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文彬 (1904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文彬
本名陈清金
性别
出生1904年4月
日治臺灣鳳山廳冈山燕巢
逝世1982年11月11日(1982歲—11—11)(78歲)
 中国北京市
母校法政大学
职业政治人物
政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
儿女陈真

陈文彬(1904年4月—1982年11月11日),本名陈清金,男,台湾冈山人,语言学家、政治人物,第三、四、五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生平

[编辑]

1904年生于台湾鳳山廳冈山燕巢村(今高雄市燕巢區)。1921年毕业于燕巢公学校,进入五年制台中一中就读[2],与宋斐如谢东闵等是同学。1924年,他因为用脚拨起放在地上的步枪而遭到日本教官的毒打,随即号召全班同学罢课,抗议日本教育,为此被校方勒令退学[3]。退学后,他只身渡過台灣海峽,同年9月进入上海私立法政学院就读,肄业一年[4]。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转赴日本留学,1931年毕业于法政大学文学部哲学系社会学科[5]

1931年他到上海投奔李剑华[6],并先后在中国公学复旦大学任教。期间结识了关露左翼人士,并传播马克思主义[7]。关露被捕后,他被迫离开上海,再次流亡日本,在东京法政大学及立教大学任教。1940年,他几次拒绝日本在中國大陸扶植的傀儡政權汪精卫国民政府让他当“教育部长”的邀请[8]。1945年在日本东京参与筹备成立“台湾同乡会”和“旅日华侨总会”,并被选为会长[9]

1946年返回台湾,任教于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和台湾师范学院,同时任《人民导报》总主笔,后任台北建国中学校长。1947年2月参加二二八事件,遭中国国民党通缉撤职,被捕入狱,《人民导报》社也随之被查封。1947年5月,他由范寿康保释出狱[10],在家乡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又到台北的台湾省通志馆任编审[11]。1949年5月由台湾经香港抵达天津

1950年至1962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文教研室,兼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研究员,并在文字改革委员会从事文字改革工作。期间还受邀参加台盟总部成立的“对台宣传写稿小组”[12]。1962年8月,转任商务印书馆编审。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下放至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3]。1979年当选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二届总部理事会理事[14]

1982年11月11日在北京病逝。12月16日,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朱穆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周培源、日本学者安藤彦太郎等参加了追悼会。遗嘱为“将骨灰一分为二,一半留在首都北京,一半撒在故乡土地。”[15]

家庭

[编辑]

祖先是郑成功的部下,几代以来都定居于半屏山下。1915年,祖父因牵连西來庵事件被日警逮捕拷问致死。

  • 妻子:何灼华,台湾嘉义人,毕业于日本东京昭和医学专门学校[16]。1929年结婚。2006年3月逝世[17]
  • 长女:陈蕙娟(1930年-),翻译家,曾在华北大学学习俄语,后任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译审。2011年获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表彰。
  • 次女:陈蕙贞(1932年6月14日-2005年1月4日),后改名陈真,曾任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主持人、NHK中国语讲座讲师。

出版物

[编辑]

长期从事文字改革研究,发表《拼音文字中的同音词问题的初步研究》《词儿连写的演变、办法和问题》《日本的文字改革问题》《对汉字简化第一表中的一些字的说明》和《北京话多音词发展的趋势和速度》等。参加过《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的日文版翻译工作。译有《中国文字的演变》(汉译日)等。也曾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日文版《人民中国》杂志主讲并编写《中国语课本》。

著有《中国新刑法总论》,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由绪论和本论两个部分组成[18]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编). 中国出版人名词典.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89. ISBN 7506800357. 
  2. ^ 張炎憲 (编). 二二八事件辭典. 國史館. 2008: 405. ISBN 9789860132915. 
  3. ^ 许俊雅. 有音符的树: 台湾文学面面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9. ISBN 7563343024. 
  4. ^ 許秦蓁. 戰後臺北的上海記憶與上海經驗. 大安出版社. 2005. ISBN 9867712218. 
  5. ^ 熊向东 (编). 中国语言学大辞典.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734. ISBN 7539208112. 
  6. ^ 台湾抗战人物:陈文彬. 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5-26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7. ^ 一个女作家的遭遇: 记关露一生. 北方文艺出版社. 1988: 219. ISBN 7531700867. 
  8. ^ 安然. 台湾民众抗日史. 台海出版社. 2003: 348. ISBN 7801412036. 
  9. ^ 中外名人研究中心 (编). 中华文化名人录.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3: 656. ISBN 7500612044. 
  10. ^ 李锐. 怀念范寿康先生. 人民日报. 1984-02-27. 
  11. ^ 张光正. 番薯藤系两岸情. 台海出版社. 2002: 345. ISBN 7801412729. 
  12. ^ 壶语. 说一说,各民主党派的18岁. 人民政协报. 2018-01-04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13. ^ 李朝晖. 黄肃秋先生在台湾. 中华读书报: 5. 2017-07-26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14. ^ 台盟第二届总部理事会理事名单(1979-1983). 台盟中央. 2002-03-28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15. ^ 全国政协委员、台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陈文彬追悼会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 1982-12-18. 
  16. ^ 黃英哲. 漂泊與越境: 兩岸文化人的移動.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6: 3 [2023-01-19]. ISBN 97898635016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17. ^ 台盟中央2006年3月大事记. 台盟中央. 2006-04-02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18. ^ 何勤华 (编). 中国法学史·第3卷. 法律出版社. 2006: 443. ISBN 750366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