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共和國
阿爾泰共和國 | |
---|---|
共和國 | |
Республика Алтай | |
其他轉寫 | |
• 阿爾泰語 | Алтай Республика |
| |
頌歌:阿爾泰共和國國歌 | |
阿爾泰共和國在俄羅斯的位置。 | |
坐標:50°55′N 86°55′E / 50.917°N 86.917°E | |
國家 | 俄羅斯 |
聯邦管區 | 西伯利亞聯邦管區[1] |
經濟地區 | 西西伯利亞經濟地區[2] |
建立 | 1922年7月1日 |
首府 | 戈爾諾-阿爾泰斯克 |
政府 | |
• 行政機構 | 阿爾泰共和國國家議會[3] |
• 首腦[3] | 安德烈·圖爾恰克(代理) |
面積[4] | |
• 總計 | 92,600 平方公里(35,800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35 |
人口(2010年普查)[5] | |
• 總計 | 206,168人 |
• 排名 | 79 |
• 密度 | 2.23人/平方公里(5.77人/平方英里) |
• 市區 | 27.6% |
• 鄉村 | 72.4% |
時區 | 鄂木斯克時間[6](UTC+6) |
ISO 3166碼 | RU-AL |
車牌 | 04 |
官方語言 | 俄語[i]、阿爾泰語[7] |
區劃代碼 | 84000000 |
網站 | http://www.altai-republic.ru |
阿爾泰共和國(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 Алта́й,羅馬化:Respublika Altay;阿爾泰語:Алтай Республика)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西伯利亞聯邦管區。面積92,600平方公里,人口210,924(2021年)。首府戈爾諾-阿爾泰斯克。原為蘇聯時代的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1991年升格為戈爾諾-阿爾泰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92年改為阿爾泰共和國。
歷史
[編輯]匈奴帝國(公元前209年-公元93年)統治著現代阿爾泰共和國的領土。該地區曾是第一突厥汗國、回鶻汗國和葉尼塞吉爾吉斯人的一部分。正是在這一時期,當地居民在文化和語言上完全突厥化 。
阿爾泰共和國的南部地區隸屬於乃蠻。現代阿爾泰共和國的領土曾被鮮卑(93-234)、柔然(330-555)、蒙古帝國(1206-1368)、金帳汗國(1240-1502)、準噶爾汗國(1634-1758)和清帝國(1757-1864)統治。
清朝時期是阿爾泰共和國所屬地區的一個半自治時期,該地的特愣古德原附屬於準噶爾汗國。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歸附清朝,編阿爾泰淖爾烏梁海部落為二旗。同時他們也向俄國繳納牙薩克。
在清朝管理期間,西伯利亞總督費多爾·伊萬諾維奇·索伊莫諾夫於1760年對阿爾泰淖爾地區進行了非軍事偵查,並開始了堡壘建設。1764年清朝副都統扎拉豐阿奉命拆除了俄羅斯人在阿爾泰淖爾烏梁海所建房屋柵欄。然而自19世紀20年代以來,清朝例行的邊境檢查並不如過去那麼頻繁,僅在卡倫內巡查,吹河流域一直被俄羅斯人占領。當地人也依賴俄國商人進行貿易,以獲取所需的生產生活資料[8]。
1864-1867年,唐努烏梁海西北十佐領游牧地區被《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併入俄羅斯帝國。在俄羅斯內戰期間,阿爾泰聯邦共和國於1918年成立,並宣稱是重建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第一步。但它從未成為俄羅斯內戰中的競爭力量,從1918年到1920年1月一直保持中立,當時它被吞併回蘇維埃俄國。第二個阿爾泰共和國於1921年成立,一直持續到1922年被紅軍占領 。
1922年6月1日,阿爾泰人重新獲得了自治權,成立了衛拉特自治州(Ойро́тск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о́бласть),是阿爾泰邊疆區的一部分。該地區的原名是Bazla。1948年1月7日,它被更名為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Го́рно-Алта́йск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о́бласть)。1991年,它被改組為戈爾諾-阿爾泰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ASSR)。1992年,它改名為阿爾泰共和國。
政治
[編輯]阿爾泰共和國的政府首腦是共和國元首,由民眾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截至2019年,共和國元首是奧列格-霍羅霍爾丁,他接替亞歷山大-別爾德尼科夫擔任這一職務。共和國的最高立法機構是「國家庫魯爾泰」(kurultai,議會,忽里勒台的現代變體),有41名代表,每四年由民選產生。伊戈爾-亞伊莫夫從2002年1月起擔任國家議會--庫魯爾泰的現任主席。
共和國的憲法於1997年6月7日通過。
人口
[編輯]210,924(2021年人口普查);206,168(2010年人口普查);202,947(2002年人口普查);191,649(1989年人口普查)。
民族構成
[編輯]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俄羅斯族人占共和國人口的53.7%,阿爾泰人占37.0%。其他群體包括哈薩克族人(6.4%),以及一些較小的群體,每個群體占總人口的0.5%以下。
Average population (× 1000) | Live births | Deaths | Natural change | Crude birth rate (per 1000) | Crude death rate (per 1000) | Natural change (per 1000) | Fertility rates | |
---|---|---|---|---|---|---|---|---|
1970 | 168 | 3,236 | 1,486 | 1,750 | 19.3 | 8.8 | 10.4 | |
1975 | 170 | 3,805 | 1,724 | 2,081 | 22.4 | 10.1 | 12.2 | |
1980 | 175 | 3,841 | 2,082 | 1,759 | 21.9 | 11.9 | 10.1 | |
1985 | 185 | 4,256 | 2,097 | 2,159 | 23.0 | 11.3 | 11.7 | |
1990 | 194 | 3,753 | 2,126 | 1,627 | 19.3 | 10.9 | 8.4 | 2,52 |
1991 | 196 | 3,579 | 2,064 | 1,515 | 18.2 | 10.5 | 7.7 | 2,41 |
1992 | 197 | 3,263 | 2,271 | 992 | 16.6 | 11.5 | 5.0 | 2,25 |
1993 | 197 | 2,878 | 2,630 | 248 | 14.6 | 13.4 | 1.3 | 2,00 |
1994 | 198 | 2,931 | 2,875 | 56 | 14.8 | 14.5 | 0.3 | 2,03 |
1995 | 199 | 2,853 | 2,637 | 216 | 14.3 | 13.2 | 1.1 | 1,93 |
1996 | 200 | 2,704 | 2,567 | 137 | 13.5 | 12.8 | 0.7 | 1,80 |
1997 | 200 | 2,686 | 2,547 | 139 | 13.4 | 12.7 | 0.7 | 1,77 |
1998 | 201 | 2,923 | 2,367 | 556 | 14.5 | 11.8 | 2.8 | 1,89 |
1999 | 202 | 2,742 | 2,536 | 206 | 13.6 | 12.6 | 1.0 | 1,74 |
2000 | 203 | 2,907 | 2,645 | 262 | 14.3 | 13.0 | 1.3 | 1,82 |
2001 | 203 | 3,033 | 2,870 | 163 | 14.9 | 14.1 | 0.8 | 1,87 |
2002 | 203 | 3,252 | 3,061 | 191 | 16.0 | 15.1 | 0.9 | 1,98 |
2003 | 203 | 3,392 | 3,173 | 219 | 16.7 | 15.7 | 1.1 | 2,04 |
2004 | 202 | 3,513 | 3,015 | 498 | 17.4 | 14.9 | 2.5 | 2,08 |
2005 | 202 | 3,502 | 3,170 | 332 | 17.3 | 15.7 | 1.6 | 2,03 |
2006 | 202 | 3,395 | 2,837 | 558 | 16.8 | 14.1 | 2.8 | 1,93 |
2007 | 202 | 4,066 | 2,574 | 1,492 | 20.1 | 12.7 | 7.4 | 2,29 |
2008 | 203 | 4,442 | 2,549 | 1,893 | 21.9 | 12.5 | 9.3 | 2,48 |
2009 | 204 | 4,266 | 2,492 | 1,774 | 20.9 | 12.2 | 8.7 | 2,48 |
2010 | 206 | 4,224 | 2,508 | 1,716 | 20.6 | 12.2 | 8.3 | 2,48 |
2011 | 207 | 4,719 | 2,529 | 2,190 | 22.7 | 12.2 | 10.5 | 2,84 |
2012 | 209 | 4,693 | 2,416 | 2,277 | 22.4 | 11.5 | 10.9 | 2,91 |
2013 | 211 | 4,442 | 2,392 | 2,027 | 21.1 | 11.3 | 9.8 | 2,82 |
2014 | 213 | 4,404 | 2,365 | 2,039 | 20.7 | 11.1 | 9.6 | 2,88 |
2015 | 214 | 4,022 | 2,347 | 1,675 | 18.7 | 10.9 | 7.8 | 2,68 |
2016 | 216 | 3,911 | 2,151 | 1,760 | 18.1 | 10.0 | 8.1 | 2,63(e) |
2017 | 217 | 3,443 | 2,099 | 1,344 | 15.8 | 9.6 | 6.2 |
Ethnic group |
1926 Census | 1939 Census | 1959 Census | 1970 Census | 1979 Census | 1989 Census | 2002 Census | 2010 Census | 2021 Census | |||||||||
---|---|---|---|---|---|---|---|---|---|---|---|---|---|---|---|---|---|---|
Number | % | Number | % | Number | % | Number | % | Number | % | Number | % | Number | % | Number | % | Number | % | |
阿爾泰人 | 42,2131 | 42.4% | 39,285 | 24.2% | 38,019 | 24.2% | 46,750 | 27.8% | 50,203 | 29.2% | 59,130 | 31.0% | 68,0272 | 33.6% | 69,9633 | 34.5% | 73,242 | 37.0%4 |
俄羅斯人 | 51,813 | 52.0% | 114,209 | 70.4% | 109,661 | 69.8% | 110,442 | 65.6% | 108,795 | 63.2% | 115,188 | 60.4% | 116,510 | 57.5% | 114,802 | 56.6% | 106,258 | 53.7% |
哈薩克人 | 2,326 | 2.3% | 4,280 | 2.6% | 4,745 | 3.0% | 7,170 | 4.3% | 8,677 | 5.0% | 10,692 | 5.6% | 12,108 | 6.0% | 12,524 | 6.2% | 12,647 | 6.4% |
其他 | 3,309 | 3.3% | 4,405 | 2.7% | 4,736 | 3.0% | 3,899 | 2.3% | 4,365 | 2.5% | 5,821 | 3.1% | 5,914 | 2.9% | 5,447 | 2.7% | 5,741 | 2.9% |
- including 3,414 鐵連基特人, 1,384 庫曼丁人 and 344 鐵列烏特人
- including 2,368 鐵連基特人, 1,533 圖巴拉爾人, 931 庫曼丁人, 830 切爾干人, 141 索爾人 and 32 鐵列烏特人
- including 3,648 鐵連基特人, 1,891 圖巴拉爾人, 1,062 庫曼丁人, 1,113 切爾干人 and 87 索爾人
- including 2,587 鐵連基特人, 3,424 圖巴拉爾人, 1,037 庫曼丁人, 1,170 切爾干人 and 91 索爾人
- 3,432人是在行政資料庫中登記的,他們不能申報民族。據估計,這一群體的民族比例與申報群體的比例相同。[9]
農業
[編輯]農業是阿爾泰共和國的主要經濟部門,農產品占共和國年社會總產品的65%,占全俄羅斯年農產品總量的0.3%,重要部門是畜牧業和養蜂業。
種植業也是阿爾泰農業的主要部門之一,不過它在農業中的比重明顯低於畜牧業。當地主要農作物有穀物、馬鈴薯、胡蘿蔔等蔬菜以及經濟作物。
養蜂業:阿爾泰人利用山區自然條件養蜂已數百年歷史。今天養蜂業仍然是該共和國最主要的農業活動之一,蜂蜜產量每年高達數千噸。當地養蜂業的優勢是蜂蜜品質上乘,明顯優於俄羅斯其他地區的同類產品。
工業
[編輯]食品工業是阿爾泰共和國工業的主要部門之一,境內有數家大型食品加工企業。主要生產麵包製品、無酒精飲料、香腸、奶油、奶酪、蔬菜水果罐頭和葡萄酒.大部分產品滿足共和國內市場需求,一小部分供給毗鄰地區。
冶金工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目前,阿爾泰共和國共有3家較大型金礦、1家較大的開採和加工水銀和鉬的企業,主要產品有:黃金、水銀、含鉬和鎢的精礦石。此外,當地還用地產黃金和白銀加工金銀首飾。
木材加工業發達。目前阿爾泰共和國境內共有17家林場,其中多數為私人經營,還有一些規模不大的制材廠和家具廠。主要產品有制材、鋸材、木製器具、家具和木製工藝品。
2011年機器製造業在阿爾泰共和國工業中的比重為10.9%。這一部門以中小企業為主,設備和工藝相對落後,開發和生產新產品能力低。主要生產傳統的俄式電茶炊,以及各種運輸車輛的零件。
交通
[編輯]受當地地形條件限制,阿爾泰共和國至今沒有修建鐵路,目前,主要的運輸形式是公路運輸和航空運輸。境內唯一的機場是戈爾諾-阿爾泰斯克機場。
對外貿易
[編輯]主要對外貿易夥伴:蒙古、韓國、中國大陸、日本、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出口商品有:原木、鋸材、精加工鹿茸、羊絨、原毛、皮革、各類食品、鎢鉬精礦石等。進口電器、各類儀器和日用消費品。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каз №849 от 13 мая 2000 г. «О полномочном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федеральном округе». Вступил в силу 13 мая 2000 г. Опубликован: "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РФ", №20, ст. 2112, 15 мая 2000 г.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Decree #849 of May 13, 2000 On the Plenipotentiary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n a Federal District. Effective as of May 13, 2000).
- ^ Госстандар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К 024-95 27 декабря 1995 г. «Общероссийский классификатор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регионов. 2.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районы», в ред. Изменения №5/2001 ОКЭР. (Gosstandar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OK 024-95 December 27, 1995 Russian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Regions. 2. Economic Regions, as amended by the Amendment #5/2001 OKER. ).
- ^ 3.0 3.1 Constitution, Article 8
- ^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Территория, число районов, населённых пунктов и сельских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й по субъекта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Territory, Number of Districts, Inhabited Localities, and Rural Administration by Federal Subject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02 года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of 2002).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2004-05-21 [2011-11-01] (俄語).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2010Census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Об исчислении времен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1-06-03 [2019-01-19] (俄語).
- ^ Constitution, Article 13
- ^ 清政府對阿勒坦諾爾烏梁海的管轄. 清政府对阿勒坦诺尔乌梁海的管辖. 《中國邊疆史地考論》. 2013年8月.
- ^ Перепись-2010: русских становится больше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8-12-25.. Perepis-2010.ru (2011-12-19). Retrieved on 201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