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公約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z-iw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3日 (三) 13:49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国际公约)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斯德哥爾摩公約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斯德哥爾摩公約秘書處的標誌
類型聯合國公約
簽署日2001年5月22日
簽署地點瑞典斯德哥爾摩
生效日2004年5月17日
生效條件至少50個簽署國家批准公約後90天
簽署者152
締約方179
保存處联合国秘书长
  已加入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地區。

斯德哥爾摩公約》是有關環境保護的國際公約,目的在禁用或限制生產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歷史

1995年,联合国环境署呼籲全球應針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採取一些必要的行動,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定義為「存在於或堆積於動植物體內的、在自然環境中長期循環的對人類有害的化學品物質」[1]。其後,政府間化學品安全論壇(英語:Intergovernmental Forum on Chemical Safety,簡稱 IFCS)和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英語: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簡稱 IPCS)[2]編寫了一份評估的12個危害環境最嚴重的化學品。

2001年5月23日,最初的公約協商在斯德哥爾摩結束,各國已經完成公約的談判與協商。2004年5月17日,最初的128個團體和151個簽署國已經批准公約,公約正式生效。共同簽署同意禁用9項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公約並同意如果有新的化學品符合某些持續性和跨界威脅的標準,可以審查和補充該公約。

2009年5月8日,在日內瓦的公約會議上,公約加入了新一批化學品的管制。

公約的主要內容

2009年5月,联合国四次会议上添加的,将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的9种有机污染物:[3]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