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港脚
2°10′29″N 102°33′14″E / 2.17464°N 102.55387°E 武吉港腳(馬來語:Bukit Kangkar),中文簡稱港腳,是馬來西亞柔佛东甲县(原麻坡县)的一個小鄉鎮,屬东甲县議會所管轄,亦名利豐港腳,離麻坡市區約16公里,離東甲市區約12公里,離利豐港約3公里,现任村長是刘嘉盛。當地地標是兩座高聳的蓄水塔,建於1936年。
歷史
20世紀初,柔佛處於港主制度時期,武吉港腳是由利豐港港主(Tuan Sungai)張瑞合(1882-1945年)管理,其“大厝”位於今武吉港腳基督教堂的地段上,是兩層樓的亞答建築物,擁有40多間店鋪,包括了豬仔館、鴉片館、工人宿舍等建築物[1] 。
張瑞合祖籍廣東饒平樟溪鎮青嵐木堂村,生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十月廿三日。光緒廿九年(1903年),張瑞合南渡馬來亞,定居武吉港腳,並成為利豐港港主。早期開埠居民主要種植甘蜜(Gambier,是一種含有單寧酸的攀緣小樹)和胡椒,1920年後逐漸改種樹膠,現今又被經濟價值較高的棕油和本地水果等農作物所取代。
武吉港腳在歷史上曾一度被稱為“美人村”。據悉當時約60%以上的村民都是以少女為主,待嫁女兒成了鄰近村莊或小鎮男士的追求對象。又據記載,當昔日的港腳,只要有適合種植西瓜的曠地,居民就會嘗試種植西瓜,因此又有“西瓜村”的別稱。 [2]
2011年,新加坡電視台的連續劇《豬仔館人家》(英文:The Quarters)曾拉隊到該鎮拍攝外景。
名稱由來
武吉港腳名字中的“武吉”指的是小山丘,“港腳”則是潮州話“港主”的譯音。
人口
鎮上居民以華裔人口占大多數。目前的華裔人口約有2千戶,當中,福建人最多、潮州、海南、雷州人次之。
公共設施
學校
- 南華國民型華文小學(Sekolah Jenis Kebangsaan (C) Nan Hwa)——創立於1938年7月7日。
- 武吉港腳國民小學(Sekolah Kebangsaan Bukit Kangkar)。
廟宇
社團
- 武吉港腳獅子會(2013年成立)。
- 武吉港腳南華校友會(2014年成立)。
文化習俗
每該鎮村內有華裔村民過世,就會有專人將一對對的紅蠟燭沿家挨戶的放在華裔住戶家門前,通報村內有人在辦喪事,這習俗在1936年已經存在,據說已流傳了百多年。 [3]
參考文獻
- ^ 別有村天‧禮讓國會選區(二):那些年……美人村譜浪漫西瓜阿郎外打拼‧武吉港腳老風俗繫鄉情——星洲日報. [2015-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小城遺事:昔日少女多居民多種西瓜‧港腳又叫“美人村”“西瓜村”——星洲日報[永久失效連結]
- ^ 別有村天‧禮讓國會選區(二):那些年……美人村譜浪漫西瓜阿郎外打拼‧武吉港腳老風俗繫鄉情——星洲日報. [2015-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