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ung1101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5日 (五) 16:46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
地址臺南校區:700臺南市中西區北門路一段109號
新化校區:712臺南市新化區信義路52號
其它名称The Affiliated School for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s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类型國立特殊學校
隶属公立
创办日期1891年
学区 中華民國臺南市
校長陳秀雅
教師人數特教合格教師:62人
一般合格教師:6人
职员人数55
年级幼兒部:4班
國小部:8班
國中部:4班
高職部:14班
学生人数250
校訓校訓:公誠勤僕
校刊南聰通訊
招生對象聽覺障礙
電話號碼+886-6-5900504
学校网址www.tndsh.tn.edu.tw
地图

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The Affiliated Hearing Impaired Schoo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簡稱南大附聰南附啟聰南聰,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是一所專門招收聽力損失學生的國立特殊教育學校,設有幼兒部、國小部、國中部和高職部,於1891年成立,於2012年改隸屬國立臺南大學[1],改隸前為國立臺南啟聰學校

校史

1891年,英國長老教會甘為霖牧師租用「洪公祠」(現在臺南市中西區東門市場附近)成立「青盲學」為臺灣第一所實施盲人點字教育之機構。同時也教授聖經、算數、手藝等[2]

1895年,日本佔領臺灣初期島內動亂不安,青盲學被迫暫時關閉。隔年,甘為霖先生拜訪當時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請他支持臺灣盲人教育。

1897年,青盲學因租期屆滿停辦。該年甘為霖先生致書擔任臺灣總督府學務長的伊澤修二請求支持盲人教育,並有意將青盲學交由日本政府經營。同年6月20日甘為霖先生資助陳春、蔡溪、郭主恩三位盲生赴日修學,開啟臺灣盲生赴日留學之路。

1900年,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日本政府建議再度恢復盲人教育,並將青盲學併入臺南慈惠院的業務之中。依照臺南慈惠院規程第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在臺南市的岳帝廟街(後來的高砂町三丁目[2],現在臺南市民權路一帶)文昌祠後民房設立「教育部」,專門教育盲人,修業年限為普通科五年(修身、國語、算術、體操、唱歌)與技藝科三年(日本按摩術)[2]。而教育部的房舍,當時是由士紳許廷光管理。創立之初,因為經費缺乏,由許廷光等人自行出資400圓將房舍改造以便能做為教室。臺南慈惠院每月出資10圓,以租借桌椅等設備。

1904年,臺南慈惠院制訂了「盲生教育規程」。

1915年9月16日,臺南慈惠院教育部接受日本「恩賜財團明治救濟會長」捐款25000圓,並撥地一千七百餘坪,在臺南壽町(今臺南校區,位於北門路一段109號)建盲啞學校,同年11月竣工移轉[2]。同年12月9日,經臺灣總督府認可,校名改稱「臺南盲啞學校」,增設啞生部普通科(修業年限五年),教授修身、國語、算術、圖畫、體操等課,是盲啞合校的開始。同年12月18日舉行開校式。12月20日由臺南女子公學校長吉津邦喜代理校長處理校務。

1916年4月1日,第一屆啞生入學。4月13日任命該校教師平岩繁治先生為首任校長。

1922年,由臺南州接辦,改為「臺南州立盲啞學校」。

1946年,日治時代結束,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盲啞學校」。1956年,在臺中豐原設立「臺灣省立臺南盲啞學校豐原分部」(今「國立臺中啟聰學校」前身)。1962年,奉教育部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盲聾學校」。

1968年臺灣實施盲聾分校措施,將原先臺南盲聾學校分設為「臺灣省立臺南啟聰學校」、「臺灣省立臺中啟聰學校」、「臺灣省立臺中啟明學校」,該校改為「臺灣省立臺南啟聰學校」後,專收聰覺障礙之兒童、青少年,設有幼稚部、國小部、國中部、高職部四部。1985年,行政中心、國中部、高職部遷到新化,幼稚部、國小部仍留原地。

2000年,奉行政院核立改名為「國立臺南啟聰學校」。2002年,設高職部綜合職能科,招收智能障礙學生。

2012年2月1日,改隸於國立臺南大學,更名為「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1]

相關事件

2011年,被人本教育基金會揭發集體性侵及性騷擾案件,由教育部接管。學校在短短8年內,發生164件師生集體性侵害與性騷擾事件,被害人多達92人,年紀最小者僅小學2年級,案發地點包括教室、宿舍、圖書館、老師家、同學家及校車。2012年7月16日,監察院通過彈劾校方相關人員,包括前校長林細貞、周志岳,行政人員蔡璧娥、黃清煌、蔡郁真、林美慧、楊慧蕙、張木生、陳文通、陳政鈞、戴千琇、黃法川未依法盡責[3][4]。此事件後被出書為《沉默:台南特殊學校集團性侵事件》,2020年電影《無聲》則取材於該事件。

歷任校長

清治時期
任 次 姓 名 任     期
第一任 甘為霖 1891
日治時期
任 次 姓 名 任     期
第一任 平岩繁治 1916~1919/12
第二任 金谷末松 1921/04~1923/11
第三任 田淵峻 1926/08~1927/01
第四任 石川誠一 1927/07~1936/07
第五任 濱崎勝 1939/04~1945/12
戰後
任 次 姓 名   任     期
第一任 吳元參 1946/06~1950/05
第二任 白今愚 1950/06~1964/01
第三任 鄭騰輝 1964/01~1964/06
第四任 金傳書 1964/07~1968/07
第五任 童家駒 1968/08~1979/08
第六任 林三木 1979/08~1991/02
第七任 鄭武俊 1991/02~1998/02
第八任 葉文榮 1998/02~2002/02
第九任 黃端溶 2002/02~2006/02
第十任 林細貞 2006/02~2009/08
第十一任 周志岳 2009/08~2011/09
第十二任 王春成 2011/09~2012/02
第十三任 林瑞榮 2012/02~2012/06
第十四任 管志明 2012/06~2015/07
第十五任 陳秀雅 2015/08~迄今

校歌

作詞:白今愚 作曲:蔡誠弦


顱圓趾方 皆有視聽

胡為我人 焭獨不競

天之憒憒 伊誰可彌

惟我母校 澤被海隅

法古聖賢 有教無類

人無棄材 雖殘不廢

補天之闕 益人之能

振聾啟瞶 建國復興

峨峨玉山 浪浪海水

猗歟我校 歷千萬禩


註:

1. 焭,音瓊:獨也。《魏徐幹中論》曰:大夫州郡牧守,王事不卹.....父母懷焭獨之思,室人抱東山之哀,嗟乎。

2. 憒,音愧:亂也。《莊子·大宗師》: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

3. 猗,音倚。歟,音余。猗歟:稱頌也。《文心雕龍·時序》: 至大禹敷土,九序詠功,成湯聖敬,猗歟作頌。

4. 禩,音似。祀也。《南疆繹史》:敬謹錄冠卷端,用昭萬禩。

相關連結

資料來源

  1. ^ 1.0 1.1 國立臺南大學增聘林瑞榮教授為副校長 2月1日接任南大附屬啟聰學校校長. 中央社. 2012-01-14 [2012-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2. ^ 2.0 2.1 2.2 2.3 邱大昕 (2015)〈盲流非盲流:日治時期臺灣盲人的流動與遷移〉,《台灣史研究》,22(1):1-24
  3. ^ 馬以工、高鳳仙、陳健民. 101年劾字第13號. 監察院. 2012-07-16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4. ^ 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性侵案 監察院彈劾16人 創本屆新高紀錄(監察院─最新消息). 監察院. 2012-07-16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