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
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 Донец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 |||||||||
---|---|---|---|---|---|---|---|---|---|
2014年-2022年 | |||||||||
國歌:《光榮歸我們的人民共和國》 | |||||||||
![]() | |||||||||
地位 | 有限承認傀儡政權 (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公認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 ||||||||
首都 及最大城市 | 頓內次克 | ||||||||
官方語言 | 俄語[1] | ||||||||
政府 | 單一總統制共和國 | ||||||||
• 元首 | 傑尼斯·普希林 | ||||||||
• 總理 | 維塔利·霍岑科[2][3] | ||||||||
• 人民議會主席 | 奧爾加·馬克耶娃 | ||||||||
立法機構 | 人民議會 | ||||||||
分離主義傀儡政權 | |||||||||
歷史 | |||||||||
• 建立 | 2014年4月7日 | ||||||||
• 公投 | 2014年5月11日 | ||||||||
• 發表獨立宣言 | 2014年5月12日[4] | ||||||||
2014年5月24日 | |||||||||
• 簽署新明斯克協議 | 2015年2月11日 | ||||||||
• 公投併入俄羅斯 | 2022年9月30日 | ||||||||
面積 | |||||||||
• 總計 | 26 517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2018年估計 | 2,302,444[5] | ||||||||
貨幣 | 俄羅斯盧布[6] | ||||||||
時區 | UTC+2(莫斯科時間[7]) | ||||||||
• 夏令時 | UTC+3 | ||||||||
行駛方位 | 靠右行駛 | ||||||||
電話區號 | +7 856 / 949[8][9][10] | ||||||||
|
烏克蘭危機與俄烏戰爭 |
---|
![]() ![]() |
主要條目 |
相關條目 |
![]() ![]() ![]() ![]() ![]() ![]() |
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俄語:Донец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羅馬化:Donetskaya narodnaya respublika)曾是東歐一個有限承認的傀儡政權,為烏克蘭危機爆發時,頓內次克州的親俄武裝分子於2014年4月7日佔領州行政大樓後宣布成立[11][12]僅獲俄羅斯聯邦、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13]、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4][15]、南奧塞提亞共和國和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外交上正式承認。聯合國及國際社會根據聯合國大會68/262號決議公認其為烏克蘭一部分。
2015年2月,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簽署的明斯克協議旨在停止衝突,將叛軍控制的領土重新融入烏克蘭,以換取該地區更多的自治權。[16][17][18]但協議從未得到充分執行。[19][20][21]
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和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被烏克蘭視為由於俄羅斯的軍事干預而暫時被占領的三個領土。[22][23]
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烏克蘭政府估計,頓內次克州總人口的50%以上(約187萬人)居住在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控制區。雖然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沒有完全控制頓內次克州,只有實際控制頓內次克州約58.95%的地區,但都是主要城市,如頓內次克、馬里烏波爾、馬克耶夫卡和高爾洛夫卡。[24][25]
2022年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俄軍及該政權在此動員大量居民充軍[26][27]。2022年9月23日至9月27日俄方在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與其他俄佔烏克蘭領土舉辦了不受烏克蘭及國際社會承認的有關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吞併公投[28][29]。但此舉被聯合國秘書長、歐美各國譴責與不承認。2022年9月30日,俄方塔斯社自稱公投獲99.23%高票通過[30],隨後俄國將這些土地納入俄羅斯聯邦一部份。
名稱[編輯]
該地區也被稱作「頓巴斯」(Donbas或Donbass)。[31] 在詞源上,這個詞是烏克蘭語「Donets Basin」的演化,本身就是一個混成詞,指的是頓內次河流域。[32]
烏克蘭政府的文件將該地區稱為「окремі райони Донецької області」(Okremi rajony Donets'tskoyi oblasti),意思是「頓內次克州的某些地區」。[33]
歷史[編輯]
自從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以來,受俄羅斯影響較深的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屢屢發生示威和武裝抗議。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6日,遊行民眾占領頓內次克地方行政大樓。在頓內次克,據說約有1,000至2,000名的示威民眾要求以克里米亞的方式藉由公投加入俄羅斯,隨後民眾[來源請求]闖入了當地的行政大樓並成功佔領。
2014年4月7日,部分反對烏現政府的民眾再次佔領頓內次克地方行政大樓,並宣布成立「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並要求俄羅斯向該地派遣維和部隊,同時擬定於5月11日前就加入俄羅斯聯邦舉行公投。
2014年5月24日,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與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組成新俄羅斯邦聯。2015年5月20日,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和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共同宣布邦聯停止存在。
2014年12月26日,親俄羅斯的東部武裝團體和烏克蘭政府在頓內次克交換了數百名戰俘。該武裝團體共向基輔政府移交了150名士兵,用以換取222名被基輔當局扣押的叛軍。
該周,雙方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談判。談判試圖結束這場已經讓4,700人喪命的衝突。儘管近期交火已經減少,但衝突依然持續。自2014年9月雙方宣布停火以來,已經有超過1,300人在不斷的衝突中喪生。俄羅斯外交部官網發布消息稱,俄總統簽署關於承認頓內次克和盧干斯克兩個共和國個別地區居住的烏克蘭公民和無國籍人士獲得的護照等文件的總統令,完全符合國際法。俄羅斯總統普丁2017年2月18日簽署命令,下令在實現政治調解前,承認烏克蘭頓內次克和盧干斯克2個地區的烏克蘭公民和無國籍人士獲得的護照等文件。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普丁總統有關臨時性承認頓巴斯兩共和國護照的命令完全出於人道考慮。[34]
2018年8月31日,共和國總統兼總理扎哈爾琴科於頓內次克市中心咖啡館被汽車炸彈襲擊而身亡[35]。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宣布承認盧干斯克和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並於同日簽訂法令正式批准承認兩國的獨立國家身份[36]。
2022年9月20日,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議會宣佈將於同月23-27日,舉行入俄公投,以求併入俄羅斯[37]。
2022年9月28日,當局連同另外三個俄佔區宣佈,有關加入俄羅斯的公投獲得通過[38]。亦會於同年9月30日由俄羅斯總統普丁簽署條約,將四個地區併入為俄羅斯領土。
政治[編輯]
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的立法機關是人民議會。[39]並擁有100名議員。目前,執政黨為頓內次克共和國。另有自由頓巴斯、新俄羅斯黨、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共產黨等政黨。
國際關係[編輯]
亞歷山大·考夫曼2014年至2016年擔任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娜塔莉亞·尼科諾娃接替他擔任部長。
外交[編輯]
頓內次克州在2014年4月宣布脫離烏克蘭成立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之後南奧塞提亞駐俄羅斯大使梅多耶夫接洽了自稱由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最高委員會主席傑尼斯·普希林率領的代表團。在會議中,普希林呼籲南奧塞提亞總統和議長承認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的獨立,雙方還討論了烏克蘭東南部的情勢與和平解決的前景[40]。6月27日,南奧塞提亞安全理事會通過了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的這一請求並承認頓內次克獨立。總統季比洛夫向俄羅斯通訊社表示,「我相信對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的承認是正確的一步」「南奧塞提亞人民支持並對承認頓內次克和盧干斯克的決定感到讚賞。」[41]
2015年5月12日,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承認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42]。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簽署法令承認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和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43]。
2022年2月25日,阿布哈茲總統阿斯蘭·布扎尼亞簽署法令,承認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和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44]。3月9日,阿布哈茲與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建交[45]。6月29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塞德宣布承認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和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46],成為第二個承認兩國獨立的聯合國成員國。7月13日,北韓副外長崔善姬在平壤會見了俄羅斯駐北韓大使,並遞交了一份承認頓內次克和盧干斯克獨立的照會,北韓成為第三個承認兩國獨立的聯合國成員國。[14][15]
2022年7月1日,頓內次克首個俄羅斯護照簽發點正式投入運營[47]。
烏克蘭方面,對於外交上承認頓內次克和盧干斯克為主權國家者,烏克蘭一律不與其建交或保持外交關係。
國家 | 承認日期 | 正式建交日期 | 注釋 | |
---|---|---|---|---|
1 | ![]() |
2014年5月11日 | 2014年5月11日 | 兩個共和國同時宣布獨立,2014-2015年以前在新俄羅斯聯邦下統一。 |
2 | ![]() |
2014年6月27日[48] [49] |
2015年5月13日[50] [51] |
|
3 | ![]() |
2022年2月21日 | 2022年2月21日 | 大使級外交關係[52] |
4 | ![]() |
2022年2月25日 | 2022年3月9日 | |
5 | ![]() |
2022年6月29日 | ||
6 | ![]() |
2022年7月13日[14][15] |
代表處[編輯]
捷克 – 2016年,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同情者在俄斯特拉發開設了一個自稱「領事館」。[53][54]
法國 – 2017年,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代表處在馬賽開業。[55]
義大利 – 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在義大利有兩個代表處
俄羅斯 – 2014年,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在莫斯科開設了代表處,後升級為大使館[58]
南奧塞提亞 – 2015年,在茲辛瓦利開設了一個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代表處。[60]
主要國家[編輯]
加拿大:總理史提芬·哈珀說,這些事件「嚴格來說是普丁政權派遣的俄羅斯挑釁者的工作」。 加拿大外交部長約翰·貝爾德將烏克蘭發生的事件形容為俄羅斯的「無恥而協調的行動」。 他說:「當俄羅斯試圖假裝與俄羅斯無關時,我不知道俄羅斯聯邦是誰在開玩笑。」而且「烏克蘭東部的發展與那些在烏克蘭東部的發展之間存在著非常明顯和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 發生在俄羅斯聯邦吞併克里米亞之前。」 他對記者說:「毫無疑問,在很多星期裏,挑釁者和坦率的暴徒已經越過邊界進入烏克蘭。」[61]
俄羅斯:2014年4月7日,俄羅斯外交部表示,烏克蘭當局一直將該國的所有麻煩歸咎於俄羅斯政府,並表示應該「仔細觀察」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事件,並再次呼籲進行「真正的憲法改革」,這將使烏克蘭成為一個聯邦。[62][63]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4月7日衛報的意見中寫道,破壞烏克蘭穩定的罪人是西方,而不是俄羅斯, 「俄羅斯正在盡一切努力促進烏克蘭的早日穩定」。[63][64]俄羅斯外交部發表嚴厲聲明,譴責基輔武裝侵略頓內次克:「由於政變而自稱基輔的基輔當局已開始進行暴力軍事鎮壓抗議活動」,要求「推翻合法總統的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武裝分子立即制止針對自己人民的戰爭,履行2月21日協議規定的所有義務。」[65]不過俄羅斯聯邦也與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政府保持距離,並且尚未承認它,[66] 但謝爾蓋·拉夫羅夫曾多次就其政策發表明確聲明,例如在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部署國際維持和平特派團[67]。2022年初,由於烏軍在不投降運動後對頓內次克叛軍展開清剿,使頓、盧兩個共和國實際控制的領土僅剩頓、盧二州全境的1/3左右,俄羅斯總統普丁於2月21日宣布正式承認這兩個政權為獨立國家,並派出俄軍作為「維和部隊」進駐東烏兩州。俄軍於三天後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
英國:英國外交大臣威廉·海格表示,毫無疑問,莫斯科是造成烏克蘭東部動盪的原因。 他說:「真的沒有任何真正的疑問,這是俄羅斯計劃和實現的。」他補充說,俄羅斯故意是在「侵犯烏克蘭的獨立和主權」,而且「我不會認為否認俄羅斯的介入會降低信譽。」[68]
美國: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在2014年4月7日表示,這些事件「似乎並非自發的」,並呼籲俄羅斯「公開否認分裂國家,破壞分子和挑釁者的活動」。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的一位女發言人聲稱,分裂分子似乎得到了俄羅斯的支持。 她在一份聲明中說:「在俄羅斯據稱的吞併之前,我們在克里米亞看到了類似的所謂抗議活動。」她補充說:「我們呼籲普丁總統和他的政府停止一切破壞烏克蘭穩定的努力,並警告不要進一步採取行動和軍事干預。」[69] 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傑弗里·派亞特將親俄羅斯激進分子定性為恐怖分子。[70]
克里米亞半島[編輯]
2014年2月和3月,在FSB特工伊高爾·斯特列爾科夫等人策動下,不佩戴識別標識的俄國武裝人員(小綠人)占領了烏克蘭克里米亞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俄方隨即宣布成立其傀儡政權「克里米亞共和國」。在此短暫存在的俄羅斯傀儡政權被俄國正式吞併之前,宣布了對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的支持[71]。
軍事[編輯]
在頓巴斯戰爭時期,頓內次克人民軍由伊高爾·斯特列爾科夫任指揮官。
2020年1月10日,親俄羅斯的阿布哈茲前總統勞爾·朱姆科維奇·哈吉姆巴不署名的指責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政權領導人在他的國家發動政變。據稱,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軍事力量指揮官阿拉·阿維茲巴當場指揮。[73]與南奧塞提亞不同,阿布哈茲從未承認過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74]
媒體[編輯]
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媒體是頓內次克新聞社。[75]該新聞社是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新聞社。
體育[編輯]
青年、體育和旅遊部負責在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地區發展體育。[76]
教育[編輯]
到2015-2016學年開始時,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的當局已經徹底改革了課程。烏克蘭語課程從每周8小時減少到2小時;而俄語和文學課程的時間卻增加了。歷史課被改變,以更加強調頓巴斯的歷史。分級系統從(烏克蘭的)12分方案改為俄羅斯也使用的五點分級系統。頓內次克一所學院院長說:「我們給學生兩者選擇,但選擇俄羅斯時,會更多地考慮。」學校畢業生將獲得俄羅斯證書,允許他們進入俄羅斯當地的大學和機構。[77]
2016年4月,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當局設計了「國家意識形態課程」,在學校(在它們控制的地區)進行了介紹。[78]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 ^ Русский признали в ДНР единственны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м языком [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承認俄語為唯一官方語言].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俄語).
- ^ Новости, Р. И. А. Пушилин подписал указ о назначении Хоценко председателем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ДНР. РИА Новости. 2022-06-08 [2022-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3) (俄語).
- ^ Новости, Р. И. А. Парламент ДНР поддержал кандидатуру Хоценко на должность премьера. РИА Новости. 2022-06-08 [2022-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3) (俄語).
- ^ Luhansk region declares independence at rally in Luhansk - May. 12, 2014. KyivPost. 2014-05-12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4).
- ^ Числ енно 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Донец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1 на 1 января 201 8 года (PDF). [2018-05-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5-16).
- ^ ДНР перешла на плавающий курс рубля - ДАН. [2018-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 ^ Luhansk Residents Ordered to Set Clocks to Moscow Time, Turning Back on Ukraine. The Moscow Times. 2014-10-24 [2014-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 ^ Абоненты мобильных операторов ДНР и ЛНР включены в российский план нумерации +7. Ministry of Digital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s and Mass Media (Russia). 7 May 2022 [12 Jul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5).
- ^ Абонентам ДНР и ЛНР выделили телефонный код российской системы нумерации. TASS. 7 May 2022 [12 Jul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2).
- ^ ЛНР полностью перейдет на телефонный код России +7 в июле. TASS. 17 May 2022 [12 Jul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2).
- ^ Ukraine: Pro-Russians storm offices in Donetsk, Luhansk, Kharkiv. BBC News. 2014-04-06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0) (英國英語).
- ^ Ukraine: pro-Russia activists proclaim independent republic in Donetsk. 衛報. 2014-04-07 [2014-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2).
- ^ bushra. Syria recognizes independence and sovereignty of Lugansk and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s. Syrian Arab News Agency. 2022-06-29 [2022-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9) (美國英語).
- ^ 14.0 14.1 14.2 朝鲜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 央視新聞. 2022-07-13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透過環球網.
- ^ 15.0 15.1 15.2 烏克蘭局勢|北韓承認烏東兩州獨立地位 烏宣布與朝斷交. am730. 2022-07-14 [202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9).
- ^ Package of Meas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nsk Agreements (新聞稿).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12 February 2015 [12 Febr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3) (俄語).
- ^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Will Never Be Part of Ukraine – Leader. Sputnik. 2015-06-15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6).
- ^ Minsk agreement on Ukraine crisis: text in full. The Daily Telegraph. 2015-02-12 [2015-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9).
- ^ Explainer: What Is The Steinmeier Formula -- And Did Zelenskiy Just Capitulate To Moscow?.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7) (英語).
- ^ Ukraine conflict: Can peace plan in east finally bring peace?. BBC News. 2019-12-10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英國英語).
- ^ Ukraine conflict: Guns fall silent but crisis remains. BBC News. 2015-10-23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4) (英國英語).
- ^ Набув чинності закон про окуповані території України. Зеркало недели | Дзеркало тижня | Mirror Weekly.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0).
- ^ Виші на тимчасово окупованій території України працювати не будуть - міністр освіти. Новини NEWSru.ua. 2014-10-01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5).
- ^ Self-proclaimed Luhansk People's Republic governs most residents. TASS.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9).
- ^ Kramer, Andrew E. Nowhere to Run in Eastern Ukraine. The New York Times. 2014-11-14 [2022-02-21].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4) (美國英語).
- ^ Russia is forcing Ukrainian conscripts into battle. The Economist. [2022-08-29]. ISSN 001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8).
- ^ Russia turns to Donbas conscripts to fill front lines. Financial Times. 2022-06-11 [2022-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0).
- ^ ДНР и ЛНР назначили на эту неделю референдумы о присоединении к России. РБК. [2022-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6) (俄語).
- ^ Russia-Ukraine war live: Putin’s address on ‘votes’ in occupied regions postponed, say Russian media – as it happened. the Guardian. 2022-09-20 [2022-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5) (英語).
- ^ Over 99% of DPR voters support accession to Russia – election author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塔斯社。
- ^ Tom Burridge. Ukraine conflict: Daily reality of east's 'frozen war' [烏克蘭衝突:東方「冰凍戰爭」的日常現實]. BBC News. 2016-04-15 [2019-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英語).
- ^ Olga Klinova. "Если вместо головы снаряд...". Як формувалась ідентичність Донбасу (如果不是頭部,則有一個槍殼。 如何形成的頓巴斯身份). Ukrayinska Pravda (Istorychna Pravda). 11 December 2014
- ^ Про визнання окремих районів, міст, селищ і сіл Донецької та Луганської областей тимчасово окупованими територіями. Офіційний вебпортал парламенту України.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9) (烏克蘭語).
- ^ 克宫:普京有关临时性承认顿巴斯两共和国护照的命令是出于人道考虑.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17-02-20 [2017-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2).
- ^ 趙建東. 快讯!顿涅茨克领导人亚历山大·扎哈尔琴科在爆炸中身亡. 環球網. 2018-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
- ^ 普京宣布今天决定对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的承认问题. 俄羅斯衛星社.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1).
- ^ В ДНР заявили, что референдум о вхождении в состав России состоится с 23 по 27 сентября. tass.ru. [2022-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3).
- ^ Итоги референдумов в ЛНР, ДНР, Запорожской и Херсонской областях. РИА. [2022-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7) (俄語).
- ^ Steve Rosenberg. The Ukrainians who are nostalgic for their Soviet past. BBC News Online. 201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0).
- ^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asks S Ossetia to recognize its independence. 俄羅斯衛星廣播電台. 2014-06-21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5).
- ^ South Ossetia recognizes independence of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2014-06-27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7).
- ^ Ukrainian separatists recognize Abkhazia, South Ossetia. 土耳其周刊. 2015-05-13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02).
- ^ 普京與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簽署合作協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3).
- ^ President of Abkhazia Aslan Bzhania signed Decrees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and the Lugansk People's Republic. [2022-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 ^ The Republic of Abkhazia and the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2022-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9).
- ^ CNN, By <a href="/profiles/helen-regan">Helen Regan</a>, Jack Guy, Hafsa Khalil, <a href="/profiles/aditi-sandal">Aditi Sangal</a>, <a href="/profiles/laura-smith-spark">Laura Smith-Spark</a> and <a href="/profiles/adrienne-vogt">Adrienne Vogt</a>. Syria formally recognizes independence of 2 pro-Russian separatist-held regions in Ukraine's Donbas. CNN. 2022-06-29 [2022-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1) (英語).
- ^ 顿涅茨克开张首个俄罗斯护照签发点 民众纷纷排队争先办理. [2022-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3).
- ^ South Ossetia Recognizes 'Luhansk People's Republic'.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0) (英語).
- ^ South Ossetia recognizes independence of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TASS.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0).
- ^ Luhansk People's Republic Recognizes South Ossetia. The Moscow Times. [2022-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2).
- ^ Ukrainian separatists recognize Abkhazia, South Ossetia, 13 May 2015. Turkish Weekly.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 ^ 央視網. 俄罗斯宣布与乌东两个“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news.sina.com.cn. 2022-02-23 [2022-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3).
- ^ Donetsk Separatists Fly Flag At Czech Center That Prague Vows To Close.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2) (英語).
- ^ Times, The Moscow. Donetsk Separatists Open 'Consulate' in the Czech Republic. The Moscow Times. 2016-09-02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英語).
- ^ Vladislav Berdichevsky: DPR Representative Centre in France will help Europeans learn truth about civil war in Donbass. People's Council of the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Official website. 2017-09-26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英國英語).
- ^ Second mission of self-proclaimed 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opens in Italy. TASS.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7).
- ^ Italy-Ukraine Relations: Signs of Improvement, but No Breakthrough. Jamestown.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3) (美國英語).
- ^ ДНР открыла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ьство в Москве. www.mk.ru.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俄語).
- ^ Polegenko, Alexandr. Public Movement 'Donetsk Republic' opens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Crimea. Sputnik Images media library. 2016-07-08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1) (英語).
- ^ DPR and LPR opens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South Ossetia. TASS.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Susana Mas. Ukraine crisis: Stephen Harper blames 'Russian provocateurs' for escalation. CBC News. 2014-04-14 [2014-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2).
- ^ Russia trying to 'dismember' Ukraine through protests, Kiev says. CNN. 2014-04-07 [2020-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8).
- ^ 63.0 63.1 Ukraine crisis escalates as pro-Russia activists declare independence in Donetsk. The Guardian. 2014-04-07 [2020-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8).
- ^ Sergei Lavrov: It's not Russia that is destabilising Ukraine. The Guardian. 2014-04-07 [2020-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8).
- ^ Moscow slams Kiev's military op order as 'criminal', calls for UNSC meeting. Russia Today. 2014-04-13 [2020-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 ^ Gregory, Paul Roderick. Russia Uses Semantics To Walk Back Recognition of Donbass Elections Before G20 Summit. Forbes. [2016-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 ^ Lavrov sees no perspective of deploying intl forces to Donbas. Interfax-Ukraine. [2016-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 ^ No doubt that Russia behind unrest in Ukraine – UK Foreign Secretary. Interfax-Ukraine. 2014-04-14 [2014-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6).
- ^ Conor Humphries; Thomas Grove. Ukraine gives rebels deadline to disarm or face military operation. Reuters. 2014-04-13 [2020-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 ^ Q&A with US Amb. Geoffrey Pyatt: Ukraine Crisis Escalates as War Fears Grow. Voice of America. 2014-04-14 [2014-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8).
- ^ Putin reveals secrets of Russia's Crimea takeover plo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News (9 March 2015)
- ^ Теміргалієв оголосив про швидке створення "Української Федерації" [Temirgaliyev announced the imminent creation of the "Ukrainian Federation"]. Ukrayinska Pravda. 2014-04-12 [2019-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
- ^ В Абхазии заявили об участии украинцев в попытке госпереворота. РБК.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俄語).
- ^ Russia Advises Abkhazia to Recognize Lugansk and Donetsk. Georgia Today on the Web.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2).
- ^ ДАН: Донецко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овостей [DAN: Donetsk news agency]. Dan-news.info. [2016-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3) (俄語).
- ^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молодёжи, спорта и туризма Донец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xn--h1aheeehel.xn--p1acf.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3).
- ^ Losh, Jack. Rebel-held Ukraine overhauls education system as it aligns itself with Russia. The Guardian. 2015-08-16 [2016-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6).
- ^ Self-proclaimed Donetsk republic introduces 'statehood lessons' at schools. UNIAN. 2016-04-08 [2016-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1).
外部連結[編輯]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 |
![]() |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