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坐标23°58′34″N 121°36′16.3″E / 23.97611°N 121.604528°E / 23.97611; 121.60452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cuk1203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3日 (三) 13:12 (使用HotCat已设置Category:國立台灣美術館的新排序字:"D")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花蓮文創產業園區
Hualie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概要
地點 中華民國臺灣
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144號
坐标23°59′N 121°36′E / 23.98°N 121.6°E / 23.98; 121.6
开放2011年5月
所有者文化部
管理者文化部(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駐點管理)
技术细节
建筑面积3.3 公頃
地圖
地图
花蓮舊酒廠
專賣局花蓮支局
官方名称花蓮舊酒廠
類型登錄等級:花蓮縣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
评定时间2002年9月23日
詳細登錄資料
园区外观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簡稱花蓮文創園區)是位於台灣花蓮縣花蓮市的一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由文化部管理的五個文化創意園區之一。

歷史

日治時期

花蓮港專賣支局和酒廠

專賣局花蓮港支局事務所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最早為1913年由「宜蘭振拓株式會社」設立的「花蓮港工場」,專門製造紅酒和米酒等酒類。臺灣總督府為了在1922年7月實施酒類專賣,於1922年4月11日先重整了專賣局的組織,設立了「花蓮港專賣支局」,附屬有「壽造酒場」和「煙草耕作指導所」,並管轄「花蓮港專賣支局臺東出張所」,而後壽造酒場廢止,改設花蓮港造酒場[1]。1924年12月25日,「花蓮港專賣支局」改稱「專賣局花蓮支局」,而「花蓮港造酒場」改稱「花蓮港酒工場」[2]。1944年,花蓮港專賣支局和酒工場遭到美軍空襲,遭到了嚴重損害[3]

附屬煙草試驗場和煙草耕作指導所

花蓮港煙草試驗場原為殖產局移民課位於豐田村的指導所農場,其在1918年4月廢止後改由專賣局作為「豐田煙草耕作指導所」,在1934年12月改稱「花蓮港煙草試驗場」。由於業務整併需要,菸草耕作指導的業務逐漸轉移到餘1935年6月新設立的「壽煙草耕作指導所」,並於1940年4月皆遷至壽村[4]

戰後公賣局時期

國民政府接收專賣局花蓮支局之後,將其改稱「臺灣省專賣局花蓮港酒工廠」,並對廠房進行修復,並繼續生產酒類產品。1947年,臺灣省專賣局改制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花蓮酒廠則改稱「第八酒廠」,並於同年菸酒分立,結束製菸業務。然而,1951年的地震造成花蓮市區與酒廠的多棟建築受損。1957年,更名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花蓮酒廠」。花蓮酒廠在後來因廠區發展受限而考慮遷廠,1988年遷至美崙工業區,舊廠業務於是停止[3]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在閒置多年之後,2002年9月23日花蓮縣政府公告花蓮舊酒廠登錄為歷史建築;同年行政院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花蓮舊酒廠規劃為「花蓮創意文化園區」,開始廠房建築修復與園區規劃。2006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接管花蓮舊酒廠,進行修繕。

2012年,花蓮文創產業園區開放,文建會委託「新開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然而新開公司經營困難,加上2018年花蓮地震造成園區建物多處受損,連帶影響經營狀況。2019年7月,園區暫時關閉,並進行修繕維護工程,僅開放遊客服務中心及部份場館[5]

因新開公司無法依約開放園區場館,2019年12年10日文化部終止與新開公司契約[6],並自2020年1月1日起委託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進駐及協助管理工作,並預定提出全區規劃案,最後於2020年底進行全區開放工作[7]

園區空間

圖片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 壽工場使用廢止.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 1922. 
  2. ^ 臺灣酒專賣史 上卷.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 1941-07-01. 
  3. ^ 3.0 3.1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歷史沿革.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4. ^ 事業概況書 花蓮港支局煙草試驗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 1940-03-20. 
  5. ^ 文化部:花蓮文創園區維修暫關閉 檢討營運虧損. 聯合新聞網. 2019-08-07. 
  6. ^ 花東原創生活節 2020年進駐花蓮文創園區. 中央社. 2019-12-10. 
  7. ^ 台東美學館接手花蓮文創園區 廣納意見重整文化之地. 聯合新聞網. 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