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少女漫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0日 (三) 06:00 (Add 1 book for verifiability (20210209)) #IABot (v2.0.8) (GreenC bo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少女漫画(日语:少女漫画しょうじょまんが shōjo manga)是女性漫畫的子分類,读者主要为未成年(一般为小學中學女性(即少女)的漫画,大多刊登在少女杂志[1][2]。不过实际上成年女性和未成年/成年男性也常阅读此类漫画。且少年漫畫及少女漫畫被稱為兒童漫畫[3]

少女漫画包括很多不同类型及其叙事风格,从时代剧科幻小说,且经常关注浪漫关系情感,其中的敘事強調情感關係,表現手法強調氛圍、內心感受是日本獨特的漫畫類型。傳統是指以12至18岁的少女为主要讀者對象的漫画,實際上在作者和連載的雜誌增加之後,亦有偏兒童向及淑女向的作品。

历史上在日本海外也有过,作为一部分面向海外女性/少女的漫画的。但是作为面向少女的出版领域却中途消失(如:1970年法国),在20世纪得到巨大领域发展的是日本。

概要

少女漫畫起源於日本。關於少女漫畫的定義,日本學者石田佐惠子曾指出,辨別少女漫畫與否的基準有四種:一、刊登在少女誌上及其單行本的作品。二、被視為「少女漫畫」作者的作品。三、讀者為「少女」的作品。四、在登場人物、主題、文體等方面具有「少女漫畫」特徵的作品。[4]

歷史

目前最早的少女漫畫可追溯至1935年倉金章介 的《どりちゃん バンザイ》[5] ,草創之初,創作者以男性漫畫家為主,以少女為主角。戰後手塚治虫的《緞帶騎士》首創故事漫畫日语ストーリー漫画式的少女漫畫。爾後水野英子開始確立以女性觀點創作少女向漫畫,她首創以戀愛為主題的少女漫畫,並興起華麗恢弘的歷史劇潮流[6],影響了1960年代大量女性投入漫畫創作,校園戀愛喜劇、熱血體育日语スポ根及薄命少女類題材蔚為大觀[7]。1970年代初,萩尾望都竹宮惠子24年組的成員,為少女漫畫帶來更多元的風格,諸如SF、哲學、少年愛等等,並且創造出了感受氛圍的繪法,形塑出了日本獨特的少女漫畫文法。[8]

整體而言,少女漫畫的重視角色間的關係變化,愛情關係即是最主要的題材。

例子包括《小甜甜》、《寻找满月》、《我們的存在》、《少女革命》、《雙星奇緣》、《八犬傳》、《魔城傳說》、《朱鷺色三角》、《芭蕾群英(SWAN)》、《日出處天子》、《橫濱故事》、《天使心(ト-マの心臓)》、《風與木之詩》、《凡爾賽玫瑰》、《玻璃假面》、《尼羅河女兒》、《波族傳奇》、《貧窮貴公子》、《芭蕾天使》、《同級生》、《不思議遊戲》、《流星花園》、《守護甜心》、《百變小櫻》、《NANA》、《只想告訴你》、《元氣少女緣結神》、《赤髮白雪姬》、《真珠美人魚》、《花漾明星》、《交響情人夢》等。

少女漫畫特點如下:

  • 少女漫畫的人物,服裝、表情細膩。
  • 少女漫畫的畫風華麗又優雅,但也有些是清新脫俗又簡潔易懂的畫風。
  • 少女漫畫早期多是纯真而美好的故事内容。
  • 少女漫畫強調人物的美形、纖瘦,去性徵化。但也有些會針對青春期的心理變化予以較為晦澀的劇情描寫。
  • 少女漫畫構圖唯美,非定型、斜向分鏡为主,常用破格、碎格來表现出多元複雜的情绪。
  • 少女漫畫善用網點表現情感氛圍。
  • 少女漫畫常用內心獨白來表現角色的內在面。
  • 少女漫畫在台灣被改編成電視劇,在2000年代初獲得相當大的熱潮,少女漫畫電視劇成功回流日本,並引發日本、韓國、大陸少女漫畫改編潮。有時電視劇還會早於動畫推出,如淘氣小親親被台灣改編成惡作劇之吻熱播後,日本本地才推出動畫版。
  • 少女漫畫的讀者及漫畫家,大多以女性為主,例外為日本少女漫畫家きたがわ翔(即喜多川翔,只限早期)、和田慎二魔夜峰央及台灣少女漫畫家高永
  • 少女漫畫草創之時的1950至60年代,男性參與少女漫畫創作亦是常見之事,諸如:倉金章介高橋真琴手塚治虫等,而橫山光輝千葉徹彌(即ちば てつや)、石之森章太郎楳圖一雄松本零士等,都有創作以少女讀者為對象的作品。

少女漫畫家

少女漫畫家列表

詳見少女漫畫家分類頁面

待建立條目者

 日本

 中華民國

 韩国

少女漫畫獎項

少女漫畫雜誌

 日本
 香港 Comic Fans
 中華民國


 韩国
  • Wink


参见

參考來源

  1. ^ intānashonaru, Kōdansha. Eibun nihon shōjiten : Japan Profile of a nation Revised ed., 1. Tōkyō: Kōdansha Intānashonaru. 1999: 692–715. ISBN 4-7700-2384-7. 
  2. ^ Schodt, Frederik L. The Astro Boy essays : Osamu Tezuka, Mighty Atom, and the manga/anime revolution. Berkeley, Calif.: Stone Bridge Press. 2007. ISBN 978-1-933330-54-9. 
  3. ^ Tezuka, Frederik L. Schodt. Foreword by Osamu. Manga! Manga! : the world of Japanese comics ; [includes 96 pages from Osamu Tezuka's "Phoenix", Reiji Matsumoto's "Ghost warrior", Riyoko Ikeda's "The rose of Versailles", Keiji Nakazawa's "Barefoot gen" Updated paperback. Tokyo ;New York: Kodansha Internat. 1988 [registration]. ISBN 978-0-87011-752-7. 
  4. ^ 李衣雲,《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新北市:稻鄉,2012)
  5. ^ 倉金章介.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6. ^ 少女漫画の歴史を生きる、伝説の漫画家・水野英子さん77歳。. [201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7. ^ 少女マンガの概念を変えた「24年組」をあらためて振り返ってみよう. [201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8. ^ 李衣雲,《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新北市:稻鄉,2012)。