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六张犁林家祠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北六张犁林家祠
林家祠
林氏家庙外观
位置 台湾新竹县竹北市东平里2邻16号
建成时间 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
官方名称次圣公厅
类型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登录种类:祠堂
评定时间2007年9月12日
详细登录资料
开放不开放参观

竹北六张犁林家祠是一座位于台湾新竹县竹北市六张犁祠堂,该建筑为林氏宗族的祠堂,目前已指定为新竹县县定古迹[1]

沿革[编辑]

竹北六家旧名为六张犁,其中林家祠的建立源于林家次圣公尝的设立,乾隆十四年(1749年)林先坤及族人渡台始垦,即由此六家地区为起点,并共同组织了林次圣尝会。林家在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购买了第一块位于六张犁的土地,作为次圣公的祭田使用。此后,该家族又陆续购买了六张犁庄、鹿场庄枋寮庄八張犁庄九芎林庄等多块土地。尝会的收益用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先祖祭典的费用,用于献祭品,安排人员集合到祠堂祝祷。[2]

1882年(光绪8年),在薰公(林云汉)倡建下,次圣公尝会兴建了祠堂,以林家于广东潮州饶平的八世祖“次圣公”为名,称为“次圣公厅”,并于1911年(明治44年)改建为现在的格局。堂上则奉祀太始祖比干公、林氏始祖坚公、闽林始祖禄公、九牧公、五十九公、六屋祖百一公、千六公暨一派宗支禄位,并更名为林家祠。

1951年,建筑首次进行修缮,并在1981年因应建筑物的创建百周年发起纪念行事,建造了围墙和天井遮篷。1999年,由于县治二期都市计划的进行,六张犁聚落被划定为竹北六家民俗公园用地进行了区域征收工作。林家祠被征收为新竹县政府的财产,为了保留客家文化,聚落内的老旧建筑全部保留下来,林家祠仍然作为祠堂使用。然而在祠堂征收后,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导致祠堂的损毁加速。[3]

2004年,祠堂出现漏水和严重的白蚁侵害问题。[4]经过新竹县文化局向客家委员会争取维护经费,随即进行保护措施和局部屋顶拆卸工作,于2005年2月完成修复工程。2006年,新竹县政府将林家祠指定为新竹县的县定古迹。指定理由包括祠堂内供奉林姓列祖列宗的神像,同时也祭祀妈祖义民爷,并且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祭祀仪式。[5][6]

目前该建筑已纳入至六张犁聚落内保留传统建筑,仍有林家后代祭祀或召开宗族会议使用,目前并未对外开放。

建筑设计[编辑]

林家祠为一堂二横之格局,设有正身五开间、左右两横屋的祠堂,前埕原有一半月池塘,后因淤塞而填废,建筑主体座向座北朝南,面积共1158平方米,使用空间包括门屋、正身、 左右横屋等空间,室外空间包含禾埕、天井及正身后面化胎部分。

其中,建筑使用木、砖、构造等传统木构造材,建筑屋顶设置了水遮及泥塑剪纸装饰,该装饰由林其𬬻操刀;剪粘则由林本立直接在林家祠前烧制并施作。部分木构建筑经过修复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7]

建筑外部有一座门楼,为典型的客家建筑门屋,墙体采用斗子砌筑,以花岗石为基座。平面呈矩形,两侧设有山墙。建筑的左侧横屋称为敦宗第,供奉妈祖神像;右侧横屋称为双桂轩,供奉义民爷神位,现在是林氏宗亲会所的所在地。左右横屋是砖造墙身,花岗石墙基座,前檐各挑出一檐,由檐梁压在砖柱后面。正厅洗石子柱原为木柱,因木料腐朽、白蚁蛀蚀等因素于战后初期整修改建。目前林家祠建筑内仍保存留有细部构件,如木构、门扇彩绘及石作、砖作构件、附属文物等。

参考文献[编辑]

  1. ^ 中华民国文化部. 竹北六張犁林家祠-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中文(台湾)). 
  2. ^ 名稱:竹北六張犁林家祠-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4705937). catalog.digitalarchives.tw.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3. ^ 中华民国文化部. 林家祠一隅-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中文(台湾)). 
  4. ^ 林志成建筑师事务所. 竹北六張犁林家祠修復工程施工紀錄暨工作報告書. 新竹县政府. 2009. 
  5. ^ 罗烈师(Lieh-Shih Lo). 客家聚落的歷史與再現: 臺灣新竹六張犁的當代鉅變. 国立交通大学. 2015. 
  6. ^ 庄旻静. 跟著古蹟去旅行 來認識竹北六家 - 生活. 中时新闻网. 2018-09-13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中文(台湾)). 
  7. ^ 执行单位:汉光建筑师事务所. 竹北六張犁林家祠調查研究. 新竹县. 2007.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