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唇鳄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厚唇鳄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早期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演化支 真爬行动物 Eureptilia
演化支 卢默龙类 Romeri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演化支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演化支 蜥类 Sauria
演化支 主龟龙类 Archelosauria
下纲: 主龙形下纲 Archosauromorpha
演化支 鳄脚类 Crocopoda
演化支 主龙型类 Archosauriformes
演化支 真鳄脚类 Eucrocopoda
演化支 镶嵌踝类 Crurotarsi
演化支 主龙类 Archosauria
演化支 伪鳄类 Pseudosuchia
演化支 鳄类 Suchia
演化支 副鳄形类 Paracrocodylomorpha
演化支 铠鳄类 Loricata
总目: 鳄形超目 Crocodylomorpha
演化支 坚颅类 Solidocrania
演化支 鳄型类 Crocodyliformes
演化支 中真鳄类 Mesoeucrocodylia
演化支 后鳄类 Metasuchia
演化支 新鳄类 Neosuchia
演化支 真鳄类 Eusuchia
属: 厚唇鳄属 Pachycheilosuchus
Rogers, 2003
  • 厚唇鳄 P. trinquei Rogers, 2003 (模式种)

厚唇鳄(学名:Pachycheilosuchus)意为“有厚嘴唇的鳄鱼”,是种已灭绝真鳄类,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美国德州。厚唇鳄是原先俗称的“玫瑰谷物种”(Glen Rose form)的一部分。

厚唇鳄的脊椎属于前凹型,前方关节为杯状,后方关节为圆形,只有真鳄类具有这个特征。其他特征包含:上颌骨的边缘厚,也是其名称来源、颈部的6块鳞甲愈合成一块大型鳞甲。

叙述[编辑]

厚唇鳄的模式标本是个右上颌骨,以及至少13个不同个体的化石,包含大部分骨骼,缺少前后脚掌、以及部分头骨。厚唇鳄的化石发现于德州伊拉斯县玫瑰谷组(Glen Rose Formation)最上层,年代属于阿尔比阶早期。化石发现处是个尸骨层,位于石灰岩层(混杂者泥岩),可能当时是个封闭、半海水的浅水区域。模式种P. trinquei,是由Jack Rogers在2003年命名、叙述;种名是以协助挖掘化石的Lance Trinque为名。[1]

厚唇鳄不是种大型动物。股骨的长度为9.12公分。根据不同估计方法,厚唇鳄的身长为63.5公分到80公分之间。根据脊椎的愈合状态,某些化石属于成年个体。另外,化石发现地点还发现一颗鳄形类的蛋,直径为4.9公分;根据大小判断,应该是厚唇鳄产下的,也显示部分化石的确属于成年个体。[1]

上颌骨的外缘突出,齿列与外缘有段距离。其中一个上颌骨有椭圆形的穿孔,长宽为5公厘与6.5公厘,应该是大型掠食者留下的。口鼻部短而平坦。颈椎背椎、部分尾椎属于前凹型,颈椎的形状最为明显。前凹型脊椎的前方表面有凹处,后方表面有凸处,两者互相接合。厚唇鳄的后方表面有个微凹处,与真鳄类的前凹型脊椎不同。根据脊椎与其他特征,厚唇鳄不属于真鳄类,可能是独自演化出前凹型脊椎。尺骨大幅弯曲。颈部的6块鳞甲愈合成一块大型鳞甲。[1]

分类[编辑]

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科学家发现Atoposauridae科是厚唇鳄的近亲。Atoposauridae科是群小型鳄形类,生存于白垩纪早期,部分成员具有前凹型脊椎。[1]

玫瑰谷物种[编辑]

发现于玫瑰谷组的鳄形类化石,原本被非正式地俗称为“玫瑰谷物种”(Glen Rose Form)。除了厚唇鳄以外,还包含一个存放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头骨、两个位于德州纪念博物馆的部份骨骼、以及一些零散骨头。在厚唇鳄被命名之后,玫瑰谷物种成为嵌合体。头骨与骨骼化石缺乏厚上颌骨与前凹型脊椎,属于另一个未命名物种;而部份零散化石属于厚唇鳄。因此,原先的玫瑰谷物种化石包含:厚唇鳄、以及另一个未命名鳄形类。[1]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Rogers, Jack V., II. Pachycheilosuchus trinquei, a new procoelous crocodyliform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Albian) Glen Rose Formation of Texa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3, 23 (1): 128–145. doi:10.1671/0272-4634(2003)23[128:PTANPC]2.0.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