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阿尔贝特·凯塞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尔贝特·凯塞林[编辑]

以下讨论已结束,请不要对此存档进行任何编辑。
阿尔贝特·凯塞林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由Anibear与Ai6z83xl3g编辑的纯英译条目,目标优良或特色,供各位审议,谢谢。—Ai6z83xl3g留言2013年6月13日 (四) 19:19 (UTC)[回复]
评审期︰2013年6月13日 19:19 (UTC) 至2013年7月13日 19:19 (UTC)

内容与遣词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份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修改太多太杂,所以还是放在一起说吧 囧rz……

首先,是我这次主要做的事情:删除重复出现的词汇,拆分长句,断句,修改被动式,简化/小修表达方式,将弱相关内容拆出为注释。

然后,是我觉得需要解释的修改:

  1. “军事学院”有歧义,易使人以为与上文自相矛盾(“1905年至1906年”),所以改成全名;
  2. “错误的文献资料”易有“这一资料全错”之感,因而将“错”移到具体的错误处;
  3. “凯塞林逐渐意识到”一段。我看的时候觉得内文应该有因果关系,所以去翻了原本,发现的确如此,于是重写了一下。
  4. 第一段引言。原文里用的连词是比较弱的“and”,所以我将后面的内容改成“补充”式表述。
  5. “凯塞林继续为美国陆军历史研究部门撰写着战史”,这里有“继续”,前面却没有提到他写过战史,但在这之前,明显只有被美军俘虏那段时间里,凯塞林才可能会帮美国人写战史,所以我稍加补充。
  6. “out-generalled”。这个词的意思的确是“超越某人的领导/指挥能力”,就我个人理解,在这里指的就是“这情况太难应付,已超过他的指挥能力限度”,也即“力所不及”,因而我最后改成“凯塞林感到他已力不从心”。

最后,是我仍然没头绪的需修改处,以及一些不确定的地方:

  1. “他在意大利优异地指挥轴心军作战”,“优异地”应稍作修改;
  2. “一开始,凯塞林并不接受这一协议,”整段,我觉得非常缺乏过渡,虽略修,但仍不够顺畅;
  3. “因此,如果意大利法庭要宣判那些战争罪行的执行者有罪,那么对凯塞林的审判就成了一个法律前提”,这句话我没有看懂(不过原文似乎也是这么写的),不知该怎么理解呢?
  4. “亚历山大就表示过对凯塞林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的崇敬”,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读起来总觉得有歧义;
  5. “凯塞林还曾于一段时间里,经常以专家证人的身份出现在对前国防军将领的审判法庭上……”,其实我觉得应该采用注释式,说他在“将军审判”时出任专家证人就行了,然后用一个注释说明“将军审判”是什么玩意,不知如何呢?

当然,话说回来,就现在的质量,FA应该也没问题了,试试看能不能解决以上问题,再作提升吧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21日 (五) 14:11 (UTC)[回复]


(都有点列还是打个分隔线好了)感谢阁下对本文之校阅与修订,内容回复如下:
  1. 上半部份修订同意您的看法,不过最后的“凯塞林感到他已力不从心”我觉得那第三人称有点鸡肋,换成“凯塞林已感到力不从心”为佳。
  2. “他在意大利优异地指挥轴心军作战”当初打这句话时就感觉念起来很别脚,不过目前我还想不出更好的版本,只得等等了。
  3. “一开始,凯塞林并不接受这一协议”这部份我觉得有些时间上与逻辑上的矛盾,因为在本叙述里,“凯塞林知道这一情况,并在最初还赞同这一行动”,后面又是“一开始,凯塞林并不接受这一协议”,所以究竟他一开始的态度为何呢?如果真是“一开始同意→不同意”的话,那下段的“一开始并不接受协议”的部份就无必要存在,要转为黑脸的话,从解职的动作就看得出来。所以我认为“一开始,凯塞林并不接受这一协议”一句是可以去除的。从上方通知希特勒后,立即将主张停战的将领免职,阅读上是合情合理的。
  4. “因此,如果意大利法庭要宣判那些战争罪行的执行者有罪,那么对凯塞林的审判就成了一个法律前提”从前文推敲的话,《莫斯科声明》表示犯罪的德国纳粹与对战争罪行有责任的将领应送到他们给自己犯下罪行的国家,交由当局审理,而英国人虽然主张战犯膺惩,但却又不肯把自己逮捕的德国高级将领交给他国审理,因此,如果义大利想要审理犯有义国认定犯有战争罪的德国人,那凯塞林必须被(英国,莫斯科声明本文没交待这个认定标准谁来判别,这是我的推测)认定为战犯,义大利才有口实凭著《莫斯科声明》,要求引渡送审(否则英国人没有理由把凯塞林交出来,因为他只是是一位普通被我们羁押的“高级将领”),我是这样理解的。
  5. “亚历山大就表示过对凯塞林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的崇敬”其实这句蛮好转写的,性质也很单纯阁下指的是“(同样)作为军事指挥者,亚历山大曾表示对凯塞林的崇敬”与“亚历山大曾表示崇敬作为一位军事指挥者的凯塞林”两种歧义吗?照常理说,英雄惜英雄、指挥崇敬指挥者,对象的军事素养在该人心中应是有拿到高分的(若不是,那也无必要表明自己军事指挥者的身份,因为对方根本没有可以比拟的价值),所以意思应该是可以用“早在1943年时,亚历山大就曾表示欣赏凯塞林的指挥能力”取代这两句,读起来也更无歧异?
  6. “凯塞林还曾于一段时间里,经常以专家证人的身份出现在对前国防军将领的审判法庭上……”我是想维持原样啦……因为“将军审判”一词在中文世界几乎未曾出现过(我是从来没见过啦...),而该词的意思也不是很难说明,所以,比起放个很难理解的词汇(请容我这么说)在那里,到注释处才在说明,倒不如索性不让该词出现在正文中,直接把该词的内容融入正文,显得不突兀、更好理解。
以上。—Ai6z83xl3g留言2013年6月21日 (五) 16:00 (UTC)[回复]

  1. 其实我本来写的是“凯塞林已感力不从心”,但想到这似有“在这之前就已力不从心”的感觉,所以改得有点繁琐 囧rz……不过的确,区别也不大,就这么改吧~
  2. 想了一下,似可改成“在意大利指挥轴心军作战的两年间,他表现优异,而在这之后,又被调往西线”,不知怎样呢?
  3. 我个人认为,凯塞林所赞同/允许(consent同时有这两个意思,在此后者似更合语境)的是“秘密讲和”,而非“达成协议”,然后去查了原书(我看的是A Soldier's Record一本(网上找到的pdf= =),内容和自传一模一样,应该只是不同名,若需要可传阅),发现说的是“允许和谈”,但对此演变成“投降谈判”却一无所知,所以应该没错。就我觉得,这一段的问题是缺乏衔接,比如提到了“利默尔森到了波尔查诺”,却一点没提到他为什么去波尔查诺,觉得有点囧……
  4. 其实我还是搞不大懂= =然后去查了原文(用了个错误的关键词才找到前半部分= =),如下:

On principle, the War Office agreed that the Italians should try all war crimes committed against Italians in their own country, but high-randking German officers - specifically, Field Marshal Kesselring - were explicitly excluded from this provision. Thus, the conviction of the commander-in-chief was a legal prerequisite if perpetrators of war crimes were to be found guilty by Italian courts.

按我理解,这里的意思是说,若主谋未伏法(因文中用“commander-in-chief”指代),执行者便不应定罪,不知这样理解对吗?
  1. 嗯,我说的歧义就是这个,虽然我也有点想太多 囧rz……就我个人认为,提及“军事指挥官”,可能不止指军事素养,或许也关系到上文说到的,“虽然打得很凶(激烈对抗),但也很干净”。不过提到指挥能力也足够准确了,而且我或许又想太多了,总之就这样吧~
  2. 之前我也有特地搜过“将军审判”这个词,的确基本搜不出什么东西……那就保持现状吧,嗯~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22日 (六) 14:04 (UTC)[回复]

  1. 了解,稍后修改。
  2. 嗯。
  3. 听阁下一说好像能理解两者间存在差异,但因为中间缺乏该有的资讯,使得投降过程变得很片段,不知您是否可从pdf中补充一些过程呢?
  4. 其实我认为他说的“commander-in-chief”没有别人,就是指凯塞林,而原文翻成这样应该没错:

原则上,战争部同意义大利人应审判那些在自己国家里对义大利人犯下战争罪的罪犯,但德国高级将领,特别是凯塞林,则不在此列。因此,如果这些战犯要送给义大利法院受审,大前提就是(他们的)总司令(凯塞林)必须被定罪

这样来看,您的说法没有错,且我认为“但德国高级将领,特别是凯塞林,则不在此列”一语应指的就是英国人的态度(拒绝将此法适用于英国关押的德国高阶官员),但这样来看,要把目前维基条目中解释再清楚一点好像颇有难度= =,您所参照的这段原文取自于Kesselring's Last Battle第150页吗?如果是的话,我想说把这段话直接弄上去,应该是会比较好理解吧?将

1943年10月的《莫斯科声明》中说,“那些对上述罪行、屠杀和处决行动负有责任和持赞许态度的德军军官和纳粹党徒,应当被遣返至其所犯下罪行的所在国,以使他们可以经由这些被解放国的法律和自由的政府审判并惩处。”但是,一直主张审判战争罪行(这一主张在纽伦堡审判达到顶峰)的英国拒绝将此法适用于英国关押的德国高阶官员。因此,如果义大利法庭要宣判那些战争罪行的执行者有罪,那么对凯塞林的审判就成了一个法律前提

一段修改为

根据1943年10月同盟国所发表的《莫斯科声明》,对于犯下罪行、屠杀和处决行动负有责任和持赞许态度的德军军官和纳粹党人士,应当被遣返至其所犯下罪行的所在国,令其受这些被解放国家的法律和自由政府审判与惩处。然而,强烈要求审判战争罪行(这一主张在纽伦堡审判达到顶峰)的英国却拒绝将此法适用于英国关押的德国高级将领,特别是凯塞林。因此,如果义大利法庭要审判在义大利犯下战争罪的德国将领们,身为后者总司令的凯塞林的定罪成了法律上的前提。

不知如何?
  1. 嗯。
  2. 嗯。
-Ai6z83xl3g留言2013年6月22日 (六) 16:5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