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2019年雅加達示威及騷亂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東南亞專題 (獲評未評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東南亞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東南亞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主觀性[編輯]

本人懷疑這裡是一言堂,只許開編者編寫,不許其它人添加其他內容。哪怕開編者極度注視本次騷亂,也因該與其他人討論,刪完別人內存後又重寫相似事情有點使人不爽(另外,本人的假新聞最初是馬來西亞報張引用香港南華早報內容報導,台灣相似新聞較多才拿來引用,救護車新聞真的沒看到) Bagida520留言2019年5月24日 (五) 15:27 (UTC)[回覆]

我刪除有關內容,是因為本來用大量篇幅講述示威者意圖挑起反華情緒的說法並不合理。這次示威/騷亂的重災區並不是「華人區」(騷亂的範圍可以參考5月23日《雅加達郵報》的頭版,華人區的定義可以參考SCTV新聞的報導),華人社群在這次事件絲毫無損。恐懼不是沒有,但是這種事情放在條目意義不大。這裏說5月22日那天華社的店子沒有做生意,不過難道其他族群就很高興了嗎?其實不開門做生意的還包括其他族群的商戶,衝擊最大的地方條目說了,也不在「華人區」。我們不是華社的報紙,不代表華社的利益,自然不需要放大華社的聲音。放大量篇幅來敘述子虛烏有的排華威脅,然後對其他假新聞輕描淡寫甚至閉口不談,在我看來並不是持平報導,而是激發種族仇恨——在印尼,種族、族群、宗教、階層矛盾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議題。至於Gerindra救護車的新聞,雅加達郵報海峽時報都有報導。我認為正確的做法是輕描淡寫所有假新聞(現在的做法),甚至完全不提(我們不需要散佈謠言),這才叫持平。我可以說,站內而言,這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觀點。
我極力反對使用台灣傳媒報導國際新聞,是因為台灣不少傳媒都有歸邊/扭曲事實的壞習慣(所謂台灣媒體亂象,或者台灣記者智商平均30)。也不是沒有可信的傳媒,不過客觀而言東森新聞的公信度低於平均水平,主觀而言我覺得這傳媒過份親中、親國民黨,並不信任。而且以前已經有人說過,台灣傳媒二次轉述,然後編者不加考證就直接信任,並不是適當的行為(這裏更糟,三次轉述)。相反,本地來源至少不是二次轉述,至少我引用的來源,包括ICIJ的成員(巴拿馬文件和Paradise Papers就是他們的發現)、IFCN的成員(美聯社、法新社、華盛頓郵報都有加入,試問這個組織不可信的話,它怎麼會加入呢?),以及部分國際知名新聞機構在印尼的分支,其他引用的傳媒印象中也得到過英文維基百科和《聯合早報》的引用。--春卷柯南編輯數突破二萬 ( ·刻石留名 ) 2019年5月25日 (六) 09:44 (UTC)[回覆]

本人問題較簡單:

1.閣下以「個人感受」未得本人同意刪除本人字句。還一口咬定此內容不必要,之後又寫了和本人相似的內容,行為上形同無懶的自說自誇。我也可以說,站內而言,所有編寫者都不能接受這行為。(閣下一句否定就浪費本人查資料的時間和流量)。

2.每個人查資料習慣不同。你試下查「印尼騷亂」會出多少Gerindra救護車的新聞(這還是很冷門的新聞),你查到是你本事,不代表其他人一定要寫。

3.本人也知道持平報導,假新聞事件的後半段全都是官方否決的事,本人也沒改反對者的否決的聲音。為什麼要被故意說是挑起種族歧視。(假新聞事件涉及排華最初條目內容未寫,本人補加事件就中槍了)。

4.只要是事實,和台灣新聞中不中立不關事。印尼假新聞的報導各中、英文、包括印尼當地也有報導,本人查證過,你也編寫進了。但又以「個人感覺」強烈否定台灣報導的新聞(是不是代表台灣現在所有媒體都專做假新聞)。本人認為這違反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

(另外話,觀看編寫記錄,條目上所有內容皆是同一人所寫,本人認為這「主觀性」太強烈,失去了多元化)。 Bagida520留言2019年5月26日 (日) 04:35 (UTC)[回覆]

  • (!)意見沒有可靠來源的內容移除沒有錯,重新加入且沒有提供可靠來源可以算是破壞。至於來源是否可靠,可以移步去此處討論。如果沒有討論持續加入,可以算破壞。--Cohaf(talk) 2019年5月26日 (日) 08:03 (UTC)[回覆]
  • 我的看法是:
    1. 「未得本人同意刪除本人字句」很明顯是宣示條目主權的行為,指控我霸佔條目就是錯,說自己霸佔條目就是對,好一個只許百姓放火,不許州官點燈(我故意倒轉的)。任何人都可以反對條目的內容,大不了就討論頁、VIPEWIP見。我可沒有說過反對加入有關內容,只是反對上面放大排華謠言,忽視其他爭議而已,而且有給理由。上面說不出保留不合理比重的必要性,還說出這麼樣的理由,在我看來非常牽強。試試叫別的編輯,例如另一個中立的管理員評評理,看看他會不會同意「刪除本人字句必須經過本人同意,刪除了之後不容許他人按照其他來源重新加入類似內容」這個說法吧。
    2. 華語圈不知道Gerindra是甚麼的人很多,自然直接搜尋"Gerindra救護車",就只能找到這裏。但是換一下說法,例如「雅加達 騷亂 救護車」,結果就很不一樣。雖然相比起「雅加達 騷亂 排華」還是少了一大截,不過一來分流了去1998年的黑色五月暴動,二來中國民族主義對很多華語圈媒體都有影響。身為一個微信公眾號/內容農場,甚至華語圈部分新聞機構的編採人員,要是想增加點擊率,那麼渲染排華謠言,當Gerindra救護車新聞沒有發生過,就不是甚麼怪事了。就因為華語圈媒體這樣做,然後我們要跟著做,這並不是撰寫百科全書的適當做法。
    3. 那是因為之前的版本使用不適當的比重放大排華爭議,比政府/反對派對騷亂的反應詳細得多。相反我的出發點是騷亂對社會各界的影響,不限於華人社群。我都說了,這並不是反華騷亂,放大謠言之後,讀者會怎樣想?華語圈好些網民對於黑色五月暴動,以及2017年鍾萬學輸掉雅加達省長選舉之後被判監的事情,仍然難以忘懷。網民們不總是理性的,也不總是擁有考證能力。到頭來如何表述,球在我們腳下,而且我們不需要考慮收視問題。
    4. 報導事實沒有錯,問題是不可以飢不擇食。我都說了台灣並不是沒有可靠傳媒,不過既然有更優質、更可靠的來源,為甚麼要採用取向有爭議、公信力較低的傳媒呢?我引用的來源質素如何,上面說過不再提,大不了如上所述,放上去這地方請大家評評理。維基百科對於可靠來源的執著,可不是甚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不是的話,我們為甚麼要封殺內容農場。
    5. 最後我要指出,一人編寫並沒有問題(例如,英文維基百科部分有關印尼族群、宗教、階層矛盾的條目主要都是一人編寫的作品,例如這個這個,按照上面的邏輯,這兩篇條目都應該撤銷優良/特色條目資格了,因為「優良/特色條目要保持中立,就必須容許別人加入摘抄資料」),問題是如何表述。或者用違反方針的噁心口吻說一句,按照DYK規則,除非他人明確放棄主編權,否則任何人不得從多人主編條目取得維基編輯獎的積分。一人主編作品沒有這問題。--春卷柯南編輯數突破二萬 ( ·刻石留名 ) 2019年5月26日 (日) 10:34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File:2019 Indonesian general election demonstration MH Thamri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