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弗里德利希·奧韋爾貝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奥韦尔贝克
自己畫的全家福(約1820年

約翰·弗里德利希·奧韋爾貝克(Johann Friedrich Overbeck) (1789年7月4日—1869年)是德國畫家浪漫主義的「拿撒勒運動」成員。

生平[編輯]

奧韋爾貝克出生於德國北方的呂貝克,父親是一位法學博士,祖先三代都是新教徒,[1] 他在本地接受了初步的藝術教育。

1806年,奧韋爾貝克前往維也納進修,他的教師是大衛特古典主義學派的畫家,他雖然學習了繪畫的技術,但感到壓抑,他給寫的信中透露,他的人文主義感覺被學院認為是粗俗的,一直遭到壓制,他認為基督教藝術的精髓在維也納甚至在全歐洲一個世紀以來已經變了味了,已經走向腐敗。他需要尋找新鮮空氣,到義大利拉斐爾以前的藝術學習。因此在經過四年的學習後,他越來越感到和學院的氣氛不能調和,他認為在維也納已經找布道真正的藝術。

他帶著自己尚未完成的畫作《基督進入耶路撒冷》去了羅馬,他寫到:「我堅守聖經,只有那才是我的立腳之地。」

1810年他到了羅馬,並在那裡一直待了59年,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成員們一起住在修道院裡,被人們稱為「拿撒勒運動」,是浪漫主義的宗教畫家們,他們的箴言是努力和真誠地工作,神聖地生活,他們認為古典的畫作都是異教徒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是虛假的。他們的作品追求細緻的輪廓,再在上面添加光線和顏色,不追求作品生動迷人,而是要表現動機的完美和清晰。

作品[編輯]

奧韋爾貝克是這個運動的主要動力,他不僅作畫還作詩,沒有人懷疑他的真誠的動機,像一位聖人,因此生活艱苦,依靠一些朋友的接濟。1813年,他皈依了羅馬天主教,他認為這樣他的藝術也接受了洗禮。

《義大利和德意志》

當時有一位普魯士大使在義大利買了房子,聘請他去裝飾壁畫,他給畫了聖經中的故事《七年饑荒》《約瑟夫被他的兄弟們出賣》,完成於1818年。1830年,他又完成了為馬西諾親王花園房子的裝飾壁畫。

奧韋爾貝克和他的朋友們恢復了已經很廠時間被遺忘的壁畫傳統,他也創作了許多油畫,每幅畫都傾注了極大的宗教熱情,經過仔細的研究,顏色都經過嚴格的控制,乾燥而節省。

奧韋爾貝克還經常寫詩歌散文和大量的書信,他的作品辭藻豐富但乏味,和他的畫作一樣,有些病態,說教性強,像是對他的宗教熱強的宣傳工具,他的生活也是一樣,喜好祈禱的孤獨和磨練,將這些反映到他的作品中。1852年他創作了40幅關於福音書版畫,1857年他創作了14幅關於耶穌受難的水彩畫,1861年,創作了7幅聖餐的版畫,他曾說:「藝術對於我來說,如同大衛的豎琴,因此我渴望讚美詩在任何時候都能發出歌頌主的聲音。」

1869年他在羅馬逝世,安葬在聖伯納德教堂。


參考文獻[編輯]

  • ^ Christian Adolph Overbeck. [2007-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 參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