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Johnson.Xia/李文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Johnson.Xia/李文驥
出生1886年
廣東省番禺縣鍾村
逝世1951年8月
教育程度北京大學工科

李文驥(1886年—1951年8月),中國橋梁專家。

光緒12年(1886年),李文驥出生於廣東省番禺縣鍾村一個以教書為業的寒儒家庭[1]。1904年,廣州開設新式學堂,李文驥入學;隨後,他便痴迷於數學中[1][2]。1905年,李文驥來到京師大學堂,成為預科學生,並於1908年預科畢業[2];1909年,京師大學堂首次設立工科大學,李文驥率先報名,選擇土木專業,成為首批「工科舉人」[3]

1913年,李文驥從國立北京大學畢業後,於7月前往漢粵川鐵路總公所供職,在漢(口)宜(昌)段工程局從事實測和建築工作[1],後於1917年9月離職[3]。離職時,漢粵川鐵路總公所督辦詹天佑的評價是「工程熟練,辦事勤勉」[3]。這一期間,他曾在京張京奉津浦膠濟鐵路擔任實習生,參加了京張鐵路在南口車站的通車典禮,還參與了武漢紀念橋(今武漢長江大橋)的測量[3]

1918年,李文驥受川漢鐵路局邀請,再次前去川漢鐵路工作,先是測量建陽驛(位於今荊門市沙洋縣)至襄陽老河口的支線,之後又升任工程司,於1920年前往宜昌-夔州段複測。這一期間,他還應邀為地方當局設計、測繪公路,如宜昌-當陽公路、恩施-巴東公路。[1]

1927年,李文驥被借調擔任贛粵公路的測量隊長,具體擔任贛州大庾嶺段的測量,然而因戰爭(南昌起義?)爆發而中斷。之後,他在珠江三角洲建設沙茭公路。[1]

1935年,李文驥參與茅以升主持的錢塘江大橋建設工作[2]

日軍侵略杭州後,李文驥由鐵道部到廣州,負責粵漢鐵路南段及廣九線橋梁搶修工作[1]。在1937年冬至1938年秋季,中國軍隊仍然在華中地區抵抗,粵漢和廣九鐵路則是重要的補給線,因此日軍頻繁轟炸這兩條鐵路。為了保證運輸暢通,李文驥每晚帶領員工乘工程車或手搖車巡迴查勘鐵路,發現毀壞之處則立即投入搶修。期間,最嚴重的一次險情是廣九路紫水河橋。這座橋的一個橋墩被炸毀,為了修復橋梁,李文驥用鋼軌做成了鐵箍,綁住了散落的橋墩碎石,使橋梁能勉強通車;之後他製作了鋼筋混凝土套筒,將橋墩全部圍住,裡面澆灌水泥漿,用時一個月,修復了這座橋。[1]

廣州淪陷後,李文驥前往衡陽避難,期間兼任了防空辦事處工程股股長,負責設計和搶修防空洞[1]。期間作詩一首:「大好河山罹寇烽,戰雲陰霾怖中。匹夫自有興亡責,制倭能無尺寸功?時毀時修增敵愾,建朝建夕護交通。所嗟骨肉音書斷,悵望衡山雁峰。」[1]1943年6月,在衡陽陷落前夕,他又帶著一雙兒女,前往廣西境內的灌陽縣,以教書維持生活,還要不時躲避日軍的掃蕩[1]。在日軍撤退後,他在縣署擔任技師,期間不幸染上重病。1946年1月,他回到廣州鍾村的老家治療;幸運的是,他和妻子重聚,還收到了兒女都平安的消息[2]

錢塘江大橋[編輯]

在錢塘江大橋開工前,國民政府鐵道部聘請了茅以升主持工程,李文驥擔任茅以升的助手,隨後又升任大橋建設工程總監。1937年8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杭州也面臨侵華日軍的轟炸;14日,日軍在大橋工地附近轟炸,當天李文驥等人正在江底的沉箱里施工,岸上的施工人員在躲避空襲時,切斷了沉箱的電源,險些令李文驥一行人喪命,幸而施工人員在空襲結束後及時返回並恢復了供電。12月23日,為阻止日軍行軍,施工人員炸毀了錢塘江大橋,李文驥含淚拍攝了炸斷後大橋的照片。1947年3月,李文驥又奉調回杭州,擔任錢塘江大橋管理處主任,負責大橋修護和收費等工作。此時大橋已臨時修復。[2]

在兩年多的建橋期間,他用租來的一台攝影機,拍下了2500米的膠片,這些膠片最後完整轉交給了上海鐵路局,後來又成了《錢塘江大橋工程》——中國最早的工程紀錄片的素材;如今,這些膠片存放在杭州茅以升紀念館內。[2]

[4]

武漢長江大橋[編輯]

在漢粵川鐵路總公所供職期間,李文驥參與了武漢紀念橋(今武漢長江大橋)的測量[3]。1929年,國民政府鐵道部聘請美國橋梁專家約翰·華德爾英語John Alexander Low Waddell,再一次規劃長江大橋,同時任命李文驥負責測量鑽探工作,並協助華特爾做方案設計[2];在1930年9月,李文驥完成了初步鑽探任務[1]。在兩次規劃都未能實現後,1932年,在1931年中國工程師學會年會上,李文驥發布了《武漢跨江鐵橋計劃》,呼籲在粵漢鐵路完全通車之際動工修建跨長江大橋[2][5]。1937年,李文驥第三次開展測量鑽探任務,然而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建橋一事又一次被擱置[1]

日本投降後,茅以升來信,邀請李文驥籌備興建武漢長江大橋[2]

1949年9月,時年63歲的李文驥聯合茅以升等一批橋梁專家,向中央遞交了《籌建武漢紀念橋建議書》,建議建造武漢長江大橋,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紀念建築[6]

「1913年以來,四次籌建武漢大橋,我都參加並擔任主要工作,歷次所費人力、物力、時間不少,而實踐經驗都由我個人獲得,自認為識途老馬,願有機會將此經驗貢獻於人民……」[2]

「武漢三鎮居國之心臟,為交通之總樞紐,然因長江天塹,南北受阻,此際欣逢中央人民政府已成立,同人等不揣菲薄,建議籌建過江大橋……」[1]

1950年1月,鐵道部成立鐵道橋梁委員會,李文驥為委員之一。3月武漢長江大橋測量鑽探隊成立,李文驥為主要負責人,即赴武漢,開始武漢長江大橋建橋先期工作。[2]

「喜接詔書赴上,奮蹄老驥事新程。精心測點峙,素志終酬時勢更;大業運籌同故舊,道途利澤到庶民。金橋指日屹江漢,際會風雲無限情」。[1]

即便已經身患糖尿病,李文驥還是經常來往於北京和武漢之間,或者在一線進行勘測和設計[7]。當時與李共事的梅暘春多次勸他住院,都被他婉言謝絕[7]

離世[編輯]

1951年4月,李文驥在長江邊實地勘測時,突然噁心嘔吐,發虛汗,一旁的胡世悌立即扶著他坐下;在送往醫院後,他被確診為糖尿病誘發的尿毒症[7]。胡世悌向鐵道部報告了李的病情後,部長滕代遠立即要求武漢市人民政府全力治療,並委派梅暘春和茅以升看望李[7]。8月,李文驥抱憾病逝,時年65歲。臨終時,李文驥已無法說話,只能示意身邊的梅暘春遞給他紙和筆;接過紙筆後,他顫抖地寫下「武漢大橋」四個字[2]。李文驥辭世後,鐵道部為他舉行了追悼會,茅以升題了一副輓聯:

家庭[編輯]

兒子李術培,寧夏大學農學院教授[1]

女兒李慎求,武漢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參與了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典禮的報導[8]

孫子李遠明、李遠航[3]

參考[編輯]

《李文驥傳》,唐寰澄

[9]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我国桥梁界先驱李文骥. 廣州文史. [2011-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中国桥梁界的先驱李文骥. 武漢地方志辦公室. 2020-01-10. 
  3. ^ 3.0 3.1 3.2 3.3 3.4 3.5 京张铁路工程中的“工科举人”.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 2020-03-19. 
  4. ^ 李文驥. 爆破钱江大桥. 1948-02. 
  5. ^ 李文驥. 連結至維基文庫 武汉跨江铁桥计划. 維基文庫. 1932-12. 
  6. ^ “一桥飞架南北”——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记忆. 中國國家博物館. 2022-07-13. 
  7. ^ 7.0 7.1 7.2 7.3 7.4 八、浴血奋战. 大江之上 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9-10. ISBN 978-7-214-16787-3. 
  8. ^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几代人梦想终成真. 鳳凰衛視. 2013-04-18. 
  9. ^ 自传. 桥梁专家李文骥. 團結出版社. 2021-09. ISBN 978-7-5126-9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