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修订间差异
小 →參見 |
小 →參考資料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文言文'''是[[中國]]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以及模仿這種書面語而創作的歷代作品。由於文言文並不是一時一地的一種語言,因此不同[[時代]]或不同[[地區]]的文獻,在[[語法]]和[[詞彙]]上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
'''文言文'''是[[中國]]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以及模仿這種書面語而創作的歷代作品。由於文言文並不是一時一地的一種語言,因此不同[[時代]]或不同[[地區]]的文獻,在[[語法]]和[[詞彙]]上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
||
在20世紀之前,以[[漢字]]書寫的文言文,在中國以及韓國、日本、越南,使用在幾乎所有正式的文書上。在韓國、日本和越南,這種書面語分別被稱為[[朝鮮漢字|漢文]](Hanmun)、[[漢文]](Kanbun)和[[字儒]](Chữ |
在20世紀之前,以[[漢字]]書寫的文言文,在中國以及韓國、日本、越南,使用在幾乎所有正式的文書上。在韓國、日本和越南,這種書面語分別被稱為[[朝鮮漢字|漢文]](Hanmun)、[[漢文]](Kanbun)和[[字儒]](Chữ Nho)。20世紀之後,在中國,文言文的地位被白話文取代,而其他國家則開始採用當地語言的書面語。 |
||
==特點== |
==特點== |
||
第7行: | 第7行: | ||
文言的特點,是和[[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比較而來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以下所述各項特點皆為舉例而未窮盡。) |
文言的特點,是和[[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比較而來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以下所述各項特點皆為舉例而未窮盡。) |
||
===語法特點=== |
===語法特點=== |
||
*文言文的語法特點主要表現在[[詞類]]及[[詞序]]兩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話更多的詞類活用現象。 |
*文言文的語法特點主要表現在[[詞類]]及[[詞序]]兩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話更多的詞類活用現象。 |
||
第34行: | 第35行: | ||
==文體分類== |
==文體分類== |
||
中國歷代學者對於[[文體]]都有不同的分類法。 |
中國歷代學者對於[[文體]]都有不同的分類法。 |
||
===魏晉南北朝=== |
===魏晉南北朝=== |
||
[[魏晉南北朝]],是文體分類研究的開始,相關著作有[[曹丕]]的《[[典論]]·論文》、[[李充]]的《翰林論》、[[摯虞]]的《文章流別志論》、[[劉勰]]的《[[文心雕龍]]》、[[昭明太子]]主導的《[[昭明文選]]》等。其中《典論·論文》將文體分為4類: |
[[魏晉南北朝]],是文體分類研究的開始,相關著作有[[曹丕]]的《[[典論]]·論文》、[[李充]]的《翰林論》、[[摯虞]]的《文章流別志論》、[[劉勰]]的《[[文心雕龍]]》、[[昭明太子]]主導的《[[昭明文選]]》等。其中《典論·論文》將文體分為4類: |
||
第45行: | 第47行: | ||
|} |
|} |
||
而《昭明文選》是一本分類很繁雜的選集,將所選的文章分成37類之多。 |
而《昭明文選》是一本分類很繁雜的選集,將所選的文章分成37類之多。 |
||
===明朝=== |
===明朝=== |
||
[[明朝]]的[[吳訥]]著《文章辨體》、[[徐師曾]]著《文體明辨》,[[清朝]][[姚鼐]]編《[[古文辭類纂]]》,都是討論文體的重要著作。其中《古文辭類纂》將文體分為13類: |
[[明朝]]的[[吳訥]]著《文章辨體》、[[徐師曾]]著《文體明辨》,[[清朝]][[姚鼐]]編《[[古文辭類纂]]》,都是討論文體的重要著作。其中《古文辭類纂》將文體分為13類: |
||
第88行: | 第91行: | ||
*[http://www.soonly.com.tw/mounth/SENEW095.htm “用我手寫我口”台灣語文的希望] |
*[http://www.soonly.com.tw/mounth/SENEW095.htm “用我手寫我口”台灣語文的希望] |
||
*[http://www.rwfd.fudan.edu.cn/xueshu/zhuanjia/gudai.html 《古代文言与白话相去不远》,周振鹤] |
*[http://www.rwfd.fudan.edu.cn/xueshu/zhuanjia/gudai.html 《古代文言与白话相去不远》,周振鹤] |
||
⚫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郭錫良等編著,1991年,《古代漢語(修訂本)》上、下,商務印書館 |
*郭錫良等編著,1991年,《古代漢語(修訂本)》上、下,商務印書館。 |
||
*史存直著,2005年 |
*史存直著,2005年,《文言語法》,中華書局。 |
||
*Classical Chinese. (2006, June 15). In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05:48, June 22, 2006,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Classical_Chinese&oldid=58778733. |
|||
==參見== |
|||
⚫ | |||
{{语言小作品}} |
{{语言小作品}} |
||
⚫ | |||
⚫ | |||
[[de:Wenyan]] |
[[de:Wenyan]] |
2006年8月17日 (四) 08:41的版本
文言文是中國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以及模仿這種書面語而創作的歷代作品。由於文言文並不是一時一地的一種語言,因此不同時代或不同地區的文獻,在語法和詞彙上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在20世紀之前,以漢字書寫的文言文,在中國以及韓國、日本、越南,使用在幾乎所有正式的文書上。在韓國、日本和越南,這種書面語分別被稱為漢文(Hanmun)、漢文(Kanbun)和字儒(Chữ Nho)。20世紀之後,在中國,文言文的地位被白話文取代,而其他國家則開始採用當地語言的書面語。
特點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和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比較而來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以下所述各項特點皆為舉例而未窮盡。)
語法特點
- 文言文的語法特點主要表現在詞類及詞序兩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話更多的詞類活用現象。
- 文言的特殊詞序也是顯著特點之一。
- 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誰」、“孰”、「何」、「悉」等置於動詞之前:
-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左丘明《左傳》)
-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
-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 “王曰:‘缚者曷(通“何”)为者也?’”(《晏子春秋》)
- 与“以”连用的倒装句:
- 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出现的原因有作者的主观原因,如一时想不起此字;也有客观原因,如避讳等。
詞彙特點
文言文與白話文在詞彙上有很大的差異。這個差異通常必須以詞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條列,才能完整表達。不過,有個特點可以概括性地觀察:文言文的詞彙較為簡潔,例如:相較於白話文的詞以雙音節為主,文言文中的詞以單音節為主。
文體分類
中國歷代學者對於文體都有不同的分類法。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是文體分類研究的開始,相關著作有曹丕的《典論·論文》、李充的《翰林論》、摯虞的《文章流別志論》、劉勰的《文心雕龍》、昭明太子主導的《昭明文選》等。其中《典論·論文》將文體分為4類:
|
|
而《昭明文選》是一本分類很繁雜的選集,將所選的文章分成37類之多。
明朝
明朝的吳訥著《文章辨體》、徐師曾著《文體明辨》,清朝姚鼐編《古文辭類纂》,都是討論文體的重要著作。其中《古文辭類纂》將文體分為13類:
|
|
|
|
|
現代
由郭錫良等人編著的《古代漢語》修訂本中分析,文體分類有三種標準:依語言形式分、依內容分、依應用範圍分。依語言形式,《古代漢語》先將古代文體分為3大類:
在此分類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為4類:
- 史傳文
- 說理文
- 雜記文
- 應用文
發展
文言文的缺點在於難懂、不易普及,要讀懂文言文須經過適當的訓練才能夠了解其中的含意,而要寫作文言文的難度更高,所以五四運動後強調「我手寫我口」、「能識字便能讀文」的白話文漸漸的取代了文言文。
現代華文社會以白話文寫作為主,而文言文仍然受到相當的重視,文言文對白話文仍有一定的影響力,現在仍有許多人喜愛在寫作白話文時引用典故、詩、詞,以及華人社會普遍使用的對聯。而對於有志學習中國文學的人,文言文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
外部链接
參考資料
- 郭錫良等編著,1991年,《古代漢語(修訂本)》上、下,商務印書館。
- 史存直著,2005年,《文言語法》,中華書局。
这是一篇语言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