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香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42.182.98.181留言2020年11月1日 (日) 07:08 →‎9月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歷史 | 香港歷史年表
世紀 19世紀香港 | 20世紀香港 | 21世紀香港
年代 1900年代香港 | 1910年代香港 | 1920年代香港 | 1930年代香港 | 1940年代香港 | 1950年代香港 | 1960年代香港
年份 1935年香港 | 1936年香港 | 1937年香港 | 1938年香港 | 1939年香港 | 1940年香港 | 1941年香港 | 1942年香港 | 1943年香港
紀年 己卯兔年)、香港開埠98周年
1939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娛樂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體育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區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 日本 – 朝鲜半岛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歐洲 – 美國

分類

分類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本條目為香港歷史系列之一
開埠初期
(1842年至1898年)
20世紀初歷史
(1898年至1941年)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經濟
地理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

大事記

1月

  • 1月17日,南華日報社長林柏生遇刺。[1]
  • 本月:
    • 港府宣佈禁止經香港陸路邊界對華出口武器彈藥。[1]
    • 九龍商業總會成立。[1]

2月

3月

  • 3月18日,日本新任駐港總領事田尻愛一郎抵港履新。[1]
  • 3月26日,中華全國文藝抗敵協會香港分會成立。[1]
  • 本月:

4月

  • 4月8日,港府規定各地來港者必須交港幣20元或國幣50元,否則不准登岸。[1]
  • 4月17日,新中環街市落成。[1]
  • 4月21日,日軍華南,香港對外貿易較1938年春季減少5,000萬港元。[1]
  • 本月,九巴有意營運雙層巴士[1]

5月

6月

  • 6月6日,國民日報創刊,創辦人為陶百川[1]
  • 6月21日,香港學生舉行反日大示威。[1]
  • 6月23日,港府頒佈《城市規劃條例》。[1]
  • 本月,中英文化協會香港分會成立。[1]

7月

  • 7月1日,旅港蘇浙滬商人協會成立,主席為杜月笙[1]
  • 7月21日,香港船塢建造最大郵船「比利干沙(Breeon Shire)」號舉行下水典禮。[1]
  • 7月27日,全港再次進行燈火管制演習。[1]
  • 7月28日,港府頒佈《戰鬥人員義務條例》。[1]
  • 7月30日,許地山香港大學馮平山樓發起成立「香港新文學學會」。[1]
  • 本月,港府成立「城市設計委員會」。[1]

8月

9月

  • 9月1日,香港師資學院(後稱「羅富國教育學院」)正式創立,1994年與其他學院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1]
  • 9月3日,因德國入侵波蘭二战歐洲戰場爆發,英國兌現和波蘭同盟的承諾對納粹德國宣戰,港英政府逮捕德國在港僑民62人,拘留於喇沙書院[1]
  • 9月4日,華民政務司那魯麟任戰時情報組專員。[1]
  • 9月5日,港府頒佈《糧食價格條例》。[1]
  • 9月8日:
    • 當局頒布《統制外匯條例》,同時封閉德國商行。[1]
    • 政府設立價格管制委員會。[1]
  • 9月17日,中國文化協進會成立。[1]
  • 9月28日,委任珀維斯(B. Purves)為工務處長。[1]
  • 9月29日,委任卡麗為市政局主席。[1]
  • 本月,街坊自衛團組織法已獲批准。[1]

10月

11月

導政天文台罕有地於11月懸掛九號熱帶旋警告信號的熱帶風暴路徑

12月

  • 12月1日,華民政務司那魯麟兼任勞工處長。[1]
大火位置(木樓已拆卸,現為公眾露天停車場)
  • 12月3日,旺角發生香港21年來最慘烈火災,焚燬上海街478、480及482號3幢樓宇,釀成53死26傷[6]。傍晚8時半,上海街480號2樓一間棉花工場內,因工人抽煙,誤將煙頭丟在滿佈棉花的垃圾堆中,及見着火時已迅速蔓延,工人遂將着火棉花擲出樓外,反而燒着樓外布帳並繼續蔓延。消防隊聞訊即赴火場搶救,因火勢太猛,且是木樓,灌救相當困難,惟消防員仍奮不顧身撲救,一名英籍隊目聯同兩名華人隊員冒着大火,由高梯跳入騎樓,救出兩人,過程驚險,受到圍觀市民鼓掌表揚。大火由480號立即向兩旁蔓延,以致480號燒通頂,482號大部份焚燬,478號樓亦告焚燬。居民大多走避不及,有幾戶人全數遇難,經過兩日挖掘,共發現51具完整殘缺不一的屍體,移送九龍公眾殮房,另28人送院搶救,惟2名傷者及後傷重不治。
  • 本月,國民政府要求在港組裝美國公司提供的4架商用運輸機,遭港府拒絕。[1]

本年

  • 政府財政收入為4,148萬港元,支出3,795萬。[7]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

資料來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年: 頁500. ISBN 9622321232. (繁體中文)
  2. ^ 日機狂炸深圳羅湖 英政府已提抗議 是役死傷平民百餘印警一名遭難 日機兩架昨日又來偵察但未投彈. 華字日報第弍張第叁頁. 1939年2月23日. (繁體中文)
  3. ^ 林馬坑礦場慘劇 九個礦工遭難三個斃命 泥土浮動巨石傾跌壓下 罹難者皆為年青之工人. 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一版. 1939年3月1日. (繁體中文)
  4. ^ 泥牆倒塌 生埋兩人. 大公報第六版. 1939年11月24日. (繁體中文)
  5. ^ 海上覆舟 損失統計. 工商日報第二張第二版. 1939年11月24日. (繁體中文)
  6. ^ 上海街大火餘聞 警察嚴查起火原因 是次共死居民五十三名 為本港第二次最大火災. 華字日報第弍張第叁頁. 1939年12月7日. (繁體中文)
  7. ^ 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年: 頁501. ISBN 9622321232.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