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6 RH12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6 RH120
目前在近日點大約1天文單位日心軌道 [1]
發現[2]
發現者卡特林那巡天系統 (703)
發現日期2006年9月14日
編號
MPC編號2006 RH120
小行星分類阿波羅近地天體 (NEO)[1]
軌道參數[1]
曆元 January 4, 2010年1月4日 (2455200.5)
遠日點1.058 AU (Q)
近日點1.007 AU (q)
半長軸1.033 AU (a)
離心率0.0244
軌道週期1.05 yr
平近點角2.913° (M)
軌道傾角0.5955°
升交點黃經51.12°
近日點參數10.10°
物理特徵
大小~3-6 米[3]
質量~1.0×103? kg
平均密度2 ? g/cm³
自轉週期2.75 minutes[3]
反照率0.1 ?
絕對星等(H)29.5[1]
臨時衛星捕獲事件期間的2006 RH120軌道

2006 RH120是一顆直徑大約5米的[3]近地小行星臨時名字 [1],它通常都是繞著太陽公轉,但是大約每20年左右會接近地-月系統一次[4]。偶爾這個天體會短暫的進入臨時衛星捕獲(temporary satellite capture,TSC),在臨時衛星捕獲期間,流星體可以是除了月球之外的另一顆天然衛星。雖然,太空科學研究所的艾倫.W.哈里斯評論說:「宣稱在臨時軌道上打轉幾個迴圈,然後就打包一走了之的幾個輕如鴻毛的小不點是衛星,只是在炒作。」[4][5]。它在2006年9月到2007年7月在地球軌道上,2008年2月18日才有了小行星現在的名稱[2]6R10DB9卡特林那巡天系統的內部辨識名稱[3]

這個物體的來源仍存在著一些爭議。發現後,因為它的大小、軌道和光譜還有符合農神五號火箭上使用的鈦白氧化塗料 -而沒有給予正式的名稱[6]。目前認為它可能是一個人造的物體,一個先例是幾乎在完全一樣軌道上的J002E3,目前認為它是阿波羅12號的農神火箭S-IVB的助推器[7]

歷史

[編輯]

2006 RH120是在2006年9月14日使用卡特林那巡天系統設在亞利桑那的27英吋 (69公分) 的史密特攝星儀發現的[8]。"6R10DB9"[8]是卡特林那巡天系統自行給予發現天體的名稱,通常只在 小行星中心近地天體確認網頁中使用,直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它歸類為小行星。它在9月14日添加在NEOCP上,但隨後就解釋它不是一顆小行星而被刪除[9]初步的軌道計算顯示,它是地球的重力從週期11個月的太陽軌道上捕獲的天體,並且類似於上個世紀的60至70年代初,在阿波羅計畫使用過的許多火箭助推器的殘骸之一。

稍後的分析顯示這個NEO小到太陽輻射壓力攝動足以影響它的運動[10]。然而,噴射推進實驗是太陽系動力學組的Paul Chodas懷疑這個被擾動的物體是一塊岩石,而不是老舊的飛行器[10]。一種假設是這個物體是月球受到撞擊彈射出來的一顆岩石[4]。在2008年2月18日,這個天體被賦予了小行星的編號[2]

在2006年6月通近地點被彈射出去之前,它是第4顆進入地球軌道的天體。在近地點,它位於月球軌道內側276,845公里 (172,024英里) [3]

2007年6月14日近地點

[編輯]

在2007年6月14日,2006 RH120 它是第4個也是最接近地球的天體之一[11],它最接近時只有0.7月球距離視星等 在18.5-19.0等。

加利福尼亞州噴射推進實驗室金石天文學家在2007年6月12、14、和17日使用雷達進行測量

這個天體目前在繞行太陽的軌道上[5]。在2017年將在太陽的另一側,與地球的距離大約是2天文單位[12]。要在很長的時間中確實的描述物體的運動,物體位置預測的系統殘差顯示用於確定太陽輻射壓力的模型可能太簡陋了[3]。預測下一次將於2028年在地球的附近遭遇[3]

2006 RH120 軌道動畫
2006 年 4 月至 2007 年 11 月環繞地球
從 1978 年到 2020 年環繞地球
從 1600 年到 2500 年圍繞太陽
   太陽 ·    地球 ·    月球 ·   2006 RH120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和註腳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2006 RH120). 2007-06-15 last obs [201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9). 
  2. ^ 2.0 2.1 2.2 Williams, Gareth V. MPEC 2008-D12 : 2006 RH120. IAU Minor Planet Center. 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 2008-02-18 [201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9).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Great Shefford Observatory. 2006 RH120 ( = 6R10DB9) – A second moon for the Earth?. [2008-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6). 
  4. ^ 4.0 4.1 4.2 Bill Gray. Pseudo-MPEC for 6R10DB9. [2007-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5. ^ 5.0 5.1 Roger W. Sinnott. Earth's "Other Moon". Sky & Telescope. 2007-04-17 [201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7). 
  6. ^ Spectrum measured by Carl Hergenrother and Rob Whitely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7. ^ Yeomans, Don. Is Another Moon Possible?. Astronomy. April 2010. 
  8. ^ 8.0 8.1 Distant Artificial Satellites Observation (DASO) Circular No. 68, 2006 Sept. 17, 16:59 UT. [2007-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0). 
  9. ^ Major News About Minor Objects, April 18, 2007. [2007-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9). 
  10. ^ 10.0 10.1 Dr. Lance A. M. Benner. 6R10DB9 Planning. JPL/NASA Asteroid Radar Research. 2007-06-20 [201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7). 
  11. ^ JPL Close-Approach Data: (2006 RH120). 2007-06-15 last obs [201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12. ^ Donald K. Yeomans and Alan B. Chamberlin. Horizons Ephemeris. JPL Solar System Dynamics. [201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