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學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2月8日)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蘭学 |
假名 | らんがく |
平文式罗马字 | Rangaku |
日語舊字體 | 蘭學 |
蘭學指的是日本江戶時代經荷蘭人傳入日本的学術、文化、技術的總稱,字面意思為荷蘭學術,引申可解釋為西洋學術(簡稱洋學)。蘭學是一種透過與出島的荷人交流而由日本人發展而成的學問。蘭學讓日本人在江戶幕府鎖國政策時期(1641-1853年)得以了解西方的科技與醫學等等。
藉著蘭學,日本得以學習歐洲在當時科學革命所達致的成果,奠下日本早期的科學根基。這也有助於解釋日本自1854年開國後,能夠迅速且成功地推行近代化的原因。
歷史
[编辑]長崎出島的荷蘭商人是自1640年(16世紀)來唯一獲日本政府容許在日經商的歐洲人,但他們的行動經常受到了嚴格的监視與限制。最初他們只准許一年赴日一次,並參見江戶的大將軍。這種經商後來成為把西方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知識傳入日本的途徑。日本人從荷人購買和翻譯了許多有關科學的書籍,獲得了西方珍奇和工業製品。17-18世紀,荷蘭可說是當時歐洲經濟富裕和科技先進的國家之一,這些特定因素使荷蘭在西洋學術傳入日本的過程中佔獨特位置。
當時,數千部有關蘭學的刊物得以出版,並在日本人之間傳閱,此外,日本在當時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如江戶共有一百萬名居民及許多大城市(如大阪和京都),為蘭學的興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這些大城市中,更有一些商舖專門向大眾售賣西洋珍奇。
開端(1640年-1720年)
[编辑]第一期蘭學的發展受到較大的限制。自1640年,日本政府打擊基督教,並禁止傳播西方書籍。一小群傳統從事日荷翻譯的人在長崎從事翻譯工作和傳播新事物。
此外,荷人被要求在每年一次抵江戶時,向大將軍報告世界新近發生的大事及獻上西方珍奇。最後,荷人在長崎的商行除了負責正式的絲綢及鹿皮貿易外,也准許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私人貿易」。於是,一個售賣西方珍奇事物的市場發展起來,集中在長崎一帶。另外,由於荷人在出島有常駐醫生,一些日本政府高官往往在當地缺乏醫生時向荷籍醫生求診;其中較為重要的醫生為Caspar Schamberger,他向日本引進了一些醫書、藥物及治療方法。
西洋知識的開放(1720年-1839年)
[编辑]雖然從1640年起外國書籍禁止傳入日本,但及至1720年,該禁令在大將軍德川吉宗下開始放寛。當時不但准許引入外國書籍,並把它們翻譯成日文。其中,1787年森島中良出版的《紅毛雜話》,記載了許多來自荷蘭的知識(包括一些新事物,如顯微鏡、氣球等)、討論了西洋的醫院和一些疾病的知識、列出繪畫及銅板印刷的技巧、描述了製造發電器及大型輪船,及有關新近地理知識。
1804至1829年間,幕府和寺子屋在全國各地開辦學校更進一步傳播西洋新知識,荷蘭特使和科學家獲准更容易地進入日本社區。譬如,德籍醫生菲利普·弗朗茲·凡·西博爾德隨荷蘭外交團赴日與日本學者展開多次交流,他邀請了日本科學家向他們展示西洋科學,並向他們學習有關日本的知識與習俗。1824年,西博爾德獲大將軍聘請開辦醫科學校並收生五十人,他們幫助西博爾德有關植物學及自然科學的研究;他的學校名為「鳴滝塾」,後來變成了約五十名蘭學生聚會的地方。
擴張與政治化(1839年-)
[编辑]蘭學運動的發展,逐漸涉及日本對外開放的政治問題。大部分蘭學生鼓吹更進一步吸收西洋新知識和開放對外貿易,從而提開國力及推行現代化。在此時,蘭學變得更成熟,並大力宣揚西洋各方面的先進知識。
1839年,蘭學生受到政府的打壓,釀成「蠻社之獄」事件。這是由於蘭學生們反對幕府在1825年所頌布的「異國船掃蕩令」,向靠岸的外國船〔荷蘭除外〕進行炮擊。而該事件的起因是由於1837年的马礼逊号事件,當時一艘非武裝的美國商船因靠岸而遭到炮擊。其後該令在1842年撤銷。
在幕末時代(1853年-1867年),日本結束鎖國政策,蘭學步向式微。當時政府派遣許多學生放洋留學,並聘用大量御雇外國人赴日向日本人教授新知識和擔任顧問,促使日本成為迅速現代化的國家。
一些人認為蘭學使日本不至於完全與18-19世紀西洋科技進步脫節,令日本得以建立初步的科學基礎。這種開放態度說明了自1854年日本開國後得以迅速現代化的原因。
蘭學內容
[编辑]醫學
[编辑]自1720年起,醫學典籍紛紛從荷蘭傳入,並翻譯成日文。在當時的醫學界,傳統漢醫學者與蘭學生之間發生激烈爭議,引發一連串實驗和解剖。西洋醫術的精確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並有許多新醫書出版。譬如,1759年的《藏志》(藏,即臟,內臟)及1774年的《解體新書》,成為當中的參考典籍,後者更是由一些日本學者出版,包括杉田玄白。該書大概根據1734年荷文版的Ontleedkundige Tafelen寫成,而荷文版亦由1732年德人Johann Adam Kulmus的Anatomische Tabellen翻譯而來。
1804年,華岡青洲實行在世界上首次應用在乳癌手術(割除乳房)的全身麻醉。這項手術結合了中藥和西洋手術的技術,比西洋學者Crawford Long,Horace Wells和William T.G. Morton發現並應用乙醚(1846年)和哥羅芳(1847年)作為全身麻醉早了四十年。
1838年,緒方洪庵醫生成立了一所蘭學學校,名為「適塾」。有名的畢業生有福澤諭吉和大鳥圭介,他們後來成為推動日本現代化的關鍵人物。緒方在1849年著有《病學通論》,這是在日本首次出版探討病理學的典籍。
物理學
[编辑]一些早期蘭學家已開始涉獵西方在17世紀發展的物理學理論,譬如志築家第八代的長崎荷語翻譯家志築忠雄,在完成首次系統性地分析荷語文法後,在1798年翻譯了拉丁文版的物理學典籍Introductio ad Veram Physicam而成為《曆象新書》。該書由英人John Keil寫成,內容關於牛頓力學。志築更創造了一些新的科學詞彙,有些更沿用至現代日本,例如「重力」、「引力」、「遠心力」(中文即離心力)及「集點」(即質心)等。另一位蘭學家帆足萬里,從一本日荷字典學成荷語後,在1810年出版了一本物理學手冊,名為《窮理通》,主要集合十三本荷文書籍寫成。
電學
[编辑]約自1770年起,電學實驗在日本普及起來。1745年,莱顿瓶在歐洲發明了以後,平賀源内在1770年從荷蘭人首次得到類似的靜電產生裝置。1776年,他更將它改良。該裝置中靜電的產生是由於當中的玻璃管與鍍金棒摩擦而來的,並製造出許多電力的效果。這些發電裝置被複製並獲日本人採用,並稱之為「エレキテル」(即摩擦起電器,荷文原為elektriciteit)。就像歐洲,該裝置是用作好奇玩意,如在某物體上方產生閃光,或認為該裝置在醫療上有幫助。在《紅毛雜話》中,「エレキテル」被描寫成能從人體中抽走閃光,用作治病的裝置。在一些售賣西方珍奇玩意的商店,這款裝置獲大眾青睞。這一類型裝置後來被其他學者改良,如佐久間象山。
日本首部電力學著作《阿蘭陀始制エレキテル究理原》由橋本宗吉寫成,並於1811年出版。書中記載了許多電力學的知識,如發電裝置、人體的導電性,及1750年富蘭克林有關閃電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