年3月5日
  186. ^ 2008 Wimbledon Championship final match fac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P官網 查閱於2014年3月5日
  187. ^ 2009 Australian Open final match fac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P官網 查閱於2014年3月5日
  188. ^ 2012年澳網決賽數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P官網 查閱於2014年3月5日
  189. ^ "Djokovic Ends Nadal's 39-Match French Open Win Streak In Straight Se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artford Courant. 3 June 2015.
  190. ^ "Djokovic-Murray move away from pack".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0-29. Eurosport. Retrieved 1 February 2013.
  191. ^ Bierley, Steve. (14 November 2008)"Murray beats Federer in 3 se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UK). Retrieved 27 April 2010.
  192. ^ "Nadal blows Murray away in fi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6 February 2012.
  193. ^ Newbery, Piers. "Murray beats Nadal to take title". BBC Spo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6 February 2012.
  194. ^ "Andy Murray defeats Rafael Nadal in Japan Open fin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6 February 2012.
  195. ^ Patrick Jennings. "Andy Murray beats Rafael Nadal to win Madrid Masters fi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19 September 2018.
  196. ^ David Ornstein. "US Open 2011: Andy Murray loses to Rafael Nadal in sem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12 September 2011.
  197. ^ "Andy Murray to play Djokovic in Miami final after Nadal withdraw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6 February 2012.
  198. ^ Jenkins, Bruce.(7 July 2008)"The Greatest Match Ev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an Francisco Chronicle. Retrieved 2009-02-14.
  199. ^ Alleyne, Richard.(7 July 2008)"Wimbledon 2008: John McEnroe hails Rafael Nadal victory as greatest final ev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Retrieved 2009-02-14.
  200. ^ Wertheim, Jon.(9 July 2008)"Without a doubt, it's the great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nnis Mailbag (SI.com). Retrieved 2009-02-14.
  201. ^ Tignor, Steve.(8 July 2008)"W: Report Card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ncrete Elbow. Tennis.com. Retrieved 2009-02-14.
  202. ^ "Djokovic Snatches Monumental Victory from Feder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ennisNow. Retrieved 27 February 2013.
  203. ^ "Novak Djokovic beats Roger Federer in US Open sem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27 February 2013.
  204. ^ Bevan, Chris. "French Open: Roger Federer ends Novak Djokovic run to reach fi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27 February 2013.
  205. ^ "Australian Open – Murray: Djokovic semi-final made me believe".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1-15. Eurosport. Retrieved 27 February 2013.
  206. ^ Mike Henson. "Rafael Nadal beats Novak Djokovic to win seventh French Op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27 February 2013.
  207. ^ Briggs, Simon. "Wimbledon 2012: brave Andy Murray succumbs to brilliance of Roger Federer in men's fi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Daily Telegraph. Retrieved 27 February 2013.
  208. ^ David Ornstein. "Andy Murray wins US Open after beating Novak Djokovi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Sport. Retrieved 27 February 2013.
  209. ^ Hodgkinson, Mark.(2007-06-12)"Borg sees Federer as a kindred spiri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Daily Telegraph. Retrieved 2013-06-09.
  210. ^ 溫網引進鷹眼大獲成功,主辦方稱今後將繼續使用(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體育 2007年7月10日
  211. ^ 溫網將引進鷹眼技術,費德勒納達爾齊反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SPN 2007年4月27日
  212. ^ 溫網確認引進鷹眼技術,費德勒納達爾心存牴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騰訊體育 2007年4月25日
  213. ^ 08溫網決賽足可媲美莎翁戲劇,溫布爾登背叛費德勒。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體壇周報 2008年12月27日
  214. ^ 費天王止步溫網五連冠,雙料王成就網壇新"納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搜狐體育 2008年7月8日
  215. ^ 納達爾自傳:難忘08年溫網決賽,貫徹戰術很關鍵。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搜狐體育 2012年11月8日
  216. ^ 頑固溫網加蓋頂棚避雨,到底誰負責開啟頂棚按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09年6月22日
  217. ^ 史詩戰II費德勒沖14冠失利,納達爾首次澳網折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09年2月1日
  218. ^ "Australian Open 201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February 21, 2013.
  219. ^ 納達爾5盤粉碎費德勒14冠夢 首次硬地大滿貫封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易體育 2009-02-01
  220. ^ 09澳網錯過追平紀錄機遇 費德勒陷谷底淚灑墨爾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體壇周報 2009-07-07
  221. ^ 澳網男單綜述:全能戰神納達爾,費德勒淚水之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09年2月3日
  222. ^ "Australian Open 2009 match statistic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February 21, 2013.
  223. ^ Adam Fromal. U.S. Open Tennis 2010: Rafael Nadal Dominates Mikhail Youzhny, Advances to Fi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leacher Report. 12 September 2010.
  224. ^ Mitchell, Kevin. at Flushing Meadows. Novak Djokovic stuns Roger Federer in US Open semi-fi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12 September 2010.
  225. ^ 法網費德勒終結小德41連勝,決賽再演費納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騰訊體育 2011年6月4日
  226. ^ 納達爾救盤點重創費德勒,第6次法網捧杯守住No.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1年6月6日
  227. ^ 新浪圖片:小德捧冠軍獎杯與計時器合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網 2012年1月29日
  228. ^ "Longest Men's Singles Championship Fin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SPN Sports. 30 January.
  229. ^ 頒獎典禮現場:12分鐘50秒開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優酷網 查閱於2014年2月16日
  230. ^ Briggs, Simon. French Open 2012: History beckons Rafael Nadal and Novak Djokovic in Roland Garro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Daily Telegraph.
  231. ^ Aimee Lewis. "French Open: Nadal & Djokovic final suspended because of ra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2012-06-10.
  232. ^ "Rafael Nadal claims 7th French tit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SPN. 11 June 2012. Retrieved 11 June 2012.
  233. ^ Greg Bishop. "Nadal Wins Seventh French Open Tit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New York Times. 11 June 2012. Retrieved 11 June 2012.
  234. ^ 費德勒摧毀穆雷封王夢,第7度溫網折桂重返No.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2年7月9日
  235. ^ 費德勒奪冠重回世界第一,穆雷無福消受全英國的熱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2年7月10日
  236. ^ 男單綜述:費德勒7冠邁向更偉大,穆雷總是很受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2年7月10日
  237. ^ "Andy Murray won the US Open by giving himself a tennis pep talk while having a pe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太陽報
  238. ^ "Australian Open Men's Final Open Thread: Novak Djokovic v Andy Murra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nnis-X.com. Retrieved 26 January 2013.
  239. ^ Walton, Darren."Novak Djokovic creates Australian Open history by winning third straight title at Melbourne P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ews.com.au. Retrieved 27 January 2013.
  240. ^ 小德後發制人鏖戰勝穆雷,澳網3連冠大滿貫第6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1月27日
  241. ^ 小德超費德勒獨享一紀錄,冠軍讓NO.1寶座更加穩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1月27日
  242. ^ Jocelyn Gecker. "Novak Djokovic sets next goal: French Open breakthroug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Washington Times. Retrieved 2013-09-02.
  243. ^ "Nadal outlasts Djokovic in French Open semifinal, 9-7 in fift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ennis.com. 2013-06-07. Retrieved 2013-06-10.
  244. ^ Tignor, Steve. "The Heroic and the Hum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ennis.com. 2013-06-07. Retrieved 2013-06-10.
  245. ^ "Nadal sweeps Ferrer to win eighth Roland Garros tit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ennis.com. 2013-06-09. Retrieved 2013-09-02.
  246. ^ 邱吉爾「助攻」穆雷圓全英格蘭人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7月8日
  247. ^ 穆雷浪費3賽點仍完勝小德,英國人77年首奪溫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7月8日
  248. ^ 英媒:穆雷終結了77年的傷痛,這場勝利值得等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體育 2013年7月8日
  249. ^ Andrew McGarry. US Open: Rafael Nadal beats Novak Djokovic in four-set final to win his second Open tit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BC Grandstand Sport. 10 September 2013.
  250. ^ Matthew Laird. By The Numbers: Dominance of The 'Big Three'. World Tennis Magazine. [2012-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251. ^ "Tsonga unsure how to end 'big four' domina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BC. 4 January 2013.
  252. ^ "David Ferrer reluctant to claim 'Big Four' statu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DTV Sports. 20 January 2013.
  253. ^ Kamakshi Tandon. Outsiders catching up to big three?. ESPN. [2014-05-01]. 
  254. ^ Matt Cronin. Gulbis: Big 3 are boring interviews. Tennis.com. [2014-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255. ^ Kamakshi Tandon. Who said the big three were boring?. ESPN. [2014-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256. ^ "Australian Open 2013: Federer, Nadal, Djokovic, Murray – this is golden era of men's tennis, says Andre Agass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Daily Telegraph. 25 January 2012.
  257. ^ Ravi Ubha. Wimbledon: Pete Sampras' take on the big fou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SPN.
  258. ^ Bridging Gap to 'Big Three' Proving Too Tough for Rest. Reuters. [2013-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7). 
  259. ^ Hodgkinson, Mark. "Wimbledon 2011: Andy Murray is playing in the golden age of tennis for the men's game, says Bjorn B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Daily Telegraph. 16 June 2011.
  260. ^ The Big Four stay the Big Four, says Wawrinka. Rediff.com. [2016-09-13]. 
  261. ^ Chin, Marcus. Roger Federer, Rafael Nadal, Novak Djokovic: A Trivalry in Men's Tenn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July 2011. Bleacher Report.
  262. ^ Matt Cronin. Not there yet with Big 3. Tennis.com. [2013-01-31]. 
  263. ^ Bialak, Carl. Silver, Nate. Tennis Has A Big Three-And-A-Half. FiveThiryEight. [2016-11-07]. 
  264. ^ Brad Boeker. "Is the Dominance of the Big Three Good for Tennis?: Fan's Though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Yahoo Sport. Retrieved 31 January 2013.
  265. ^ "When will anyone, besides Big 3, win a majo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USA Today. Retrieved 31 January 2013.
  266. ^ Murrells, Katy. "Andy Murray's US Open win, press review: 'The Big Three is the Big Fou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Guardian. Retrieved 31 January 2013.
  267. ^ Briggs, Simon. "Andy Murray's grand slam victory gives 'Big Four' extra strength in fight for more prize mone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Daily Telegraph. Retrieved 31 January 2013.
  268. ^ Tignor, Steve. "Andy Murray beat Novak Djokovic and clinched No. 1 in true Big-4 sty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ennis.com. Retrieved 20 November 2016.
  269. ^ Kamakshi Tandon. Big Four searching for their way on clay. ESPN. [2014-05-01]. 
  270. ^ Briggs, Simon. A year in review: a look back at how the 'Big Four' jostled for supremacy in a vintage season. The Daily Telegraph. [2014-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271. ^ Simeon Gholam. Wimbledon 2013 Review: Where Has It Left the 'Big 4'?. Bleacher Report. [2014-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3). 
  272. ^ Peter, Bodo. Back to the Future. Tennis.com. [2014-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2). 
  273. ^ "The golden era of tennis is upon us and ain’t it gran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First Post. 14 September 2011.
  274. ^ "Nadal, Djokovic and Federer built a golden era of men's tenn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orts Illustrated. 11 June 2012.
  275. ^ Joe Smith. "John McEnroe on tennis' golden era and best of all ti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ampa Bay Times. 9 November 2012.
  276. ^ "Golden Era of Men’s Tenni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2-07. The Epoch Times. 31 January 2013.
  277. ^ Simply the best: The golden era of men's tennis. USA Today. [2012-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278. ^ Dan Imhoff. Andre's back. Australian Open. [2012-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279. ^ Matt Cronin. "Federer: Big Four maybe not best ev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ennis.com. 26 August 2012.
  280. ^ "WNYC-FM interview with Tennis Magazine".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8-26. Retrieved February 4, 2013.
  281. ^ "Article in The Oregoni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February 4, 2013.
  282. ^ Tignor, Stephen (2011). High High Strung: Bjorn Borg, John McEnroe, and the Last Days of Tennis's Golden Age. HarperCollins.
  283. ^ "Inspired By A Golden Era". Sports Illustrat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March 13, 2013.
  284. ^ "Grand Slam Tenni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6-28. Retrieved March 13, 2013.
  285. ^ "Can Anyone Upset The Big Four?".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4-04. NBC Sports. 19 June 2011.
  286. ^ Andrew Moss. Adjusted for inflation, the ATP's current elite are the best paid ever. UbiTennis. [2016-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4). 
  287. ^ Career Prize Money (PDF). ATP.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