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肉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601:648:8801:a860:e4bb:a56b:1920:e6d留言2020年9月22日 (二) 23:40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肉鬆
别称肉絨
起源地中國
主要成分豬肉
肉鬆
汉语名称
繁体字 肉鬆
简化字 肉松
字面意思"Meat Fluff"
閩南語
汉语肉酥
字面意思"Meat Flakes"
閩東語 name
繁体字 肉絨
简化字 肉绒
字面意思"Meat Fabric"
越南语名称
越南语 ruốc / 𩽖(北部越南語)
chà bông / 𣗪𣜳(南部越南語)
印度尼西亞语名称
印度尼西亚语 abon
肉松拌粥

肉鬆或称肉绒,通常是用瘦肉鱼肉鸡肉持續乾炒除去水分后而製成的。肉松起源于中国[1],且在亞洲范围内也是一种特别常見的小吃,特別是在大中華地區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在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越南等一些國家也能经常看到。

材料

一般的肉松都是磨成了末状物,适合儿童食用,更講究一點的商家會加入芝蔴海苔。将肉松拌进裡或蘸饅頭食用。

在中國江南地區香港台灣也會當材料加入粢飯

在日本,肉鬆多用魚肉製成。

在緬甸,有用蝦肉弄的蝦鬆[2]

在越南,除了用豬、牛、雞、魚以外,還用青蛙肉作肉鬆的。

參見

參考文獻

  1. ^ Grigson, Jane, World Atlas of Food, Bookthrift Company, January 1985, ISBN 978-0-671-07211-7 
  2. ^ 參看緬甸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