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別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江別市 江別市 | |||
---|---|---|---|
市 | |||
日文轉寫 | |||
• 日文 | 江別市 | ||
• 平假名 | えべつし | ||
• 罗马字 | Ebetsu-shi | ||
| |||
![]() 江別市在北海道的位置 | |||
坐标:43°06′14″N 141°32′10″E / 43.1039°N 141.5361°E | |||
国家 | ![]() | ||
地方 | 北海道地方 | ||
都道府縣 | 北海道石狩振興局 | ||
接鄰行政區 | 札幌市(厚別區、白石區、東區)、北廣島市、當別町、新篠津村、岩見澤市、南幌町 | ||
政府 | |||
• 市長 | 三好昇 (現任任期至:2019年4月30日) | ||
面积 | |||
• 总计 | 187.57平方公里 | ||
人口(2008年3月1日) | |||
• 總計 | 123,572人 | ||
• 密度 | 657人/平方公里 | ||
象徵 | |||
• 市樹 | 柞櫟 | ||
• 市花 | 菊花 | ||
时区 | 日本標準時間(UTC+9) | ||
市編號 | 01217-3 | ||
邮政编码 | 〒067-8674 | ||
市役所地址 | 江別市高砂町6番地 | ||
電話號碼 | +81-11-382-4141 | ||
市議員數 | 27 | ||
法人番號 | 9000020012173 | ||
網站 | http://www.city.ebetsu.hokkaido.jp/ | ||
人口:江別市官方網頁 |
江別市(日语:江別市/えべつし Ebetsu shi */?)是北海道石狩振興局東部的一個城市,位於札幌市東側,為札幌的住宅城市,因此過去人口曾經快速成長,但近年人口已轉為減少。現在是北海道人口第9多的城市。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e-petke」(兔唇)或「yupe-ot」(鱘魚很多)或是「i-put」(村子的入口)[1]。
在北海道中氣候屬較溫暖的地區,不過由於位於石狩灣通往太平洋的風路上,因此整年皆有強風。轄區大致位於石狩平原的中央,橫跨石狩川兩岸,石狩川的支流千歲川與夕張川皆於轄區內與石狩川匯流,因此常遭受水災。
在與札幌市、北廣島市的邊界有佔地約2,000公頃的道立自然公園-野幌森林公園,其中部分區域仍為從未開發過的原始林狀態。
歷史[编辑]
由於位於北海道的中樞位置,江別在北海道的早期歷史中,融合了北海道西南部的「惠山文化」和北海道東部的文化,約在西元2世紀產生了「江別文化」,並有許多特有的土器。此外,也發驗有許多約在西元7世紀至西元9世紀左右時期所興建的「江別古墳群」,此為日本所發現位於最北方的古墳;因為與日本東北地方北部的古墳形式相似,因此被認為是當時本州和北海道已經有交流的重要依據。
和人最早在此的開發是在1867年,立花由松在此設置了「通行屋」供旅客休息。並在1871年,來自陸前國遠田郡馬場谷地村(現在的宮城縣遠田郡涌谷町)的21戶共76名人集體遷移至此進行開墾,開始有大量的移民進入。[2]
由於設置了許多屯田兵村,以及國營幌內鐵路江別站的營運,成為石狩川水運和鐵路的運輸中心,因此現在的市區的逐漸成形,並開始發展工業。
年表[编辑]
- 1878年11月:設置札幌郡江別村。
- 1880年:設置江別、對雁兩村戶長役場。
- 1881年:設置石狩郡篠津村設置。
- 1896年:新篠津村由篠津村分村。
- 1901年:幌向村(現在的南幌町)南6線以北的區域併入江別村。
- 1906年4月1日:江別村、對雁村、篠津村合併為江別村,並成為北海道二級村。
- 1909年4月1日:成為北海道一級村。
- 1916年1月1日:改制為江別町。
- 1954年7月1日:改制為江別市。
交通[编辑]
鐵路[编辑]
道路[编辑]
|
巴士[编辑]
教育[编辑]
大學[编辑]
專門學校[编辑]
高等學校[编辑]
|
|
中學[编辑]
|
|
小學[编辑]
|
|
|
特殊學校[编辑]
姊妹市・友好都市[编辑]
日本[编辑]
海外[编辑]
本地出身之名人[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江別市 |
- (日語)江別百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語)江別 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語)江別文化協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語)江別青年會議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