龺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龺部,是為簡體字部首之一,歸於八劃部首,由於龺部是漢字簡化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國家出版局於1983年發布的《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中添加的新部首,故此在《康熙字典》查無此部首[1][2],但仍有提及「𠦝」此字[3]。因此在康熙字典中,含有「龺」這個部件的字都是歸類在其他部首。

部首單字解釋[编辑]

漢字部件。「幹」、「乾」字左旁。同「卓」字。拼音:跟“卓”一样。

詳細說明[编辑]

“龺部”是不在康熙字典裡的部首,也不存在於正體中文的簡體中文部首。

根據《康熙字典》,這些字的大篆原形都是從「倝」的,例如:

  • 乾(倝 + 乙)[4] 、幹(倝 + 干)、榦(倝 + 木)、斡(倝 + 斗)、翰(倝 + 羽)、戟(倝 + 戈)
  • 另有“朝”字,实际上并非从「倝」,在甲骨文字典[5]中,“朝”的形象就是“日在艹(艸)中,月未落下”是会意字,《說文解字》[6]和《康熙字典》[7][8]說“倝+舟𦩻”是“朝”的本字是錯誤的,實際上“倝+舟𦩻”是後世經過大篆訛變產生的。

不過由於有些字後來變成楷書時簡化了,失去了「倝」的特徵,所以只好另造「龺部」。 而在漢代的《說文解字》也有說明。[9]

另外,「𠦝(卓)」字的起源與「倝」字事實上毫無關聯。「𠦝(卓)」為从匕从早,本作「㔬」;而「倝」最初由「旦」和「㫃」構成。

部首字元[编辑]

目前的繁體中文依循康熙字典將龺歸類在十部,而簡體中文歸類在龺部。龺的編碼是U+9FBA,在繁體中文中為異體字[10]歸十部劃。

簡繁差異[编辑]

而在簡體中文中歸於其他“龺部”的字,在繁體中文中則以「龺」字旁地另外一邊的偏旁或其一部分為部首,例如:,簡體中文為“龺部”,而繁體中文歸為「乙部[4];另一例是韓,簡體中文歸為“龺部”,但在繁體中文歸為「韋部」。

但有些時候簡體中文為了回應古文需求,因此有些簡體中文的資料或辭典會取消“龺部”改為原來的部首[11][12],使其與康熙字典保持一致,不過大部分中國大陸出版的簡體字字典都會採用“龺部”,另外,有些字典會將一字歸於多部。

名稱[编辑]

  • 漢語:龺部(拼音:zhuó,注音:ㄓㄨㄛˊㄅㄨˋ)
  • 日本:卓部(龺部)、じょくぶ

字例[编辑]

部首外筆劃 字例
0
3
4 韩戟朝
5
6 榦斡
8
9
10
13

繁體中文[编辑]

上列中文字在正體中文中皆不屬於龺部,下面列出它們原本的部首:

漢字 簡體部首 正體部首
龺部 十部
乙部
戈部
月部
干部
木部
斗部
羽部
韋部
隹部
鳥部

参考文献[编辑]

  1. ^ 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 China-language.gov.cn.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4). 
  2. ^ 存档副本. [2017-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5). 
  3.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倝.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4. ^ 4.0 4.1 康熙字典:乾.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0). 
  5. ^ 《新編甲骨文字典》,刘兴隆,三九一页。
  6. ^ 《說文解字》:𦩻:旦也。从倝,舟聲,「朝」本字。.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御定康熙字典 第1012頁 第7行.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8. ^ 御定康熙字典 第506頁 第3行.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9. ^ 說文解字:倝部.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0. ^ A00439 【卓】.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7). 
  11. ^ 漢典(簡體中文)將戟歸於戈部. Zdic.net.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2). 
  12. ^ 漢典(簡體中文)將乾歸於乙部. Zdic.net.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4). 

補充異體字字典: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a/lda/lda01850.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