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Vogue (舞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時裝舞(英語:Vogue[註 1],又叫「Voguing」,是一種高度風格化、現代的浩室舞蹈,1980年代在美國紐約哈林區舞廳的變裝皇后開始流行[2][3]。這種舞蹈因爲1990年瑪丹娜的歌曲《Vogue》及其音樂錄影帶[4],和1990年紀錄片《巴黎在燃燒英語Paris Is Burning (film)》而得到了主流曝光[3]。現代時裝舞在格式和編舞方面依然在不斷發展變化。[5]

歷史

[編輯]

受到《Vogue》雜誌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圖案的靈感啟發,以表演模特兒所擺姿勢創出舞姿。主要重點是在手的動作,主要以旋轉為主,還有招牌的動作Dip,又稱時裝舞摔[6]。這種舞蹈風格在1960年代早期到1980年代由非裔美國人和拉丁異裝皇后和同性戀者在美國紐約哈萊姆區的舞廳裡問世。這種舞蹈的比賽最早被稱為「表演」,後來被稱為「演出」[3][7]。數年之後,這種舞蹈發展稱更加複雜的舞種,也就是現在所謂的「vogue」[8][9]

關於時裝舞的起源今天有不同的說法。其中許多文獻說帕利斯·德普利拿起一份Vogue雜誌隨音樂節奏模仿雜誌里的模特姿態。但是也有敘述報道說Vogue舞起源於賴克斯島上黑人同性戀犯人用這些姿態來吸引其他人的注意源起[6]

Voguing作為一種成型的舞種,在美國的主要城市(主要是紐約)的同性戀舞廳和夜店表演,並持續不斷發展向世界各地(比如巴黎[5][10]

風格

[編輯]

Vogue目前有三種主要類型:老式、新式和女式(約1995年起)[11]

老式

[編輯]

老式的特點是使用流利、風雅的動作造成筆直、對稱和精確的姿態。最初老式Vogue舞的姿態起源於埃及象形文字和模特兒的姿態。歷史上最純粹的老式Vogue舞是兩個舞者競賽。傳統的老式Vogue舞要求其中一名舞者在比賽中把另一名舞者「釘住」。釘住的意思是把對手限制住使得他/她無法擺出任何姿態,而贏家依然可以活動(一般手或手臂的活動,而被「釘住」的舞者則被「釘」在地上或者「釘」在一堵牆上)[12]

新式

[編輯]

新式的特徵在於其動作剛硬,結合「點步」(在關節部位造成軀體畸形)和「手臂控制」(手和腕的動作,有時包括鎖舞)。新式Vogue有時被描寫做是一種變樣的默劇,舞者在舞動的過程中把一個想像中的幾何結構(比如一個盒子)在自己的身上不移動顯示,在這個過程里表現舞者的靈巧和記憶。新式Vogue需要舞者有極其高的靈活度[8]

女式

[編輯]

女式Vogue舞(Vogue Fem,源於法語femme,女性)極其流利,體現出誇張的女性氣質動作,受芭蕾舞爵士舞現代舞的影響。女性Vogue的表演風格非常廣,從戲劇性(強調特技、技巧和速度)到柔軟(強調優雅、美麗和五種舞蹈元素之間不斷的流利演換)。目前女性Vogue有以下五種不同的舞蹈元素:

  • 鴨步Duckwalk):鴨子步得名於它的外觀,即蹲在腳後跟上,隨著節拍向前移動時雙腳踢出的樣子,就像一隻鴨子在走路一樣。
  • 貓步Catwalk):貓步是一種誇張的女性步態,舞者在走路的時候雙腿不斷交叉,她的腰不斷左右搖擺,手臂前後搖擺的方向與腿的方向相反。
  • 手勢Hands):在表演過程里舞者的手往往講述一個故事,比如模仿恐懼。
  • 地板動作Floorwork):這一部分展示了選手們的感性,當他們在地面上滾動、扭曲和以其他方式移動時,以吸引裁判的注意力。
  • 旋轉和俯衝Spins and Dips):這個元素是Vogue舞里最顯眼的元素。通過螺旋式地向地面滾動,並收起一條腿,另一條腿伸展,並產生一個頭部接觸地面的錯覺來完成。舞者隨節奏旋轉,然後跌落到地上。只有當舞者與節奏同步的情況下這個動作才算完美[13]

社群和地區

[編輯]

起初的舞廳社群隨時間演化成一個美國全國性和國際性的地下體育舞蹈,在美國許多地區和在全世界都有舞會和比賽[14]。紐約依然是Vogue舞舞廳社群和風格的中心,但是在許多其它地區也有它們的「都市」——中西部的芝加哥和底特律、南部的亞特蘭他、夏洛特、達拉斯和邁阿密、西海岸的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東海岸的巴爾的摩、華盛頓、康乃狄克、費城、匹茲堡和維吉尼亞[15]

在西歐(英國、法國、荷蘭、德國、奧地利和瑞典)、東歐、拉丁美洲(墨西哥、巴西、智利、哥倫比亞、格斯塔里加)和亞太地區(日本和紐西蘭)都有受原紐約的Vogue舞廳影響產生的比賽[16][17][18][19]

影響

[編輯]
瑪丹娜和她的舞者在1990年的金髮雄心演唱會上表演Vogue舞

一些著名流行文化名人和藝術家受Vogue舞的影響。瑪丹娜堤亞娜·泰勒蕾哈娜薇洛愛莉安娜·格蘭德阿澤莉亞·班克斯蔡依林都從傳統和現代的Vogue舞里受啟發,同時她們在自己的表演里又結合了傳統的節奏和舞蹈風格[20][21][22][23]

2016年拍攝的紀錄片《Kiki》介紹了當代舞廳和Vogue社群以及風格[24][25]

參見

[編輯]

[編輯]
  1. ^ 英語新詞新義(The New Word Revolution)用過。[1]

參考

[編輯]
  1. ^ 英語新詞新義(The New Word Revolution) (ISBN 730203630-6/978-730203630-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44頁
  2. ^ Gregory, Deborah. Catwalk. New York City: Random House, Inc. 2008. ISBN 978-0-375-84895-7. 
  3. ^ 3.0 3.1 3.2 Freeman, Santiago. The Vogue trend returns. DanceSpirit.com (MacFadden Performing Arts Media). August 1, 2008 [2010-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1). 
  4. ^ Guilbert, Georges-Claude. Madonna as postmodern myth: how one star's self-construction rewrites sex, gender, Hollywood, and the American dream. McFarland. 2002. ISBN 978-0-7864-1408-6. 
  5. ^ 5.0 5.1 Schaefer, Brian. Vogueing Is Still Burning Up the Dance Floor in New York. 紐約時報. 2015年7月23日 [2019年11月4日].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8日). 
  6. ^ 6.0 6.1 Stuart., Baker,. Voguing and the house ballroom scene of New York City 1989-92. 2011年1月1日. ISBN 9780955481765. OCLC 863223074. 
  7. ^ Jackson, Jonathan David. The Social World of Voguing (PDF). Journal for the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Human Movement. Autumn 2002, 12.2: 26–42 [2019-11-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12-28). 
  8. ^ 8.0 8.1 Becquer, Marcos; Gatti, Jose. Elements of Vogue. Third Text. 1991-09-01, 5 (16-17): 65–81. ISSN 0952-8822. doi:10.1080/09528829108576327. 
  9. ^ Upadhye, Janet. Vogue: Not Madonna's Dance. HuffPost. 2012年6月21日 [2019年11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3月15日). 
  10. ^ Veine, France. French Drag Queen Dance Battles. VICE. 2014年3月13日 [2019年11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29日). 
  11. ^ Tara, Susman,. The Vogue of Life: Fashion Culture, Identity, and the Dance of Survival in the Gay BalIs. disClosure: A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2000-01-01, 9 (1). ISSN 1055-6133. doi:10.13023/disclosure.09.15. 
  12. ^ Livingston, Jennie, Paris Is Burning, 1991-08-01 [2019年11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0) 
  13. ^ Oxygen Media, The 5 Elements of Vogue with Leiomy Maldonado - In Progress | Oxygen, 2016-06-02 [2019年11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7) 
  14. ^ streetstar, STREETSTAR 2013 - Vogue Femme Final Battle Lasseindra (FRA) vs Ida"Inxi" Holmlund (FIN), 2013-08-22 [2019年11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3) 
  15. ^ 1969-, Bailey, Marlon M.,. Butch queens up in pumps : gender, performance, and ballroom culture in Detroit. ISBN 9780472051960. OCLC 820123691. 
  16. ^ Inside Eastern Europe's Wild, Competitive Voguing Scene. Vice. [2019年11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3月13日). 
  17. ^ Watch: Aya-Bambi, the Japanese dancing couple who will leave you hypnotised. CatchNews.com. [2019年11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15日). 
  18. ^ Morton, Frances. Inside New Zealand's Radical Pacific Queer Community. Vice (New Zealand). 2017年5月9日 [2019年11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9月13日). 
  19. ^ Villegas, Richard. How voguing and ballroom became cool in Latin America.. Remezcla. 2016 [2019年11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17日). 
  20. ^ Hunt, Kenya. How voguing came back into vogue. The Guardian. 2014年11月18日 [2019年11月5日].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6月7日). 
  21. ^ Meet Leiomy Maldonado, the Trans Latina Vogue Dancer Whose Hair Flip Inspired Beyoncé & More. LATINA. [2019年11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3月13日). 
  22. ^ NEW MUSIC: Azealia Banks' new Vogue-worthy track "The Big Big Beat" is an instant-hit. afropunk.com. [2019年11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6日). 
  23. ^ Leiomy Maldonado Talks Signature Hair Flip That Inspired Beyoncé. Vibe. 2017年1月25日 [2019年11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5月10日). 
  24. ^ Kenny, Glenn. Review: 'Kiki': The Vogueing Scene, Still a Refuge for Gay and Transgender Youth. 紐約時報. 2017年2月28日 [2019年11月5日].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3月2日). 
  25. ^ MovieZine, Kiki (2016) - Trailer, 2016年6月30日 [2019年11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4日)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