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衰變
外觀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航天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21年11月17日) |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航天動力學 |
---|
在航天動力學中,軌道衰變是兩個相互繞軌道運行物體之間的軌道逐漸衰減,以致其最接近時近拱距離減少的過程。這些相互繞軌道運行的物體(一般是天體)可以是行星及其衛星、恆星和任何繞其運行的物體,也可以是任何雙星系統組成部分。從力學分析上看,如果沒有類似摩擦的機制從軌道運動中轉移能量,軌道就永遠不會衰減。這些類似摩擦的機制可以是機械、重力或電磁效應中的任何一種。對於近地軌道物體,最明顯的影響當然是大氣層阻力。
當小質量物體長期不斷撞擊一個物體表面時,軌道衰變最終會導致其運行軌道縮短以致墜毀。對於進入大氣層的物體,軌道衰變的結果一般是經大氣層再入後焚毀或撞擊地表。或者對於接近恆星的物體例如彗星,軌道衰變在經恆星強烈輻射後焚毀。恆星質量物體之碰撞通常會產生災難性影響,如伽瑪射線暴和可探測之引力波。
由於大氣阻力,在沒有推進下於地球上方完成至少一整周的近圓軌道的物體拱點約為150公里,而橢圓公轉的近拱點大約90公里。
參考
[編輯]- ^ Tiangong-1 Orbital Status. Official Website of China Manned Space. China Manned Space Engineering Office. 1 April 2018 [1 April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