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區 (台灣)

坐标22°37′42″N 120°18′22″E / 22.6283893°N 120.3060706°E / 22.6283893; 120.306070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011:7c05:5a31:792c:9652:d460:13e8留言2021年2月8日 (一) 10:27 →‎歷任區長列表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新興區
Sinsing District
舊稱:大港埔
市轄區
新興區位於高雄市內西南方
新興區位於高雄市內西南方地图
新興區位置圖
坐标:22°37′29″N 120°18′05″E / 22.62472°N 120.30131°E / 22.62472; 120.30131
國家 中華民國
上級區劃高雄市
下級區劃32453
政府
 • 區長邱瑞金新興區區長列表)
面积
 • 总计1.9764 平方公里(0.7631 平方英里)
海拔4 公尺(13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23,618戶)
 • 總計49,532人
 • 排名14
 • 密度25,062人/平方公里(64,910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800
戶政資料代碼64000060
毗鄰三民區前金區苓雅區
網站http://hsingsin.kcg.gov.tw/

新興區臺灣話Sin-hing-khu)為高雄市市轄區,位於市內西南端,市中心中央帶,北臨三民區,西鄰前金區,東及南接苓雅區,境內金融機構,公司行號等林立。

該區地處高雄市區的地理中心,地勢平坦,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4.7℃,年雨量約1780公釐。產業以工商業為主,有聞名全國的六合夜市以及南台灣年輕人的流行中心新堀江

人口密度高達2.56萬人/km²,為高雄市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並與苓雅區同為高雄市唯二人口密度高於2萬人/km²的區,在全國所有三級行政區之中,人口密度高居全國第四[註 1]

歷史

新興區舊稱大港埔臺灣話Tāi-káng-po͘)。台灣過去慣稱可以行船的河川為「港」,未開發的荒地為「埔」。過去本區為一片荒地,北界高雄川的支流,因盛產「𩻸(ㄉㄞˇ)魚(相傳為鯉魚)而被稱為「𩻸」港」,後人根據臺灣閩南話諧音改稱「大港」,而本區就是位於河畔的荒地,才叫做大港埔。

大港埔在打狗時代居民多務農為生,生活單純,雖說開發較緩,但發展農業必先修水利,所以從道光年間起,區內興鑿的圳潭渠道已經星羅密佈,且圳流經之處都成為膏腴沃土,或種水稻、甘藷、甘蔗或植玉米,蔚成聚落。物阜民豐,有「鳳邑江南」的雅號。整個大港埔的開發,是以竹圍為中心逐漸向四周擴展,除建鼓壽亭為聚落守護神外,並興起下竹圍、營後與過港仔共四個聚落。

大港埔從人煙罕至的荊棘草埔,一躍成為巨廈連軒,霓虹閃爍的不夜城,肇始於1941年的「高雄驛」遷建至大港後,二戰終戰前本區只有中山一路是寬廣的柏油道路,其餘多為羊腸鳥道的牛車道及田間阡陌,經政府多年的努力,目前道路網密度居全市之冠。

在1941年高雄車站遷至大港埔,再加上「昭和通」(今中山一路)的開闢後,使得本區得以迅速繁榮發展。戰後,由於本區逐漸繁榮,充滿新興的蓬勃氣象,故1946年1月,由當時泰明里長蔡陣建議更改區名,經區長蔡崇禮呈報獲准,取「新興繁榮」之意,且戰後大港埔逐漸繁榮,充滿「新興」蓬勃的氣象,所以取名為「新興區」。

組織

區本所

  • 區長
  • 主任秘書

業務單位

  • 民政課
  • 社經課
  • 役政災防課
  • 人事室
  • 會計室
  • 政風室
  • 秘書室
  • TC English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79,090—    
1986 76,695−3.0%
1991 70,322−8.3%
1996 62,978−10.4%
2001 60,653−3.7%
2006 58,067−4.3%
2011 54,345−6.4%
2016 51,431−5.4%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新興區人口指標
概況
 年齡層 比例  
總人口
  
50,422 (100%)
0~14歲
  
5,391 (10.69%)
15~64歲
  
33,363 (66.17%)
65歲以上
  
11,668 (23.14%)
24,197
(男人口數)
26,225
(女人口數)
目前處於超高齡社會
性別比92.27%
扶養比51.13%
 - 扶幼比16.16%
 - 扶老比34.97%
老化指數216.43%
戶人口量2.1777人/戶
人口密度25,512.04 (人/km2)
2021年新興區人口變化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度增減
人口 50,422 −68
消長 -68
  • 人口消長計算方式為該月人口減去上月人口,正值以紅字表示,負值以藍字表示,持平以綠字表示
  • 歷年人口變化

    • 新興區人口密度在人口數最顛峰時期(1975年)曾高達每平方公里45,539人,此後隨著人口大量流失,密度亦開始下滑。自1975年起,僅1983年零變動、2002年正成長,其餘44年皆呈負成長。
    新興區歷年人口變化(1947年~2020年)[1][2]

    歷任區長列表

    區長姓名 區長任期 備註
    澎清約 1945年10月 - 1946年11月
    蔡崇禮 1946年11月 - 1955年2月
    許石砱 1955年2月 - 1960年8月
    周耀璋 1960年9月 - 1966年9月
    許馬月 1966年9月 - 1982年12月
    謝今井 1982年12月 - 1984年12月
    蔡得雄 1985年1月 - 1988年8月
    莊錦進 1988年8月 - 1993年10月
    冬啟程 1993年11月 - 1995年8月
    陳文成 1995年8月 - 1998年7月
    孫榮文 1998年7月 - 1999年7月
    陳秀鳳 1999年7月 - 2000年5月
    林淑娟 2000年5月 - 2002年1月
    黃招換 2002年1月 - 2004年1月
    林耀昇 2004年1月 - 2007年4月
    蔡柏英 2007年4月 - 2007年10月
    李幸娟 2007年10月 - 2009年4月
    林清益 2009年4月 - 2015年1月
    薛米惠 2015年1月 - 2017年7月
    黃伯雄 2017年7月 - 2018年10月
    邱瑞金 2018年10月 - 2020年4月
    林國慶 2020年4月 - 2021年2月
    邱瑞金 2021年2月- 現任

    行政區

    • 大明里、中東里、玉衡里、東坡里、秋山里、建興里、振華里、新江里、榮治里、德政里、興昌里
    • 文昌里、正氣里、成功里、明莊里、南港里、浩然里、開平里、華聲里、漢民里、德望里、蕉園里
    • 仁聲里、永寧里、光耀里、長驛里、建華里、振成里、順昌里、愛平里、德生里、黎明里

    交通

    捷運

    高雄捷運

    公車

    公路

    主要道路

    公共自行車

    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宗教禮拜場所

    道教和臺灣民間信仰

    佛教

    • 宏法寺
    • 覺元寺
    • 聖願寺
    • 玄光寺

    天主教

    • 法蒂瑪聖母堂

    基督新教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德生教會、民族教會、新興教會、六合教會)
    • 基督教浸信文化堂
    • 高雄市基督教浸信會
    • 中華循理會聖光神學基金會
    • 高雄基督徒七賢路禮拜堂

    旅遊

    商圈與市集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