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轉識当前版本,由Alfredo ougaowen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19年9月14日 (六) 07:29 →‎top。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轉識梵語pravṛtti-vijñana),又譯轉順識生起識唯識學派術語,為六識末那識的概稱,因為這些識皆依於阿賴耶識而生,故稱轉識[1]。阿賴耶識與轉識有互為因果的特性[2],轉識是由阿賴耶識的種子而生起,但是轉識又會反過來薰生種子,薰習阿賴耶識。

概說[编辑]

註釋[编辑]

  1. ^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云何名為勝義道理建立差別。謂略有二識,一者阿賴耶識,二者轉識。阿賴耶識是所依,轉識是能依,此復七種,所謂眼識乃至意識。譬如水浪依止暴流,或如影像依止明鏡。」
  2. ^ 無著攝大乘論》:「二識更互為緣,如阿毗達磨大乘經中說伽他曰:『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