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
胡明 胡錦芳 | |
---|---|
旅大市人民政府第4任市長 | |
任期 1959年3月—1961年3月 | |
前任 | 宋黎 |
繼任 | 許西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14年 英屬緬甸毛淡棉 |
逝世 | 2001年7月(87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籍貫 | 福建同安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1937年6月加入) |
母校 | 國立同濟大學附屬中學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中共中央黨校 |
胡明(1914年—2001年7月),原名胡錦芳,男,祖籍福建同安,生於緬甸,中國近代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胡錦芳生於緬甸毛淡棉從事紡織品貿易的華商家庭。1930年秋天回國,就讀於廈門集美中學初中36組。在學校里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的各種活動, 1933年底被當局視為赤色份子而遭學校開除。集美中學的老師推薦胡錦芳去江西景德鎮,到杜重遠在那裡創辦的景德鎮陶業人員養成所學習,成所實際上是地下黨辦起的一個機構,胡錦芳等同學秘密組織成立了景德鎮第一個抗日救亡團體「前哨社」,在景德鎮《陶業日報》上開闢《前哨》副刊,經常發表抗日救亡的言論和進步作品。1935年下半年,胡錦芳還以陶業管理局的名義,舉辦工人訓練所,開設露天講演場,組織大眾同樂會,向民眾傳授文化科學知識與淺顯的革命道理,大力宣傳抗日救國思想。1935年底,「一二•九」運動的消息傳到景德鎮後,胡錦芳帶領養成所的學員走向街頭,舉行示威遊行,張貼抗日標語,高唱救亡歌曲,聲援北平學生愛國運動,在景德鎮街上公開散發傳單,書寫和張貼抗日標語,散發中國共產黨的《八一宣言》。1935年底,胡錦芳因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被當局以「左傾分子」罪名勒令離開江西。胡錦芳在陶業養成所兩年,對專業學習一絲不苟,各科成績名列前茅,陶瓷工藝製作主課是美術基礎、素描和速寫、透視和線條、花鳥蟲魚和人物的描繪。胡錦芳學到了速寫技巧和繪畫技能與美術素養。
杜重遠安排胡錦芳赴上海入讀同濟大學附屬高中。畢業後經杜重遠介紹,任職於上海美亞織綢公司,並在職業掩護下,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36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胡錦芳正式改名胡明。西安事變暴發後,上海中共地下黨組織派遣胡明於同年底抵延安,入讀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第四大隊學習。胡明於193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8月,抗大第二期學員畢業,胡明調中央黨校學習。
1938年1月到南昌任新四軍政治部戰地服務團民運科長。同年2月隨新四軍軍部前往皖南岩寺鎮,任新四軍軍部戰地服務團秘書,兼任教導隊男隊隊長。同年5月,隨軍部遷移到涇縣雲嶺,中共皖南特委書記李步新點名就將胡明從軍部民運部要了過來,任命胡明為皖南特委委員,派遣去南陵縣擔任南三區工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部長,後又調往繁昌縣擔任縣委書記兼新四軍第三支隊民運科科長,1939年6月,調任皖南特委宣傳部長,並派遣去南陵、繁昌、旌德調查黨組織發展存在的情況。
中共旌德縣委書記。1941年12月23日,新四軍與特委撤出皖南前夕,留守下來任中共皖南秘密特委委員兼涇旌太中心縣委書記兼旌德縣委書記。皖南事變後,1941年6月28日組織建立旌太中心縣委游擊隊進行游擊作戰。抗戰結束後,歷任皖南地委書記、蘇皖邊軍政委員會主席兼蘇皖支隊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蘇浙皖贛邊區司令部政委、中共皖南區黨委副書記兼皖南軍區第一副政委等職。1950年2月任皖南區黨委第二書記。1950年8月30日皖南區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任華東紡織工業管理局局長兼黨委書記。同年調任國家計委輕工業局局長、食品工業部副部長兼黨組書記。1958年出任中共旅大市委代理第一書記。1973年任中共撫順市委第一書記。1978年起,又歷任紡織工業部常務副部長兼黨組副書記、顧問,國務院上海經濟區規劃辦副主任等。1986年退休,2001年在北京逝世。
著作
[編輯]著有回憶錄《皖南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