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武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3日 (三) 14:02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北大武山
排灣語Kavulungan
遠方的尖峰為北大武山
北大武山在臺灣的位置
北大武山
北大武山
最高点
海拔3,092米(10,144英尺)
列表台灣百岳
坐标22°37′37.4″N 120°45′41″E / 22.627056°N 120.76139°E / 22.627056; 120.76139坐标22°37′37.4″N 120°45′41″E / 22.627056°N 120.76139°E / 22.627056; 120.76139
地理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省屏東縣台東縣
山脈中央山脈
地质
山脈類型2
日出前的北大武山
北大武山日出

北大武山排灣語Kavulungan)位於台灣屏東縣霧臺鄉好茶村、泰武鄉泰武村與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交界,也是大武地壘的最高峰,標高3,092公尺,一般人習稱「大武山」,為中央山脈南段最高峰,也是南台灣屏東縣境內唯一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中央山脈百岳位居最南者,又因為在南北30公里的中央山脈主稜上,沒有一座比它更高的山峰,所以特別的巍峨高聳,故有「南台灣屏障」之稱。

在文化上,長久以來倚居在北大武山的排灣族的傳統文化中,北大武山是排灣族魯凱族的聖山,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排灣的傳統詩歌中出現,因此北大武山更成為排灣族信仰、智慧與文化的象徵。另外,北大武山不但名列在台灣百岳之中,同時也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台灣五岳,氣勢磅礡,雄霸一方,在排灣文化陶冶下,淵源流長。南有標高2,841公尺的南大武山

外形山勢

北大武山山形巍峨高聳,但山脊瘦峽,東西兩側峭壁絕立,猶如被切削的斷崖,由北向南望,狀如尖銳的錐形山體。

文化藝術

北大武山的神聖與尊容成為歷代排灣詩人與藝術家歌頌與抒懷的題材,民歌之父胡德夫就曾編寫一首歌『大武山美麗的媽媽』來歌頌大武山。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降雪記錄-

2020年1月28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